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南海争端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
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
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
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
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
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
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
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却是以智取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
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
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
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
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及中国的对策一、中国与邻国南海争端的起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南海争端的实质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解决了,南海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否则南海问题会愈演愈烈,不仅会趋于多边化,国际化,而且会导致冲突,进而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之中,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因此被打乱,事实上,这是美国幕后操纵南海问题的真实用意。
那么中美关系的问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讲中美关系问题就是中国崛起了,而美国衰退了,所以美国想压制中国,所以美国在中国周边制造些麻烦。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所以它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是维持其世界的领导地位,任何崛起的大国或者小国,都是美国可能的威胁,所以美国必须加以遏制。
冷战结束,随着前苏联的瓦解,美国首先遏制的是其盟友日本,日本第一,让美国神经紧张,于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日本很快陷入了经济低迷的十年;接着是普京执政时的俄罗斯,美国加速北约扩建,把它压制在欧洲的顶端;然后美国打击的是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朝鲜,即所谓的邪恶轴心国;接着是走向一体化的欧盟,希腊债务危机使欧洲一蹶不振。
在搞乱了中东,欧洲之后,繁荣的亚洲和崛起的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目前亚洲是整个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亚洲的繁荣,一体化进程以及去西方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显然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于是美国还未等阿富汗事情解决,就匆匆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
首先,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舆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其次,宣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的利益,其三,拼凑联盟,大搞价值观外交,其四,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藉此将中国推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中。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6.07.03•【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目录引言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历史上确立的(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三)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二、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由来(一)菲律宾非法侵占行为制造了中菲南沙岛礁争议(二)菲律宾的非法主张毫无历史和法理依据(三)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导致中菲出现海洋划界争议三、中菲已就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共识(一)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共识和承诺(二)妥善管控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之间的共识四、菲律宾一再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一)菲律宾企图扩大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二)菲律宾一再扩大海上侵权(三)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黄岩岛(四)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一)关于南沙群岛领土问题(二)关于南海海洋划界问题(三)关于争端解决方式(四)关于在南海管控分歧和开展海上务实合作(五)关于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六)关于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引言1.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闭海。
南海北靠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2.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这些群岛分别由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岛、礁、滩、沙等组成。
其中,南沙群岛的岛礁最多,范围最广。
3.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第1篇一、背景南海仲裁案是近年来国际法律争端中最为著名和敏感的案件之一。
南海仲裁案源于中菲两国在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的争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菲两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存在分歧。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要求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作出裁决。
二、争议焦点南海仲裁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领土主权:菲律宾声称对南海的九段线范围内的一系列岛屿和海域拥有主权。
2. 海洋权益:菲律宾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相关规定,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海域划界问题。
3. 资源开发:菲律宾要求仲裁法庭裁决有关南海海域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
三、仲裁程序1. 提起仲裁: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仲裁法庭提起仲裁。
2. 仲裁法庭组成:根据UNCLOS规定,仲裁法庭由5名仲裁员组成。
2013年7月,仲裁法庭正式成立。
3.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仲裁法庭对案件管辖权进行审查;第二阶段是对实体问题进行审理。
4. 裁决公布:2016年7月12日,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认为菲律宾对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四、裁决结果1. 领土主权:仲裁法庭认为,菲律宾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2. 海洋权益:仲裁法庭裁定,菲律宾关于南海海域划界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
