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老师整理: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知识树,开学快人一步!
- 格式:ppt
- 大小:604.5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
认识
在直线上表示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如果直升机的高度为+80m,那
么潜水艇的高度为-50m。
如果向东行驶200m记着+200m,
那么与向西行驶300m,记着-300m。
负数
-20读作负二十
0的
特殊性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位置
距离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
梯形
的面积S=(4+8)x3÷2=18(c㎡)不规则图
形的面积
举例
每个小方格表示1公
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
小数的性质
分母是10、100、1000·······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小数的近似数
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验算
小数加法
小数减法用计算器算小数加减法
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
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或精确到哪一位,要看那一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
和除法
商的近似值
小数乘整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乘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9.5÷10=3.95
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图和
条形统计图(二)复式
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找出不同的围法
找出比赛的场数
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2. 小数乘以小数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4. 小数乘法应用题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2. 小数除以小数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4. 小数除法应用题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2. 观察物体的位置3. 观察物体的运动4. 观察物体的特征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的应用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2. 观察物体的方向3. 观察物体的距离4. 观察物体的速度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2. 方程的简化3. 方程的解法4. 方程的应用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2. 观察物体的纹理3. 观察物体的光线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小数乘以小数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小数乘法应用题理解小数乘法应用题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小数除以小数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小数除法应用题理解小数除法应用题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理解观察物体形状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位置理解观察物体位置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运动理解观察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特征理解观察物体特征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转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理解观察物体角度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角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方向理解观察物体方向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方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距离理解观察物体距离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距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速度理解观察物体速度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速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理解方程的变形掌握方程变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方程的简化理解方程的简化掌握方程简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理解观察物体颜色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颜色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纹理理解观察物体纹理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纹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光线理解观察物体光线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光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应用小数乘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2. 小数乘以小数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应用小数乘以小数解决实际问题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掌握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应用小数乘法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小数乘法应用题掌握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理解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背景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应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2. 小数除以小数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应用小数除以小数解决实际问题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掌握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应用小数除法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小数除法应用题掌握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理解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背景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掌握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形状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形状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位置掌握观察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位置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运动掌握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运动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运动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特征掌握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特征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求解的步骤应用方程求解解决实际问题3. 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转换方法应用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掌握观察物体角度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角度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角度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方向掌握观察物体方向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方向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方向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距离掌握观察物体距离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距离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距离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速度掌握观察物体速度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速度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速度解决实际问题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掌握方程的变形方法理解方程变形的意义应用方程变形解决实际问题2. 方程的简化掌握方程的简化方法理解方程简化的意义应用方程简化解决实际问题3. 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求解的步骤应用方程求解解决实际问题4. 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掌握观察物体颜色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颜色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颜色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纹理掌握观察物体纹理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纹理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纹理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光线掌握观察物体光线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光线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光线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掌握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空间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引导低年级段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体会其意义思维导图(TheMind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目前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很多孩子能认识思维导图却不知如何应用、绘制,更不太理解其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
基于这一现状,为培养学生从低年级段就养成利用知识结构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本文从两个案例着手谈谈如何引导低年级段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体会其意义。
标签:低段引导绘制思维导图意义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大多数的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结构。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结构。
”他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才便于知识的迁移。
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体系的媒介。
学生往往会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后,出现知识混乱、无序等情况,因此我们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综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
一、思维导图的认识及绘制示范低年级段孩子大多数都不知道思维导图,更不知其作用。
为了让他们能理解思维导图这一抽象概念,笔者给它换了个具体形象的名字叫“知识树”,并解释:树干表示这部分内容的总称。
例如,一年级上册学的《认识图形(一)》和一年级下册学的《认识图形(二)》。
如果要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就可以在树干上写上“认识图形”(老师边说边画)。
确定了树干,咱们再来看看树枝。
于是提问:“《认识图形(一)》主要学习的是哪类图形?”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学生总结得出:《认识图形(一)》学习的都是立体图形。
“那都有哪些立体图形呢?他们有哪些特征?”笔者继续引导。
孩子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此过程允许他们翻书),总结出: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体。
正方体由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看起来方方正正;长方体由6个长方形围成,也有的长方体里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它们看起来长长方方;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上下是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圆形,侧面是一个光滑的曲面,它们上下一样粗;球体是由曲面围成,无论从哪个面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易滚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
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简易方程等知识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简便方法。
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简易方程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数学知识树,引导学生回顾前四个单元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按照知识树的结构,逐个讲解每个知识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2. 目录:分数的加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简易方程3. 各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典型例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准备一个小课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前四个单元所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但在讲解难点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名为《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预习和复习等。
