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方法研究(精选)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文化。
以下是一些初中世界历史教学方法的建议: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注重历史背景: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注重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组织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5.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7.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世界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同时注重实践和评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可以总结如下:1.讲授法:优点在于方便操作,适用于短暂的记忆。
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论观点,提高思想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
2.谈话法:运用自如,在对话中展现信息,考察学生的理解,发现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3.研究型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专题,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指导法: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是学生们认识世界、了解历史、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高一历史必修一是历史学科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以下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主题一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史料分析、历史比较、综合运用方法。
- 史料分析: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如古籍、碑刻、文物等,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 历史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来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 综合运用方法:综合运用史料分析和历史比较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章:主题二历史的研究内容- 人类起源和文明初期:了解人类起源和文明初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如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兴起等。
- 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 中世纪欧洲的转型: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重要事件。
- 近代世界的形成:研究近代世界的形成,如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
第二章:主题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了解原始社会的特点,如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单位等。
- 奴隶社会的兴起:研究奴隶社会的兴起,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的奴隶制度。
第二章:主题二农业社会与城市文明- 农业社会的形成:了解农业社会的形成,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耕文明的兴起。
- 农业社会的特点:研究农业社会的特点,如农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耕种、养殖等。
- 城市文明的兴起:了解城市文明的兴起,如古波斯帝国、古印度的城市文明。
第三章:主题一希腊城邦文明- 希腊城邦的特点: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如城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 希腊城邦的政治:研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如雅典民主制度和斯巴达的军事国家等。
- 希腊城邦的文化:了解希腊城邦的文化发展,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主题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如古罗马王政和共和政体制度的转变。
武汉大学慕课《简明世界史》(一)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简明世界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B. 世界历史中的具体人物C. 世界历史中的思想和文化D. 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简明世界史的研究目标是揭示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仅仅关注事件、人物或思想和文化。
2.简明世界史的基本研究方法是:A. 文献研究B. 田野调查C. 实验研究D. 社会调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简明世界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以了解和分析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3.简明世界史的研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 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B. 实地考察和调查C. 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D.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简明世界史的研究途径主要包括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以全面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情况。
二、多选题1.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观,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世界历史是线性发展的,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进步趋势B. 世界历史是循环往复的,历史在不断重演C.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个别英雄人物的作为推动的D.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同时也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进步趋势。
2.简明世界史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几个主要时期?A. 3个B. 4个C. 5个D. 6个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简明世界史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当代五个主要时期。
3.简明世界史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世界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B.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C.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D. 世界历史中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简明世界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三、判断题1.简明世界史的基本任务是对世界历史做出详尽的描述和记载。
历史教案:各国历史的比较研究一、不同国家历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
各国历史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点与差异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各国历史比较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眼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也对今天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推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各国历史比较研究方法1. 对比法对比法是开展各国历史比较研究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相似事件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各自发生变化或差异的原因,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规律性和普遍性。
例如,在美洲大陆上存在着亚马逊雨林地区与湄公河流域两个相似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这两个地区部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演变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共性,即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 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将多个国家的历史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通过比较整体历史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可以更好地把握各国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通过对欧洲各国在中世纪之后逐渐形成并独立发展的封建制度进行综合研究,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欧洲国家在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特点和差异,还能够认识到这些特点和差异背后蕴含着共同因素和流动性。
三、各国历史比较研究的意义1. 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各国历史相互联系,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呈现出某种趋势或模式。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历史中相似时期或事件背后隐藏的普遍规律,并将其与全球历史情景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2. 推动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各国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这为我们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多元而和谐的全球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
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1]。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其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揭示了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源、动力和本质,并且预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共产主义。
今天,世界历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许多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论的存在,已经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方法中寻求灵感,得到启发。
马克思注重对世界历史实质的研究,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进步观,考察世界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展、变化、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16年北科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含答案)与真题PS:总共考了2道(黄色),各35分一道谈本课程感悟;一道是2道题拼成一道,大意是根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方法(如批判分析、矛盾分析。
),谈谈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体系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异同相同:均接受一般科学方法论指导;根本目的一致;在具体方法层面有不少相同方法;原来是一体,未来有融合趋势……不同:自然科学方法论更强调精确性(不一定正确,例如股市分析);具体方法层面差异(例如:自然科学实验方法)……我们应该承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在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
