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行为装上“导航仪”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导师制---学生健康成长的导航仪一、制度实施的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想和观念毫无辨析的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甚至有些消极的思想和观念正在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观念扭曲,行为失范,学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让每个孩子头上都健康的发展?怎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如何开辟新的教育渠道?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学生成长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和探索。
二、主要做法及运行情况“学生成长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直接选择学生。
导师的任务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他们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
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学生成长全员育人导师制”着力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他们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的、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我们把“学生成长导师制”概括为:“一本手册、两大目标、三个步骤、四个办法、五项制度、六大职责、七个成效”。
(一)一本手册:利用《学生成长全员育人导师制手册》开展导师制活动。
(导师制手册内容目录)导师制工作手册目录1、学校中学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表2、全员育人导师制操作规范3、学生导师工作制度4、研究生的义务5、(一)学生档案(1)基本情况(2)学业跟踪(3)行为变化情况(4)受导学生获奖记录(5)受导学生违纪记录6、(二)谈心辅导7、(三)家校联系8、(四)个案分析(学期小结)9、(五)绩效评价(二)两大目标:1、使师生关系更融洽;2、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三)三个步骤:1、教师人人必当导师,学生人人拥有导师,师生双向选择结成对子;2、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成长计划和导师工作方案;3、导师利用有效时间、不同场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活动,即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读后感读完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内容后,我那小脑袋里就像开了一场超级奇特的派对。
你知道吗,以前我就觉得那些老是坐不住、注意力到处飘的小伙伴有点奇怪。
看了这个才明白,原来他们不是故意调皮捣蛋的。
就像他们的大脑里住着一群调皮的小猴子,这些小猴子总是在他们想要专注的时候,拉着他们的注意力到处跑。
比如说,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乖乖地看着黑板听老师讲课,可患有ADHD的小朋友呢,可能就会被窗外飞过的一只小鸟吸引住,思绪跟着小鸟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什么方程式、文言文,早就被抛到脑后啦。
而且啊,这ADHD可不仅仅是影响学习这么简单。
在生活里,这些孩子也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太受控制。
可能前一秒还在乖乖地收拾玩具,下一秒就被地上的小蚂蚁吸引,跑去研究蚂蚁搬家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家长在旁边看得那叫一个无奈啊,就像手里拿着个永远对不准频道的遥控器,根本管不住。
不过呢,我也很佩服这些孩子的创造力。
因为他们的思维就像天马行空一样,不受常规的约束。
有时候他们能想出一些特别新奇的点子,就像从一个别人找不到的魔法口袋里掏出宝藏一样。
要是能好好引导,说不定能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或者发明家呢。
我觉得我们对患有ADHD的孩子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不能总是用那种看“问题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
学校里的老师也得使点特别的招数,不能用对付普通学生的那一套。
比如说,把作业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像游戏里的小关卡一样,这样他们完成起来就没那么痛苦,还能有点成就感。
家长们呢,就更辛苦了。
得像超级英雄一样,要有无尽的耐心。
要陪着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就像给他们的生活装上导航仪,虽然可能小猴子们还是会时不时捣乱,但有了导航,总能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至于偏离轨道太远。
总之啊,读完这个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东西,我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小世界的门。
这个世界里的孩子虽然有点特别,但他们也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都能伸出友善的手,给他们搭个合适的梯子,他们肯定能爬上属于自己的高峰。
捕捉儿童敏感期第4-6章读后感《捕捉儿童敏感期第4 - 6章读后感之一》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第4 - 6章,真的是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神秘世界的大门,让我这个对孩子成长规律一知半解的人,仿佛被人猛地敲了一下脑袋,“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第4章里提到的秩序敏感期,这可太有趣了。
就像我之前看到邻居家小孩,有一次他妈妈把他的小鞋子放错了位置,那孩子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哭个不停。
当时我还想,这孩子咋这么矫情呢?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秩序有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持。
这就好比是他们心中有一幅画,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按照他们的想法摆放,要是有一点不一样,那就像有人在这幅完美的画上乱涂乱画了一样。
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可能也有这样的阶段,不过那时候大人不懂这些啊。
也许我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无理取闹”,但是被大人当成不听话给镇压下去了。
哎,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委屈呢。
