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力及评价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7
养猪繁育体系及评价指标养猪繁育体系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猪种的繁殖、出栏并获得优质肉品的过程。
针对养猪繁育体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稳定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养殖环境与动物福利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稳定性是养猪繁育体系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稳定性是指养猪繁育过程中各环节的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规范的育种管理,确保种猪的健康和高质量繁殖能力,以及合理的疫病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都是保证养猪繁育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其次,经济效益是评价养猪繁育体系的核心指标之一、经济效益是指养猪繁育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
例如,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和繁殖风险,从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生产效率是评价养猪繁育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养殖场所能获得的肉猪数量。
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优化种猪选配,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手段。
同时,借助现代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生产环境和动物福利也是评价养猪繁育体系的重要指标。
现代养猪业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动物福利的保护。
例如,建立合理的养殖场布局,优化饲养环境和饲料配方,提高动物的舒适性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和关注动物福利,可以提高养猪的健康水平和肉品质量。
综上所述,养猪繁育体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稳定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生产环境和动物福利等方面。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养猪繁育体系的效能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评价养猪繁育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改进措施,以持续改善养猪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
家畜饲养中的生产性能评估家畜饲养是农牧业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家畜的生产性能评估不仅能够提高饲养效益,还能够为家畜选种、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发育情况三个方面,对家畜饲养中的生产性能评估进行深入探讨。
一、饲养环境评估饲养环境是影响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饲养环境评估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家畜的食欲和体温调节,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饲养环境的温湿度,确保家畜处于适宜的生活环境中。
2.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异味物质对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有助于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
3. 噪音和光照:噪音和光照对家畜的生活行为和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设计合理的隔音措施和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以减少对家畜的干扰,保障其正常的生产活动。
二、饲料利用率评估饲料利用率是评估家畜饲养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饲料利用率评估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成分:家畜饲料需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
通过对饲料成分的分析,了解家畜摄取的营养物质是否达到需求,评估饲料的质量。
2. 饲料消耗量:评估家畜的饲料消耗量能够准确了解家畜的进食情况和食欲状态,进而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饲料供给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 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评估饲料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饲料消耗量 ÷增重量”。
通过对饲料转化率的评估,可以判断家畜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以及繁殖效益。
三、生长发育情况评估生长发育情况评估是对家畜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些评估指标及其意义:1. 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是评估家畜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直观地了解家畜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潜力。
2. 肌肉和脂肪含量:通过测定家畜的肌肉和脂肪含量,可以了解其膘情和肉质品质,为选种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第七章家畜的繁殖力一、繁殖力1、繁殖力:指动物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母畜繁殖力:●公畜繁殖力:2、繁殖力测定的意义有●随时掌握畜群的繁殖水平;●反映某项技术措施对提高繁殖力的效果;●及时发现畜群的繁殖障碍。
二、评定繁殖力的指标与方法1.受胎率指本年度内妊娠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
