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1相与组织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2
相与组织的名词解释相与组织,即由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驱动的人们组成的团体。
它可以是一个社会组织,如社团、协会等,也可以是一个商业组织,如公司、合作社等。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商业组织,相与组织在现代社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相与组织的定义、类型及其意义。
一、相与组织的定义相与组织是由一群人共同组成的团队,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利益或价值观而相互合作。
这些组织可以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也可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实体。
无论是经商、科研、文化交流或其他领域,都离不开相与组织的存在。
在相与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等的、独立的或有一定的控制和权威关系。
二、相与组织的类型1.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相与组织的一种形式,它由一群人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目标而组成。
社会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学术研究机构、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文化艺术团体等。
这些组织通过共同的活动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
2. 商业组织商业组织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相与组织形式。
它们可以是以个体或团体为单位的商店、餐馆等小型企业,也可以是跨国公司、集团等大型企业。
商业组织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通过盈利来获得回报。
在商业组织中,以利益的追求为主要动力,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按照雇佣、合作或合伙的形式进行。
三、相与组织的意义1. 提供资源和服务相与组织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服务。
社会组织通过提供知识、技能培训、教育等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商业组织则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
相与组织的存在使得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2. 促进合作与协调相与组织在促进合作与协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商业组织,都需要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相与组织为成员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使得不同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得以共享和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
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2 热加工与冷加工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5 相与组织6 交滑移与多滑移7 金属键与共价键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二、画图题(任选两题。
每题6分,共12分)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
每题5分,共30 分)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四、分析题(任选1题。
10分)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4) 在(2),(3)两种情况下,位错线的滑移方向如何?(5) 如果在该滑移系上作用一大小为0.7MPa的切应力,试确定单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组织含量和相含量
相含量是指物质中不同组分之间的含量比例,而组织含量则指的是相同组分在不同物质中的含量差异。
这两个概念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关系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直接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在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含量和相含量。
例如,水中的氧气和氢气的相含量比例是2:1,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的化学式H2O。
同样,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组织含量分别约为78%和21%,这是我们呼吸的气体成分。
在化学工业中,组织含量和相含量的控制对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至关重要。
例如,在生产合金钢时,需要控制铁和碳的相含量,以获得所需的硬度和强度。
而在制备药物时,需要控制药物中各种成分的组织含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组织含量和相含量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例如,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组织含量和相含量的增加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监测和控制水体中各种物质的组织含量和相含量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组织含量和相含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关系到物质的性质、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地控制和调节物质中各种组分的含量比例,我们可以获得所需的物质性质和产品质量,
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的,这两个是相,但由于结晶方式的不同,它们两个的形态,相对数量会有所不同,造成宏观上形貌的不同,即构成不同的组织了。
如珠光体和莱氏体,它们本质都是由两种相构成,但是比例不同,当然形貌不同,它们就是不同的组织。
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指合金中有若干相以一定的数量、形状、尺寸组合而成的并且具有独特形态的部分。
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
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P表示。
(1)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各相可以用物理或机械方法加以分离,越过界面时性质会发生突变。
(2)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
体系的相数P∶气体:一般是一个相,如空气组分复杂。
液体:视其混溶程度而定,可有1、2、3…个相。
固体:有几种物质就有几个相,如水泥生料。
但如果是固溶体时为一个相。
固溶体:固态合金中,在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中包含有其它元素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在固溶体晶格上各组分的化学质点随机分布均匀,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相均匀性的要求,因而几个物质间形成的固溶体是一个相。
系统中物理状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一个相(phase)。
系统里的气体,无论是纯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总是一个相。
若系统里只有一种液体,无论这种液体是纯物质还是(真)溶液,也总是一个相。
若系统中有两种液体,如乙醚与水,中间以液-液界面隔开,为两相系统,考虑到乙醚里溶有少量水,水里也溶有少量乙醚,同样只有两相。
同样,不相溶的油和水在一起是两相系统,激烈振荡后油和水形成乳浊液,也仍然是两相(一相叫连续相,另一相叫分散相)。
简述组织与相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和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如下:
1. 组织:指的是由一组人或机构合作组成,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或任务的过程。
组织可以是无形的,如社交网络、企业组织,也可以是有形的,如工厂、部队等。
组织通常有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则和领导层,以实现其目标。
2. 相: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万物,包括星球、星系、恒星、行星、小行星等。
相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局限于物质世界,也可以包括非物质世界,如精神、意识形态等。
组织与相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物质性质:组织是一种物质实体,由一组人或机构合作组成,而相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涉及物质实体。
2. 物理形态:组织可以有形态,如固体、液体或气体,而相没有物理形态。
3. 存在方式:组织可以通过协作和相互作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相存在于所有物质世界中。
4. 层次结构:组织通常有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则和领导层,以实现其目标。
而相没有层次结构,可以是无序的或高度抽象的概念。
组织与相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联系:组织与相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组织是由物质实体组成的,而相则是存在于所有物质世界中的。
2. 抽象概念与具体存在的联系:组织是一种抽象的实体,而相是
一种具体的存在。
组织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形态和物理结构,而相则可以表现为抽象的概念和精神现象。
3. 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联系:组织中的个体和机构可以通过协作和相互作用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可以促进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演化。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概念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是指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和协作的结构。
植物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负责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合成、分解与转运。
2. 组织:是由一群具有相似特性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植物体中主要的组织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 表皮组织:由保护性的表皮细胞组成,包裹在植物体的表面,起到保护内部组织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 维管组织:包括导管和维管束,负责物质的运输、水分的吸收和输送。
- 基本组织:包括基本原形组织和分化组织,如根的皮层组织、韧皮部、木质部等,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
3.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 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地下器官。
- 茎:用于支撑植物体,承载叶片和花朵等器官。
- 叶:主要用于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 花:用于繁殖,包括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
- 果实:包裹种子,用于传播和繁殖。
4. 系统: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如根系、茎系和叶系等。
- 根系:由根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稳定植物体。
