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举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一、了解结构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
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
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充分感受结构的魅力并初步总结出结构的涵义。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义,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接着给出构件的概念。
在工程中,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构件。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结构的形态,使知识的接受更形象、具体。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的受力来分析两者的受力情况看展示二、结构与力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3)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视频和做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引导发现: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3、总结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及总结评价。
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铁块泡沐组合体1个、矿泉水2瓶、三角形、四边形等组合体的结构框架几个、活动的方形架1个、自制不倒翁1个、筷子几十把、橡皮绳和棉线若干米、小剪刀若干把。
六、教学过程:感,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的五重佛塔让我们知道稳定的结构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研究结构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稳定性学习的兴趣,引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注:结构的稳定性不能光理解成倒与不倒的问题。
(二)演示探究老师与学生共同演示技术试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试验一:(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高低的关系)思考:将此结构按以上两种方式放置,要将此结构拉倒,哪种方式用的力大为什么说明:重心位置的高低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与设计2 第1—3章复习课学案导学必修二知识主线: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设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计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常见结构的认识结构与设计稳固结构的探析简单结构的设计经典结构的欣赏知识要点1.什么是结构(1)结构的概念: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2)结构的力学概念: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3)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形式,可以将构件分为、、、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
(4)结构的类型包括结构、结构和结构,很多结构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的构件,称为组合结构。
2.结构的稳定性(1)稳定性定义: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2)影响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②③④注:支撑面积≠接触面积(3)不稳定结构的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利用稳定的结构抵抗外力、承受载荷,另一方面又要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例如3.结构的强度(1)定义: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的能力。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和(3)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类:(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和(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4.经典结构的欣赏(1)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以从(取材、工艺、造型、稳固、功能)和(美观、寓意、时代、民族、个性)两个角度进行。
(2)古建筑中的飞檐,使高耸的屋顶显得生动轻巧,作用是。
飞檐由斗拱承托,承托飞檐的方木块叫做,托着斗得木条叫做。
斗拱针对练习1.(2009年)小华喜欢做家务,他发现传统长臂式晾衣架不方便撑起挂圆领衣物,于是尝试对衣架进行改造并制作出木制可变形衣架。
(如下左图)改造后他发现衣架出现了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为此他设计了4种改进方案(如上右图),其中最稳定的是2.(2010高考)结构的形状会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下列水库坝体结构抵抗水作用最强的是()3.在自行车家族中有性能各异的不同车型。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鲍建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构的一般含义,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质,这些知识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单元中。
另外,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结构、技术领域中的结构和社会领域中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 技术意识:通过案例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2. 创新设计: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归纳并解释结构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结构的含义。
2. 难点: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0毫米×15毫米×15毫米的松木条,泡沫海绵块,螺栓及配套螺母若干,螺丝刀,羊角锤,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小明发现,很多老师都在计算机显示器下面垫厚厚的书,还有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把作业本堆得很高。
他想要是有一种可以实现高度调节的办公桌该多好啊!2.新课学习(1)结构认识探究活动1:让木条“动”起来。
让学生根据书本里的方案制作甲、乙两种结构,并体验这两种结构的异同。
问题1:分析和比较甲、乙两种结构,并分别指出其优缺点?问题2:列举这两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3:列举你知道的其他奇妙结构。
欣赏体验:图片展示各种奇妙的结构问题4:生活还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领域?活动2:分析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
问题5:从该案例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归纳总结: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共同追求。
活动3:办公桌“升”起来的简易模型制作。
问题6:分析桌子和木条之间的结构差异。
问题7:通过草图展示设计方案。
行动: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甲、乙两种结构和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办公桌模型。
3.课堂小结(1)结构的含义。
(2)不同领域中的丰富结构。
(3)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结构的含义,感知在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丰富结构,通过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结构的重要性。
