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6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电视节目预告、火车票、营业时间等,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体会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先通过一天中不同时刻的钟面图,让学生观察、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
接着,通过具体的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提高时间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其表示方法。
2.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难点1.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时钟模型。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电视节目预告、火车站时刻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时钟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24时计时法,理解时间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时计时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2)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能够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2. 24时计时法的应用。
3. 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2. 演示法:展示24时计时法的应用实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普通计时法,引入24时计时法。
2. 讲授: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3. 演示:展示24时计时法的应用实例,如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等。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如何用《24时计时法》教案提高成绩?。
一、24点的知识点在介绍24点计时法教学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24点的知识要点。
24点是一种算数游戏,其规则如下:在给定的四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一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得到24.这个数字可以用于任何数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且不能使用括号。
例如,对于数字1、2、3、4,可以使用以下组合:4×(3-2)×1=4(1+3)×(4-2)=8(4×3)-2×1=10(4-2)×(1+3)=8然而,由于这种计算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方法,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感到困难。
二、24点计时法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24点,我们可以应用24点计时法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法将24点转换成一种有趣的计算游戏,使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
将原始的24点计算游戏转换成一个小组计时游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字,然后通过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得到24.然而,这个游戏有一个额外的规则:每个小组必须在三分钟内完成计算。
如果他们无法在三分钟内完成计算,他们将输掉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游戏,还是一项体育运动,会促使学生展现他们的集体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执行这个游戏,老师需要先准备一些纸和笔。
将小组分成两个,每个小组举行一个小组计划,然后开始计时。
在这个三分钟的期间,学生需要选择正确的数字,并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24.如果一个小组在计时结束时找到了正确的解,他们将获得一些奖励。
然而,如果他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法,他们将失去奖励。
借助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一项有趣的挑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出学生进步的机会。
三、效果分析24点计时法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年级数学学习:24时计时法部分知识点及练习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24时计时法部分知识点及练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喜欢。
知识点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 ;晚上9时→21时(9+12=21)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①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②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③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 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
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
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练习题改写成另一种计时法。
18:30( ) 晚上10:45( ) 17:38( )傍晚6:15( ) 22:10( ) 19:22( )2:00( ) 早上7:55( ) 下午1时10分( )参考答案改写成另一种计时法。
18:30( 晚上6点30 ) 晚上10:45( 22点45 ) 17:38( 下午5点38 )傍晚6:15( 18点15 ) 22:10( 晚上10点10 ) 19:22( 傍晚7点22 )2:00( 凌晨2点) 早上7:55(七点55 ) 下午1时10分(13点10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时计时法北京版 (9)一、教学目标1.理解24时计时法;2.熟练掌握24时计时法的使用方法;3.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先展示一张大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钟表的刻度和指针的指向,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时间概念。
(二)新课1. 介绍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是指用24小时作为一天的时间计量单位的一种计时法。
24时计时法的分时表示为“时:分:秒”,如下所示:•1小时 = 60 分钟•1分钟 = 60 秒注:24时计时法通常用于军队、交通、电信、电视等领域中。
2. 练习24时计时法问题1:如果在早上6点10分出发,行驶4小时50分,达到目的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解答:首先将早上6点10分转换成24时计时法,就是06:10:00,然后将行驶时间4小时50分进行转换,就是04:50:00。
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得到到达目的地时间,即06:10:00 + 04:50:00 = 11:00:00答案为上午11点。
问题2:离岗时间为晚上20点30分,值勤时间为7小时30分,计算结束时间。
解答:将离岗时间晚上20点30分转换成24时计时法,即20:30:00,然后将值勤时间7小时30分转换即07:30:00。
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得到结束时间,即20:30:00 + 07:30:00 = 04:00:00答案为第二天凌晨4点。
(三)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意义及转换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的使用方法。
(四)练习1.转换下列时间:•上午8点38分•下午3点35分•晚上9点41分答案:•08:38:00•15:35:00•21:41:002.计算下列时间:•07:20:00 + 06:35:00•22:15:00 - 09:30:00•00:30:00 + 18:00:00 + 2:15:00答案:•13:55:00•12:45:00•20:45:00(五)巩固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拓展相关练习题。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实物观察, 初步感知:二、探究新知1. 出示学具钟, 学生观察。
师: 这个钟面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钟有什么不同吗?(有两圈数字)2.为什么会多一圈数字的,这有什么用呢?3.比较不同, 揭示课题课件演示: (出示24时计时法钟面)师: 比较这两个钟, 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 不同在什么地方?师:第一个钟用1-12时来计时, 这是我们常见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
(板书: 普通计时法)。
晚上12时, 既是旧的一天结束, 也是新的一天开始, 晚上12时也就是0时。
(1)师(指着12点的位1、学生交流生: 多一圈数字生大部分能说出是晚上12时, 也可能说是凌晨0时。
(学生畅谈)生: 我想对昨天和今天之间的分界点说,学生都能回答现在是中午12时学生可能说是下午1点的1、2、……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是24时计时法,它有什么优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何求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本课总结)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 有的说“下午2时40分是14时40分, 到17时40分就是3小时, 再到17时45分就是3小时零5分”, 有的说是用17时45分-14时40分=3时5分, 也有的通过画图、拨钟得到答案学生独立完成四、练习巩固五、课堂小结小组讨论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上午9时 9时下午5时 5+12 17时下午5时 17-12夜里12时 12+12 24时(第二天0时)1日=24时参考书目及推荐资料教案教材教学反思(可不写)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法, 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 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对学生来说, 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讲经过时间时我利用课件和拨钟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在演示过程中先用普通计时法, 再用24时计时法, 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 也降低了对两种计时法互换上的难度, 变得更加容易掌握。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二、在熟悉24时计时法的进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进行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3、帮忙学生成立时刻观念,合理安排作息时刻,养成珍爱时刻的好适应。
