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思维导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65.00 KB
- 文档页数:5
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1.(2017·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1)~(2)题。
(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2.(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3.(2015·新课标Ⅰ,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4.(2015·新课标Ⅱ,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图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市化水平高:20世纪年代,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现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市基础设
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加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起步晚,发展快
市化水平低: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
市发展不合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本)
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
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原因
影响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表现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
通,文化,观念等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1.(2017·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1)~(2)题。
(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
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
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
(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2.(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
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
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3.(2015·新课标Ⅰ,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4.(2015·新课标Ⅱ,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5.(2015·安徽文综,25~26)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城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
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6.(2017·大连调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
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1、(C)(2)A
2、答案(1)B (2)A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
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
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
3、答案 C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4、答案 D
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5、答案(1)D (2)C
第(1)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
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
6、(1)A (2)C
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