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掌组织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盆栽白掌栽培技术盆栽白掌栽培技术1 植物学特征白掌根状茎短,株高30~50cm,多为丛生状。
叶革质,长椭圆形,两端渐尖,叶色浓绿,具光泽,叶脉明显,叶柄长,基部呈鞘状;花葶直立,高出叶丛,佛焰苞长圆状披针形、直立;卵形呈匙状,宿存,白如雪莲,酷似合掌;花小密生,白色,微香,花两性;浆果红色。
花期5~8 月份。
2 生物学特性白掌喜温暖、空气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忌阳光直射曝晒。
适宜栽植于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中,忌重黏土。
3 繁殖3.1 分株盆内植株丛生过密时,可在4~6 月份换盆时,将整株从盆内托出,去掉旧土及病、弱根系,从株丛基部将根状茎掰开,每丛留3~4 枚叶片,用新培养土重新上盆栽植,勿伤根系,置半阴处恢复,以利抽生新叶,保证株型丰满。
3.2 人工授粉室内盆栽的白掌,开花后经人工授粉可以结籽。
人工授粉以9~10 时和15~16 时2 次授粉为宜。
授粉至种子成熟需10~12 个月。
种子生长发育阶段,注意通风和水、肥管理,以促使结实饱满。
3.3 播种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
播前去掉果皮和果肉,将种子在40℃温水中浸泡10 个小时后播于疏松、排水性好的河沙上,然后,覆一层薄土,喷雾或浸盆后,盆口盖上塑料薄膜,使培养土保持80%以上的湿度。
置于20~25℃的室内,播后15~25 天萌芽。
如果在此期间室温过低,会导致种子腐烂或影响出苗。
3.4 组织培养3.4.1 诱导愈伤组织将白掌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0%酒精消毒1 分钟、用1%氯化汞消毒10 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 次,接种于MS+2.4D0.2mg/L+BA1.0mg/L 培养基中培养约15 天,可形成愈伤组织。
3.4.2 胚状体分化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BA1.0mg/L+NAA0.1~0.5mg/L 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3.4.3 生根培养将继代出来的无根苗转移到1/2MS+NAA0.5mg/L 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2.2秋水仙素处理不同品种选取生长旺盛,体型较一致的’、、’、’组培苗,切取茎尖0.5cm 左右,放入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的瓶中,每瓶装有25mL 溶液,90r/min 旋转培养96h ,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MS+30g/L 蔗糖+7g/L 卡拉胶+6-BA 1mg/L +NAA 0.1mg/L 中,暗培养7d ,转到培养基MS+6-BA 4mg/L +LNAA 0.2mg ,光照培养7d ,记录其萌芽数和存活数,继续光照培养20d 后,记录其增殖数和存活数。
继代3次,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mg/L+NAA 0.2mg/L ,每瓶5个,每处理6瓶,不加秋水仙素为对照重复2次。
2.3流式细胞仪鉴定取实验材料叶片,每个处理选取10株,蒸馏水洗净表面培养基并滤纸擦干,放入在冰箱进行预冷后的培养皿里,加入预冷的约裂解液500μL ,刀片快速切碎,整个过程,材料须浸没在解离液里,以便更好地游离细胞核,吸取培养皿内的解离液,用260~560目的尼龙网过滤到离心管中,然后置于冰中,孵育5min ,加入PI 染色液(约100μL ),置于冰上避光染色12min 左右,染色后移至上样管,进行上机检测,每个样品收集至少10000个颗粒。
2.4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 (WPS 版)软件和SPSS17.2软件分析和整理。
3结果与分析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白掌品种间其萌芽率和增殖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均为0.02<0.05),而成活率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18>0.05)。
从表1中得出t ’品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萌芽率都最高,分别为59%,77%;其中’和’2个品种对照组萌芽率显著高于处理组;S 与白掌是天南星科()白鹤芋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鹤芋、苞叶芋、匙叶芋。
白掌丛生、短茎或无茎;叶长圆形或近披针形,有长尖,叶长20~30cm 、宽6~8cm ;基部圆形,叶柄细长,花梗特长,佛焰苞呈叶状,大而显著,高出叶丛,初开时洁白色,后转为微绿色;花期较长,可达5~6周,通常春季或夏季开花[1,2]。
一、实训背景白掌(Spathiphyllum)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以其优雅的花形和耐阴的生长习性受到许多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白掌的繁殖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组培苗移栽是白掌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白掌组培苗移栽的技术要领,提高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白掌组培苗移栽的原理和流程。
2. 掌握组培苗移栽的操作技能,包括消毒、生根培养基的选择、移栽操作等。
3. 了解移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提高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实训材料与工具- 白掌组培苗- 生根培养基- 消毒液(如70%酒精、氯化汞)- 移栽工具(如移栽铲、喷雾器、剪刀等)- 移栽容器(如塑料盆、穴盘等)- 温室或光照培养箱2. 实训步骤(1)消毒- 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 用无菌水冲洗组培苗,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2)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根据组培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生根培养基。
