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种类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2
属于行政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行政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
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下内容将指导如何制订一份标准的行政公文:一、公文种类行政公文主要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等。
二、公文格式1. 公文2. 发文机关标识:包括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3. 发文字号:由年份、发文机关代字、文书种类代字和序号组成。
4. 签发人:公文签发人应为发文机关的负责人。
5.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涉及国家秘密,需标明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6. 紧急程度:根据公文处理的时限要求,标明“特急”、“加急”等。
7. 主送机关:明确指出接收公文的主要机关。
8. 正文:公文的主体部分,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9. 附件:如有附件,应在正文后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号。
10. 成文日期:公文的签发日期。
11. 印章:公文应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
12. 附注:如有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文末注明。
三、公文撰写原则1. 合法性:公文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 真实性:公文内容应客观真实,不得有虚假记载。
3. 准确性:公文用词应准确无误,避免歧义。
4. 精简性:公文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
5. 规范性:公文格式、用语、标点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四、公文处理流程1. 拟稿:由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指示起草公文。
2. 审核:由发文机关的负责人或授权的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
3. 签发:审核通过后,由有权签发人签署公文。
4. 盖章:在公文规定位置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5. 发送:通过适当方式将公文发送至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6. 归档:公文发送后,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以上内容为制订行政公文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流程,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发文机关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行政公文的种类和分类行政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所撰写、发布并传递的文书。
它是行政机关内部协调工作、决策安排的重要工具,也是行政机关向社会传递信息、行使行政职权的重要手段。
行政公文的种类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照形式分类:1. 书信式公文:书信式公文是以书信格式撰写的公文,主要用于机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该类公文一般包括来文、发文等,内容较为简洁明了。
2. 表格式公文:表格式公文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公文,适用于数据报表、汇总总结等工作。
该类公文结构清晰,信息简明扼要,非常便于查阅和处理。
3. 通知通告:通知通告是行政机关向内部员工或外部群体发布的一种公文形式,用于传达具体事项、通告安排、通知会议等。
4. 报告请示:报告请示是行政机关向上级或其他部门汇报工作的公文形式,用于汇报工作进展、征求意见或请示决策。
5. 决议命令:决议命令是行政机关对特定事项做出决策并下达相应指令的公文形式,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二、按照内容分类:1. 函件类公文:函件类公文主要包括来文、发文和会务函等,用于机关间互通信息、请示意见、通告事宜等。
2. 报告类公文:报告类公文包括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用于向上级机关或其他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提出建议或研究成果。
3. 决策类公文:决策类公文包括决议、命令、批复等,用于表明行政机关对特定事项的决策结果和行政命令。
4. 通知类公文:通知类公文主要包括通知、通告、布告等,用于向内部员工或外部群体传达具体事项、通告安排、通知会议等。
5. 请示类公文:请示类公文主要是指内部职能部门对上级机关请示决策、征求意见或解决问题等,也可以是部门之间的请示报告。
三、按照用途分类:1. 内部公文:内部公文主要用于机关内部的事务协调和沟通,包括工作安排、文件传阅、会议通知等。
2. 外部公文:外部公文主要用于机关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包括来文、发文、通知、通告等,传递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内容。
国家行政机关13种公文在日常的社会管理和行政工作中,国家行政机关频繁使用各种公文来实施管理和传达意见。
这些公文包括公告、通知、函件、报告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国家行政机关最常用的13种公文。
一、通告通告一般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特定群体或全体公民发布的重要公文。
通常以书面形式制作并通过媒体、网站等渠道进行发布,内容包括政策解读、公共事务安排等。
二、公告公告类公文通常指通过媒体、网站等渠道公开发布的一般性事项通告。
公告内容相对简短,是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公开宣告。
三、公报公报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重要事件、政策、会议、活动等进行的记录和总结,发表于媒体或政府网站。
公报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
四、通知通知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将特定事项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文书。
通知一般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发布,内容包括要求、要点、时间等,起到指导、约束的作用。
五、指示指示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或下级单位发布具体指令的文书。
指示通常具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请示请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请教、征求意见的公文。
请示通常包含问题描述、相关措施和建议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指导和决策。
七、报告报告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向上级或同级机关汇报工作进展、问题与解决办法的文书。
报告的形式和内容通常根据需要而定,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汇报、会议报告等。