在这一章节里,我还明白了这种秩序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就像我们大人住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家里,要是突然有人把家具都挪了位置,我们也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孩子也是一样的呀。
第5章的细节敏感期,这让我意识到孩子就像是小小的探险家。
他们对微小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就像书里说的,孩子会专注地看着地上的小蚂蚁,一看看半天。
我记得我带小侄子去公园玩的时候,他就对地上的小石子特别感兴趣,非要捡起来,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
我当时还怕他弄脏手,一个劲儿地阻止他。
现在想想,我可能是在打扰他探索这个世界呢。
在这个敏感期里,孩子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来构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这就好比是用一颗颗小珠子串起一条知识的项链,如果我们大人老是去打断,那这条项链可能就串不起来了。
第6章的行走敏感期又让我笑出了声。
孩子学走路的时候,那股子倔强劲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不管前面是坑是坎,他们就一门心思地要往前走。
我表妹家孩子学走路的时候,那真是全家总动员。
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以下是 6 条关于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1. 沟通可是家校共育的桥梁啊!就像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了一条专属通道。
老师和家长得多交流呀,孩子在学校今天情绪怎么样?有没有调皮捣蛋?家长也得及时跟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状态,哎呀,这不就是互相“通气”嘛!比如小明的老师经常和他妈妈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家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在学校就着重培养他这方面,小明后来不就越来越棒嘛!2.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那可太重要啦!这简直就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能量呀!运动会去给孩子加加油,文艺表演去当当观众,那孩子们得多开心呀!就像小红在学校的朗诵比赛,看到爸爸妈妈在台下加油助威,她一下子就充满了信心,表现得超棒呢!家长们难道不应该多去参与吗?3. 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得一致呀!家校就像两只手,得往一处使力才行。
不能学校要求这样,家长要求那样,那孩子该听谁的呀?举个例子,学校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在家里也得放手让孩子做事呀,帮忙做做简单家务之类的,不然怎么能达到一致的效果呢?4. 在家校共育中,对孩子的关爱可不能少哇!这就好比阳光温暖着花朵。
老师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们更是要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
想想看,小俊每当在学校遇到困难,老师都会耐心帮助他,回到家爸爸妈妈也会给他温暖的拥抱,他能不健康成长吗?5. 家校共育还得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呢!这就像是给孩子的人生航船装上正确的导航仪。
学校教导孩子要诚实、友善,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啊,在生活中让孩子看到这些品德的体现。
比如小李的学校经常开展品德教育活动,而他的家长也一直用行动教育他要善良待人,这不就能让孩子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嘛!6. 给予孩子鼓励也是家校共育必不可少的呀!简直像给孩子装上了动力的翅膀。
学校的一句表扬可以让孩子信心倍增,家长的鼓励更是让孩子勇往直前。
就说小张吧,他在学校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及时鼓励,回家做了件好事爸爸妈妈也狠狠夸他,他现在做什么都可有劲了呢!总之,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和老师齐心协力,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呀!。
学生工作部工作职责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学生工作部那些事儿。
学生工作部啊,就像是咱们校园生活里的超级英雄团队!他们管的事儿可多啦!比如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好比给咱们的思想装上了导航仪,指引着咱们往正确的方向跑,不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迷路呀,你说重要不重要?还有日常管理,这就像家里的管家一样,把各种杂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
什么纪律啦、秩序啦,都给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来管这些,那校园还不得乱了套呀!奖助学金的评定也是他们的活儿呢!这可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呀。
他们得像公正的法官一样,仔细衡量,把奖励给到真正该得的同学,这多不容易呀!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啊!他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进那些心里有点小阴霾的同学心里,帮助大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你说要是没有他们时刻关注着,有些同学心里的小疙瘩不就解不开了吗?再说说就业指导吧,这简直就是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生涯点亮明灯啊!他们会提供各种信息和建议,让大家在找工作的路上少走弯路,这多贴心呀!学生工作部的老师们就像是我们的大家长,时刻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他们会组织各种各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这难道不像是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把调料,让一切都变得有滋有味起来了吗?他们也会耐心地倾听我们的烦恼和困惑,给我们出谋划策。
哎呀,这可真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呀!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没有学生工作部,我们的校园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大概会少了很多秩序,少了很多温暖,也少了很多乐趣吧!所以呀,同学们,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学生工作部为我们做的一切呀!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我对学生工作部工作职责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儿童正念的话术1. 儿童正念呀,就像是给小脑袋瓜儿装上一个超级平静器。
你看我家那调皮的小侄子,以前总是像个小旋风似的停不下来。
可自从接触了儿童正念,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他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专注地搭积木,不再像以前那样搭两下就跑开了。
