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Amyloid蛋白在恒河猴脑组织中的形态学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882.55 KB
- 文档页数:6
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布杨静;阎洪涛;卢永超;齐建国;周雪;王廷华【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042)005【摘要】目的:探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分布.方法:取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CNS 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成年恒河猴CNS中GDNF分布.结果:GDN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呈棕色.具有免疫阳性信号的神经元可见于大脑皮质、基底核、小脑皮质、小脑内的核团、中线核群、弓状核、橄榄核群、滑车神经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核、耳蜗核、网状结构、脑桥核、脚间核、延髓下部中央管周围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中央核、薄束核、楔束核、脊髓的腹角、背角以及环绕脊髓中央管周围.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许多部位的白质可见GDNF阳性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GDNF在恒河猴CNS中广泛分布,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总页数】4页(P909-912)【作者】杨静;阎洪涛;卢永超;齐建国;周雪;王廷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郑州450001;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生殖技术与干细胞研究室,郑州450002;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1【相关文献】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ajal间质细胞和缝隙连接蛋白43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分布研究 [J], 王宝西;侯豫;杨烨2.17 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卢宏;姜晓蕊;王建平;宋志宇;滕军放;王凯娟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生后腰段脊髓中分布的实验研究 [J], 苏剑斌;白秉学;周长满;鄂玲玲;刘雁;徐忠涛4.恒河猴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J], 卢永超;杨静;张丽;金虹;孙玲;张广政;申小静;齐建国;王廷华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J], 周雪;章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β-淀粉样蛋白分子量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分子量约4kDa,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水解而来,由细胞分泌,在细胞基质沉淀聚积后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β,Aβ) 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经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产生的含有39~43 个氨基酸的多肽。
它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大多与伴侣蛋白分子结合,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
人体内Aβ最常见的亚型是Aβ1~40 和Aβ1~42。
在人脑脊液和血中,Aβ1~40分别比Aβ1~42的含量水平高10 倍和1.5倍,Aβ1~42具有更强的毒性,且更容易聚集,从而形成Aβ 沉淀的核心,引发神经毒性作用。
恒河猴piwil4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赵少志;李玥;江雪;卢亦路;陶大昌;刘运强;马用信【期刊名称】《遗传》【年(卷),期】2011(33)4【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pattem of thesus monkey PIWIL4 protein, homologous comparis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sus monkey piwil4.The expression of piwil4 mRNA was tested in thesus monkey heart, brain, colon, epididymis and testis,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iwil4 mRNA was expressed in these thesus monkey tissues.Bioinforma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hesus PIWIL4 protein shared 97%identity in amino acids and the same domains such as PAZ and Piwi with the human PIWIL4 (HIWI2) protein.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 indicated that PIWIL4 proteins had the same localization in adult testes of the two speci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proteins was altered dynamically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hesus monkey testes.PIWIL4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the nucleus of convoluted seminiferous tubules in infant monkey testes, whereas it was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adult monkey test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iwil4 gene play a similar role in thesus and human, and different localizations of PIWIL4 protein in infant monkey and adult monkey testes suggest that it functions differently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为了研究人类近亲恒河猴中PIWI家族蛋白PIWIL4的结构和表达情况,文章首次利用同源比对和RT PCR方法克隆了恒河猴piwil4基因,检测了其mRNA在恒河猴心脏、脑、结肠、附睪和睪丸5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恒河猴piwil4基因和人的PIWIL4 (HIWI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结构域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了PIWIL4蛋白在成人、成年恒河猴和性未成熟恒河猴肇丸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恒河猴piwil4 mRNA在多组织中表达,恒河猴和人的PIWIL4蛋白的氨墓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上,均含有PAZ和Piwi结构域,它们在两物种成年个体辜丸组织中空间分布一致,但在不同发育阶段恒河猴辜丸组织中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幼猴中PIWIL4蛋白主要表达于生精小管细胞的细胞核,在成年猴辜丸组织中则表达于各种细胞的胞浆中.上述结果提示,piwil4基因在人类和恒河猴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类似,PIWIL4蛋白在幼猴和成年猴辜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功能的改变.【总页数】6页(P365-370)【作者】赵少志;李玥;江雪;卢亦路;陶大昌;刘运强;马用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恒河猴MyD88基因沉默si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J], 赵方;陈鹏;焦剑;胡明道;黄明;刘锋;许晔凯2.茶树PP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白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J], 刘丁丁;王君雅;汤榕津;陈亮;马春雷3.