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1. 传统运动疗法的定义及机制传统运动疗法是指借助于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动作和姿势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一种手段。
其机制主要包括通过运动改善心脏功能、增强血管弹性、减轻体重和控制体脂肪、调节自主神经、减少交感性兴奋等多方面的途径。
2. 传统运动疗法的类型传统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杨式太极球等。
太极拳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之一,具有缓慢流畅的动作、注重呼吸和配合心理感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气功注重调整呼吸与体位,促进气血循环和精神放松,也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传统运动疗法。
3. 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1) 降低血压: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长期坚持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太极拳和气功的慢性缓和的动作和呼吸控制,有助于降低血压稳定自主神经的活性。
(2) 改善心脏功能:通过传统运动疗法的锻炼,可提高患者的心肌代谢和心脏整体功能,增强患者心脏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3) 减少心血管病发作风险:运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传统运动疗法也不例外。
通过减少体重、改善血管弹性和调节自主神经等机制,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4) 降低药物使用与副作用:运动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坚持传统运动疗法,患者可逐渐减少抗高血压药的使用。
传统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其疗效与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在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传统运动疗法,并加强长期坚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论“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作者:冯跃王典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高脂高热能的饮食摄入、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导致“文明病”高发。
高血压应属于“老年病”,而如今,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传统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
本文对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结合抗阻等运动治疗方法对血压的控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减少药物的使用率,使运动调控血压,让健康结伴相随,让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运动疗法;高血压;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278-02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超过10亿的高血压患者,而我国的发病人数就占全球人数的1/5之多。
临床实验表明,保持血压稳定的状态,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取得有效成果的同时,非药物的治疗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
运动疗法属于非药物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其简单方便、费用低等被人们所推崇,成为高血压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同时也成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方法。
一、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研究证实,体力活动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就越低,体力活动活跃者较体力活动匮乏者发病率低。
规律的体力活动对健康有诸多的益处,对血压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长期有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自1993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发表“体力活动、健康与高血压”的立场声明以后,大量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Douglas等人对绝经后的妇女进行了为期12周的有氧耐力训练,结果发现,锻炼12周后,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明显的降低。
那些初始血压较高的女性,在12周训练后,血压降低的比较明显。
Sunami团队对平均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所有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在训练三个月后明显降低,并在实验结束后达到稳定。
运动与高血压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已被医学界采用多年,其效果也得到了较多的证实。
而最近运动医学界正在开展有关间歇训练法与心血管疾病和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 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1.1 有氧耐力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采用有大量肌群参与的长时间的动力性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舞蹈、自行车以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1]。
有学者研究表明,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3个月后,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同时躯体症状明显改善(P<0.05)[2]。
朱立新[3]通过对5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有氧运动并且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次/min)=170(180)-年龄(岁)、每周运动5次、每次持续30min,研究表明对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在降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效果。
李宁榕等[4]通过对55例轻中度EH患者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有益于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何友平、柴凤云等[5-6]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性对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血液循环系统功能[7]。
研究人员观察骑车,健走,太极,游泳等项目对血压的影响,发现这些项目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的血压都有良好影响[8]。
1.2 间歇运动对血压的影响“间歇训练法”即:间歇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德国人Gaish在Pirca的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这种练习方法一直被用来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其机体的耐酸能力,刘向辉等[9]研究认为长期的间歇运动可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垂体中叶素及其受体系统的高水平表达,很可能是高血压降血压效应的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但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生活方式干预虽然有效但难以坚持。
寻求一种既有效又安全、易坚持的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及其机制;2. 探讨传统运动疗法的种类和应用情况;3. 总结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4.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传统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和机制提供参考。
通过对传统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可以为探索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提供新的视角,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传统运动疗法的种类、应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研究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2. 正文2.1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运动疗法被广泛认为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减轻高血压病的症状。
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中老年高血压病与运动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本文对中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病因,以及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并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处方,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病运动中老年一、前言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表现的慢性疾病,大量资料证实,高血压常会引起患者心脏、大脑、肾脏等脏器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是生命的“隐形杀手”。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病人每年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家庭、个人的负担更是难以估计,因此正确防治高血压病已刻不容缓。