- 培养基中可添加适量的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丁酸(IBA)或萘乙酸(NAA)。
(3)移栽操作- 将消毒后的组培苗植入生根培养基中,注意保持一定的间距。
- 轻轻压实培养基,确保组培苗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 用喷雾器喷洒适量的水分,保持培养基的湿润。
(4)移栽后的管理- 将移栽后的组培苗放入温室或光照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 定期检查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处理病虫害。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经过实训操作,大部分白掌组培苗成功移栽并生根。
以下是实训结果分析:1. 成活率较高:经过消毒和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 生根速度快: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下,组培苗的生根速度较快,一般在2周左右即可生根。
3. 生长状况良好:移栽后的组培苗生长旺盛,叶片翠绿,无明显病虫害。
娇小白掌的组培快繁研究摘要取白掌的侧芽苗外植体为材料,在不同激素成分及浓度水平下进行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3 mg/L,诱导率100%;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达3.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BA 0.1 mg/L,生根率100%。
关键词娇小白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白掌(Spathiphyllum)又称白鹤芋,为天南星科苞叶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因叶片与竹芋相似,花酷似鹤翘首,亭亭玉立,洁白无暇,故给人以“纯洁平静、祥和安泰”之美感。
由于白掌花、叶兼美,轻盈多姿,生长旺盛,且又耐阴,是中小盆栽花卉和切花的重要品种,常用于室内绿化美化装饰,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1-2]。
白掌常规用分株的方法繁殖,年繁殖系数低,周期长,速度慢,利用组培的方法即可在短时间内扩繁大量组培苗供生产应用[3-6]。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园艺研究中心花卉苗圃提供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娇小白掌侧芽为外植体。
1.2试验设计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6-BA)、生长素(NAA、IBA),添加蔗糖3%,琼脂0.65%,pH值5.8,培养温度26~28 ℃,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0~12 h/d。
1.3试验方法将切取的侧芽苗剪去叶片及根系,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剥去外层叶片,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再置于0.1%升汞灭菌10~15 min,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将材料接种于不同诱导培养基上。
再将已生根的瓶苗移出培养室,在有遮阳网的散射光下炼苗3~5 d,然后打开瓶盖,洗去培养基,小心取出幼苗,栽种在珍珠岩与椰糠和腐殖质土混合的基质中,然后盖塑料膜保湿,湿度保持在85%以上,在散射光的环境下,观察统计其成活率。
分株:在春秋两季进行最佳,选择健壮植株,脱盆后从株丛基部切开,每丛带有3-4枚叶片,分别栽种后放在半阴处养护。
播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0小时,晾干后在温室盆播,使用喷雾法保持湿润。
组织培养:将茎尖叶片等外植体,酒精浸泡后再用升汞浸泡,消毒后培养到采用MS做为基本培养基,用激素诱导芽生长即可生根。
白掌的常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分株,大规模种植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
分株繁殖分株时间白掌的分株繁殖应避开低温和高温,除此之外全年均可进行,但以春季和秋季最为适宜。
人们通常习惯于3~5月结合换盆进行分株。
分株步骤选取生长两年左右的健壮植株,早春生芽之前将植株脱盆,去除根部的泥土,修剪根茎。
将整株从盆内托出,从株丛基部将根茎切开,每丛至少有3~4枚叶片,注意不要伤到根系。
分株后分栽,然后放半阴处恢复。
分株注意事项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发前要换盆一次,此时分株最为合适,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分株后换大一点的盆栽种,更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生长茁壮。
分株后要经常给盆面松土,使盆土经常保持疏松透气,只要温度适宜,全年可生长良好。
播种繁殖白掌的播种繁殖较为少用,因为白掌的种子获取不易,从授粉到种子成熟需要10~15个月,常用于原生品种的保存和杂交品种的育种。
播种方法消毒:播种通常在温室中进行,首先对土壤进行消毒。
将种植土壤放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用消毒剂浇灌。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放进40℃的温水中浸泡10小时,在阴凉处稍干后播种。
播种:将种子在温室盆播,然后盖上一层薄土,并用喷雾法或浸盆法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播种时控制温度在25~28摄氏度,若温度不达标,可在盆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的湿度。
播种后养护大多数品种,播种后20~25天即可发芽。
但若温度不适或室温过低,不仅影响出苗,还会使种子腐烂。
所以控制温度在20℃左右,适当控水。
出苗后,当小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分盆栽种,种植后喷洒稀薄的液肥,使小苗健壮生长。
播种繁殖的白掌,养护3~6年才可开花,但2~3年后可具有观叶价值。
皇后白掌的组培快繁试验研究作者:荣薏陈丽文谢云何贵整樊东函张树明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5期摘要:以皇后白掌的茎尖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成分及浓度水平下进行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100%;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5mg/L,芽增殖系数达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100%。
