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 格式:pptx
- 大小:10.91 MB
- 文档页数:67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二、主要内容、分类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概述石器原始人从实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出发,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
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新石器时代石器动物陶塑形象多生动有趣,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武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可爱,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主人的归来。
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鸟形鬶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新石器时代。
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新石器时代。
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青铜工艺青铜: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
金属物理化学性优点1熔点降低。
容易掌握铸造过程2硬度增高。
可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的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适用的器物3便于铸造。
青铜溶液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微不入,凝时满范,且汽孔少,使装饰花纹清晰 4增加光泽度。
不易锈蚀,具有化学的稳定性。
制作1、陶范法(泥模法)1)炼矿:得到粗铜2)制范:造型、翻范、合范3)熔铸:包括:调剂、精炼、浇铸4)装饰2、失蜡法: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制造铜器的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形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燥后,注入铜液,蜡液流出,原来有蜡的地方被铜液填满,就形成了铸造物。
这种铸铜方法制得的铜器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精度高。
发展: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蝉纹、蚕纹等。
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以饕餮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气氛。
此种格式,也与合模的制作技法相适应。
商代青铜器多用作祭祀或酒具。
周代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或无地纹。
具有质朴和韵律的美。
周代的青铜器多用作礼器,或作为纪念性用品,故多出现长篇铭文,以歌颂周王美德或记对贵族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以及记事祭祖一类。
春秋战国,除以蟠螭纹为主要纹饰外,还出现了表现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宴饮、舞乐、渔猎、攻战等。
图案组织多用四方连续。
青铜器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铜灯:汉代,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样式繁多、功能和美观相结合)形式可分1、盘灯有灯盘,一般和高足豆相似,但也有许多象生的盘灯,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物等形状。
(朱雀灯...、雁足灯...、羊形灯...)2、虹管灯灯体有虹管,灯座盛水,燃灯时可将油烟通过虹管吸入灯座水中,以防止空气污染。
青铜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历程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和变革,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历史文化的演变。
一、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起源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氏族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发展和生存,开始追求制造地位的象征,于是大量的青铜器应运而生。
此时的青铜器制作大多采用“拼贴法”,即先用若干块铜片将青铜器的主体拼凑成质地比较坚硬的形态,然后在表面上完善。
这种制作方法虽然非常落后和原始,不过也为青铜器制造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对青铜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商代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开始走向密织而成熟。
商代使用的"铸造法",为青铜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铸造法不仅可以制造出细致的雕刻纹饰,而且也更节省铜料,降低了制品的成本。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制作技法至今仍在使用。
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铸造法"、"切铜法"等多种制作手段,这些手段为青铜器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青铜器制造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如器皿、兵器、乐器等,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雕刻纹饰美轮美奂,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极致。
四、汉晋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退化与继承汉晋时期,自商周以来已经沉淀下来的青铜器制作技艺达到了极致,青铜器的质量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但是,在东汉晋代之后,由于历史转移和战乱的影响,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开始衰退。
青铜器的纹饰趋于简单,且钱谷、象鼻鼎、四铲、三足鼎等器型也逐渐减少。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P5 彩陶P9 黑陶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 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根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P138 画像石P156 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P166 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P193 唐三彩P193-194 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P230 影青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P262-263 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P293 景泰蓝P295-296 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P310 画珐良P322 铁花P323 桔祥图案P330-331 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根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根底上发挥。
名词解释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臂捧养灯盏,在为尊贵的主人效劳。
合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论文名称史学生姓名湛琴琴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14 生物工程一班学生学号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
它历史悠久 , 绚丽璀璨 , 作为历史的载体 , 内容丰富而深刻 ,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久已为世人所重视。
对青铜器的研究 , 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 宋代金石学之兴 , 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 历经元、明、清各朝 , 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 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 , 有着开创之功 , 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 装饰;特点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 2000 年,距今约 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
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
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
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
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
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
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
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 15 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
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
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作者许军展G1*******资料参考:中国工艺美术期刊中国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
工艺美术—作品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
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青铜器工艺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灿烂的一支奇葩。
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
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名词解释图腾:源出印第安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意为氏族的微号或标志。
陶器:以粘土抷制,大多经800摄氏度~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轮制:即将抷料置于可转动的陶车旋转面的中央,转动转轮,用手提拉抷料成形。
彩陶:即在抷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
黑陶:是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里烧成的,烧成温度一般高于同时同地的红陶和灰陶。
多数黑陶内外皆黑,少数则在灰陶或红陶外施加黑色陶衣,即所谓黑皮陶或黑衣陶。
青铜:一般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
按锡,铅的不同含量又有纯铜型,铜锡型,铜锡铅型,铜铅型。
窃曲纹:这是一种动物纹样,应由兽面,夔龙,鸟纹变化而来,其形象卷曲,如一横向的s,但中央有目。
特点:窃曲纹通常左右排列,采取二方连续的构图,显得严整有序。
模印制范:即在铸造青铜器的光素陶范未干透时,以雕刻精细的小花模反复压印出连续的花纹失蜡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制成内膜,在内膜上敷泥浆等,预留孔洞,制成外范,待外范干燥,高温焙烧,内膜溶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内形成和内膜一样的空腔,再从孔洞注入铜液,冷却后,剥去外范,即得与内膜相同的铸件。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鎏金:的做法是以金箔调以适量的水银,加热后,称为液状的金泥,再将金泥涂在所需装饰的金属器或其局部,经烘烤等加热方法令水银挥发而使金固着器物表面,令呗金泥涂过处金光灿烂,就现有知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鎏金鎏银。
针刻即以尖锐的铁质工具刻画纤细的装饰于器表,在捶揲成型的薄胎铜器上,它们出现尤多,但因线条纤细,题材所占面积也不宜较大,姑图案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漆绘:的做法就是用调色或不调色的大漆绘画图案,这种做法不过是对漆器以及陶器彩绘的移植,殊少创造的意义。
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了叫朴素的娟,缣,绸,絁甚轻薄的纱,縠以及若干著名的罗,重纹彩的绫,绮,锦,缎,绒,刻丝等。
漆器:是以加工过的大大漆髹饰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