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的定量评估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3.60 KB
- 文档页数:4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
但是,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焚烧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减少农村空气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政策,并推出了多种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加强了农作物秸秆禁烧的力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有效禁止秸秆焚烧的县市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59%提高到了2019年的85%以上。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广利用秸秆的新技术和方法,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根据201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报告》显示,全国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产业链。
比如,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开发出了将秸秆进行微波等加工技术的烘干和热能利用,生产出曲面饮料、香芋绿豆汤、花生汤等多种饮品;陕西省商洛市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微生物法生产出秸秆堆肥,使得秸秆的营养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此外,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领域。
例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了大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增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而位于四川省的广汉市,则通过农作物秸秆热解技术生产出木质油和各类生物炭。
总体来看,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推动下,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与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相比,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部分农民依然存在无意识的焚烧秸秆行为,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仍然存在。
其次,当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产品还以低端为主,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需要持续研发。
最后,政策和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秸秆综合利用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焚烧行为;企业则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更优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农民应该支持政府和企业的政策,积极配合政策的推行和执行,并且将秸秆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的剩余部分,过去大多数农民会选择将秸秆直接焚烧,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还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纷纷出台了秸秆禁烧的措施,并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
本文将就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出台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秸秆禁烧政策是在国家层面出台的,旨在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各地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秸秆禁烧管理体系,并对违规焚烧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这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完善,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深加工等多种途径,秸秆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农业生产和能源领域提供了新的资源来源。
秸秆还田特别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尽管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尚不完善,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导致秸秆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其次是农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农民仍然存在焚烧秸秆的习惯,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还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中来,通过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中国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副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环境价值。
然而,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并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章首先对中国秸秆资源的总量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型秸秆的产生量和地理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评估了可收集利用量的潜力和限制因素。
同时,文章还对不同秸秆的理化性质和用途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适宜性评价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秸秆资源的用途、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文章对各类秸秆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这不仅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选择和利用秸秆资源,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和研究参考。
文章提出了促进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
这包括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秸秆资源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中国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中国秸秆资源概况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的产生量巨大。
秸秆主要来源于农作物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薯类、豆类、麻类、糖料作物、烟草、水果、蔬菜等各类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废弃物,构成了中国秸秆资源的主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秸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相应的秸秆产生量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一些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而一些新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这也导致了秸秆资源种类的变化。
中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种植结构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秸秆资源种类和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几年,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秸秆禁烧的政策与法规,各级政府也都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但焚烧秸秆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1基本情况舞钢市位于平顶山市东南部,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6万亩(夏作物播种面积27万亩、秋作物播种面积29万亩)。
秸秆产生量约为25多万吨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2主要工作措施2.1强化领导职责,夯实主体责任市政府相继发布出台了《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通告》、《舞钢市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法规文件,提出了全面禁烧的目标,明确了各级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领导机构。
公布了举报电话。
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为全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法规和组织保障。
2.2强化发动宣传,提高群众认识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标语、过街条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工作的实际意义,以增强广大群众禁烧秸秆的自觉性。
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把政策宣传到每一农户家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努力构筑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网络体系,确保每一农户都能认清形势,了解政策,主动参与。
2.3强化疏导,抓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机具的优势,积极实施秸秆还田,使秸秆由废品变为肥料,对使用秸秆还田机的农户,每亩10元的标准补贴进行补助。
鼓励和动员农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秸秆打捆机,给予优惠补贴;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发展新型能源,引导农民对麦草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加大技术指导,确保养牛场青贮质量,实现农户,牛场多益,禁烧、环保双赢。
3存在问题尽管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零星焚烧现象时有发生,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程度不高,在提高群众主动利用秸杆积极性的问题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首先,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类废弃物
的燃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PM2.5、CO、NOx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我国加强了对农作物秸秆的管理,明确了禁烧政策,严
格监管燃烧行为,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秸秆综合利用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技术,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
通过技术手段,将秸秆转化成有
机肥、生物质燃料等物质,实现循环利用。
通过资源节约和环保效益,我们不但可以满足
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由于资源的短缺和不足的产能,很难满足市场对农产
品的需求。
因此,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起来,可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产能,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是中国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之一。