但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或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其一,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其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其三,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
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
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传习录上》)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要点3-by 2015/01/11 1.马克思社会科学的方法包括?社会科学的方法包括:研究的方法和表述的方法。
研究方法又称为经验研究方法,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常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历史文献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
而后,对搜集好的资料展开进一步分析,才能显示资料的意义,以便帮助理解研究对象。
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有:各种统计方法(如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等)、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结构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等。
表述方法:资料分析完成后,把分析结果用某种论述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表述阶段,即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表述方法可以根据时间顺序、也可以根据重要性顺序、或其他逻辑顺序来表述。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起点?从经验事实出发。
1)马克思所说的事实主要是经济社会的事实,即马克思主要从经济活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2)作为研究对象的事实,马克思任务应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3)从事物的内在理性出发。
选择经验事实的方法:1)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出发(生产力的快速增加与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格局和社会的阶级结构、社会关系、思想观念的剧烈变化)2)从事实的典型形式出发。
3.马克思收集材料的方法?官方资料、学者们的著述资料、直接观察和调查的资料。
马克思收集资料的特点:内容广泛深入、总是试图弄清楚研究所涉及的材料的每一个细节、重视收集一手资料4.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法、历史合力研究方法。
中期考试题目答题要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内容1.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科研究首要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总结得出理论,然后在更为深入的实践中去检验、发展理论。
2.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是复杂系统,不同社会(子系统)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3.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作为复杂系统,它的诸系统之间呈现复杂矛盾关系,社会矛盾普遍存在,正是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4.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过程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统一,坚持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5.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历史是通过社会主体活动实现的研究社会必须关注人及其活动。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统一起来,正确把握社会认知的方法、途径以及社会评价的客观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7.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我们必须确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
(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方法)(二)功能1. 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2. 可以为各门社会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3. 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三)原则1. 具体性原则: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对社会事件疾行具体了解、掌握;2.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 主体性原则:承认、重视、坚持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4. 整体性原则:正确把握社会有机体,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5. 发展性原则:每一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该原则,对社会进行动态研究。
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专题学习资料资料整理:紫陌红尘⼀、史料的分类A 按表现形式:⽂献史料、实物史料、⼝述史料(⼀)⽂献(⽂字)资料:以⽂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书档案、地⽅史乘、传记谱牒、⽂集⽇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因素(阶级⽴场、个⼈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法、⾓度)例.某学⽣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报》⾟亥九⽉⼗九⽇的⼀则报道,题⽬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为指挥官……(队员)出⼊于弹⾬之中,⽽⽆⼀惧⾊。
”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的史料使⽤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业发展,劳动⼒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实物史料:历史上⼈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物等2、地位:①⽐⽂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献的不⾜。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的⼀个碎⽚,并不⼀定能展⽰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述资料:⼝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代⼜⼀代⼈的传承,⼝述资料会与本来⾯貌有较⼤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B 按史料价值:第⼀⼿史料、第⼆⼿材料1.含义:(1)第⼀⼿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物、事件、现象发⽣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和⽬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历史学研究方法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研究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和解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因此,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对于古代史的研究,由于史料的稀缺性和真实性的考证问题,需要更多地运用文献研究和考古学方法。
而对于近现代史的研究,则可以更多地侧重于采访、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其次,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者自身的背景和能力。
不同的研究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到自身的专长和优势,以便更好地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
此外,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那么可以采用更多的文献研究和考证方法;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那么可以采用更多的比较分析和统计方法。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相契合,以便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
最后,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也会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兼顾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以便更好地开展历史学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者自身的背景和能力、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以及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确定。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Yao 绪论:1、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答: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即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
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为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2、其他。
(这到底是个神马意思内?可能就是这章还有其他考点吧)第一章:1、如何理解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答:(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
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
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和证伪索道道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既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2)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有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首席专家杨春贵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俊峰王宏波边立新孙熙国杨信礼张曙光陈曙光欧阳康庞元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高等学校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本教学大纲突出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两个特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着力阐述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贴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增强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本课程为1学分,18学时。