关键词:皇后白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又名白鹤芋,为天南星科苞叶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叶片翠绿,佛焰苞洁白无瑕,犹如白鹤翘首,亭亭玉立,故给人以“纯洁平静、祥和安泰”之美感。
由于白掌花、叶兼美,轻盈多姿,生长旺盛,且又耐阴,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中小盆栽花卉和切花的重要品种,市场前景广阔[1]。
皇后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 “Queen”)为天南星科白鹤芋属观赏植物的一种,植株中等大小,叶片宽可达20cm以上,叶长可达40cm以上,花大小可达10cm×20cm[2],通常以分株法繁殖,年繁殖系数低,利用组培的方法即可在短时间内扩繁大量组培苗供生产应用[3,4]。
目前皇后白掌组培快速繁殖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试验旨在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植物材料。
试验材料以广西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花卉产业化基地提供的生长健壮、叶色浓绿、花朵大、色泽亮的皇后白掌植株茎尖作为外植体[5]。
1.1.2 培养基。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6-BA)、生长素(NAA、IBA),添加蔗糖3%,琼脂0.6%,pH值5.8。
1.2 培养方法1.2.1 茎尖培养。
将选好的皇后白掌完整植株去根系及叶片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切除暴露在外界的表层,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表面消毒处理30s,转入0.1%升汞溶液灭菌7~8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并掌握组织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所用的材料可采取根、茎、叶、花、芽和种子的子叶,有时也利用花粉粒和花药,但根尖不易灭菌,一般很少采用。
对于木本花卉来说,阔叶树可在一、二年生的枝条上采集,针叶树种多采种子内的子叶或胚轴,草本植物多采集茎尖。
白掌是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组培瓶,组培盖或封口膜,棉线,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容量瓶,移液管,牛皮纸。
2、试剂
70%的酒精、吲哚乙酸(IAA)或 2 ,4 –D (生长素类似物)、氯化汞(升汞)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MS 培养基、0.1 mol/L NaOH与0.1 mol/L HCL
3、材料
白掌的幼嫩花序和侧芽
四、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
(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加入10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2毫克/升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IAA)先用少量0.1 mol/L NaOH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HCL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生根培养基:在MS培养基上添加2毫克/升吲哚乙酸
2.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mL组培瓶中,每瓶约20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盖上组培盖,或盖上封口膜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
取出组培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
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3.制备外植体
将已消毒的材料,用无菌刀、镊等,在无菌的环境下,剥去嫩枝的外皮,然后切成0.2-0.5厘米厚的小片,这就是外植体。
操作中严禁用手触动材料。
五、接种和培养
1.将初步洗涤及切割的材料放入烧杯,带入超净台上,用消毒剂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最后沥去水分,取出放置在灭过菌的纱布上或滤纸上。
2.材料吸干后,一手拿镊子、一手拿剪刀或解剖刀,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切割。
如叶片切成0.5cm平方的小块;茎切成含有一个节的小段。
微茎尖要剥成只含1-2片幼叶的茎尖大小等。
接种过程中经常灼烧接种器械,防止交叉污染。
3.用灼烧消毒过的器械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插植或放置到培养基上,每瓶接种4到10个。
接种后,用无菌药棉封口。
4.将接种过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放在保持在25℃左右培养室里培养40~45天,使其长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然后将其转入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也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在培养室里培养30~40天,成为完整植株。
六、组培苗的练苗移栽
试管苗从无菌到光、温、湿稳定的环境进入自然环境,必须进行炼苗。
一般移植前,先将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天,然后取出小苗,用自来水把根系上的营养基冲洗干净,再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最好消毒。
移栽前要适当遮荫,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98%左右),但基质不宜过湿,以防烂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