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主城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9
昆明市主城区雨水资源潜力特征分析1 研究背景雨水作为一种天然优质、易收集利用的淡水资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准确估算城市雨水资源潜力是提高城市雨水利用效率的基础[1]。
SCS-CN模型作为预测单场降雨地表径流最常见的水文模型[2],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的特点[3],能够反映出不同下垫面性质及前期土壤湿程度对降雨径流的影响[4]。
同时,由于模型适用性较好,而且参数改进空间大,经过参数改进的模型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其中,将SCS模型应用到流域雨水产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8]。
比如,王红雷等采用Huang坡度修正公式对CN值进行修正后,计算得到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小流域可收集的雨水资源量[5];董文涛等根据巢湖流域自然条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选择与修正,估算出了巢湖流域地表产流情况[6];曹言等通过地形指数对CN 值进行了修订和细化,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滇池流域雨水资源潜力[7];张兴奇等通过对SCS模型中的初损率、CN值和降雨的修正,较为准确地模拟了毕节市石桥小流域坡面的产流情况[8]。
然而,关于雨水资源量长序列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回顾77例食管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的生存时间,建立了1个简单的预测生存时间的评分模型。
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在放疗开始前对患者从KPS评分、是否存在骨相关事件、是否伴有肝肺脑转移或恶性浆膜腔积液3个方面进行评估,估算预期生存时间,以指导放疗方案及后续治疗的选择。
对于预期生存时间长的低危组患者,给予长程放疗;而对于预期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的高危组患者,给予低分割短程照射,甚至单次大剂量照射以缩短起效时间及疗程;至于中危组患者,可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医师偏好来选择长程或短程放疗方案。
昆明市是我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 m3,水资源的不足及空间分配的不均,已然成为限制现代昆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9]。
加之近年来,气候干旱趋势的加剧[10],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昆明市主城区下垫面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雨水资源潜力也随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一篇: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二章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十五”期间,昆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及有机污染特征;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但总磷污染有加重趋势;滇池总体污染情况趋于平稳,多数污染指标有所下降,外海水质类别达到Ⅴ类;阳宗海水质呈好转趋势;主要河流中,除盘龙江、大青河、牛栏河水质状况下降外,其他河流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地下水孔隙水水质较差,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仅在局部地段出现岛状或点状轻-中度污染。
一、水资源状况:(一)饮用水源1.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城区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地表水源地6个:松华坝水库:达标率98.09%,水质较上年下降。
大河水库、柴河水库:达标率96.64%,大河水库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柴河水库水质较上年下降。
宝象河水库:达标率98.20%,水质较上年下降。
自卫村水库:达标率97.57%。
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滇池罗家营:备用水源,达标率83.83%,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地下水源地2个:海源寺:达标率94.6%,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白龙潭:达标率94.24%,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2.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10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东川区92.00%,安宁市100%,呈贡县93.48%,晋宁县100%,富民县88.86%,禄劝县91.07%,嵩明县96.13%,宜良县100%,石林县95.56%,寻甸93.00%。
(二)地表水1.湖泊滇池草海水质为劣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
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未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外海水质为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状态。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Characterstics in Runoff from Slope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s in Songhua Dam Reservoir of Kunming 作者: 张瑞国[1];王克勤[1];陈奇伯[1];冉江华[1]
作者机构: [1]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224
出版物刊名: 环境科学研究
页码: 607-611页
主题词: 水源区;坡地;径流;氮和磷的输出;面源污染
摘要:采用径流小区法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5种不同利用类型坡地2007年雨季地表径流氮和磷的输出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雨季降雨次数的增加,径流小区产生的水样中,输出的ρ(TN)和ρ(TP)逐渐下降,在7月3日—9月17日的7次采样中,裸地、黄豆地、林地、土豆地和草地径流输出的ρ(TN)分别下降83.2%,79.8%,78.4%,75.9%和75.3%;输出的ρ(TP)分别下降74.6%,62.2%,54.2%,75.3%和72.1%,由此说明氮和磷的输出与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具有一致性.在氮和磷的输出过程中,强降雨对输出影响较大,施肥对输出影响明显.输出的可溶态氮素主要以NO3--N为主.。
湖泊被喻为“地球晶莹的眼”,然而,人类正在使她黯淡甚至失明!每年夏季,气温并不算高的昆明城畔,滇池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蓝藻爆发。
池水不仅气味难闻,且观感极差,绿如油漆的状况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水吗?滇池、太湖以及很多湖泊类似状况的出现,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典型写照。
湖泊的哀鸣湖泊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它不仅具有淡水资源储备、洪涝调蓄、生物多样性繁衍、水产养殖、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特殊功能。
逐水而居是千百年来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个难以更改的习惯,然而,就是这一习惯导致了湖泊的另一种命运的出现——富营养化。
纵观当今全球湖泊,保持水质清澈稳定的“净水”已经越来越少。
我国是一个湖泊较多的国家,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 305个,湖泊总面积为71 787平方千米,总蓄水量7 088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 261亿立方米。
全国有50%的饮用水来自于湖泊和水库。
最近,有关环保机构对我国67个主要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科学调查,结果显示约20%的湖泊水质较好(Ⅱ—Ⅲ类),约80%的湖泊受到污染(Ⅳ—劣Ⅴ类),表明当前我国湖泊水质污染的问题很严峻。