进程与方式:、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白1日=24时,明白得24时记时法。
二、通过学生活动,利用观看、比较等方式,使学生明白得和把握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3、使学生在熟悉24时计时法的进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珍爱时刻的情感,帮忙学生成立较强的时刻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发觉和明白得一般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和用一般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互换。
教具预备:。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钟面上这是几时?每一个礼拜一一样这是时刻你们在干什么?、设疑引入。
到底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学完本节大伙儿就明白了。
咱们都明白时刻是最宝贵的,在一天中咱们要做很多情形,比如上、做作业、用饭等等。
做这些情形,都要花必然的时刻。
(出示时钟)有谁明白,1天一共有几小时?(指名口答。
)二、小组内互说:你是怎么明白的,是怎么想的。
3、提问回答,让学生各抒己见。
4、同窗们,你们感觉他们说得都对吗?如此吧,让咱们来把一天从头至尾地想一想,然后再来看他们说得对不对。
(出示:小明的一天)设计用意:通过开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让学生说说对一天有几个小时的明白得,既能够较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和现实起点,又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多媒体展现一天多媒体演示随时刻转变的4个场景。
、看,这是何时?(显示夜景,分针、时针都指向12)这时,你们正在做什么?(睡觉。
)告知大伙儿,其实这是一天的开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24时计时法详解24时计时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常见概念。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也会讲到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24时计时法的概念、作用、应用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
一、什么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时间记法。
它将1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包含60分钟,每分钟由60秒构成。
这意味着,24小时共包含了86400秒。
使用24时计时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忆和计算时间,方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安排。
二、24时计时法的作用24时计时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面:1.便于记忆和计算时间: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地计算时间,对于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和规划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2.方便协调国际时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差不同,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协调国际时间。
3.便于进行日常生活安排: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规划日常生活,如统计工作时间、安排休息时间等。
三、24时计时法的应用1.计算时间差: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轻松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例如,计算两个事件之间相隔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等。
2.规划时间表: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时间表,安排各项活动和任务。
例如,在写作业之前,先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3.统计工作时间:许多职业需要统计工作时间,如计时员、计程车司机等。
使用24时计时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记录工作时间,从而避免出现误差。
四、相关数学知识点1.转换单位:在使用24时计时法时,需要将时间的单位进行转换。
从秒到分钟,需要将秒数除以60;从分钟到小时,需要将分钟数除以60。
2.加减法运算:在计算时间差时,需要使用加减法运算,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距。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说课稿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内容。
它旨在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对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展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专业能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精选篇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钟面(上面是7时)1.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已经认识时钟,看看现在是几时?(7时)你们昨天7时在干什么?(看电视、吃早餐、睡觉)为什么会这样呢?2.揭示课题:24时计时法【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学学习,唤醒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新课伊始,设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围绕目标,合作学习。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有哪些了解?2、.谈话交流。
a.晚上12时谈话: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思考: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
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
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
b.上午7时思考:现在是几时?你在做什么?c.中午12时追问:上午的学习结束,该吃午饭了。
是几时?到中午12时为止,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d.晚上7时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有什么电视节目?(思想教育:关心国家大事)e.又到晚上12时思考: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呢?1日=时?3. 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吗?4.反馈练习a. 0时指什么时候?b.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中午12时怎么表示呢?c.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呢?d.下午7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
24时计时法(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24时计时法,这是我们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学到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第44页到第46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运用。
我们会通过实例来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学会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并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而教学重点则是掌握24时计时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24时计时法,我准备了一些实例和练习题。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入24时计时法,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运用,以及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3)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24时计时法的公式和转换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方便大家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答案:7:00, 12:00, 18:00, 22:00。
答案:上午9点对应的是9:00,下午3点对应的是15:00,晚上7点30分对应的是19: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运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及时为大家解答。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些更高级的练习,比如将24时计时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是本节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