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技术与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710.00 KB
- 文档页数:29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条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条码识别软件的使用方法。
4. 提高对条码识别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条码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扫描条码符号,将条码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采集和传输。
条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工业生产、图书管理、仓储标证管理、信息服务等领域。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条码符号的编码规则:条码符号由黑白相间的条形和空隙组成,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编制而成。
常见的编码规则有EAN-13、UPC、Code 39、Code 128等。
2. 条码识别系统:条码识别系统主要由条码扫描器、条码识别软件和计算机组成。
条码扫描器负责采集条码图像,条码识别软件负责对条码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计算机负责存储和管理条码信息。
3. 条码识别算法:条码识别算法是条码识别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步骤。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条码扫描器、计算机、条码识别软件。
2. 实验材料:各种条码标签、商品、图书等。
四、实验步骤1. 熟悉条码识别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2. 将条码标签粘贴在商品或图书上。
3. 使用条码扫描器对条码标签进行扫描,采集条码图像。
4. 将采集到的条码图像导入条码识别软件。
5. 对条码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二值化、滤波等。
6. 提取条码特征,如条码的起始符、终止符、数据符等。
7. 使用模式识别算法对条码特征进行匹配,识别条码信息。
8. 将识别结果与商品或图书的标签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识别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识别了多种条码标签,包括EAN-13、UPC、Code 39、Code 128等。
识别准确率达到100%。
2. 分析:(1)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次实验使用的条码识别系统由条码扫描器、条码识别软件和计算机组成,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对石化直属研究院的仪器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研究条形码技术在石化直属研究院设备管理维护中的应用,介绍了条形码技术应用的优势、流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并结合案例具体介绍了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科研;设备管理;条形码近几年,中国石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石化直属研究院的固定资产采购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石化直属研究院在仪器设备中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如何管好研究院的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于提高研究院的科研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对石化直属研究院设备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物资采购管理部门有一套良好、完善、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且要求有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手段。
把现代条形码技术这种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到石化直属研究院设备管理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1石化直属研究院设备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1重投入、轻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是石化直属研究院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石化直属研究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投入,忽视仪器设备的调剂、报损、报废等环节;只重视设备的使用,忽视设备的维修、维护。
加之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科研工作方向的不断调整使得仪器设备开机率不足甚至闲置,直接影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发挥,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1.2设备种类多、数量大,信息采集量大石化直属研究院设备包括科研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后勤设备等。
随着石化直属研究院的快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科研领域不断扩展,购置仪器设备的数量随着研究院的发展也逐年增加,且设备种类繁多,规格复杂,性能各异,其保管条件、存放地点、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各不相同,这些信息都需要设备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处理。
1.3科研场所分散,管理难度大随着石化直属研究院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各种院级实验室、国家级中心实验室、中试生产基地以及异地科研成为研究院科研的发展趋势。
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一种用于快速而准确地识别物品的技术。
它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销售管理、库存追踪、物流运输等方面。
条码技术利用黑白相间的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表示数字或字符信息,通过扫描仪读取条码后,可以迅速获取相关的数据。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条码技术就被引入商业领域。