3. 资源开发:仲裁法庭支持菲律宾关于南海海域资源开发的相关诉求。
五、争议处理1. 中国立场:中国政府对南海仲裁案一直持反对态度,认为仲裁法庭对案件的管辖权存在争议,且仲裁程序存在不公正现象。
2. 国际反应:南海仲裁案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部分国家支持菲律宾的诉求,认为仲裁法庭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而另一些国家则支持中国的立场,认为仲裁法庭的裁决不具备法律效力。
3. 和平解决:南海仲裁案凸显了国际法律争端处理的复杂性。
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分析报告南海自古一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是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
由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菲律宾内部政治斗争和中国长期以来对中菲南海争端的不够重视的原因,同时还有区域外大国介入的原因,南海问题更加不稳定,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面对争端现状和趋势,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采取措施。
携手两岸人民,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一、中菲南海争端的历程中菲南海争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97年4月30日,菲律宾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
2013年3月26日,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2013年4月初,中菲南海争端并未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而是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在争端一方菲律宾的要求下,进入到争端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程序中。
2013年7月16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国际法庭对中菲南海争端仲裁程序已经开始。
二、关于中菲南海争端问题的定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主要是指我国与菲律宾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及资源争端。
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
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
南沙群岛由23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
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出现的原因1.丰富的资源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同时蕴含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2.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第1篇一、引言国际法律案件是指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海洋权益等重大问题上,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法律案件日益增多,成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南海仲裁案”为例,对国际法律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景、过程、影响及启示。
二、背景南海仲裁案是指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
2013年1月,菲律宾政府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7条,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仲裁法庭提起诉讼,要求仲裁法庭就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作出裁决。
2016年7月12日,仲裁法庭公布最终裁决,认定菲律宾的主张成立,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的“非法填海造地”行为,并宣布菲律宾对南海九段线内的海洋权益拥有管辖权。
三、过程1. 菲律宾提起诉讼2013年1月,菲律宾政府根据《公约》第297条,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仲裁法庭提起诉讼,要求仲裁法庭就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作出裁决。
2. 仲裁法庭受理案件2013年7月,仲裁法庭正式受理菲律宾的诉讼,并决定成立仲裁庭。
3. 仲裁庭组成2014年12月,仲裁庭由5名法官组成,分别来自不同国家。
4. 仲裁庭审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仲裁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包括证据交换、庭审辩论等环节。
5. 仲裁法庭公布裁决2016年7月12日,仲裁法庭公布最终裁决,认定菲律宾的主张成立。
四、影响1. 对南海局势的影响南海仲裁案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使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坚决反对该裁决,认为其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 对国际法律的影响南海仲裁案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国际法律适用、国际法庭管辖权等问题的讨论。
一方面,该裁决肯定了国际法庭在解决国家间争端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国际法律体系在处理复杂国际争端时的局限性。
3. 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南海仲裁案对我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海仲裁”涉及的考研知识点下面是凯程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会涉及的知识点。
一、中菲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
此外,随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菲在南海部分海域还出现了海洋划界争议。
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由包括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华盛顿条约》)、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
中国南海诸岛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
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曾企图染指中国南沙群岛。
但在中国坚决反对下,菲律宾收手了。
表示,克洛马此举菲律宾政府事前并不知情,亦未加以同意。
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先后以武力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提出非法领土要求。
1970年8月和9月,菲律宾非法侵占马欢岛和费信岛;1971年4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南钥岛和中业岛;1971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西月岛和北子岛;1978年3月和1980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双黄沙洲和司令礁。
1978年6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签署第1596号总统令,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连同周边大范围海域称为“卡拉延岛群”(“卡拉延”在他加禄语中意为“自由”),划设“卡拉延镇区”,非法列入菲律宾领土范围。
菲律宾还通过一系列国内立法,提出了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主张。
其中部分与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产生冲突。
二、外交部关于南海仲裁案的声明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前日(12日)作出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涉及到的考研政治考点一、中美关系1、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化:①中国周边的军事安全压力正在不断增大;②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益增多的变数;③中国在地缘经济上面临新挑战。