从对67个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看出,贫营养湖泊数量为零;中营养的湖泊为18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26.9%,占调查湖泊总面积的37.6%;属富营养型的湖泊为49个,占调查湖泊数量的73.1%,占调查湖泊总面积的62.4%。
也就是说,从湖泊数量上来看,有近四分之三的湖泊已达富营养程度,所占的面积也接近总面积的2/3,表明当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对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迫在眉睫。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4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上海、无锡等沿湖9个城市的重要饮水源,承担3 000万人口的饮用水供给。
2007年6月15日中国国家气象局卫星遥感图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约800平方公里面积的蓝藻。
昆明市PM_(2.5)污染的典型天气背景形势分析段燕楠;李晓鹏;杨芳园【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8(37)A01【摘要】利用2013—2016年昆明市7个环境监测站点资料、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昆明市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天气形势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昆明市PM_(2.5)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冬春两季,特别是12月、1月、3月、4月PM_(2.5)浓度值和超标率较高;干季PM_(2.5)浓度值明显高于雨季;昆明市主城区PM_(2.5)污染程度高于新城区;昆明市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地面天气形势分为昆明处于高压底部和弱高压控制两类;当昆明地区500h Pa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且700h Pa存在冷平流,为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高空天气形势;PM_(2.5)浓度超标时昆明地面风向以ESE—S为主,出现降雨后PM_(2.5)浓度值明显降低。
【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PM2.5;分布特征;天气形势;气象要素;昆明市【作者】段燕楠;李晓鹏;杨芳园【作者单位】昆明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相关文献】1.昆明市PM2.5污染的典型天气背景形势分析 [J], 段燕楠;李晓鹏;杨芳园2.霾天气下南京PM_(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杨卫芬;银燕;魏玉香;陈魁3.PM<sub>2.5</sub>、PM<sub>10</sub>与其它空气污染物及天气因素联合分析—基于昆明市空气质量和天气指标数据 [J], 袁鹏;安蕾;;4.肇庆市PM_(2.5)重污染天气形势及冬季典型污染过程输送特征研究 [J], 吴洛林;周柳艺;王雪梅;陈伟华;戴佳宁;沙琛源;常鸣5.典型污染天气下PM_(2.5)和PM_(10)成因分析 [J], 黄绍祥;高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环境保护调研报告一、总体情况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省会。
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昆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二、大气污染昆明市空气质量整体较好,但是在冬季取暖季节,由于燃煤取暖的影响,大气污染状况有所加剧。
根据我所进行的调查,发现主要大气污染源来自于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排放。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并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三、水环境污染昆明市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在我调研过程中,发现昆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造成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并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昆明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相对较好,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我调研过程中,发现昆明市政府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努力。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垃圾量依然在增加,以致废弃物处理设施压力逐渐加大。
因此,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投资,并加强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宣传力度。
五、生态保护昆明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昆明市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导致一些自然生态受到破坏。
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六、环保意识在昆明市的调研中,我发现市民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度和参与程度较高。
很多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节能减排等环保活动。
这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市民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政府应当继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七、结论综上所述,昆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昆明市西山区2013年8月水环境质量公报昆明市西山区境内的地表水体有河流、湖泊,流经昆明城区纳入监测范围的河流有: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王家堆渠、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太家河、正大河;湖泊有滇池草海和外海。
1.1 滇池草海8月水质情况滇池草海水质保护目标为Ⅳ类,8月份总体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类别没有变化。
超Ⅳ类水标准的指标有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6项。
营养状态指数由去年的73.20下降为71.22,下降了2.70%,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
与上月的营养状态指数68.86相比,上升了3.43%,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变为重度富营养。
1.2滇池外海8月水质情况滇池外海保护目标为Ⅲ类,8月份总体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类别没有变化。
超Ⅲ类水标准的指标有总磷、化学需氧量、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5项。
营养状态指数由去年的69.02下降为68.35,下降了0.97%,营养状态均为中度富营养。
与上月的营养状态指数66.51相比,上升了2.77%,营养状态均为中度富营养。
2 西山区滇池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2013年8月昆明市西山区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入湖口在西山区管辖范围的滇池入湖河流共有6条,监测点为:新运粮河(积善村桥)、老运粮河(积中村入湖口)、乌龙河(西南建材市场东门桥头)、西坝河(新河村入湖口)、大观河(航运公司码头旁)和王家堆渠(湿地管理房旁),以上河流均为滇池草海入湖河流。
昆明市西山区环境监测站监测的流经西山区管辖范围,入湖口不在西山区的入湖河流有5条,均在西山区与滇池旅游渡假区的交界处设置监测断面,监测点为:船房河(船房河与广福路交汇处桥下)、金家河(金家河与广福路交汇处桥下)、采莲河(采莲河与广福路交汇处桥下)、太家河(太家河与广福路交汇处桥下)、正大河(正大河与广福路交汇处桥下),其中船房河为滇池草海入湖河流,金家河、采莲河、太家河和正大河为滇池外海入湖河流。