八、函件函件是行政机关与个人、单位之间以书信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的公文。
函件内容通常围绕特定事项进行,主要包括问候、请求、答复、感谢等。
九、备忘录备忘录是行政机关内部使用的文书,记录重要的事项、决策、会议纪要、工作流程等。
备忘录的重要性在于为机关内部管理提供参考与依据。
十、批复批复是行政机关对单位或个人提出的请求或汇报进行答复的文书。
批复的内容可以是赞同、同意、要求修改等,以指导和决策为主。
十一、奖励通报奖励通报是行政机关对个人或单位的优秀表现进行肯定和表彰的公文。
行政公文种类
行政公文种类有十五种,分别是,命令、通知、通报、公报、公告、决议、决定、报告、请示、批复、通告、意见、议案、函、纪要。
这些公文的种类和名称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一起印发的相关条例规定的。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行政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法定作者制发。
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
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
法定权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影响。
现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直接发挥实际效力具有依据和凭证功能。
3、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
收文和发文均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各环节皆有顺序性和规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公文种类及格式范文
公文是指用于处理行政事务、提出建议和通报决策的正式文件。
公文
根据具体的用途和内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公文种类及
其格式。
一、公文的种类
1.请示报告:用于向上级提交问题或请求批准的公文,如各部门向上
级请示工作安排、申请经费等。
通常包括呈文正文、附件等。
2.决定通知:用于通知下级工作安排或决策结果的公文,如上级向各
部门下达任务、通知项决策结果等。
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考虑、附件等。
3.通知公告:用于向广大群众或相关单位发布通告和公告的公文,如
政府发布通知、企事业单位发布内部通知等。
通常包括标题、内容、签署、时间等。
4.批复意见:用于对待批处理事项提出批复意见的公文,如上级对下
级提交的请示报告作出批复。
通常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
6.工作总结:用于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的公文,
如月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等。
通常包括标题、正文、结论、建议等。
7.建议议案:用于向上级提出建议和方案的公文,如企业向政府提出
项目建议、群众向政府提出问题建议等。
通常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
二、公文的格式
1.标题:公文的开头部分,注明公文的性质、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要简明扼要。
2.套头:固定格式的头部信息,如单位名称、标题、日期、文件字号、密级等,用于标识公文的身份和重要性。
公文种类及公文格式行政公文种类和公文格式一、公文种类行政公文主要有十三种,分为上行文(含报告、请示)、平行文(函、议案)、下行文(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意见、会议记要)。
1、命令(令)适用于县级以上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做出特殊贡献、取得卓越成绩的有关单位及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部门不适用此文种。
2、决定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励做出重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及个人,惩处有关单位及个人,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向国(或企事业)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4、通告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公布社会(或企事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6、通报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表彰做出较大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人员,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报告中不应加有请示内容。
8、报告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中不应加有请示内容。
报告是陈诉性的、上级无须回复。
9、请示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请示是陈请性、审批性的,上级机关必须批复。
10、批复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
行政公文13种类:(一)命令;(二)决定;(三)公告;(四)通告;(五)通知;(六)通报;(七)议案;(八)报告;(九)请示;(十)批复;(十一)意见;(十二)函。
(十三)会议纪要。
分解:1、命令的概念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时所使用的文种叫命令。
[例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7月8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二〇〇〇年七月八日2、决定的概念行政机关对某些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时所使用的文种叫决定。
应当注意的是,用决定来安排的行动必须是“重大的”,所处理的事项必须是“重要的”,而布置和处理一般的日常工作就不适宜使用这个文种。
决定与决议的区别: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集体作出,而决议则必须由会议讨论通过。
[例文2]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174号(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作如下修改:一、第三条修改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二、第五条修改为:“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三、第七条修改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施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四、第九条修改为:“本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
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延期;但是,事业单位最迟应当自1996年5月1日起施行,企业最迟应当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1. 传达类公文传达类公文是用于传达信息、通知、指示或安排工作的公文。
它通常包括公告、通知、指示、批复等。
在正文中,应详细介绍传达的信息或通知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指示事项等。
2. 答复类公文答复类公文是对某个问题、请求或申请进行答复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先引用原信函、申请或请求,并对其进行回应。