(2)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整理和复习的应用:包括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如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练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梳理:回顾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的基本知识点,如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2. 典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点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 典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合作意识强、学习态度认真等。
2. 练习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如解题速度、正确率、解题方法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2021-08-01 04:24:41 2165 人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_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树形思维导图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_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思维导图-精品文档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阅读是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其实质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要完成多元目标,即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体、文本的阅读能力,开展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和问题求解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等。
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开展语言能力的任务,还要重视并进展多层次、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勾画〞思维导图,不但可以获得很好的篇章梳理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读中〞环节,强化对篇章构造的认识,降低阅读的难度,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实现“读后〞从读到写和说的过渡,使整节课更加浑然一体。
一、思维导图的根本理论东尼?博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思维导图对学习者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 50%——95%;只阅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间 90%;复习思维导图笔记课节省时间90%;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鼓励思想的不间断和无穷尽的流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进展发散式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文章抽象零碎的信息分类整理成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块状、条状等图形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激活背景知识、把握语篇构造、抓住语篇的关键信息等。
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篇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层次思维训练的目的。
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和大家分享个人对几种思维导图模式的理解。
〔一〕“实物图示〞思维导图 1.“鱼骨图〞人教版 Module 5 Unit 3 Reading“First Impression〞,主要讲述主人公 Li Qiang 在时空旅行前、时空旅行中及时空旅行后的所见所想,让学生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通过探索、发现和分享,创造美好未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思维导图一、数与代数1. 整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正数、负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2. 分数的认识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3. 小数的认识小数、小数点、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4. 比较大小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比较5. 数的估算整数、分数、小数的估算方法二、空间与图形1. 图形的认识点、线、面、体、平面图形、立体图形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线段、角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3.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相似、放大与缩小4. 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内角和、外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5. 四边形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问卷、统计表、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2.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3. 概率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四、解决问题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2. 解决问题的策略图形法、列表法、树状图法、表格法、枚举法、方程法、逻辑推理法3. 解决问题的应用实际问题、数学问题、逻辑问题、趣味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思维导图五、数学实践活动1. 数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数学规律,如利用图形拼摆验证勾股定理、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概率等2. 数学游戏设计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如24点游戏、数独、数学谜题等,培养数学兴趣和思维3. 数学故事通过讲述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等4. 数学竞赛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竞争意识,如口算比赛、解题比赛等六、数学文化1. 数学史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如古代数学、现代数学、数学家的贡献等2. 数学名人认识数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高斯等3. 数学趣闻学习数学趣闻,如数学笑话、数学谜语、数学趣题等,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和兴趣4. 数学与生活探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旅游、理财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七、数学与科技1. 数学与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原理,如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2. 数学与物理探讨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牛顿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3. 数学与生物了解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如遗传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等4. 数学与经济探讨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如统计学、运筹学、博弈论等八、数学与艺术1. 数学与音乐了解音乐中的数学原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2. 数学与绘画探讨绘画中的数学元素,如黄金分割、透视法、几何图形等3. 数学与建筑了解建筑中的数学原理,如比例、对称、结构稳定性等4. 数学与雕塑探讨雕塑中的数学元素,如几何形状、比例、空间关系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思维导图九、数学学习策略1. 预习与复习通过预习了解新知识,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课堂笔记记录关键知识点、解题思路、易错点等,便于课后复习和查阅3. 作业与练习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4. 课外阅读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拓宽数学视野,增加知识储备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十、数学与思维1. 逻辑思维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演绎、推理等2. 空间想象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培养空间想象力,如三维图形的构造、空间位置关系等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意识4.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数学建模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思维导图一、认识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篇1一、复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二、复习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巡视并指导)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课件依次出示各题)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指导)(3)点名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
(教师订正)(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
(课件出示小结)(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整理,巩固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笔算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3、在整理复习中,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3重点难点复习重点:正确运用方法进行口算和笔算。
复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整理(一)复习整理(提前布置学生整理本单元知识)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黑板上散落着这个单元的许多知识点,谁能根据课前准备举例说说每个知识应注意什么,并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师总结,根据大家的总结,这个单元可以分为三个内容口算除法、商的变化规律、笔算除法。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吗?活动2【活动】夯实提升(二)夯实提升1、复习口算除法与估算除法师:下面同学们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第一个问题,判断说理576÷78930÷31370÷52师:请三位同学说问题原因,并把正确的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一起做2分钟口算接力赛小结:我们平均每分钟能算几道口算,口算估算的计算技巧是什么?(板贴:消零法)师:请板书的同学讲计算过程,其他同学给评价。
小结:解决笔算除法注意什么?贴板贴(除法法则,试商方法)师:我们学过哪些试商方法?练习:抢答只说商的大小219÷52432÷58738÷7887÷29130÷21134÷192、复习商的变化规律师:我们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直接由48÷6=8,写出下面算式的商480÷60=4800÷600=96÷12=24÷3=96÷6=24÷6=48÷12=48÷3=师:你们答得又对又快,依据什么?师:商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归纳: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乘或除以几。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魏炽琴发布时间:2021-02-04T10:50:59.3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作者:魏炽琴[导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与抽象逻辑思维相比,它们对图形更为敏感。
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复杂的逻辑转换成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适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个具体应用方向: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自主预习、突破课程重难点、辅助解题、强化学习效果等。
魏炽琴福建沙县翠绿小学福建三明 365050【摘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与抽象逻辑思维相比,它们对图形更为敏感。
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复杂的逻辑转换成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适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个具体应用方向: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自主预习、突破课程重难点、辅助解题、强化学习效果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00-01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开发潜能,培养发散思维。
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形成的早期阶段,属于具体操作的发展阶段,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
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不能自由掌握,强迫灌输容易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在具体操作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对图形敏感,思维导图的特点正好与之相吻合。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讲解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时,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讲课时一起做思维导图。
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
当教师提出要求时,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动帮助教师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