昆明市城市环境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昆明城市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关键词:环境现状带来危害解决一、昆明环境现状全省第六次卫生城市检查团日前向昆明市反馈了为期15天的检查情况。
检查团认为:昆明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昆明市拿到了通往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至关重要的一张门票。
最近,省检查团先后对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安宁的城市卫生进行了实地检查。
检查团认为,本次被检单位的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公务员和职员健康知识普及率、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医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都达到了90%以上;四区一市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加强,各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与预防;在除四害方面,四区一市两年来都是省爱卫会命名的灭鼠、灭蟑先进城区;昆明大街小巷清洁整齐,无垃圾、污物,绿化、绿地面积达到标准要求,被检农贸市场秩序良好,全天保洁。
垃圾、粪便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和无害化处理率都达100%,垃圾运营中采用密闭运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存在的问题(一)滇池西岸共有乡镇企业29家,其中涉及采矿、采石、采砂的企业共有16个。
多年来,这些采矿、采石企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虽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资源的无度开发,采矿、采石对“睡美人”景观和滇池水体带来的影响和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
滇池西岸的开发与保护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舆论监督,省、市、区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二),昆明是中国十四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严重匮乏。
昆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约为十九亿立方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地下水开发规模和取水数量不断扩大,据统计,到二00八年,全市共有地下深水井一千四百一十八眼。
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顺,保护滞后,部分区域开采过度集中,布井不合理,导致过量开采,水位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昆明市的生态安全和民众的居住安全,阻碍昆明市构建和谐昆明、生态昆明的进程。
昆明市东川区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言水土流失作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东川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属金沙江流域。
云南省东川地区因其自身自然条件和长期开矿活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全省重点水土流失地区, 也是全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
探入研究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 制定水土保持措施, 将对改善东川生态环境, 振兴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区的概况1.1 地理位置研究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起103o0'E,西至103o30'E,南起26o04'N,北至26o24'N,经纬跨30o,纬度跨20o,总面积约1860km2(如图1)。
研究区包括行政东川和会泽的部分地区,均以农业人口为主,占到2/3的比例,人口密度119人/km2。
图1 研究区范围部署图2.2 地形地貌试验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东北构造带结合过渡部位。
就大地貌而言,研究区西部属侵蚀剥蚀构造高原,切割剧烈,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区内最高海拔4344m.最低海拔695m,相对高差达3649m,全区山地面积97.3%。
2.3 气候类型东川区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太平洋西南气流与印度洋东南气流的控制,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4.5℃,年均积温4100度,全年干、湿季分明,88%的降水集中在每年5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其中6到8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59%。
高山多雨,河谷干热具明显立体气候特征,局部地区容易产生暴雨,为水土流失的加剧提供了水动力条件。
2.4 水系水文本区是我国西南多云多雨地区的一部分,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是小江,小江为金沙江一级支流。
小江是高含沙量山区河流,流量6.10—531m3/s,含沙量1.2—216kg/m3,此外,还有白河、以礼河、咩啧河等(如图2)。
图2 研究区水系分布图2.5 土壤类型全区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燥红土等土类,成土母质一般容易风化,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较差。
海绵城市规划中径流控制分区及LID控制指标量化研究——以昆明为例作者:苏振宇,郭涛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苏振宇郭涛文章编号1673-8985(2016)04-0115-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摘要以昆明市为例,结合城市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的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
通过对昆明中心城区用地、土壤、地下水等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提出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年径流总量控制方案;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分析,提出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将不同分区LID措施进行量化。
研究表明,量化后的LID措施在新开发地块中实施难度不大,但在现状地块中要进行改造则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采取一些灵活控制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 | 低影响开发(LID) | 年径流总量 | 设计降雨量 | 径流控制分区作者简介苏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涛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硕士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加速,城镇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大,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导致国内不少城市遭遇了内涝淹水的问题。
城市内涝的产生有其外部因素——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不可控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即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地表硬化加速,使原有区域下垫面水文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域地表径流的产流特征也相应改变,一方面径流总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径流的流程和产流时间大为缩短,导致河道内的水量在短时间内暴涨直至漫堤,河道下游两侧的雨水无法及时排除,从而产生内涝淹水问题。
人为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予以控制。