中菲南海问题摘要:中菲南海问题和周围几个国家及美国的关系,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复杂关键:南海中菲争端国际管理前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纷纷抢占南海岛屿。
目前南海争端已成为全世界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之一。
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是除越南之外占领南海岛屿最多的国家。
2009年2月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沙部分岛屿与黄岩岛划为菲属,至此,菲律宾共侵占南海10个岛礁,将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其领海。
菲律宾的行为侵犯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有助于解决整个南海争端,特别是在在当前短时期内解决整个南海争端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菲律宾当作突破口,从经济、政治、法律、国防等各方面努力,和平解决中菲之间的争端,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也会容易解决。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以求得和平、发展、双赢。
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一起为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中菲南海争端的内容是南海岛屿主权之争、油气资源之争、海域划分之争。
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争端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菲律宾国内将争端看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是争端产生的菲律宾方面的原因;中国长期对南海争端重视不够,是争端产生的中国方面的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争端加剧的法律方面的原因;美国、日本、印度的介入成为中菲南海争端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菲南海争端出现了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的趋势,归纳出了争端的发展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中菲南海争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
因此,解决中菲南海争端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第1篇一、背景南海争端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与周边国家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在南海的主权及海洋权益方面存在争议。
这些争议涉及到历史性权利、地理边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在国际法框架下,如何解决这些争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二、案情简介本案涉及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及海洋权益争端。
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国际仲裁,要求解决双方在南海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
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菲律宾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损害了我国的主权及海洋权益。
三、法律分析1. 国际法原则在本案中,以下国际法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主权原则:国家对其领土和领海拥有主权,其他国家不得侵犯。
- 平等互利原则: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当平等相待,实现互利共赢。
-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国家在解决争端时应当遵守和平原则,避免使用武力。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是解决海洋争端的重要法律依据。
本案中,菲律宾依据该公约提起仲裁,我国政府则认为该公约不适用于本案。
- 领土争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对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拥有主权。
本案中,我国对南海的部分岛礁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菲律宾的仲裁请求违反了这一原则。
- 海洋边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在划定海洋边界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本案中,菲律宾提出的海洋边界划分方案不符合公平原则,损害了我国的主权及海洋权益。
3. 历史性权利我国对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包括历史性所有权、历史性管辖权和历史性利用权。
菲律宾的仲裁请求未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性权利,损害了我国的合法权益。
四、判决结果由于我国政府坚决反对菲律宾的仲裁请求,本案未能在国际仲裁庭得到解决。
我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案例分析本案体现了国际法在解决国家间争端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为解决国家间争端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原则指导。
第1篇一、背景南海争端是指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争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争端一直存在,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在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争议,主要涉及岛礁主权、海洋划界、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等问题。
二、案例简介本案涉及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的主权争议。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部,是我国固有领土。
2012年4月,菲律宾政府派兵占领黄岩岛,导致中菲黄岩岛争端升级。
我国政府坚决主张黄岩岛主权,并通过外交途径与菲律宾政府进行交涉。
在此背景下,我国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黄岩岛主权问题作出裁决。
三、国际法适用1. 约束力本案涉及的国际法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和《国际法院规约》(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根据这两部国际法,我国与菲律宾都有义务遵守。
2. 适用范围(1)领土主权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每一国家的主权及管辖权均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及领海。
”本案中,我国主张黄岩岛主权,依据的是我国领土主权原则。
(2)海洋划界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规定:“在专属经济区,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内水以外,至其领海以外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
”本案中,我国与菲律宾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进行解决。
3. 解决方法(1)谈判与协商我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国际法院诉讼本案中,我国选择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黄岩岛主权问题作出裁决。
四、案例评析1. 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立场我国在南海争端中坚持以下立场:(1)主权原则:我国坚决主张黄岩岛等岛礁的主权。
(2)和平解决争端:我国主张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国际法适用:我国主张在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充分尊重和适用国际法。
