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讲座《黄帝内经》摘要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8
《黄帝内经》之《从头到脚话健康.头发》——师说(23)曲黎敏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引领⼤家,我们⼀起⾛进中医⽂化的这个⾮常美丽的殿堂。
因为从传统⽂化的魅⼒上来讲,它⾥⾯有⼀个很重要的要点,它从来讲的就是“⼤道不远⼈”。
就是⽆论多⼤的道,都是贴近我们⼈性的,贴近⼈性的⼤道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通过讲解从头到脚,来把⼈以及⼈性做⼀个全⾯的分析和探讨,来帮助我们每⼀个⼈⾃⼰能够解决⼀些问题,⾃⼰能够在家庭不仅能够帮助别⼈,也能够帮助⾃⼰,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有帮助,才能使我们的⼈⽣更有意义。
我们现在就从头开始。
讲到头呢?我们就要先说头发。
头发有什么⽤呢?从现在就是来看呢?头发第⼀可以保暖,第⼆可以散热,它是具有这两个功能的。
在传统⽂化当中是⾮常注意头发的问题的,因为就是⽂明礼仪的表现,因为古代⼈都是这样。
它的所谓的⽂明程度的表现呢?都要表现在头发上。
原先有⼀个汉代画像⽯,⾮常有名的⼀幅像,叫做伏羲⼥娲⼈⾸蛇⾝图。
那么⼈⾸呢?就是会在头发上分辨出他是男是⼥,或者从他们⼿⾥拿的东西,⽐如说伏羲⼿⾥拿的就是⼀个矩,就是⽅正之道;⼥娲⼿⾥拿的就是⼀个圆规,所以就是⼥⼈要守其圆融之道,男⼈要守其⽅正之道。
同时它⾥边就是,我们从头发上就可以分辨出男⼥的问题。
为什么所有古代的这种神话⾥⾯,它都会有这种关于⼈⾸蛇⾝的这个话题呢?像那个埃及的⾦字塔,它就是狮⾝⼈⾯像。
这些图都在说明⼀个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它是说就是⼈是分。
⼈⾸是代表是什么呢?⼈⾸是代表⼈的理性的层⾯。
然后蛇⾝或者是狮⾝呢?实际上是代表⼈的本能的情况,就是本能的层⾯。
就是⼈在传统⽂化当中,它认为⼈既有理性的⼀⾯,⼜有本能的⼀⽅⾯。
所以它在其理性的这⼀⽅⾯,尤其要在头发上有所表现。
所以这个是在古代⾥⾮常强调的,像那个中国传统⽂化当中,⼥孩⼦的成年礼啊,就是当⼥孩⼦来⽉经的第⼀天,要做的第⼀件事就是要把头发给盘上去,盘上去以后就扎⼀根簪⼦。
男⼦在成年的时候,也是在头上要戴⼀个冠,⼜或者戴⼀顶帽⼦,然后⼜插⼀根簪⼦,所以这就是古代的那个“夫”字。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七集《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中医经典有两部:《黄帝内经》、《伤寒论》。
经字左边像形脐带,脐带连接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
织布横的是经,竖的是纬,经相对不动,纬相对变动。
古代有经、纬书,六部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
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
纬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主要都是在讲变化。
什么叫论呢,与论字右边发音一样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
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人有次序,就叫人伦,水要有次序,是沦。
《伤寒论》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胃经属于阳明......治病应该是相反顺序,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
《伤寒论》描述得病和治病的顺序,所以叫论。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的不是病,是症,症在哪个层面,就用哪个层面的药。
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胸膈堵住了,上焦憋闷了,把头脑憋得出了毛病。
这种血压高,宣化开,病就解掉了。
有的血压高,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脏需要以加压的方式来满足人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人的本性是天真的。
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
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
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
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而神灵”:“昔”字是日在水下,远古,太阳已经到了洪水的边上,意为很久以前。
“生而神灵”,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不可思议的那个方面,不仅是黄帝,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神灵”,都有像。
黄帝内经曲黎敏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中医药的奠基之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便是《素问·调经论》。
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为题,探讨曲黎敏在该篇中的贡献与观点。
《素问·调经论》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妇女调理的经典之作,其中集中了曲黎敏对于妇女生理和疾病的独到见解。
曲黎敏是晋代医学家,他的学识渊博,精通经方,并在《素问·调经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调养的原则和方法。
曲黎敏在《素问·调经论》中强调了唐筛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与男性不同,对于妇女的健康,必须重视经络的调养。
曲黎敏指出,经络是人体的纵横交通系统,它运行着人体的气血和营养物质。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曲黎敏还提出了调理月经的方法。
他认为,月经是妇女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
曲黎敏指出,调理月经要以调和气血为基础。
通过调理肝脾胃肾的功能,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问题。
他还强调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认为心情愉快对于月经的调理有着重要影响。
曲黎敏还在《素问·调经论》中提出了妇女更年期的调理方法。
他认为,更年期是妇女生理老化的一个阶段,对于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影响。
曲黎敏指出,更年期的调理要以补益肝肾为重点。
通过调理肝肾的功能,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在《素问·调经论》中,曲黎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调养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理论观点不仅对于妇女的健康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其他医学理论的兴起,曲黎敏的学说逐渐被淡忘。
现代社会中医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曲黎敏的学说渐渐被人们遗忘。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曲黎敏在妇女调理领域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他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曲黎敏讲座]曲黎敏黄帝内经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一:黄帝内经第六十篇骨空论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