力学角度来,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教学四:当受到一些力作用时,构建的形变形式,引出并介绍构件的受力形式。
通过PPT案例及实物演示来介绍各种受力形式
教学五:
重难点受力形式区分与介绍
1、指甲钳与剪刀的区别
2、悬梁的特点
教学六:知识转换与应用
分析机械手的受力形式
初步探究:六人一小组,根据提供的机械手结构模型,尝试加持工件,观察结构变化特点,小组讨论各构件的受力形式。
深入探究:
(一)1-4小组为第一探究团队,根据老师额外提高的器材,通过调换“夹持手”构件,分析讨论“夹持手”的形变情况,确定“夹持手”的受力形式;
(二)5-8小组为第二探究团队,根据老师额外提高的器材,通过调换“连杆”构件,分析讨论“连杆”的形变情况,确定“连杆”的受力形式。
教学七: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为了让同学们对一些简单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这节课采取了比较直观的方式,举了许多现实中的实例,历举了大量的图片,学生注意力集中。
在让学生构件受力形式的概念后,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于知识转换与应用能力,利用加持手的分析、试验、讨论进行教学,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节奏掌握的比较好,条理清楚,讲解流畅,课堂气氛也好,学生反应也不错。
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再加入些教师实物演示等可能教学更加!。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1.1《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任务一侧重感知生活中的典型结构特征,通过技术体验、案例分析、马上行动等环节来感知,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收获,能深刻体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任务二侧重从力学角度认识结构,相对于任务一具有递进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学会分析结构的内部受力。
力学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基础,是确保结构力学可靠性的科学方法。
任务三侧重从结构的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认识结构的类型。
本节内容主要为解决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拓宽视野,打开思路,积累必要知识、经验与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归纳并解释结构的含义,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2.通过技术探究活动,能从力学的角度解释结构对技术产品及其功能实现的独特价值。
3.能通过实例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树立技术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能进行简单结构的受力分析,并辨析结构的一般分类。
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的含义、结构的受力形式、不同结构的受力特征。
【教学难点】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辨析物体结构的类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电工在维修教学楼走廊和校园路灯、街道路灯的时候是如何操作的?由云梯操作平台引出结构特征。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一、结构认识1. 结构认识探究活动1:让木条“动”起来。
让学生根据书本里的方案制作甲、乙两种结构,并体验这两种结构的异同。
2.结构概念: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结构。
3.古代攻城云梯的结构:问学生:古代是如何攻城的?用梯子吗?什么梯子?教师展示:视频展示攻城讲解。
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1.苍耳子演化出魔术贴2.鹰眼演化出摄像头和卫星导弹追踪系统等等3.蜻蜓演化出直升机等等4.蜂窝演化出新型蜂窝轮胎等等5.蝙蝠演化出雷达等三、阅读案例:魁北克大桥的坍塌分析造成此桥倒塌的原因归纳总结: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共同追求。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讲稿) 苏教版必修2前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技术与设计1》模块,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技术世界,认识了技术及其主要特性;我们一起步入了设计殿堂,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体验了设计的初步过程,进行了设计的交流和评价。
应该说,在培养“技术素养”的进程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程的第二个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
本模块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同学们会发现,在第一模块中的八个内容是用“章”来表示的,而本模块的四个学习内容则用来“单元”来表示,这是因为,第一模块的八个内容是彼此相连,且有递进关系的内容,而本模块的四个内容相对比较独立。
但并不是说它们没有关联。
实际上,这四个主题,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这种联系可以理解为:系统是主体,结构是核心,流程是系统状态的变化,控制是对系统状态实施的干预。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要继续加深对技术的认识和对设计知识的掌握外,同学们特别要对包含在这些专题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理解,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由于本模块内容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第一模块要强得多,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并要学会灵活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技术问题。
要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技术理论素养、技能素养和创新能力。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为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而竭尽全力。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结构的涵义“结构”一词,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习其它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提到过“结构”?对!;在生物课中提到过:人体的结构;在政治课里有社会结构;在化学和物理中,有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在语文课里接触过:文章的结构,在地理课中有地质结构。
看来,世界上的事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分子;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有其自身的结构。
技术与设计2——教材问题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1.本节重要概念:结构、构件、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2.教材第2页中的几幅图生动、形象地说明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3.教材第3页“案例分析”中的三个实例,均说明自然界动物、植物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人类可以从中获取感悟而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实现一些发明创造。
4.教材第3页“马上行动”受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产品有船桨(鱼鳍)、人工冷光(萤火虫)、风筝(鹰)、锯(蝗螂臂或锯齿草)、车轮(随风旋转的飞蓬草)、潜水艇(海豚)、声呐(蝙蝠)、潜水用的脚蹼(鸭子)、潜水艇的流线型设计(鱼类)等。
本栏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内化“自然界结构对技术领域的启发”,要养成对日常生活细心观察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知道解决技术问题不仅需要正确的方法,更要有持久的恒心和毅力。
