内隐学习在篮球技术学习中应用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7.37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无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近年来,内隐学习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认知机制、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的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内隐学习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2(学习材料:图片/文字)的混合实验设计。
2. 被试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两种类型。
图片材料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文字材料为与图片对应的名称。
4. 实验步骤(1)首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初步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方式偏好。
(2)接着,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内隐学习组或外显学习组。
(3)内隐学习组被试在观看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不要求其进行任何记忆任务。
(4)外显学习组被试在观看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要求其进行记忆任务,即记住图片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5)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图片和文字的匹配。
三、实验结果1. 内隐学习组内隐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0%。
2. 外显学习组外显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5%。
四、分析与讨论1. 内隐学习的效果本实验结果显示,内隐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0%,与外显学习组被试的85%相比,差异并不显著。
这表明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具有一定的效果。
2. 学习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特定情境下均能提高被试的记忆能力。
然而,内隐学习的效果与外显学习相比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内隐学习的效果尚未充分发挥。
3. 实验局限与展望本实验仅探讨了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的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内隐学习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以及内隐学习与其他认知机制之间的关系。
内隐学习及其在运动技能中的研究历程【摘要】随着内隐学习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运动技能中的运用也成为当今认知学的一个热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内隐学习及其在运动技能的的研究历程加以概述,以便为后继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内隐学习;运动技能;研究历程0 引言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更能检测运动技能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也就是说运动技能不仅可以通过内隐获得,而且表现出外显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内隐学习及其在运动技能的的研究历程加以概述。
1 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性的知识获得的过程。
也就是复杂规则知识的获得是在意识所达到的范围之外进行的。
第一篇具有影响的有关内隐学习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Reber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正是这种人工语法,开创了学习研究的新领域,Reber等学者认为,从学习发生的条件来看,内隐学习是在关键信息较为隐蔽、刺激结构高度复杂、不可能有意识解决的条件下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关键信息、刺激结构做出反应。
从学习的运作机制看,学习者能在一瞬间依靠灵感、直觉、领悟等方式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出刺激结构中隐含的内在规则,因此内隐学习具有突发性,而且这一过程并无明显的逻辑程序。
从学习结果来看,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保持和提取,储存于潜意识当中,但能在适当的情景下自动激活,自行发挥作用并且无法用言语来表述[2]。
关于内隐学习的特征,曾有人作了如下归纳:1)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2)内隐知识具有自动性;3)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4)内隐学习具有抗干扰性。
2 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早期以Reber为首的早期研究者们都试图从各个角度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进行区分,所以多年来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一直被定义为两种泾渭分明的学习模式[1]。
内隐学习在复杂系统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外显学习的差异已经得到广泛承认。
但是,这些研究几乎都集中于证明外显学习的缺乏,而忽视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
如何用内隐学习法快速掌握运动技巧?无论跑步健身篮球足球都适用昨天跟Gilbert 聊天聊了几个小时,是一个烧脑的过程,因为Gilbert 在这里面提及到对我来说非常多的新概念,我强忍着烧脑慢慢听讲,还是获益匪浅。
Gilbert 之前在香港大学就读认知科学,目前已经博士毕业回到北京,但是对于曾经发布过的论文还念念不忘,这是关于认知科学应用在运动领域的理念——Implicit Learning(中文翻译为内隐学习法,这是一种全球领先的学习理念,相关研究还在进行)。
2我和 Gilbert 的交谈是在微信的朋友圈开始,从前两天刚刚一起学习完 Dr.Romanov 在国内第一期的姿势跑法教练认证课程说起。
什么是 implicit learning、external 及 internal focus?先从 external 及 internal focus 说起。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不同指令(instruction)方式去改变知觉(Perception)及动作控制的技术。
有点像 Dr.Romanov 让大家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领导别的地方去。
举个例子,如姿势跑法(Pose Method)的上拉动作,其实是用上了许多不同指令协调而做成的。
一般教练会用上弯曲这块肌肉、哪块肌肉、角度多少之类去教学生。
但其实一句话就好,「尽快提屁股一下」,就可以达到同一个动作的目的。
在跑步当中许多人跨步严重,「落地的时候膝盖晚一点」这样一个简单提示有不少人马上就变得好很多。
而且有数据证明,多指令(instruction)比单一形象化的指令有较差的动作稳定性,并影响发挥。
在高尔夫球和篮球等领域用得特别多。
例如篮球罚篮的时候,为什么 NBA 球星会在关键时刻投不进?这个 Gilbert 也证明过跟最初学校阶段时给多少的指令有莫大的关系。
(图:多指令动作学习)就像我在之前文章《避免推蹬最好的方法是:Train your mind》提过:就像之前某网球高手说过,摧毁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你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36当代体育浅析内隐学习在小学体育技能学习中的应用俞政荣内隐学习能大大提高小学技能学习学习效率,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技能学习情境、创新技能教学方法等策略进行。
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内容不宜太复杂、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增加主动努力的程度等。
1 内隐学习对小学体育技能学习的意义内隐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种自动的、近乎无意识的学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内隐学习有利于尽快掌握复杂技能,有利于同时进行多种技能操作,有利于动作的迁移等。
2 在小学体育技能学习中运用内隐学习的策略内隐学习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较为隐蔽,不可能有意识解决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储存于潜意识当中,不易于有意识地加以保持和提取,但能在适当的情境下自动激活,自行发挥作用。
由于内隐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大脑内进行整合,然后产生迁移效果。
因此,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内隐学习。
2.1 紧扣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选择多媒体技术紧扣教学目标拍摄视频以供学生学习。
体育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突破时间、形式上的障碍,丰富学生的练习环境以及大量的实战练习。