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噫嘻,噫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噫嘻,噫嘻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先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肋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噫嘻。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二:黄帝内经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原文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
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
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
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
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曲黎敏教授讲座笔记目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 (1)1-中医的定义 (3)一、养的内容: (3)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5)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 (9)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 (9)二、五气风、热、湿、燥、寒 (10)三、五行各象 (11)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11)黄帝的意义(一) (12)黄帝的意义(二) (12)一、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13)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4)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蕴含生机 (14)五、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造化形容 (15)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 (15)七、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 (16)八、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受纳分类 (16)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容纳变化 (16)十一、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渗透分别 (17)十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7)十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出焉 (17)经脉.穴位.奇经八脉 (18)经脉阴经6条, (18)穴位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几个重要的穴位: (18)关元经脉探秘 (18)《内经》说人 (19)<黄帝内经II》3-五藏与意思思维(中)五藏各象 (20)1.、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 (20)2.象五腑 (21)3、象五体 (22)4、象五窍 (23)5、象五华 (24)6、象五色 (2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5-五藏与意思思维(下)-曲黎敏课堂笔记 (25)8.象五音: (26)9、象五神. 27 10,象五志,五种情志。
(28)11、象五变 (29)12、象五味 (30)13、象五臭 (31)14、象五液 (31)五《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心 (32)一、心的功能: (33)二、心病难医 (33)4、心经有问题,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1.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简要文字版曲黎敏讲《黄帝内经》默认分类 2009-11-13 11:56引用xiaoguiping 的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第一讲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私医人、下医医病。
2.可以自我认知人身难得: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自己内在脏腑的运行。
懂得了人体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真法难闻: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
中国难生:作为中国人该感恩、自豪。
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经典。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百姓日用而不知”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如中国人为什么买东汐不买南北?中国人连骂人都讲文化的。
说这个人不是东汐,那就是南北。
是无情无义的人。
对日常生活的感情:了解北京城各个城门的作用也就理解下面这个图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图,和现代地图方位是完全相反的。
通过这个图可以懂得中私和《易经》的一些理。
(左)东:(木春肝仁生发)(上)南:(火夏心义生长)(右)汐:(金秋肺礼收敛)(下)北:(水冬肾智收藏)(中)中:(土长夏脾信运化)第二讲中私与日常生活1 习能胜恐:恐惧、胆小易惊是肾精胃气不足的象。
习惯可以战胜恐惧。
2 封禅泰山:古代伟大的帝王要封禅泰山。
泰山在五岳中并不是最高的一座,也不是中间的,做为国君要掌握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发之机的问题。
东主生发。
3 “鸣金收兵”中国古代打仗刚开始一定是敲鼓,鼓声是主生发的,能振奋士气,让肝气上来,可以往前冲。
到该收兵的时候,就要“鸣金收兵”了,汐,金就是收敛。
4 人体的中部在那里?人昏倒了要掐哪呢?掐人中。
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它是人体里两条最大的经脉的连接点。
一条是阳脉督脉,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一条是阴脉任脉,主血,决定女人的生殖。
人体的中部就是“人中”。
人中这个穴位在人身上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到人体两大经络的交合,是阴阳的交合。
所以人中真正的象应该是深、长、宽的,这样说明你气血交通的能力特别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一集食物的意义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
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
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
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
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
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
“道日用而不知”。
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阴阳。
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