当时,美国的超市业迅速崛起,传统的手工计算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和光学读取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手工工作。
最终他们开发出了现在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张长方形的条形码上,由一组平行且宽度不同的黑白条纹组成。
每个数字或字符都有对应的编码,由相应的条纹组成,再经过扫描仪扫描后,通过对不同宽度条纹的读取和分析,计算机可以将条码转换成文本或数字信息。
条形码的形式有多种,如EAN码、UPC码等。
条码技术的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单。
通过扫描仪,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读取一个条码,而手工输入同样的信息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而且,条码技术几乎没有误差,可以准确读取条码上的信息,避免人工输入时可能发生的错误。
此外,条码技术只需要扫描仪和电脑等简单设备,操作也相对简单,无需复杂的培训。
条码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零售业中,条码被用于商品的标记和销售管理。
在仓储和物流领域,条码被用于货物的追踪和管理,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准确、快速的识别和定位。
在图书馆和学校中,条码被用于图书或文档的管理和借阅。
条码技术甚至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应用,医疗器械、药品等也都可以通过条码进行管理和追踪。
尽管条码技术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不可否认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条码需要直接可见并被扫描,如果条码被遮挡或损坏,就无法读取到正确的信息。
其次,对不同类型的商品和领域,也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条码,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扫描仪,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
此外,条码技术也无法满足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比如对于大量物件的快速识别,或者对于追踪需求更高的场景。
条码自动识别设备概述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通常包括光学扫描头、解码器和接口模块。
光学扫描头用于扫描条形码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解码器负责将电信号解码成可读的数据,通常是数字格式。
接口模块则将解码后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可以读取不同类型的条形码,包括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
一维条形码主要用于标识商品、货物和物料,而二维条形码则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URL、文本、图像等。
这些设备可以与各种系统集成,如仓储管理系统、POS系统、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
通过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的来说,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是一种高效、准确、可靠的数据采集工具,对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企业都依赖于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些设备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物流中心追踪货物,商店中结账,还是在医院管理患者信息,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都能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和记录大量数据。
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极大地简化了货物追踪和库存管理。
通过将每个产品附有唯一的条形码标识,企业可以轻松地跟踪产品的位置、状态和运输轨迹。
而在制造业中,条形码还能被用于跟踪原材料的进出和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
在零售业中,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被广泛用于商品管理和POS系统。
当顾客购买商品时,服务员只需将商品的条形码扫描一下,就能立即获取商品信息、价格和库存情况,无需手动输入或繁琐的操作。
这不仅提高了结账速度,还减少了由于人为错误而带来的损失。
在医疗保健领域,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医疗用品、药物和病历上附加条形码,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地获取患者信息、药物剂量和用法,避免了由于误判或授药错误而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条形码自动识别设备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维条形码的识别,而是能够读取更复杂的二维条形码,如QR码和数据矩阵码。
条形码技术及其发展条码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这种代码的图案如下图: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
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
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然而,1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 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条形码技术及其应用条形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
它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面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
从系统看,条形码技术涉及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形码印刷技术以及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