- 茎系:由茎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植物的承重和输送物质。
- 叶系:由叶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和协调,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
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难点突破| 药物结构与第Ⅰ相生物转化的规律药物代谢是通过生物转化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生物转化是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是人体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机能。
因此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更能阐明药理作用的特点、作用时程,结构的转变以及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第Ⅰ相生物转化(Phase Ⅰ),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第Ⅱ相生物结合(Phase Ⅱ),是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但是也有药物经第Ⅰ相反应后,无需进行第Ⅱ相的结合反应,即排出体外。
其中第Ⅰ相生物转化反应对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影响最大。
一、药物结构与第Ⅰ相生物转化的规律1.含芳环、烯烃、炔烃类、饱和烃类药物第Ⅰ相生物转化的规律(1)含芳环的药物①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氧化代谢:在体内肝脏CYP 450酶系催化下,首先将芳香化合物氧化成环氧化合物,然后在质子的催化下会发生重排生成酚,或被环氧化物水解酶水解生成二羟基化合物。
②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是以生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氧化代谢。
如苯妥英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羟基苯妥英失去生物活性。
而保泰松在体内经代谢后生成羟布宗,抗炎作用比保泰松强而毒副作用比保泰松低,这是药物经代谢后活化的例子。
含强吸电子取代基的芳环药物则不发生芳环的氧化代谢。
(2)烯烃和炔烃的药物烯烃类药物经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后,可以被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或者是和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反应进行烷基化,而产生毒性,导致组织坏死和致癌作用。
例如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炔烃类反应活性比烯烃大,被酶催化氧化速度也比烯烃快。
《管理学》第八章重难点笔记第八章组织设计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与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1)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2)组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1)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其可以通过三个特征描述:①复杂性,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性;②规范性,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地引导员工的行为;③集权性,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①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②部门设计;③层级设计。
(2)组织设计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指要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企业组织设计是指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包括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
②统一指挥原则。
即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
③控制幅度原则。
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管理幅度不能够无限度增加。
④权责对等原则。
冀少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1.2.2《组织的形成》教学设计课题:《组织的形成》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冀少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组织的形成》是冀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之后,进一步探讨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以及不同组织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特点。
包括细胞分化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及其功能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
但对于细胞如何进一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以及组织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二、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细胞分化的概念。
2. 说出组织的概念。
3. 识别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并阐述其功能。
(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性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过程。
2. 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
(二)教学难点1. 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的关系。
相与组织的概念一、相的概念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
液态物质为液相,固态物质为固相。
固态合金中有两类基本相: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1.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晶格相同的组元为溶剂,一般在合金中含量较多;另一组元为溶质,含量较少。
固溶体用α、β、γ等符号表示。
A、B组元组成的固溶体也可表示为A(B), 其中A为溶剂, B为溶质。
例如铜锌合金中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溶体一般用α表示, 亦可表示为Cu(Zn)。
2.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即为金属化合物, 或称中间相。
金属化合物一般熔点较高, 硬度高, 脆性大。
合金中含有金属化合物时, 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二、组织的概念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 然后用侵蚀剂侵蚀, 即获得一块金相样品。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金属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
这种微观形貌称做显微组织(简称组织)。
组织由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各种相组成。
金属材料的组织可以由单相组成,也可以由多相组成。
例如, 图(a)为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
这种组织叫铁素体,由颗粒状的单相α相(也称铁素体相)组成。
图(c)是碳质量分数为0.77%的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叫珠光体。
它是由粗片状的α相和细片状的FeC相两相相间所组成。
3(c) 0.77%C (b) 0.45%C(a) 0.01%C(d) 1.2%C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二次渗碳体500倍500倍 500倍 500倍三、相与组织的区别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指合金中有若干相以一定的数量、形状、尺寸组合而成的并且具有独特形态的部分。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的,这两个是相,但由于结晶方式的不同,它们两个的形态,相对数量会有所不同,造成宏观上形貌的不同,即构成不同的组织了。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把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差不多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要紧特点,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6.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要紧特点7.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8.组织行为学的要紧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技能及其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的阻碍。
从最差不多的家庭组织到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而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刻。
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正式的组织有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又是通过分工协作而和谐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止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2.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看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能够直截了当观看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样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
难点: 相与组织的概念
一、相的概念
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
液态物质为液相,固态物质为固相。
固态合金中有两类基本相: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1.固溶体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晶格相同的组元为溶剂,一般在合金中含量较多;另一组元为溶质,含量较少。
固溶体用α、β、γ等符号表示。
A 、B 组元组成的固溶体也可表示为A(B), 其中A 为溶剂, B 为溶质。
例如铜锌合金中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溶体一般用α表示, 亦可表示为Cu(Zn)。
2.金属化合物
物
, 或称中间相。
金属化合物一般熔点较高, 硬度高, 脆性大。
时, 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
二、组织的概念
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 然后用侵蚀剂侵蚀, 即获得一块
金相样品。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金属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
这种微观形貌称做显微组织(简称组织)。
组织由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各种相组成。
金属材料的组织可以由单相组成,也可以由多相组成。
例如, 图(a)为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
这种组织叫铁素体,由颗粒状的单相α相(也称铁素体相)组成。
图(c)是碳质量分数为0.77%的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叫珠光体。
它是由粗片状的α相和细片状的Fe3C相两相相间所组成。
(a) 0.01%C
铁素体
500倍
(b) 0.45%C
铁素体+珠光体
500倍
(c) 0.77%C
珠光体
500倍
(d) 1.2%C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