海绵城市作为国家提出的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诸多涉水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建部在2014年10月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下文简称《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要求,包括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面源污染以及雨水资源化利用4个方面,其中首要控制目标为年径流总量,其它3个控制目标可以通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来部分实现。
昆明城市河道产汇流特性分析柏绍光1黄英2方绍东1(1.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昆明分局,2.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昆明 650051)[摘要]基于城区河道下垫面条件与天然河道差异大的特点,采用昆明市城区河道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根据暴雨成因、径流形成原理、流域汇流系统理论分析城区暴雨空间分布、降雨径流关系(产流)及汇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下垫面条件改变后,降雨径流呈线性关系,而洪水过程具有涨落缓慢的特点,由其参数模拟的洪水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较好,因此,对城区河道洪水计算可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进行演算,其精度能满足城市河道防洪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区河道,暴雨空间分布,产流特性,汇流特性,纳希瞬时单位线1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市建设日新月异,建筑占地规模不断向周边延伸,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下垫面不透水屋、路面和弱透水的硬化地面面积所占区域控制面积的比重逐年提高,其中虽然仍有少部分透水(下渗)区域,如城市街道、公园中的绿化带、草坪等,其产流特性和天然流域基本一致,但此部分面积所占城区面积的比重甚小,可忽略其存在。
地表城市化的结果一方面是改变了原有地表的地貌特征,导致降落至都市区域内的雨量除少量填洼和植物截留而耗于蒸腾外,绝大部分直接转化为地表径流汇集到沟渠、管道内,最终缓慢排入城区河道,从而改变了城区河道流域的产流特性,即产流量大小与土壤前期影响雨量和下渗率无关,其表现为净雨量增大而径流量增加,时段洪量也随之加大,但洪峰反而较山区河流减小,如从昆明市多条城区河道1995~1998年、2001~2002年监测暴雨洪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次洪径流系数随不透水和弱透水硬化面积不同在0.55~0.92之间变化,较同地区天然流域的径流系数增大30%~50%;另一方面是城市统一规划、设计体系日臻完善,城区排水系统从分散、无序、不规范逐步发展到统一规划设计,其标准由低逐步提高,排水量集中且量级相应增大。
《2018年度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11:36:34 来源:昆明日报分享至:原标题:《2018年度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11.4%昨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8年度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8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滇池全湖总体水质上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0%;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滇池水质类别上升为Ⅳ类2018年,滇池全湖整体水质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7,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
与2017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全湖水质类别由Ⅴ类上升为Ⅳ类,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11.4%。
35条入滇河道中,3条河道断流,24个入湖断面水质达标,8个入湖断面水质未达标,综合达标率为75.0%。
滇池流域外主要河道水质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2.4,营养状态为中度营养,与2017年相比水质富营养状态指数下降0.5%。
阳宗海主要入湖河流阳宗大河、摆依河(引洪渠)、七星河水质类别均为Ⅲ类,3条河流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0%2018年,主城5区空气质量总体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全年有效监测36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轻度污染4天,优良率为98.90%。
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中,禄劝县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其余9个县区大气首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标。
交通干线夜间有点“吵”主城区1类区(居民文教区)、2类区(混合区)、3类区(工业集中区)、4类区(交通干线两侧)这4类噪声功能区中,除交通干线夜间年平均等效声级值未达标外,其他功能区年平均等效声级昼间值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并进行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
昆明市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长期以来的农业活动、工业废弃物排放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土壤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昆明市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
根据监测数据,昆明市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镉、铬、砷、汞等。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山、冶炼企业、工业废弃物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由于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积累在农作物和水体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我们来分析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根据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集聚区、农田和交通干线周围等区域。
其中,工业集聚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土壤中的含量,这与工业活动的密集程度和排放标准不无关系。
此外,昆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也与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不同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然后,我们对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价。
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和农作物中的累积效应。
昆明市位于滇池流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通过水体迁移,进一步影响滇池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重金属的积累还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慢性风险。
最后,我们对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进行评估。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源和食物链传递。
当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安全标准并积累在农作物中时,人们通过摄食这些农作物会摄入过量的重金属,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比如,铅和镉的长期暴露可以导致血液和肾脏等器官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