条形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符号,条形技术是研究如何把计算机所需要的数据用一种条形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形码表示的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自动采集的数据。
因而,条形码技术主要包括:条形码编码原理及规则标准、条形码译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具体来说条形码是一种可印制的机器语言,它采用二进制数的概念,经l 和0 表示编码的特定组合单元。
直观看来,常用的条形码是由一组字符组成,如数字0-9,字母A-E或一些专用符号。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记录形式,根据不同的规定的编码规则所提出的条形码编号方案,多达四十余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交叉二五码、三九码、UPC码、EAN码、128码等。
近年来又出现了按矩阵方式或堆栈方式排列信息的二维条形码。
若从印制条形码的材料、颜色分类,可分黑白条形码、彩色条形码、发光条形码(荧光条形码、磷光条形码)和磁性条形码等。
不论哪一种条形码,都有的共同点是:条形码符号图形结构简单;每个条形码字符由一定的条符组成,占有一定的宽度和印制面积;每种编码方案均有自己的字符集;每种编码方案与对应的阅读装置的性能要求密切配合。
条形码系统是由条形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识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条形码识读装置是条形码系统的基本设备,它的功能译读条形码符号,即把条形码条符宽度、间隔等信号转换成不同时间长短的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
识读装置由扫描器和译码器组成。
扫描器又称光电读入器,它装有照亮被读条形码的光束检测器件,接收条形码的反射光,产生模拟信号,经放大、量化后送译码器处理。
"GH -S IJ 56J KM no KL <3gD=D)!!J !K !!-!L !!M@N "!!#,’-./012"3456*+"!$$$%#"#)*b ?:N ")*+!$$$""$78!$^1{>%-!B &’1()FG !8|i V *;]>|!j 9O +-t <=N V 1,>"HIJK#N -c ).&/f ;05TU 1{>%-]^!L i #!B .&/f ;05TU 1{>%-12#]^1TU S i’P 3"9:;!{>-t $%-.&/$f ;05<=>?@!)*+%+()*+%"$$"0$10!/$,-*+%"$$"0!"0$2".!AB=’(%q ’(%r ’b B gJ’>2N k"9:I B a H({-./F H "))NO _k F bW i >2n k &p V B N >2n k +c G "n k F6SkpB _y J N I x G ?q 5J n k $7N I B "n k lm VX D B ’y I ijJAB "95m ‘J N M I &#!n k O M o p 9%I ?3p ’!n k F66#z H (:N I x w >2{W _f n k %_f?q ‘l N B ’"b ]~!O 9#"n k l m V "5P m [F6D I x 3N B ’y I ijJAB "vm F D z D N [{##P Q >2p =(+c G N 87K Y ?q !1"!E >2N n k &z l w!1"#.‘l N 2#@’_y N Ho "l\R T $n k S ?k Q O5>2")(3i j -n k F 6N ).;o #&n n k [_H95f 8W i ?6K k Q &D m 54-.X TPQl G w >2n k G "W 95f 8i Q 3H 3p &h sL .%k ’!1N{W >21J!1N m 54")J ]‘l N m 54D @"sQ{W >23#n k F6H w 7@&X T m 54N 2*O !!M S 97M n k s $n >2W i X T ")p{W &’2*O !3O e f N F J >#q f "fI n l >2N I B K 9:#n k 8A V "D 2*O !o V N B ’U+m G U,Z fI w GQ >22#NijJ G (!)&/!"GH -S IJ 56m 54-.X TPQ (")kpijJ l G (%G(=K01|’N %+({n ,-N-.9>v >iN_!,-X T P Q &}r m 5414PQ %m 54H g>i PQ %t z X T P Q K i j J 2#PQ g &m 54X TPQ m|8l GQ B ’y I K B ’F H "+>2n k qr-5D N PQ -*"k ({ijJ 2#K ’4B ’.8N8s B ’8#PQ &m 54!G ?CA 6Q <$*S m 4"t (~H B /,-%/a,-%D n ,-K H g ,-"h B ’kl \d !O f&!!n k N H m54X T!B’<2#K*:g P Q Q _J N>2n k AB"T pq3’:#4("$$$1& n k X T AB}r$7Mi j J%C i j J b]>& !7!2*O!!L%~(3&\X[)2$$9>s K (3&\X[)02,$\X Y U,Z&!f<G C?)W."+-"m5 4.O J!7!’pqj\>(K?=.O J%W8# .O7I G&"AB kl\d"O f"2!’(m 54X TPQl GQ’D >2n k G !x5B ’F H z o t ">2X TW 3qz "i Q _]"9Q 2#g ;R !X v ,w -]P l G #L M i j N ’D >2n k AB F G m 54-.X TP Q !]’]x w ’D >2n k F 6N JK !‘,h D p =’(>29:k @b ]G0d $~N ]G #)*+,!!n ^w !LM K !N n O !g #97M ’D >2n k e s #’D AB-./!"$$!!"/$%%&,!$,%"!d [X !P u c #m 4@-.X TPQ #m 4@,-AB !!22/$"%f 4F !!2+,"#$9$i j $5t 8B C $23X J %()f ;#F @18|%Y 0O ?@7&:T @;S7<<%!,%#A 6O /+%O 12.2(02$’6/24’/,%-’5%23+,3+1/,$,%’/,21’13,/#’)).,%’/,21/2+W6,)4+1//265,1#)+%/,214+8’17+$(!-)*+3*’$(!-01/$(O +/$!-4+10’$(M *>$("a !b 8?;R @;S 3:>6O ?>@6;‘<=<?C A Z \;=>@>:><c 8?;R @;S "!$$$%c (Z @;?d a "b 4<@R @;S V ;@F <C =@>E 6B)<A Z ;676S E c 4<@R @;S !$$$""c (Z @;?d ’89:;<=:>(6;F <;>@6;?7>6:C @;=T <A >@6;6B <D :@T O <;>@=Q 6;<O ?;:?77E c ?;Q>Z @=Z ?==6O <=Z 6C >A 6O @;S =c =:A Z?=7?C S <7?G 6:C @;><;=@>E ?;Q 76J 0<B B @A @<;>O ?;?S <O <;>b 3>6:C @;=T <A >@6;=E =><O :=@;S >Z <><A Z ;676S E 6B ?:>6O ?>@AG ?C A 6Q <@Q <;>@B @A ?>@6;@=@;>C 6Q :A <Q b )Z <><A Z ;@A ?7@Q <?6B?:>6O ?>@AG ?CA 6Q <@Q <;>@B @A ?>@6;c >Z <A 6;B @S :C ?>@6;c ?;Q>Z <B :;A >@6;6B>Z <=E =><O ?C <<P T6:;Q <Q b ?@A BC ;D 9><D :@T O <;>O ?;?S <O <;>e >6:C @;=T <A >@6;e G ?C A 6Q <e ?:>6O ?>@A @Q <;>@B @A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