是评定母畜受胎能力和公畜受精能力的综合指标。
●(1)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配种妊娠母畜数/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数×100%(2)总受胎率:最终妊娠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比。
总受胎率=受胎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3)不返情率:指在配种后某一定时间内,不再表现发情的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比。
●不返情率=不再发情的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繁殖率:繁殖率=本年度内出生仔畜数/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数×100%●3.配种指数:●配种指数=配种情期数/妊娠母畜数×100%●4.分娩率:是指本年度内分娩母畜数占妊娠母畜数的百分比。
反映维持妊娠的质量。
●分娩率=分娩母畜数/妊娠母畜数×100%●5.产仔率:指分娩母畜的产仔数占分娩母畜数的百分比。
●产仔率=产出仔畜数/分娩母畜数×100%●6.产犊间隔:指母畜两次产仔平均间隔天数。
如奶牛365d ,肉牛400d●7.窝产仔数:指每胎产仔的头数。
●8.成活率:繁殖成活率=成活仔畜数/产出仔畜数×100%●9.牛繁殖效率指数(R.E.I)与配种母牛数、犊牛数和犊牛断奶前死亡的母牛数有关。
R.E.I=断奶活犊牛数/(参加配种的母牛数+从配种到犊牛断奶前死亡母牛数)可用来比较不同牛群的管理水平三、动物的正常繁殖力●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所能达到的最经济的繁殖力,称为正常繁殖力。
1.牛的正常繁殖力●我国奶牛的繁殖水平:受胎率75-95%,分娩率93-97%,年繁殖率70-90%。
●母牛产犊间隔为13-14个月。
第8章家畜繁殖力与繁殖障碍[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家畜的繁殖力,繁殖障碍。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家畜繁殖力评定指标的实际意义。
2.了解畜群的正常繁殖力。
3.了解引起公母畜繁殖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家畜繁殖力评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2.母畜繁殖障碍的防治方法。
3.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提高畜群的繁殖力。
【难点】1.繁殖力指标实际意义。
2.提高畜群繁殖力的途径。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配图片或动画[教学过程]第1-2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节家畜的繁殖力第二节家畜繁殖障碍教学目标1.掌握家畜繁殖力评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家畜繁殖力评定指标的实际意义。
3.了解畜群的正常繁殖力。
4.掌握公母畜繁殖障碍的种类。
资料单第一节家畜的繁殖力一、家畜的正常繁殖力(一)家畜繁殖力家畜繁殖力是指家畜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衍后代的能力。
对种畜来说,繁殖力就是生产力,它直接影响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发展。
(二)家畜正常繁殖力所谓正常繁殖力,是指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经济的繁殖力。
1.牛的正常繁殖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头繁殖母牛每年可产犊牛一头。
2.猪的正常繁殖力在正常情况下,猪的繁殖力很强,繁殖率很高。
3.羊的正常繁殖力 绵羊的正常繁殖力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异。
4.马(驴)的正常繁殖力 由于母马的发情期较长,且有明显的发情季节等,一般情况下,不易做到适时配种,且易发生流产,故而降低了繁殖力。
二、家畜繁殖力的评价方法母畜的繁殖力是以繁殖率来表示的。
母畜达到适配年龄一直到丧失繁殖力期间,称为适繁母畜。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繁殖季节或自然年度内,母畜发情、配种、妊娠、分娩,最后经哺育的仔畜断奶至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即完成了母畜繁殖的全过程。
通常以下列几种主要方法和指标表示家畜繁殖力。
1.母畜受配率统计 指在本年度内参加配种的母畜占畜群内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主要反映畜群内适繁母畜的发情和配种情况。
什么是繁殖力?怎么评定猪繁殖能力?什么是繁殖力?怎么评定猪繁殖能力?一、繁殖力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与生育后代的能力,叫繁殖力。
猪的繁殖力受繁殖技术、公母猪的繁殖遗传性、公猪的精液品质、母猪的排卵数、卵子的受精能力以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影晌。
在养猪实际中,要科学运用这些因素,努力提高繁殖力。
二、评定猪繁殖能力的主要指标评定猪繁殖能力的大小,常用下列几项指标。
1、可繁殖母猪率。
本年度末能够参加繁殖的母猪数占年末猪群总头数的百分比,叫可繁殖母猪率。
它反映猪群中其有繁殖能力的母猪数占整个猪群的比重。
计算公式是:可繁殖母猪率%=本年末可繁殖母猪头数÷本年度末猪群总头数×100%2、配种率。
本年度内参加配种的母猪数占年内可繁殖母猪数的百分比,叫配种率。
配种率%=年内参加配种的母猪数÷年内可繁殖母猪数×100%3、受胎率。
年内受胎母猪数占年内参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叫受胎率受胎率=年内受胎母猪头数÷年内参加配种的母猪头数×100%它是评定不同猪群或不同繁殖措施受胎能力高低的指标。
4、情期受胎率。
在同一个发情期内,受胎母猪数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叫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同一个情期内受胎母猪头数÷同一个情期内配种母猪头数×100%5、产仔率。
年内产出的活仔猪数占年内受胎母猪数的百分比,叫产仔率。
它是反映种猪和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
6、增殖率。
指年内出生的活仔猪数占年内可繁母猪的百分比,叫增殖率。
增殖率=年内出生仔猪数÷年内可繁母猪数×100%7、成活率。
年内成活的仔猪数(包括一部分年末出生的仔猪数)占年内出生仔猪数的百分比,叫仔猪成活率。
它是反映仔猪生活力强弱和仔猪培育效果的指标。
成活率=年内成活仔猪数÷年内出生活仔猪数×100% 或(断乳成活仔猪数÷出生时活了仔猪数×100%)8、繁殖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