这儿童正念啊,能让孩子的心不再像乱蹦的小兔子,变得稳稳当当的呢。
2. 儿童正念是啥呢?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宁静的小房间。
我朋友家的孩子,以前写作业那叫一个磨蹭,一会儿抠抠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
后来跟着做儿童正念练习,嘿,就像找到了魔法咒语一样。
现在一写作业就特别专注,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一门心思扎在作业里。
这正念可太神啦,孩子不再是那个做事三心二意的小迷糊喽。
3. 咱得知道,儿童正念就如同孩子心灵的小盾牌。
我邻居家有个小女孩,胆子特别小,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
开始做儿童正念后,哇,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勇气的铠甲。
上次去动物园,看到大老虎她都没害怕,还特别兴奋地跟她妈妈说这老虎像大猫咪。
这儿童正念可真是给孩子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呢。
4. 儿童正念就像是孩子情绪的小管家。
我表弟就是个小哭包,一不如意就哇哇大哭。
可自从接触儿童正念,简直像有个情绪小助手在身边。
有一次他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以往肯定哭得稀里哗啦,这次呢,他竟然自己闭上眼睛,做了几个正念呼吸,然后冷静地去找玩具了。
这正念让孩子不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多棒啊。
5. 你知道儿童正念吗?它就像孩子内心的小太阳。
我在幼儿园看到一个小男孩,以前总是不怎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点小孤僻。
自从参加了儿童正念的活动,就像小太阳开始散发温暖的光啦。
他主动去和小朋友们搭积木、做游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这儿童正念就像是有一种魔力,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变得开朗起来。
6. 儿童正念就好比是孩子心灵花园里的小园丁。
我同事的孩子,之前特别容易生气,像个小鞭炮一点就炸。
后来开始儿童正念之旅后,就像花园里有了小园丁精心照料一样。
樊登关键期关键帮助读后感以前我就觉得养孩子嘛,不就是让他吃饱穿暖,健健康康长大就行了呗。
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就像孩子在不同的关键期,就像游戏里升级打怪兽,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挑战。
比如说孩子0 3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建立安全感的超级关键期。
书里讲得特别形象,这个时候孩子就像一个小雷达,一直在接收周围环境和父母的信号。
如果我们父母老是不在身边,或者对孩子的需求反应很冷淡,那孩子的小雷达就接收不到好信号,安全感就会缺失。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后面再怎么修补都感觉不那么踏实。
我就突然想起我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孩子,他那小眼神里的那种不安,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有点愧疚。
再说说孩子3 6岁的这个关键期,孩子开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一个小探险家。
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是被我们一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给怼回去,那可就太糟糕了。
我就曾经干过这样的蠢事,孩子问我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我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看了书才明白,这个时候就应该陪着孩子一起探索,满足他的好奇心,这就像给他的大脑这个小花园里播撒各种各样有趣的种子,说不定哪颗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还有孩子6 18岁的学习关键期,原来学习可不是只靠孩子自己在学校听听课就完事儿的。
家庭氛围、父母的态度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里老是乱糟糟的,父母还天天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哪能静下心来学习啊?这就好比在一个嘈杂的市场里,想要静下心来读书一样困难。
这本书啊,就像一个贴心的育儿小助手,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给你讲大道理的,而是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就像邻居大妈跟你唠家常一样,告诉你每个关键期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我们父母做的事儿。
以前我觉得育儿是个苦差事,现在觉得,只要抓住这些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的帮助,就像给孩子的成长旅程装上了导航仪,虽然可能还是会遇到小坎坷,但方向是对的,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那些新手爸妈看的,就算是像我这样已经在育儿路上走了一段的人,也是特别有启发的。
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嘉应中学林小莉引路人,顾名思义,就是走在前面指引道路的人。
老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具体来讲,就是要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敢于创新、善于引领,成为学生前行的导航仪,带领他们通往更高更远的美好未来。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呢?我是这样做的:一、平等相处。
以心换心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想。
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必须学会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始终要拥有一颗爱心、细心和耐心。
1.教师要有爱心教师的爱心就是关心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的一种高尚情感,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
爱生,就是要全方位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在是学习上,而且在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下温柔的抚摩或为他倒上一杯热水,都能像一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作文课,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父母的文章。
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去完成,但我发现有一个女生不但没有按要求进行写作,而是在拭眼泪。
我悄悄地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原因,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了起来。
我对她说,老师的肩膀借你靠靠吧。