在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可以落实这一政策,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
地结合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秸秆综合利用绩效指标
在当今社会,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有效地评估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绩效指标,以期为相关政策和项目提供参考。
首先,资源化利用率是一个关键指标。
理想的利用率应在80%以上,这表示大部分秸秆已经被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秸秆利用的规模和程度。
其次,环境效益指标也很重要。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土壤侵蚀以及改善水质等。
秸秆的合理利用可以显著降低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秸秆的覆盖和还田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健康有益。
此外,经济效益也是评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标准。
这包括农民通过销售秸秆获得的额外收入、企业因利用秸秆而节省的成本以及政府在推广秸秆利用方面的投入产出比等。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经济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技术成熟度指标也不容忽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秸秆的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技术成熟度越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就越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越有保障。
最后,社会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秸秆的综合利用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公众对秸秆利用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秸秆综合利用的绩效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化利用率、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度和社会接受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秸秆综合利用的潜力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已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秸秆禁烧是指禁止农民将废弃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的恶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当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困难和不足,需要加强能够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和政策。
一、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情况自2015年起,我国秸秆禁烧政策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环保部等政府部门连续发布秸秆禁烧通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普及和宣传。
政策要求各地区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合理利用废弃秸秆,督查秸秆禁烧情况,对违法焚烧者进行惩罚。
但目前秸秆禁烧存在一些问题,如督查力度不足、对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缺乏有效支持等,需要加强政策监管。
虽然政策还需要完善,但是秸秆禁烧的意义和效果已经逐渐被各地区人民认识到。
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利用农作物废弃物进行能源化、有机肥料化等方面的工作。
对于农村社区,秸秆综合利用能够解决能源和肥料欠缺等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保护环境。
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不足和挑战,如需求量不足、技术难题等。
但是,已经有不少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案例,如将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堆肥、蘑菇菌种等,为当地环境和经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完善政策和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能力和效益,给予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减税、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来说,需要加快技术革新和创新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高效利用并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总之,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合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山东、江苏两省均与我省相邻,种植结构、习惯以及自然气候条件与我省皖北地区相近。
201X年,山东、江苏两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一)秸秆禁烧工作。
据环保部《关于201X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情况的通报》及秋季9-11月份相关通报,201X年,我省、山东省、江苏省秸秆焚烧火点分别为724、330和57个,火点强度分别为0.126、0.044和0.012个/千公顷耕地面积,我省火点数分别是山东省、江苏省的2.2倍和14倍,火点强度分别是山东省、江苏省的2.9倍和10.6倍(见下表)。
表明我省秸秆禁烧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X年三省火点数、强度统计情况(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01X年,山东省、江苏省徐州市两地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3%和89%。
综合利用主路径是机械直接还田,其他利用方式为补充。
以山东省为例,201X年全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8494万吨,其中小麦秸秆3262万吨,玉米秸秆3899万吨,棉花秸秆382万吨,其他秸秆951万吨。
当年实际利用量达7050万吨,其中还田8000多万亩,利用秸秆量达3961万吨,占利用总量的56.2%;秸秆饲料化达1672万吨,占利用总量的23.7%;燃料化(生物气化、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碳化)利用780万吨,占利用总量的11.1%;食用菌基料化419万吨,占利用总量的5.9%;其他218万吨,占利用总量的3.1%(见下图)。
二、两地的主要做法山东、江苏两省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高度重视,均成立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投入了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做法如下:(一)常抓不懈保持工作持续性。
山东、江苏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起步时间均是2008年。
由于两省严格按照“以禁促用、以用促禁”的指导思想,常抓不懈,中间没有出现反转,现在禁烧压力已远小于当初。
在山东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调研组随机与添福庄和郑龙村的两名农民交谈,他们均表示现在已不烧秸秆,大都还到田里。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逐渐得到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政策背景、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策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秸秆数量也逐渐增加。
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焚烧,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的政策,推动秸秆的综合利用。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并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
此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压块、还田、发电等方式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落实情况良好。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稻谷秸秆禁烧率已经达到95%以上,小麦秸秆禁烧率也超过90%。
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有的农户采用打包压块,制作秸秆板材或燃料颗粒;有的用于菌种、有机肥等生产;还有的通过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
与此各地还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的深加工利用方式,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向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集聚,形成一批农作物秸秆的深加工利用企业。
这些企业可通过对秸秆进行发酵、压块、预处理、转化等多种环节的深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基化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全程利用和价值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秸秆的纤维含量高、难以降解,生物质资源利用要求不低,因此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
目前,一些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设备投入不足,导致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偏低。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禁烧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秸秆禁烧的监管力度。
秸秆禁烧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大气污染和火灾风险,但同时也将农村能源资源浪费了不少。
针对这种情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既可以促进农业用地保护,还可以加强农村能源供给和经济效益,助力可持续农业发展。
具体来看,在秸秆禁烧的政策指导下,人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处理和利用方式,解决了一定程度的秸秆堆积难题,并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灵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1.秸秆还田。
将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它既可以充分利用秸秆,也可以提高土地肥力。
经过切碎或压条处理,秸秆可以与土壤混合,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实现了生态绿色养分循环。
2.秸秆覆盖。
在冬季农作物落叶后,将秸秆覆盖在地面上,这不仅能增加土壤的保温性能,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避免裸露的土地受冻干的影响。
此外,对于大面积干旱地区,还可以用秸秆作为抑制沙漠化的一种资源。
3.秸秆饲料。
将秸秆收集后经过切碎、加工等方式,可以用作饲料。
因为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作为瘤胃反刍动物的饲料,而且还可以增加家禽的肉质品味等。
4.秸秆生产气化燃料。
将秸秆经过特殊的处理,可以将其转变成燃料,如秸秆生产气化燃料,可以用于锅炉、热水器等设备的燃料。
生产过程也避免了普遍存在的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破坏。
总的来说,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上,禁烧和综合利用并存,综合利用的拓展和推广还需要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同时尽可能地将适配的技术普及进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量和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和环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