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
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
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
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
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
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3.孔子的饮食观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不语。
”“食不厌精”,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
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
《黄帝内经》之《从头到脚话健康.⽪肤》第(33)曲黎敏现在我们讲前胸。
前胸实际上分为三⼤块:⼀块是肌肤腠理,⼀块是三焦,还有⼀块就是五脏六腑,因为这个腔⼦⾥⾯,⼀定要涉及到五脏六腑的问题。
咱们现在先讲腠理⽪肤。
那么腠理在中医⾥给它定义为,就说⽓所辐辏谓之腠。
然后理呢?就是⾥⾯的⾎⽓之所循也,谓之理。
那么翻译过来很简单,就⼀句话,腠为阳。
阳就是什么呢?阳就是孔⽳,就是⾥⾯松开的这些地⽅。
实际上我们在吃猪⾁的时候就会发现,⽪和⾁之间有⼀层筋膜,那个筋膜就是腠。
理呢?就为阴,为⾎⾁,就是⾎⾁这⼀块。
那么肌肤要想有弹性的话,其实在很⼤的关系上,就是⼀定要有阳⽓,阳⽓⼀定要⾜,所以它弹性才好。
如果⽔肿的话,我们经常⽼⼈有的时候会有⽔肿病,他会发现,当他摁下去的时候,起不来,起不来就是阳⽓虚。
它在⾥⾯呢?这个⽓把它弹不起来,⽽且化不了这个⽔湿,所以才会形成⽔肿这些问题。
这就是中医⾥⾯我们先前所说的那句话,叫做⽓为⾎之帅。
你要想让这个⾎动起来,⼀定要让⽓动起来,⽓在中医⾥⼜称之为阳,⾎在中医⾥⼜称之为阴。
这就是我们先前所讲的,就是那个⼀定要靠⽓带着它往前⾛。
因为我先前说过拍⼼包经的时候,为什么只打阴⾯?因为阴⾯不容易动。
就是阴经它是主静的,它不容易动,阳经它本⾝就是是主动的。
所以在锻炼的时候,要⽤阴经来带阳经。
可是从⼈体这个正常的循⾏上,⼀定是⽓为⾎之帅,没有⽓带着⾎往前⾛,⼀切都没有戏。
那么肌肤腠理这个问题呢?很关键的⼀个问题就是出汗的问题。
我们原先曾经说过,汗为⼼液,中医⾥有句话叫做“夺⾎者⽆汗”。
就是如果亡精失⾎的这种⼈呢?就是⼀般的话,他就不会再出汗。
然后再叫做“夺汗者⽆⾎”。
如果你把它的汗液全都流掉了的话,那么他的⾎液也会形成⾎枯之象。
这⾥⾯就会有⼀个问题,我们先讲汗,就是汗症它⾥⾯分⼏块,⽐如说盗汗的问题。
盗汗它分阴虚盗汗和阳虚盗汗。
像阴虚盗汗呢?它有⼀个就是阴⽕虚旺的病机在⾥⾯,所以这种⼈就喜欢冷饮,特别爱喝冷⽔,但是他整个的神态是有神的。
南(心):归属于火;也意味着生长之象,即散、疏布;夏义东(肝):归属于木;春仁西(肺):归属于金;秋礼也意味着生发(文化)之象;崇文门也意味着收敛(收肃杀)之象;宣武门北(肾):归属于水;也意味着收藏之象;冬智安定门、德胜门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金木可以柃走;买军火石油等对身体有害;)骂人时说你真不是东西,就说你是南北,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情无义。
听到声音就害怕,是因为胃肾气不足;黄帝内经的内容:顺气自然;健康长寿靠自己;天人合一;二、十二时辰与养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肾主骨;肝主筋;1、子时:夜里23点到1点——胆经当令;中午12点之前,阳气可以化万物,所以吃什么都容易消化。
2、丑时:夜里1点到3点——肝经当令;3、寅时:夜里3点到5点——肺经当令;重新分配气血,心脏病者不适宜早炼。
4、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心梗者解大手不要太用力,便秘说明肺气不好。
5、辰时:上午7点到9点——胃经当令;长痤疮源于胃经(胃寒)。
吃早饭犹如春雨贵如油。
月经痛经、乳房胀痛与乳汁和胃经有关。
常按摩足三里(膝盖下三寸处)养足胃气,长寿。
6、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肺输送气血而脾是把胃腐熟了的食物输送到肌肉腠理中。
脾主肌肉。
脾的外现在嘴唇上。
老年人眼皮耷拉下来是脾的问题。
脾在志为思。
身体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
7、午时:上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重视子午功就是借助天地一阳生和天地一阴生达到心肾相交,心的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精。
普通人怎么达到心肾相交?睡觉8、未时:下午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心与小肠相表(阳、丈夫)里(阴、妻子),类似夫妻关系。
心脏病最初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比如胸闷,心里难受等。
9、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小指与膀胱经,二指与胃经。
此时是记忆力和脑部最灵活时期,应早上学习后此时增强练习。
头的两边痛——胆经问题;左边痛——肝血问题;右边痛——肺气问题;前额痛——胃经问题;后脑痛——膀胱经问题;头的中空部分痛——肝经问题;膀胱与肾相表里,如撒不出尿的问题的原因在于肾。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二集中医与日常生活好,上次我们讲到就是在北京的城的北面,实际上开了2个门,一个叫安定门一个叫德胜门,那么实际上在北京城的时候,过去这九个门,每个门实际上要走的是不同的车,都是要求的很严格的。
都是从中国文化的那个角度去安排的。
比如说走崇文门的车,只能是一种车出入,就是酒车。
那么酒车,酒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边,它意味着生发,那么宣武门只许走另外一种车就是刑车。
因为它这边守的是肃杀之气,它是按照它的气机去运行的,那么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北门一般的来讲,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为什么呢,因为北方主收藏,收藏就是要藏的住。
我们原先讲就说的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然后到了北方就是收藏,收藏的基本上,都是你的心爱之物,是你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是要藏的住的东西,类似于我们的肾精,我们的肾精藏的越足,我们的本钱越足的话,我们向外散的东西就会越多,可是恰恰北京城的北面,开了两个门,一个安定门一个德胜门,那么这两个门,在两种情况下开启,平常是不允许开启的。
开启的时候,这个是出兵打仗的时候,出征的时候开的是安定门,所以我们都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什么能够使它,就是它要出去打仗的话,它首先要心神非常的有定力才可以。
那么什么可以使人有定力?就是出征打仗的车。
再反过来想,这是得胜凯旋归来的,走的车道是德胜门,就是回来的时候走德胜门,出去,有出就得有进,大家看这是北方的含义。
北方的含义就是说你这儿藏是一定要藏的,但是万不得已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出有进,不可以只出不进,这是北方的内涵。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最安定呢?用中医的角度来讲,只有肾精足才能够有定力,如果你肾精不足,你的定力就不够,比如说我非常,就是有一些老板,有一些企业家特别有意思,他们在锻炼员工一种精神,是什么呢?他在培养员工,说你们一定要练出来,泰山崩於前而不乱,这个境界太高了,这个老板简直是很厉害,他非要让他的员工一个个遇到事以后镇定自若,可是要真想练出泰山崩於前而不乱,你们试想谁能做的到?应该.来讲到我们在座诸位,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到,这在古代在老子的书里说,有一种人能够做到,就是婴儿,但是你们,这个以后我们会讲。
中医体质养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
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