菲律宾南海事件菲律宾南海事件:历史、现状与影响引言菲律宾南海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际热点事件之一。
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的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外交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菲律宾南海事件。
一、历史背景菲律宾与南海之间的纠纷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西班牙殖民政府将南海岛屿纳入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
20世纪初,菲律宾作为美国的殖民地,南海问题进一步紧张化。
1947年,菲律宾政府颁布了《菲律宾共和国公告65号》,宣布对南海的主权。
1960年代以后,越南、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提出了要求,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二、现状分析目前,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和黄岩岛两个地区。
1988年,菲律宾与中国爆发了南沙群岛冲突,导致菲律宾失去了对部分岛屿的控制。
此后,菲律宾将争议提交国际法庭,并于2016年获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国际法院裁定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活动违反了菲律宾的主权权益。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国际法院的裁决,并坚持通过双边对话解决争端。
黄岩岛争议也是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关键争端之一。
2012年,菲律宾执法船曾与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附近爆发冲突。
随后,菲律宾向国际仲裁庭申请解决争议,并于2016年获得了另一次胜利,庭裁定中国没有历史性权益主张,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的权利。
然而,中国坚称不接受庭裁,并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
三、影响与挑战菲律宾南海争端对菲律宾的国内政治、外交关系和经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国内政治方面,菲律宾政府面临着外交斗争和国内舆论压力,需要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
其次,在外交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美国等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需要谨慎处理,以保护国家的利益。
最后,在经济方面,南海争端使菲律宾在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渔业活动受到限制,可能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菲律宾南海争端还对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产生了挑战。
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研究共3篇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研究1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研究南海争端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探讨南海争端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将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的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包括对话协商、法律诉讼和安全合作。
一、对话协商对话协商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常见方式,对于南海争端也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
对话协商的核心是通过谈判、协商达成共识,旨在通过和平手段化解争端。
在南海争端的解决过程中,对话协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中国和菲律宾就在南海的争议问题进行了对话协商,双方签署了“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联合声明”,承诺通过平等协商和妥善处理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通过对话协商,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争端的解决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缓和了两国的关系。
对于对话协商的优点来说,它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使各国的利益能够得到尊重。
另外,对话协商方式的解决结果也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双方的需求和利益进行调整。
但是,对话协商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谈判、协商、沟通等过程才能达成共识。
此外,在对话协商过程中,由于各方存在着自身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和争端,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争端。
二、法律诉讼国际法和国际法庭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南海争端中,法律诉讼的方式也被重视。
2013年,菲律宾就南海争端问题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认定中国在南海岛礁问题上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没有法律依据。
2016年,国际海洋法庭裁定,中国“九段线”非法,中国在南海的部分海域没有领土或海洋全部,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法律诉讼的优点是公正、公正,能够通过法律手段调节争端双方之间的纠纷,保证各方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有助于消除各国之间的不信任和疑虑。
另外,法律诉讼是一种可以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能够排除非法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中菲关系现状及历史浅析现状:一.中菲南海争端二.菲律宾反华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受到一些国家的挑战,菲律宾是其中之一。
菲律宾最早对南中国海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不断地对南沙岛礁提出领土要求,也支持其国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占领了部分南沙岛礁;冷战结束后,由渔业纠纷而引发了美济礁和黄岩岛问题,影响较大。
总的来看,南中国海争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但不影响双边关系的大局。
在可预见的将来,南中国海的局势将维持现状,双方会通过协商途径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执。
南海争端形成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1956年克洛马事件之前1.中国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经营和开发2.1933年,法国侵占南沙群岛,“九小岛事件”;中国保卫南沙主权3.1939年日本占领南沙,在太平洋岛上修建了军事设施,作为南进基地。
4.1946年中国国民政府在日本战败后收复南沙,在太平岛等岛礁上竖立主权碑5.1950年,国民党当局为了集中兵力防卫台湾,撤回了驻守南沙群岛的军队----理论上;南沙群岛是中国一部分实际上:无人驻守(便于他国对南沙群岛的侵占)6.20世纪50年代中期,菲律宾人克洛马到南沙群岛的活动引世举目,引发中菲两国对南沙群岛主权的争执。
•意图:菲律宾是最早对中国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1933年8月,尚属殖民地的菲律宾有个议员提出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行动(1).1954年10月21日,马尼拉船只到南沙群岛太平岛活动。
(2).1955年5月27日,其又到太平岛活动。
(3).1955年6-7月,菲律宾一架两栖巡逻轰炸机到南沙群岛上空活动。
小结:在1956年克洛马事件之前,尽管菲律宾有占有南沙岛礁的意图,并有所行动,但对双边影响关系不大。
