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71.47 KB
- 文档页数:17
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课件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课件一、引言(100字)历史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发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选用教材的背景和特点(2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为主线,包括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内容。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
三、教材的结构和内容(3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分为13个模块,包括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教材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配以插图和地图等辅助材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2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
教材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教学方法(2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的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材的评价和建议(2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多元视角的呈现。
建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强专家的评审和意见征集,确保教材内容客观、全面。
此外,教材的配套教辅材料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辅助材料。
七、结论(100字)九年级历史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发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一、教材知识体系: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畴。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约92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是下册书前四个单元主要容;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1、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一单元: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顺利完成了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他们先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最终1936年联建立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本单元介绍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第四课介绍了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对危机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渡过危机。
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危机采取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法西方大国一味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断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闪击波兰,消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灭法国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炸英国不列颠之战使西线无战事,突袭联使欧洲剩下一个战场德战场,太平洋战争美国的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看到曙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二战加快结束,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试验研究2020.12魁W l改良剂对果园土壤镉有效性及果品中镉积累的影响钟林炳谢炜王洁倪中应(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311500)摘要:笔者在污染的葡萄园和5猴桃园分别开展了施用石灰石粉(250kg/亩)、钙镁磷肥(250kg/亩)、商品有机肥(1000kg/亩)、石灰石粉+钙镁磷肥(125kg/亩+125kg/亩)和对照(不施任何改良剂)等5个处理的小区试验,观察了施用不同改良剂对土壤镉有效性、镉化学形态及果品中镉积累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及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pH均有明显的提高%施用4种改良剂后,土壤中有效镉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以施用石灰石粉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土壤镉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改良剂的施用促进了交换性镉向其他较为稳定态镉的转变。
除个别情况外,施用4类改良剂明显降低了葡萄和5猴桃果品中镉的积累,效果以石灰石粉最为明显,其次为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商品有机肥的效果较弱。
关键词:镉污染;果园;改良剂;有效镉;钝化农地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的积累,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国农业系统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减轻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笔者研究提出了改善土壤性状、选择重金属低积累品种、调控作物生理行为、合理灌溉及科学施肥等方式3%,施用土壤改良剂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措施石灰石粉、有机肥、钙镁磷肥等土壤改良剂因既能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又能改善土壤肥力状况[11-13],是农户愿意施用的土壤改良剂。
在粮田、的试验表明[11'1+-15],石灰石粉、有机肥、钙镁磷肥等土壤改良剂对减轻水稻、蔬菜中镉的积累有明显的效果。
为了了改良剂是否适用于污染果园的改良,笔者结合以往在中轻度污染农田上治理的经验,选择等2种污染果,了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品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试验,为果中果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关技术措施。
作者简介:钟林炳(197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土壤用的果园包括葡萄园和獄猴桃园等2种,其土壤镉含量分别约为0.72和0.57mg/kg,属于轻中度污染,土壤pH分别为6.18和5.88,土壤为壤土。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外历史等内容。
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组织内容,涵盖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
同时,教材还注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比较,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历史事件与人物本册教材涉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历史时期与分期本册教材注重历史时期的分期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教材对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进程。
四、文化、科技与社会发展本册教材还注重文化、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介绍和分析,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民族与宗教本册教材涉及民族与宗教的内容,如欧洲的民族国家、伊斯兰教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六、战争与和平本册教材涉及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珍贵,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七、地区特色与历史比较本册教材注重地区特色与历史比较的内容,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相似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评价与思考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的评价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设计了评价活动和思考题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共分为若干单元,涵盖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教材内容涉及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世界历史观,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事件、人物和概念,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三、知识点分布与深度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点分布广泛,涵盖了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时期。
在深度上,教材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教材特点与亮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如下:1.内容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2.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探究性学习:教材通过设置问题、提供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想性:教材在阐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使其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建议教师在教授本册教材时,应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目录结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目录结构按照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编排,共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
从目录结构可以看出,本册教材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
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变化。
二、历史事件和人物本册教材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三、历史时期和时代特征本册教材涉及的历史时期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教材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变化,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分布情况本册教材的知识点难度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知识点分布在各个课文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有明显的标识和说明,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
此外,教材还通过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五、教材中的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本册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重要作用。
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数据和趋势,图片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六、教材的课后练习和思考题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和思考题设计得相当丰富,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练习和思考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这些练习和思考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风格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系统性,整个教材的编排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其次,强调实践性,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突出人文性,教材在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九年级历史下册,共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大国崛起的多极世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兴起”、“大国之间的对立与战争”、“殖民地的抗争与民族独立运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与发展”、“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本教材以中国为主线,以世界历史为背景,通过多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本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历史上的各个重要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力和历史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并解释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
