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a-SiH TFT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8
tft工作原理
TFT(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基于薄膜技术的半导体器件,常用
于液晶显示器(LCD)平面面板的驱动。
以下是TFT的工作
原理:
1. TFT结构:TFT是由多个薄膜层组成的结构。
其中包括透明导电层(一般为透明的氧化铟锡涂层,ITO层),绝缘层(一般为二氧化硅或硅氧化铝),以及半导体层(多晶硅或非晶硅)。
2. 偏压施加:在TFT中,电场通过透明导电层施加在半导体
层上,可以调节半导体层的导电性。
3. 管道形成:由于施加的电压,半导体层中部分区域的导电特性会发生变化,形成了导电通道。
这个导电通道可以控制液晶的透过性,从而控制显示器上的像素显示。
4. 控制信号:通过在透明导电层上施加不同的控制信号,可以调节TFT中的电场大小,从而控制液晶的偏振状态。
5. 灯光透过:控制液晶的偏振状态会影响灯光通过液晶显示层的方式。
通过透明的导电层和绝缘层,光线可以透射到显示面板中。
6. 显示亮度:液晶显示层通过调节透光性来控制像素的亮度。
当电压施加到TFT时,液晶分子会扭曲并影响光线的透过性。
这种扭曲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施加来控制,从而达到调节亮度
的效果。
综上所述,TFT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和半导体层之间的电场来调节液晶的偏振状态,从而控制显示器的像素亮度和透明性。
tft 工作原理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液晶显
示器的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薄膜晶体管的操作方式和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
在TFT液晶显示器中,每个像素点都对应着一个薄膜晶体管,这种晶体管一般采用非晶硅或多晶硅材料制成。
晶体管的作用是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改变。
薄膜晶体管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源极、栅极、漏极和薄膜。
液晶显示器中的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控制这些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
具体来说,液晶分子可以根据电场的方向调整自身的取向。
当薄膜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流会流过源极和漏极之间的通道,形成一个电场。
这个电场会使得液晶分子排列成垂直于平面的方式,从而使得光无法通过液晶分子。
当薄膜晶体管被关闭时,通道中的电流停止流动,液晶分子会逐渐恢复到一种可以让光通过的排列方式。
通过控制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实现对像素点亮度和颜色的控制。
除了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中还包括其他关键元件,如面板基板、扫描电路和数据电路等。
这些元件共同作用,使得TFT液晶显示器能够准确地显示出图像和文字。
总的来说,TFT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来调整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改变。
TFT液晶屏:TFT-LCD结构及工作原理TFT-LCD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
TFT的显示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假想的光源路径不是像TN液晶那样从上至下,而是从下向上。
这样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光源照射时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
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到80ms左右。
因其具有比TN-LCD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荧屏更新频率也更快,故TFT俗称“真彩”。
TFT-LCD的主要特点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
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
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
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精确控制显示灰度,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目前,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的产品都采用TFT-LCD。
早期的TFT-LCD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制造。
尽管在当时TFT相对于DSTN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TFT-LCD在响应时间、亮度及可视角度上与传统的CRT显示器还有很大的差距。
加上极低的成品率导致其高昂的价格,使得桌面型的TFT-LCD成为遥不可及的尤物。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良品率不断提高,加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TFT-LCD在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拉近了与传统CRT显示器的差距。
如今,大多数主流LCD 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都提高到50ms以下,这些都为LCD走向主流铺平了道路。
LCD的应用市场应该说是潜力巨大。
但就液晶面板生产能力而言,全世界的LCD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三个主要生产基地。
亚洲是LCD面板研发及生产制造的中心,而台、日、韩三大产地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
目前主流的TFT面板有a-Si(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和LTPS TFT(低温复晶硅)TFT技术。
tft的工作原理
TFT(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电视和移动设
备屏幕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玻璃基板:TFT屏幕最底部的层是玻璃基板,其作为屏幕的支持和保护。
2. 透明导电层:玻璃基板上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物质,通常是氧化铟锡(ITO),它能够传导电流同时保持透明。
3. 灯泡背光:屏幕背后附加一层背光源,通常是冷阴极荧光管(CCFL)或LED。
背光源照亮整个屏幕。
4. 色彩滤光片:透明导电层上面是三个不同色彩的滤光片(红、绿、蓝),每个滤光片对应一个基本颜色。
5. 液晶层:在滤光片上方是液晶层,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材料,其分子可以通过电场而改变排列方向。
6. 薄膜晶体管:在液晶层的每个像素点后面,有一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改变液晶层中的透光度。
7. 数据驱动芯片:每个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个数据驱动芯片。
数据驱动芯片接收来自电脑或其他源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液晶层中的电流。
8. 液晶的操控:根据数据驱动芯片发送的电流信号,薄膜晶体管操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决定了光线穿过的程度,从而决定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9. 显示像素:整个屏幕由许多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通过调节液晶层的透光度来显示特定的颜色和亮度。
通过以上步骤,TFT屏幕能够显示出各种颜色和图像。
数据经过电路驱动转化为电流,控制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