当时中国政府与菲律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台湾与菲有“官方”关系,但台湾与菲同属美国支配下的西方阵营,出于反共的需要,台湾曾通过“外交”途径对菲提出警告,申明了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的事实和态度。
中菲南海争端
中菲南海争端,主要是围绕岛礁主权归属及海域划界问题而引发的争议。
争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97年4月30日,菲国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
2013年3月26日,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2013年4月初,中菲南海争端并未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而是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在争端一方菲律宾的要求下,进入到争端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程序中。
2013年7月16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国际法庭对中菲南海争端仲裁程序已经开始。
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 1977年10月、1978年6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队还登上岛进行考察活动。
1980年后,菲律宾政府将黄岩岛划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但由于当时黄岩岛由驻菲美军实际控制,菲律宾并未提出主权要求。
从1997年开始,菲方多次出动军舰和军用飞机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对民间组织的无线电探险活动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
4月30日,菲国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后,菲律宾政府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理由,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来又改为对黄岩岛拥有主权。
1997年4月30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中美日无线电探险队登上黄岩岛进行无线电探险活动期间菲律宾多次出动军舰和军用飞机对此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
1997年5月20日,一艘菲律宾海军巡逻艇在黄岩岛外11千米处拘捕了一艘准备航行到马绍尔群岛的中国渔船,拘留了21位中国渔民。
1997年8月5日,菲律宾和美国联合在黄岩岛附近举行飞机和战舰的实战演习。
[1]
1998年1—3月,来自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琼海00473和00372号以及中远渔313和311号四艘渔船在两个月时间内,相继在黄岩岛海域被菲海军拦截,51位渔民同样遭到“非法入境”的指控,被菲拘押近半年时间。
1999年5月23日,中国一艘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追击并被撞沉,导致11名渔民落水。
据报道,菲海军在追赶渔船时,曾使用机枪扫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向菲提出严正抗议和交涉。
1999年6月,菲律宾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连同整个南沙群岛列入版图。
8月,菲政府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试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1999年11月3日,菲海军一艘舰艇在黄岩岛巡逻时搁浅。
菲宣称军舰是在参加救援时发生故障,经中国多次交涉后,仍不将船只拖走。
2000年1月6日,菲海军又在黄岩岛公然驱逐中国正常作业的六艘渔船。
1997年以来,菲海军在黄岩岛抓捕好几批中国渔民,都以“非法入境”、“非法捕捞”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渔民们大都经历了漫长的司法过程,甚至是铁窗之苦,其间所受的折磨一言难尽。
2000年5月28日,菲海军开枪射杀一名中国渔船船长。
2009年1月28日,菲律宾参议院三读(即最后一读)通过了2699号法案,即“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该法案将中国所有的两处岛屿划为菲律宾所属岛屿。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中国驻菲大使馆11日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
接下来,这一法案将被提交联合国审议。
但中菲学者都认为,联合国是绝不会采纳这一法案的。
中国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权问题不容置疑,如果菲律宾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一意孤行,势必造成双方更多冲突。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正当菲律宾海军在中国渔船上抓捕渔民时,中国海监船75号和海监船84号抵达,阻止菲律宾海军带走中国渔民和渔船,随后中国渔政船和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开始对峙。
[2] 2013年2月19日,中方将菲方照会及所附通知退回。
菲方
菲律宾声称,中国对南海大片海域的主权主张“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被判无效”。
埃尔南德斯说:“我们一直坚持的立场是,中国声称的…九段线‟在国际法上是扩张性的、过度性的和非法的。
”他还表示,菲律宾总检察部门将全力配合仲裁法庭,以确保仲裁流程公平、公正,并达成符合国际法的、具有约束力的判决。
如果海牙仲裁庭宣布对菲律宾提出的诉讼拥有管辖权,当局就会开庭审理。
埃尔南德斯表示,总检察部门将全力配合仲裁法庭,“以确保仲裁流程公平、公正,并达成符合国际法的、具有约束力的判决”。
2013年7月15日,菲律宾外交部公开声称,菲律宾已“不可能”与中国就南海问题继续进行双边磋商。
[4]
7月16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赫尔南德斯在马尼拉的记者会上表示,菲律宾政府非常“高兴”看到,荷兰海牙关于中菲南海争议案件的仲裁庭已正式成立,仲裁程序也已经开始,并称中国“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方
对于菲方的无理指责,2013年7月16日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
中方对菲方关于“已不可能与中方进行双边讨论”的表态感到遗憾,对菲方拒绝外交谈判,关闭对话大门的做法不满,同时坚决反对菲方不顾中方合法权利和正当关切,一意孤行推进国际仲裁。
对于菲方继续炒作南海问题,歪曲事
实,抹黑中国,中方表示难以理解。
中方表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一贯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领土海洋争议。
关于菲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场。
中方不接受仲裁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4]
编辑本段仲裁程序
提交仲裁
2013年3月下旬,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书面回复中说:中菲南海争端并没有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附件七的规定下,菲律宾提起仲裁程序。
因此,此案将由为此组成的仲裁庭来处理。
中菲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约国。
《公约》设有四种争端解决机制,分别是: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国际法院,《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程序,《公约》附件八规定的“特别仲裁”程序。
菲律宾即是根据《公约》附件七发起的仲裁机制,并非国际海洋法法院机制。
新闻官朱丽叶·芮塔对本报说,在此案没有进入《公约》其他争端解决机制前,国际海洋法法庭不能就此置评。
[5]
仲裁庭
应菲律宾方面要求,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2013年4月组成。
2013年4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菲律宾推进设立涉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事做出发言。
华春莹介绍,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向中方提交了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的照会及通知。
中方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
华春莹强调,中方的上述立场不会改变。
中方一向坚决反对菲方的非法侵占,郑重重申要求菲方从中国岛礁上撤走一切人员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