目录导论 (1)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2)(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8)(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8)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0)(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10)(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11)(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12)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4)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4)(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15)(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16)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17)(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7)(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18)(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19)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20)(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20)(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22)(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23)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25)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25)(一)生产力系统 (26)(二)生产关系系统 (27)(三)上层建筑系统 (28)(四)人口系统 (29)(五)自然环境系统 (30)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社会有机体 (31)(二)经济社会形态 (32)(三)技术社会形态 (33)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34)(一)整体性原则 (34)(二)结构性原则 (35)(三)层次性原则 (36)(四)开放性原则 (37)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39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39)(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39)(二)社会的基本矛盾 (40)(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41)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42)(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42)(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42)(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43)(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43)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44)(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44)(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45)(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46)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48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48)(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48)(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49)(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50)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51)(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51)(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52)(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53)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54)(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54)(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55)(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56)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58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58)(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58)(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59)(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60)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1)(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61)(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陛质 (62)(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63)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63)(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64)(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66)(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68)(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69)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70)(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70)(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 (71)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72)(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72)(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73)(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73)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76)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76)(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76)(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76)(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78)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79)(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79)(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80)(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82)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83)(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83)(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84)(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84)(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85)后记.......................................... (87)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戴胜华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七)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二、四大方法: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 (一)实践基础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对于它的重要性我们用了一个表述: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从三个角度回答了怎么体现以实践为基础,即从选题开始就选择有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而不是选择那些和实践毫无关系的问题。
你研究“屠龙妙技”有什么意义,你研究“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有什么意义,选题确定后就要开始研究,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成果形成后,又要回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这就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不要把已经形成的理论看成是不可移易的东西。
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经验,但不能搞经验主义。
(二)辩证思维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都是讲辩证思维。
系统、矛盾、过程都是辩证法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理解,叫辩证思维。
首先要把社会作为系统来把握,研究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由于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实现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其次要研究社会矛盾。
利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剖析社会矛盾特别是关于利益矛盾,关于和谐与矛盾等等。
第三要把社会作为过程来研究。
社会不仅是系统、矛盾,社会还是过程,要研究社会过程就不能不研究阶段和阶段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就涉及到连续性、非连续性、质变、量变、方向和道路等等,涉及到辩证法的另外两个规律: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关于如何学好世界历史的方法学好世界历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取得成功:1. 建立基础知识首先,建立起对世界历史的基本了解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来研究关于世界历史的概念、事件和人物。
2.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一个有组织的研究计划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世界历史知识。
设定每天或每周固定的研究时间,并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主题或时间段。
这样可以确保你全面地研究世界历史并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3. 多种研究资源使用多种研究资源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
除了书籍和教科书外,你还可以观看纪录片、听讲座或参加学术研讨会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4. 互动研究与其他人一起研究可以增强你对世界历史的理解。
参加讨论小组、加入研究社区或与同学交流,可以促使你思考和分享观点,并从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中受益。
5. 系统性复世界历史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学科,需要系统性的复来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
定期进行复,回顾重要概念和事件,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6. 拓展阅读除了课程要求的内容外,尝试阅读更广泛的相关书籍或文献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探索与你研究的时代、地区或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可以打开新的视野并深入了解世界历史的不同方面。
7. 实践应用将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可以帮助加深理解。
尝试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事件、社会问题或文化现象,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影响力和意义。
8. 总结与回顾研究世界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研究完一个主题或时期后,总结与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其与其他事件、影响和后果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有组织的学习计划、多种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你可以学好世界历史并获得深刻的理解。
不断复习、拓展阅读和实践应用可以提高你的知识水平。
祝你在学习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