从各方面营造内隐学习的条件、氛围,才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
例如在水平二(四年级)站立式起跑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分享自己居家游戏的反馈视频,可以让全体学生再次感知游戏内容,利用内隐学习中无意识的信息提取,自我总结出“快速反应”的获胜方法,既是对前置性学习内容的总结,也是为后面主教材的学习埋下伏笔,让课堂的内容有关联性。
2.2 创设技能学习情境,丰富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内隐学习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
由于内隐学习是一种无需意识参与的学习,因此老师可以创设大量的体育课堂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无意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内隐学习运动技能,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长时内隐与外显教学对运动技能掌握效果的实验摘要:利用运动技能学习的长时学习,考察内隐学习方式和外显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探索出两种教学方式下对实际教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本质规律。
关键词:长时;内隐与外显教学;运动技能;研究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reber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提出内隐学习概念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之诞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隐学习研究变得活跃起来,许多创新的内隐研究方法给内隐学习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内隐学习的研究也变得深入。
内隐学习经历了从外部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分离到协同,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1],在运动领域也产生了新的研究亮点。
本研究通过对运动技能学习的长时学习,进一步揭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本质规律。
一、研究目标本项目研究主要考察长时内隐学习方式与长时外显学习方式间在运动技能掌握效果上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
探索出两种教学方式下对实际教学的影响,为将内隐教学方式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研究假设研究假设一:长时内隐学习方式与长时外显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长时内隐学习方式在复杂技能学习效果优于长时外显学习方式;在简单技能学习方面不存在差异。
研究假设二:长时内隐学习方式相比长时外显学习方式对内隐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差异。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本试验对象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二公体健美操选修班4个(每班各30人),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班4个(每班各30人),班级由教师根据实验前一学期的学习状况选择基础基本相近的班级为实验对象班。
(二)实验方法本研究为教学实验研究法,实验单盲教学实验方式。
1.实验流程。
教学实验周期为十二周,学习材料根据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分成难度技术动作和简易技术动作,简易技术采用健美操三级操做为学习材料,难度技术动作采用五级操做为学习材料。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重教师课堂讲解,轻学生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运动体验和创造,在篮球课中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教师不同的角色作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关健词: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性合作1、前言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基本上按“系统学习”模式设计和实施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较大程度地限制。
这与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相差甚远。
2002年起,我校对学校的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让体育课以“俱乐部”形式开展,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自由选择为原则,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相应班的体育项目“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将社会上“俱乐部”模式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篮球俱乐部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与研究,旨在改变传统的师生问好→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反馈练习→总结归纳→放松操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
2、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参与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一个专题或项目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有关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知活动。
既可理解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理念(这种活动与理念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也可理解为一种方法,在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内隐学习对篮球运动技能的优势效应作者:栗发光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第03期摘要:借鉴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内隐学习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相互协同作用下,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积极的相互促进。
内隐学习在外显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使学习效果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我们在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具体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开发学习潜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内隐学习;篮球运动技能;影响“内隐”一词在中文中作为形容词(英文读implicil)。
“学习”一词最早出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 )乎?”。
在学习前面放上内隐,“内隐学习”(lmplicit leaming)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Reber于1965年提出。
用他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
Reber指出,人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m-ing),另一种便是内隐学习。
诸如问题的解决,决策制定等凡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学习活动都属于外显学习;而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
内隐学习是当代心理学家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大量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无意学习过程特点和心理机制的了解,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理性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观提出挑战。
同时对教育、教学活动,人工智能的开发等许多实践领域和学科也都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应用价值。
目前大多数研究是从内隐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和本质特征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各自发挥优势的条件进行研究。
本文就如何在篮球运动技能形成中广泛发挥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有机结合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利用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训练事例,以及在国际重大比赛中的现象,讨论外显知识对篮球运动技能形成内隐学习的重要影响。
为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