2.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知识和信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实践法: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堂展示和图片呈现,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本模块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
4.实践活动(15分钟)根据教材中的案例,提供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体验历史事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5.课堂总结(5分钟)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题的解答,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线索,系统介绍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包括“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每个单元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2.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3.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3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中国近代史”:包括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和第5课“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共5课内容;2.第二单元“中国现代史”:包括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7课“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8课“北伐战争与土地革命”、第9课“抗日战争”和第10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共5课内容;3.第三单元“世界近代史”:包括第11课“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共2课内容;4.第四单元“世界现代史”:包括第13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格局”,共1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表教学法:利用历史图表、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4.互动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整word)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对九年级历史教材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适用性。
教材概述九年级历史教材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参考指南,用于九年级学生的历史课程。
教材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
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变革,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等内容。
教材引用了多种文献资料和史料,以及相关图片和地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材编排严谨,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搭配了适当的练和讨论问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不同历史观点的对比和评价,教材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历史思考和判断能力。
然而,教材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介绍历史事件时,有时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和脉络,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地理解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教材对一些复杂而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可能过于简化,没有深入探讨不同观点的论证和证据。
教学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教材可以在介绍历史事件时,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2. 深入探讨复杂历史问题:对于一些复杂而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教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介绍不同观点的论证和证据,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历史判断能力。
3. 引入更多互动活动:教材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融入多媒体资源:教材可以融入更多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以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与概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通常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
它围绕历史发展的主线,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
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概述与重点该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重点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和社会生活。
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剖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知识点。
三、重大事件与人物教材通常会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这些事件和人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经济文化发展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会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进行介绍。
通过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五、思想性与教育价值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教材通常会强调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图文关系与趣味性教材中通常会包含大量的图片和图表,这些图片和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七、与现实的联系与意义历史教育不仅要关注过去,还要关注现实和未来。
教材中通常会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八、教学方法与建议在教授九年级历史下册时,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其主动探索和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txt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一、简介九年级历史教材是为了满足九年级学生研究历史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
本文档将对九年级历史教材进行分析。
二、教材结构九年级历史教材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介绍一段历史时期或特定事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文本、图片和图表来展示和解释这些内容。
三、内容分析教材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研究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中的文本主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突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配图和图表的运用使得教材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四、教材特点九年级历史教材的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教材中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材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民族意识。
通过介绍优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教材评价九年级历史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内容广泛、深入,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教材中部分内容过于简略,无法满足学生对深入历史了解的需求;另外,在一些敏感的历史事件或概念上,教材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隐晦性。
六、建议针对上述不足,建议在编写九年级历史教材时,更加注重深入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和概念,满足学生对深入历史了解的需求。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应尽量避免教材中的隐晦性和局限性,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七、结语九年级历史教材对于学生研究和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上是对九年级历史教材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教材的编写和改进有所帮助。
★精选文档★2017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剖析(10-19课)2017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剖析(10-19 课)第 10 课“冷战”与“热战”⒈跟着社会主义力量的不停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趋加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场没有硝烟的“ _______”在以 _______ 为首的 ___________ 国家和以_______ 为首的 ____________ 国家之间睁开。
⒉1946 年,英国首相 _________发布“ ________”演说,这个演说实质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⒊ 1947 年, ______________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睁开的标记。
⒋_________________提出后,美国进入全世界扩充阶段。
⒌“_______________ ”,又称“马歇尔计划”,它和杜鲁门主义同样,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⒍ 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 12 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合,签订《 ______________ 》,成立了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 _______ ”),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守系统。
⒎“北约”成立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 11____________________ 。
⒐1955 年,北约决定汲取 _________________ 加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感觉巨大威迫。
⒑ 1955 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
华约组织成立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⒒在“冷战”时期,固然没有全世界性的大战争迸发,但___________ 仍层见迭出。
如_____战争、 ______战争、苏联入侵 ___________ 的战争等,整个世界其实不太平。
⒓阅读资料:“各缔约国赞同关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一起看看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上接下启《改革开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