5.无论是自然界的结构现象的举例,还是技术领域中的结构现象的举例,教材都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6.教材第4页“阅读”1907年的魁北克大桥坍塌,被列为20世纪十大技术失误之一。
这里用反面例子来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人们对结构的重视。
“阅读”为选学内容。
7.教材第4页“马上行动”自然界:地球的结构、金刚石的结构、树的结构……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自行车的结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结构……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家庭的结构、企业的管理结构……8.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是一个难点,建议教师查阅有关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书籍,研究结构构件的受力以及基本受力形式。
应注意结构概念不能只局限于建筑结构的理解上。
9.教材第5页的插图,形象地说明了构件的受力形式。
10.教材第5页“马上行动”11.教材第6页“案例分析”这里侧重分析简易桥梁桥面的静态受力。
12.教材第6页“马上行动”吊兰的支撑架承受吊兰的拉力;桥墩承受来自桥面、桥上负载的压力,两端被托住的梁受到支撑力等。
【配套K12】苏教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苏教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录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单元流程与设计第⼀节⽣活和⽣产中的流程第⼆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节系统的结构第⼆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节控制的⼿段及应⽤第⼆节控制系统的⼯作过程与⽅式- 1 -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 -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 教案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通过⽣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进⾏实验,也可以让学⽣⾃⼰根据⽣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记录,并按照⽐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然界中形形⾊⾊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明⽩“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然界中形形⾊⾊的结构给了⼈们⽆限的创造灵感和启⽰。
⼈们将其成果应⽤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讲解应⼒概念。
当⼀个结构受到外⼒作⽤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会发⽣改变, 产⽣⼀种抵抗的⼒,称为内⼒。
应⼒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学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三、简单结构的设计学习目标1.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结构设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都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产品将会造型单一、功能单调,那些大型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等更是无法产生;生产活动中,产品制造技术、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技术等,都离不开结构的设计和研究。
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人们设计结构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满足特定的需要。
例如,装修居室是为了使居住者更舒适,但如果为了美观而损坏承重柱或墙,那么居室在变得豪华气派的同时,很可能留下安全隐患问题;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假如达不到要求,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汽车的外形设计,如果为了美观而影响行驶速度和安全,也是不可能被采用的。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抓住主要因素而展开工作。
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例如,儿童自行车的结构设计,首先应以代步、锻炼儿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设计目标,同时要满足童车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自行车的链轮和链条不能裸露在外,要完全包在链条盒内;车把车闸的内侧距离不得超过6cm,外侧距离不得超过8 cm等,否则设计应视为不合格。
再如,儿童玩具体内的金属丝,如果是用于支持或加固框架,在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塑料甚至硬质纸板代替;对内装驱动机构的玩具,在结构设计及其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壳体的韧性、牢固性等。
阅读商业建筑设计规范商店营业厅的出入门、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不应设置门槛。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2)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3)供轮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当其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室。
基本信息课题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职教中心罗易依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简单结构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技术设计的基础。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明晰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为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在介绍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再加上知识有限,只能进行较简单的结构设计。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本节课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3.非认知因素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会设计出较满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的分析,能对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 并绘制设计草图和优化。
(2)通过对简易相片架设计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熟悉结构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做中学”,以自己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和各小组代表的作品展示及答辩,让学生在探讨和辩论中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掌握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个单元的起始章节的第一课时,承担着技术月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的衔接任务,同时是技术与设计2的开始章节,故其地位和任务很重要。
教材从广义的结构概念出发,通过案例阐述结构无处不在,结构影响事物存在的性质,从而揭示学习结构的必要性,进而过度到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开始结构与设计的学习。