她抱着我断断续续地讲出了未能写作的原因。
因为爸妈离婚了,再加上初三的学习压力大,关心自己的妈妈又不在身边,她觉得很辛苦。
我等她心情稍微平复后,安慰了她一番。
当天晚上我跟她妈妈取得联系,将孩子的情况告诉她,希望她平时还能多抽空关心一下孩子。
她妈妈对我表示感谢,愿意配合我的工作。
从那以后,那女生乐观开朗了许多,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谈,学习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爱的力量是无穷”。
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
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地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能理解老师的苦心。
《指南》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指南》这个东西对咱们学前儿童来说,那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指南》就是那盏照亮前路的明灯。
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比如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时候会因为抢玩具闹得不愉快。
这时候,《指南》就像是一个聪明的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要友好相处。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明、小花一起搭积木。
我特别想搭一个大大的城堡,可小明非要用我选好的那块积木。
我生气极啦,差点就和他吵起来。
这时候老师过来,拿着《指南》给我们讲,大家要互相合作,不能只想着自己。
我当时就在想,这《指南》可真厉害,能让我们不吵架,还能一起快快乐乐地搭积木。
《指南》还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让我们变得更厉害!比如说,它告诉我们怎么画画才能更好看,怎么唱歌才能更动听。
就像小蜜蜂学会了采蜜的技巧,能采到更多更甜的蜜一样。
我以前画画总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但是有了《指南》的指导,我慢慢地知道怎么画线条,怎么涂颜色,现在我的画可漂亮啦!而且呀,《指南》能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更了解我们。
他们能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就像他们有了一把能打开我们心门的钥匙。
有一次,我不想去幼儿园,妈妈拿着《指南》跟我说,小朋友都要去幼儿园学习新知识,交新朋友。
我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对,就开开心心地去了。
你们说,《指南》是不是超级棒?它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还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厉害。
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所以呀,我觉得《指南》对我们学前儿童来说,真的是太有意义啦!我们一定要好好听它的话,做个快乐的、聪明的小朋友!示例文章篇二:《<指南>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有个叫《指南》的东西,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可重要啦!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需要一张地图来指引方向一样,《指南》就是老师们观察我们学前小朋友行为的“地图”。
形容家长好的优美短句
1. 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给予他们无尽的爱和支持。
2. 家长是孩子的导航仪,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3. 家长是孩子的港湾,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保护。
4.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育他们。
5. 家长是孩子的朋友,与他们分享快乐和困难。
6. 家长是孩子的支持者,鼓励他们追求梦想。
7.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给予他们知识和智慧。
8. 家长是孩子的心灵疏导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惑。
9. 家长是孩子的辅导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0. 家长是孩子的安慰者,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抚。
龙源期刊网
为孩子的行为装上“导航仪”
作者:孙志昌
来源:《下一代英才》2018年第03期
那一天,我回家,恰好碰到妹妹和五歲的外甥也来了。
外甥见了我,就往我身上扑。
我顺势把外甥抱了起来。
妹妹则喊着:“快下来,你衣服那么脏,把你舅身上都弄脏了。
”
我说没事的。
趁势还亲了外甥的脸。
旁边的母亲答话道,外甥就和舅舅近。
我也不知道是否近,反正见了外甥就想抱抱他,他也喜欢和我玩,我们开心就足够了。
妹妹担心外甥身上脏,会弄脏了我的衣服。
只是去喊不让外甥那么做,而不是告诉外甥该怎么做,没有可以参考的指标,那外甥也只能是我行我素了。
这天,我陪一个同事去他家取东西。
一进门,只见他的儿子在床上乱摆,同事的妻子一看我们进门,就喊孩子:“你看你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别捣乱了。
”我说孩子小就是这样的。
同事妻子接着对孩子说:“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
”而孩子根本不管那些,好像是越玩越来劲,妈妈的话好像根本没听到。
其实,不管是妹妹,还是同事的妻子,她们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去想如何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喊叫,用威严去威慑孩子,以求达到制止孩子行为的目的。
这样的教育作用微乎其微,而且是暂时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家长如果长期这样,就会给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把大人的话当作耳旁风。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什么都新鲜,都想去试一试。
而家长则会认为这是孩子好动,不符合家长的心思,就会用简单的办法去制止,而不是想办法给孩子去修正,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其实,如果孩子真的不动了,家长或许会更担心。
孩子只有好动,才能释放天性,快乐成长。
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压制,而是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误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父母更是孩子的一台“导航仪”,因为孩子对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无知”,父母就要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时刻为孩子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少走弯路,让天性充分释放,度过一个欢乐而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