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
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
第一期: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一、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有帝王的支持,好办事啊。
不过百姓也有命,生命之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如今能医好病的即为好医生了。
倒是我们自己,除了病以外,多学点知识调理自己,让自己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
上医医国,似无先例,现今更无可能,为国策把脉,参与评说,且能命中要害倒是有可能。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讲真理而又拥有受众,的确是圣人的特征。
本人肺气不足,肾精不强,从未有由人而王的欲望,离圣人也远。
学习圣人,提高克服不良生活习惯的自制力,是很实惠的目标。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
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
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
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
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非常同意前半部分所述,很有启发,以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的身心和谐。
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常言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人身而定。
似乎有点不够全面,一个身心健壮的贫儿似乎不能与病怏怏的王子的命运相比。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并无大差别,即使有差别,其命运也未必由此定论,人的主观努力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大环境中,在你的活动范围内,的确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命运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三肾人、四肾人,与正常人的命运有所不同。
但同为移植人,命运也各异。
2.可以认知自我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胆识聪明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
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
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
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
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终于找到我魄力不够的原因了。
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胆量也有可能越练越大吧。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
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是主决断的。
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
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
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
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
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
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明白了脾的作用。
过去谈意志,几乎全看主观因素,现在也了解到其物质性的一面。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木。
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很有道理。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
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
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
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讲得真好。
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就不是至善之人。
人身难得,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道精品。
——我是文革期间的学生,没有学过生物、植物、地理、历史等,是医盲,很吃亏。
人身难得,过去亏欠的,如今要努力补回来。
真法难闻,《黄帝内经》是黄帝和老师的对话,核心问题也要通过一种斋戒断方式,不仅是持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才能得到。
学习时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够看到里面去。
——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部经典,集中了古代人养生的智慧。
只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心学习,已然不易,更何况其他呢。
中国难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要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
只有中国有真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认真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已经是中国人了,便不再讨论是否是一种福分。
外国人也有他们的福分。
真正的福分是充分学习和利用自己祖国的经典,确实获益。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我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移植人最关注的是肾宝宝的健康,整天围着他转,就像家里添了小孩,多少人都不够用。
养生对我们似乎是奢望,还有资格吗?有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太医”,号称可以医治癌症数种,对器官移植者却无计可施,在他看来,似乎我们难以再见天日,只能耗尽精气等待死亡了。
也难怪,“太医”当值之日,尚无移植之事。
我自然很痛恨这种不给人以出路的人,不管他说得是真是假。
你看牧师、和尚,在人临终之际,还让你满怀希望,向天堂或向西方极乐世界奔去。
面对现实,有时想起来也很好笑,像我们这样的人,肾已经挪地方了,那个肾经还是原道吗?既然还活着,就有是养还是耗的问题;何为养,何为耗的问题。
抛开我们的特殊性,面对关于养生的种种理论、书籍、讲座,真让我们目不暇家。
我下载了不少,大概地浏览了不少。
不太喜欢台湾人的虚张声势,标新立异,夸大其词。
大道至简,觉得洪昭光等大陆学者的话更靠谱。
移植人离不开抗排异药物,正是这些药物的不断改进,才使移植物的存活期越来越长。
除了药物,除了医生的调理和治疗,根据我们的特点,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积极的事情,或者说如何正确地吃、喝、准确地拉、撒,适合进行哪些运动,这是我关心的。
残缺之美,美不在残缺,而在尚存的部分仍充满活力,还有朝气,还有故事。
我看过关于《黄帝内经》的60集纪录片,也很有意思,至少知道了这部经典大概是说啥事。
曲黎敏老师的视频讲座,更容易理解,更接近生活,不管是论说真谛,还是调侃,比较有意思。