教材中所选取的案例偏离学生的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故舍弃,选择为学生身边熟悉的且感兴趣的能起到同等作用的案例来替换原有教材中的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其对结构概念的理解深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完成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内容后,经历的一个技术产品设计的全历程,尤其在想法物化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如何合理过度技术与设计1到技术与设计2,如何吸引部分不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强化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本部分内容教学的关键。
故用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案例入手,以解决学生遇到的顽固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让学生感觉到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广义结构的概念,知道结构无处不在及结构的多样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②、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明晰合理结构的界定;③、会分析结构构件的受力、理解构件的5中基本形式并在具体案例中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过程,体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方法;通过结构构件受力分析的过程学会分辨构件基本形式方法;通过理解结构含义的过程,迁移结构的思想与方法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把其转化为后续技术学习的动力,初步构建结构的意识和思想,并能在后续的学习体验中明晰结构的意识和方法,逐渐实现结构意识的内化。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结构意识的构建教学难点:能分辨构建的基本形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题在技术与设计1中,我们经历了一个技术产品设计的完整历程,在想法物化为现实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终呈现的作品有诸多的缺憾,其问题之一在于缺少对结构的认识。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复习课一、课程标准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学会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
同时使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赵州桥、长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典建筑的欣赏。
〕二、学习指导:该单元的学习思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三、本单元重要概念:结构、构件、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重心、连接方式、应力。
四、知识梳理〔一〕认识结构1.结构的涵义:。
2.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 实体结构:特征。
受力特点。
例如。
② 框架结构:特征。
受力特点。
例如。
③ 壳体结构:特征。
受力特点。
例如。
一般情况下,一个具体的结构是这三种类型的组合体。
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结构从整体上看为壳体结构,而从其主体看为框架结构。
〔二〕探析结构1.结构与强度:① 强度:在技术上用来衡量结构的强度。
用强度的概念来评价、选择和使用结构。
② 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等。
③ 结构的受力:构件受力的根本形式:、、、、和。
2、受力分析:简单结构的受力分析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应用举例】分析以下结构的受力情况〔从下面括号中选〕支柱能抵抗;捆绑能抵抗;桥梁,主要承受;汽车方向盘的轴,主要是受;秋千的吊索,主要承受;单杠的杠体〔上面的横杠〕,主要承受。
〔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张力和弯曲力。
〕【问题思考】技术学科对力的分析与物理学科受力分析有什么不同?2.结构与稳定性:① 概念。
②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等。
③ 巧妙的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方法:、等。
【总结】、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前导学案【学习目标】一、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1.:产品的使用者。
2.:产品本身的材料、造型、功能等特点。
3.: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设计方案常用的构思方法有:、、及。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者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自己设计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用文字、图表、模型、语言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四、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指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统一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优点: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五、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
【复习检测】1.(2015·3月省考)如图所示是某城市广场的“钢琴楼梯”,楼梯台阶黑白相间,当人踩到上面时会发出音乐声。
下列设计该楼梯时考虑的因素中,不归属于使用者的因素是() A.楼梯总的高度B.楼梯台阶的颜色C.楼梯台阶的高度D.踩到台阶上时发出的音乐声2.为了改善室空气质量,又要保持室温度,小黄提出了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定时启闭换气扇B.定时启闭窗户C.根椐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换气扇D.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窗户3.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原理,人们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这种探路仪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这采用的方案构思法是()A.联想法B.草图法C.模仿法D.奇特构思法4.(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中,两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下列金属片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考试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①结构的概念②结构的受力ab必考【自主学习】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受力受: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拔河比赛)受:挤压物体的力。
(趁热打铁)受剪切:两个很近,大小,方向,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
(剪草坪)受弯曲: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的力。
(钓鱼)受扭转: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
(拧衣服)注意:受压和受剪切的区别是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结构的分类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即、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通常是指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上。
如摩托车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注意: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结构。