回应应清楚、明确,说明决定的理由和依据。
3.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是对会议内容和决议进行记录和总结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详细概述会议的议程和讨论的重点,并罗列出与会人员、会议时间和地点。
同时,还应列出会议决议或达成的共识。
4.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个事件、问题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撰写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先介绍调查的背景和目的,然后逐步陈述调查过程和材料,并列出调查结果和结论。
5. 请示报告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请示或汇报事项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首先说明请示的内容和目的,然后详细叙述相关情况,并提出请示或意见建议。
6.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是向特定群体发布通知或公告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明确公告或通知的对象和目的,详细介绍通知的内容,并附上相应的要求或提醒。
7. 申请报告申请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申请某项事务或资源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先说明申请的事项和目的,然后逐步陈述申请的理由和依据,并提出申请的具体要求。
8. 登记表格登记表格是用于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表格公文。
在正文中,应清晰地罗列出表格的各个栏目和要求,并说明填写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9. 批复函批复函是对下级机关、个人或单位的请示报告进行答复和批复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引用上级机关的请示或报告,并对其进行明确的回复和批示。
10. 交办单交办单是向下级机关或相关人员交办工作的公文。
在正文中,应明确交办的事项、要求和期限,并附上相关的材料和指示。
11. 命令性公文命令性公文是向下级机关或个人发布命令或指示的公文。
行政岗公文
根据工作需要,现就加强我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公文:
一、公文种类
1. 通知:用于传达上级指示、公布重要事项或要求。
2. 通报:用于报告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反映问题。
3. 请示:用于向上级请求指导或批准。
4. 报告:用于汇报工作成果、提出建议或反映情况。
5. 决定:用于公布单位的决策事项。
二、公文格式
1. 2. 正文:条理清晰,按照“情况—分析—措施”的结构撰写。
3. 落款:注明发文单位和日期。
4. 附件:如有附件,应在正文后注明附件名称和数量。
三、公文处理
1. 起草: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起草。
2. 审核:公文应经过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室审核。
3. 签发:由单位负责人签发。
4. 传递:按照规定的传递程序和方式进行。
5. 归档:公文办结后,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
四、公文管理
1. 保密: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公文,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执行。
2. 时效:公文的处理应保证时效性,紧急公文应优先处理。
3. 跟踪:对重要公文的执行情况应进行跟踪,并及时反馈。
请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上述规定,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办公室沟通解决。
名词解释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是指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件形式和文体,是政府机构履行职能、处理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政公文的种类很多,包括命令、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会议纪要等。
行政公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般都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以确保其准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行政公文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如在房屋征收补偿、交通事故处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行政公文在写作上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规范性,同时要遵循特定的格式和规范,如标题、摘要、正文、附件等,都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列。
行政公文的撰写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政府机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行政公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对于政府部门和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公文种类
本文是关于行政公文种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最新行政公文种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公文种类分为: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根据公文授受机关的工作关系不同,公文又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类。
其中,上行文有报告、请示、议案等3种;
下行文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意见、会议纪要等9种;
函属于平行文。
最新行政公文种类:特点
一有法定作者制发。
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
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
法定权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影响。
现行效用指公文在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直接发挥实际效力具有依据和凭证功能。
三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
收文和发文均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各环节皆有顺序性和规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最新行政公文种类:结构用语
公文结构的用语分为: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
二是结尾用语。
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
四是经办用语。
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
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