各类专家总是要运用自己知道的那点事,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万物,我们吸收其中对的部分,就会受益无穷。
专家知道的那点事,比我知道的那点,多得多。
总喊着养生的人,未必就会保养,保养得很好。
也许是因为总忘乎所以,缺乏自制力,才总摇着旗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比如我。
无论如何,我在学习,在思索,在行动。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2中医与日常生活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
西边是宣武门, 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
它守的是肃杀之气。
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
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收藏,藏就要藏得住。
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
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
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
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而且宣武门菜市口一带的确是行刑的地方。
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
泰山崩于前而不乱。
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
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
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像。
左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
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
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发之机。
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
《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
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
人的中部是人中。
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
督脉是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
脑髓、肾和腰脊、脊柱、脊髓。
任脉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
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
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地。
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
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
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
晕倒是阴阳离绝,阴气在下,阳气在上。
刺激人中,阴阳重新和合。
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
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
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夏天人体的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
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
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
东方主生发,仁就是东方,就是你一点点善念。
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
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
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
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
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
——学习了《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2健康长寿靠自己,3天人合一.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再到春。
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
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
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
搞不清自己在哪个阶段,所思所为一定是有些混乱了。
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
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
万恶淫为首,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
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
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
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
——单是吃好睡好就不简单,诱惑太多,海外剧场那些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看完结局总觉上当的韩剧,总是半夜播出,白天还不带重播的,毁我健康啊。
天人合一,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
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
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3中医知识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天因之序,人体生命日节律,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子时,夜里11点~1点。
古代大时,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
胆经当令,即值班。
1.养生机:子时阳出生,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有时晚上八九点开始犯睏,到十一点反而清醒了。
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
这就是说,最好10点~10点半睡,如果11点睡,不容易入睡。
任何一个脏器都关系到三个方面:“形、气、神。
形是是物质基础。
胆切除了,胆经仍在,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生命的运动方式。
神是指形、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西医说内脏,中医说内藏。
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脏。
手上有皮毛,肺主皮毛,皮肤病与肺气有关。
皮下面是肉,跟脾有关,脾主肌肉。
手指上还有血,由心所主。
骨头是肾所主,骨头是最固敛的东西。
人的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跟肝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