【交流提升】【例题1】(2016·4月省选考)如图所示为一款机械手。
在力F作用下,拉杆通过连杆带动夹持手绕着销轴转动,将工件夹紧。
连杆和夹持手的主要受力形式是()A.连杆受拉、夹持手受弯曲B.连杆受压、夹持手受压C.连杆受压、夹持手受弯曲D.连杆受弯曲、夹持手受弯曲【例题2】(2016·4月省模考)如图所示的交通路牌结构示意图。
横杆①②平行与立柱③垂直安装,当路牌遭遇正面强风时,横杆②与立柱③的主要受力形式分别是()A.②受压,③受拉、受弯曲B.②受弯曲,③受弯曲,受扭转C.②受弯曲,③受压、受弯曲D.②受压,③受弯曲、受扭转【自我归纳】【课堂检测】1、如图是钱塘江大桥,从结构的形态来看,桥墩所属的结构类型是()横跨于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所属的结构类型是( )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2.一辆汽车停在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上,桥墩的受力形式为()桥梁的受力形式为( ) A.压力 B.拉力C.弯曲力 D.剪切力3.悬索桥上的绳索除了承受自身的重力外,主要是承受( )A.压力 B.扭转力 C.剪切力 D.拉力4、吊扇在启动瞬间,吊杆的主要受力形式有( )①拉力②压力③剪切力④扭转力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稳固结构的探析》课前导学案【学习目标】考试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①结构的稳定性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bccb必考+加试【课前预学】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分类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即、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通常是指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上。
如摩托车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注意: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结构【复习检测】1、结构是指()A、构成自身的空间形态B、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序搭配和排列C、承受力和抵抗变形D、可承受力的非架构形态2.如图所示是竹、木混合材质的躺椅,其结构类型主要体现为( )A.壳体结构 B.实体结构C.框架结构 D.其他结构3、自行车的结构属于()A、实体结构B、框架结构C、壳体结构D、组合结构4、尼龙搭扣是利用自然中()的结构而发明的。
A、叶边上有齿的小草B、植物C、植物的种子D、苍耳子5、结构的构件受力多种多样,基本的受力形式有()①受重力②受拉、受压③受剪切力、受扭转④受弯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利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按紧并往里面旋紧,这时螺丝刀的主要受力形式有()A、受压、受剪切B、受压、受扭转C、受拉、受剪切D、受弯曲7、在下列对砖头进行的测试中,()是抗压性能测试。
第7题图8.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姿势时,会使杠体产生()变形。
A拉伸B弯曲C压缩D断裂《稳固结构的探析》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A B CD考试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①结构的稳定性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bccb必考+加试【自主学习】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主要因素A、位置的高低(不倒翁)B、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照相机的三脚架)C、结构的。
(纸折叠后就能稳定地立在桌子上)3、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的能力。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使用的、构件之间的等。
5、就是构件的单位截面积上所产生的力。
关系式表示:6、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连接和连接。
7、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的变化。
【交流提升】【例题1】(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三轮车葡萄酒瓶架。
若要提高它的稳定性,有效的改进措施是( )A.增加瓶筐材料的直径B.缩短前后轮的距离C.增大两后轮的直径D.增大两后轮的间距【例题2】(2013·省学考)小通家的简易电脑桌,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左右晃动。
下列改进方案中,合理的是( )【自我归纳】【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板凳的凳脚向外倾斜,这主要是为了()A、增加板凳的强度B、增加板凳的稳定性C、突出板凳的美感D、方便凳子间的叠放2、如图所示台钻,下列选项中不能有效提高稳定性的是()A、增加台钻底座的重量B、减轻顶部电机的重量C、升高台钻立柱的高度D、增大底部的支撑面积3、下列有关竹椅的设计中,与提高竹椅强度无关的设计是()A、使用竹管为主要材料B、椅脚之间的横档结构及三角形框架形状C、采用插接为连接方式D、椅子靠背的设计考虑到重心的偏离角度4、如图所示的液压升降平台,升降构件之间采用()A、刚连接B、铰连接C、滑槽连接D、焊接第1题图第2题图《简单结构的设计》课前导学案【学习目标】【课前预学】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分类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
3、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4、影响结构稳定性主要因素A、位置的高低(不倒翁)B、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照相机的三脚架)C、结构的。
(纸折叠后就能稳定地立在桌子上)5、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的能力。
6、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使用的、构件之间的等。
【复习检测】1.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形状。
②材料。
③材料之间的联接方式。
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2.下列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电线杆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 )A.电线杆的直径 B.电线杆在地面处的截面积C.电线杆周边风的大小 D.电线杆地下的深度3、不倒翁“不倒”的主要原因是()A、构成其材料的强度大B、其形状的美观性较好C、其底部接触面小D、其重心低,底部接触面是光滑的弧面4、单脚支撑的自行车的稳定性是利用了()。
A、重心位置B、支撑面积的大小C、结构的形状D、综合利用以上各因素5、结构具有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是指结构的()A、稳定性B、力C、应力D、强度12、高二(1)班明同学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些花草,他把直杆AB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将吊兰挂起来,如右图所示。
(1)结构受力的五种基本形式有弯曲力、扭转力、压力、拉力和剪切力。
请说出AB杆的主要受力形式。
第12题图(2)简述这个结构存在的缺陷。
(3)在不改变杆的固定点A和悬挂点B的前提下,你对这个结构有什么改进建议?请用一句话说明并在原图上直接标注。
《简单结构的设计》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考试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①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②简单结构的设计ac必考+加试【自主学习】1、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结构设计应以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满足的基本需求。
2、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和要求,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和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等。
【交流提升】【例题1】(2012·省考)丽对如图所示的户外垃圾桶结构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