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ppt
- 格式:ppt
- 大小:616.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被除数÷除数 = 用字母表示:a÷b= (b≠0)。
4、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和假分数: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 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约分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 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6、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
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规律的回忆与沟通,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能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之间的联系。
体会分数、小数及除法间的联系,实现新知纳入旧知的建构过程。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建模能力。
1/ 73. 发展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2/ 71.操作活动,找到相等。
师: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下图把它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
然后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大小。
师:观察这些阴影表示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师:你能试着写一个等式吗?师:有一条直线,你能把下面3个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发现的结果自己试着写一写。
2. 观察规律,得出结论。
师:仔细观察,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分数的大小相等,这里有规律吗?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生:涂色的面积都相等,都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生: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生:这三个分数都在同一个点上,所以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3/ 7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还要0除外。
生:一个数除以0没有意义。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情教材分析】从本单元起,将系统教学分数的知识。
包括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它们都是小学数学里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本册教科书的第二单元里,学生又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可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分数知识的条件。
系统教学分数知识,在知识技能方面,认数与运算的范围将有很大的扩展,不仅能用整数、小数,而且能用分数刻画现实生活里的一些现象;在数学思考方面,由于分数的意义比整数、小数更加抽象,分数的运算比整数、小数更加复杂,思维能力会有更大的发展;在问题解决方面,分数能够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会认识许多新的数量关系,发现并提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新的提高;在情感态度方面,会对数学以及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会对数学与人类社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更有体会。
【学段课程标准】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2.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4.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