二、中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病因(一)中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标准,规定收缩压>170mmhg,或舒张压>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在90mmhg 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二)中老年高血压病的病因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可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人群的90%~95%,因此常说的高血压除特别强调外,都视为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据资料分析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精神因素、食盐摄入量以及饮酒过度、肥胖等因素均与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三、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一)力量训练对高血压病的影响1.力量训练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短期影响。
力量训练对血压的短期影响是指一次力量训练中和24小时内血压的变化。
在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中,无论是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都会引起血压升高,升高的幅度与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在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中,血压也会升高,升高幅度与参加运动的肌肉多少和收缩强度成正比。
97体育医学作者简介:周永伟(1976-),宁夏人,副教授,主要研究:体育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浅析周永伟 宁夏医科大学体育部摘要: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而运动疗法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手段,备受人们青睐。
本文综述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并且主要就科学地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运动疗法;原发性高血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中提到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较高的一类疾病,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是随着人们药物安全意识的提高,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非药物疗法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目前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得到各界肯定。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
目前,基本上认为其发生﹑发展往往是以下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遗传基因;②心排血量改变;③肾脏功能异常;④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⑤血管张力增高与管壁重塑;⑥交感神经活性增加;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异常;⑧高胰岛素血症。
如今,在相应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发现有一些生活习惯以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起着诱导作用。
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主要包括:①遗传: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后代中出现高血压的机率明显大于没有高血压病史的;②饮食:摄入的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部分常食用腌制类食品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饮酒也与高血压的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正常人群。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合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其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中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传统运动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体重和血脂,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
传统运动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指导,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深入研究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意义,对于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预防的效果,通过系统性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预防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探讨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揭示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产生治疗作用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4.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传统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和提高疗效指导临床实践,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高血压病的危害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讨论运动疗法在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血压控制的效果。
方法:选择解放街道凌塘社区2011年10月到2012年6月 60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每天规律运动30min,每周坚持5天,对照组不运动或不规律运动。
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控制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规律运动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高血压;规律运动;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49-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和)舒张压90-99mmhg称为1级(轻度)高血压[1]。
本文观察了有规律的运动疗法在提高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率方面的临床效果,体现社区基层医生的工作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11年10月到2012年6月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被选择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心、脑、肾等身体重要脏器的疾
病,排除糖尿病、高血脂。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降压药物。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
两组年龄均为35~50岁,平均年龄47.5岁,高血压病程均为0.5~3年,平均病程1.75年;两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散步或者慢跑,每天坚持30min,每周坚持5天。
对照组患者不要求规律运动或者自己随机运动,每组患者每周至少来门诊监测血压一次,每次按照标准的血压测量方法并详细记录血压测量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压的动态变化及控制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采取此项治疗方案后,血压﹤140/90mmhg,并稳定者,为显效;血压﹤140/90mmhg,不稳定者,为有效;血压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7例,显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结论
规律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值得临床重
视。
4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人群中血压水平是连续的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的界限。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1[1]。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属于不同的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诊断标准
高血压治疗的原则包括改善生活行为治疗、降压药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
运动疗法属于改善生活行为的一种,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的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可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1]。
本次调查研究观察组采取规律运动疗法,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压的下降及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有规律的运动疗法,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方面效果显著。
本项运动疗法,要求规律进行、持之以恒,长期治疗效果明显,此方法可以避免了临床上长期使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能够减轻患者长期应用降压药的经济负担,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充分体现了本治疗方法经济、实惠、安全、方便、人性化
的优越性,能体现生命在于运动的真正意义,顺应我国在医改方面对基层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要求,明确基层医师的工作重点,更好的体现社区医生在基层医院对病人的诊治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充分体现他们的工作价值所在,有待医学关注,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