甘蓝型油菜ZI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J], 贺丹;杨太桦;黎婷;吴金锋;彭佳师;刘丽莉;张大为;严明理;李再云4.茄子脂氧合酶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J], 赵国富;严亚琴;汪精磊;魏庆镇;包崇来5.小鼠耳芥PEB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J], 李永光;金玉环;郭力;艾昊;李瑞宁;黄先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EPO-Fc融合蛋白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张欣;刘斌;王莉;岑小波【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7(16)3【摘要】目的:观察重组EPO-Fc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健康恒河猴随机分为EPO-Fc高、中、低剂量组(80,25,8μg·kg-1)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皮下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24周.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2/3,剩下动物停药后继续观察8周.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一般情况、血液学、血生化、血电解质、心电图、粪尿、骨髓、病理组织学及血清抗体等各项检测.结果:连续给药后,高、中剂量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等升高,这与其药理作用有关.给药第4周高剂量组开始出现抗EPO-Fc抗体,第16周各剂量组大多数动物产生抗体;恢复期间,抗体滴度逐渐降低.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长期给予EPO-Fc对恒河猴无明显毒性,其安全剂量为80μg·kg-1,但具有免疫原性.【总页数】4页(P196-199)【作者】张欣;刘斌;王莉;岑小波【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4.2;R915.2【相关文献】1.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J], 郭竹英;佘佳红;姜华;张淑英;张晓东;陈黛影;袁伯俊2.重组人脑钠素对恒河猴长期毒性研究 [J], 陆国才;袁伯俊;佘佳红;吴浩3.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研究 [J], 陆国才;袁伯俊;姜华;黄矛;颜天华;佘佳红;张晓冬4.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与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J], 李平;钟辉;石成华;李杰之;张艳红;李楚芳;时运林;马清钧;曹诚5.重组水蛭素对恒河猴长期毒性研究 [J], 陆国才;佘佳红;袁伯俊;黄矛;张晓冬;姜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河猴胚胎浅表型植入机理的探讨
秦力;柏素霞;唐爽;王雁玲
【期刊名称】《动物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2003(049)004
【摘要】为揭示恒河猴胚胎浅表型植入的分子机理,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了粘附侵润相关分子在妊娠恒河猴母胎界面的表达模式,发现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 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滋养层细胞柱的远端开始表达;整合素α1β1从柱的近端到远端表达逐渐升高,但在滋养层细胞鞘中上述分子的表达均降低;大量侵润母体血管的滋养层细胞高水平表达上述分子.此外,植入早期上皮斑和蜕膜基质细胞高表达MMPs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结果提示,滋养层细胞鞘中α1β1、LN、MMP-2表达水平的降低及上皮斑、蜕膜和滋养层细胞中TIMP-2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浅表型植入形成的分子基础[动物学报 49(4):473~480,2003].
【总页数】8页(P473-480)
【作者】秦力;柏素霞;唐爽;王雁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 杉1,2 1. 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2. 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摘要】L-茶氨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利于阿尔茨海默症过升高α波活性、调节昼夜紊乱、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对于机体代谢,饮茶不仅是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当下亦是健康时髦的标志。
茶叶中富含了多种营养物质,L-茶氨酸(L-theanine,L-The)就是其中之一。
茶氨酸的分子量为174.20 Da,是一种非蛋白质类生物氨基酸,结构似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溶于水,在酸性环境下更稳定,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1-2]。
L-茶氨酸是日本学者坂田(Sakata)于1949年首次从绿茶叶中分离到的,而实际上,茶氨酸早在1942年就首次通过水乙胺处理吡咯烷甲酸的方法化学合成了[3]。
合成的茶氨酸为L-和D-对映体的外消旋混合物,而在自然界中的L-The是以L-(S)对映体形式存在的[4]。
从成分上看,新鲜茶叶中游离的氨基酸约50%是L-The,干茶中只含有1%~2%。
绿茶中的L-The可以产生焦糖味和诱人的香气,在口感上有助于缓解茶水中茶多酚的涩味和咖啡因的苦味。
常饮茶还具有使人放松、消除疲倦、改善代谢功能等积极的作用。
L-The的分子量小又溶于水,使得其在机体内吸收十分迅速。
据动物研究报道,L-The是在小肠上通过钠偶联转运蛋白在小肠绒毛刷状缘膜上表达的主动转运体吸收的[5]。
在大鼠脑组织模型中,L-The的吸收也会显著降低需要“L-系统”(L-system)运输的其他氨基酸的吸收,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侧链或支链的物质[6]。
在动物模型中,给药30 min后,L-The在大脑和肝脏中的浓度显著增加,45~90 min后达到最大浓度,24 h后在这些组织中就检测不到L-The的浓度了[7]。
结构特点使其能在大脑和肝脏内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这些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更有利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发挥药理作用。
白介素17受体mRNA在恒河猴中的分布王凤杰;李冬;余磊;崔艳芳;叶华虎;法云智;杨贵波【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1【摘要】目的:阐述白介素17受体(IL-17R) mRNA在恒河猴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丰度.方法: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免疫、消化和生殖等系统的各组织中IL-17RA mRNA的水平,并检测了肠道IL-17RC mRNA的水平及恒河猴、非洲绿猴和食蟹猴PBMC中IL-17RA和IL-17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L-17RA mRNA在所有检测过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不同器官系统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IL-17RC mRNA在大肠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小肠;恒河猴PBMC中IL-17RA mRNA水平显著高于非洲绿猴(5倍)和食蟹猴(3倍),但PBMC中IL-17RC mRNA水平在3种动物中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IL-17RA广泛分布于恒河猴各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和种属差异.【总页数】6页(P19-24)【作者】王凤杰;李冬;余磊;崔艳芳;叶华虎;法云智;杨贵波【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07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相关文献】1.褪黑素受体Mel 1b基因mRNA和蛋白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J], 刘文举;王淑娟;刘晓丽;庞训胜;王立克2.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的表达及分布 [J], 张庆慧;黄佩芝;梅金平;刘洋;余洋;赵炜疆3.长型Leptin(瘦素)受体mRNA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和分布 [J], 刘国庆;章孝荣;申国明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s在绵羊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和分布 [J], 仓明;张东;旭日干5.EGH受体、IGF-I型受体、FSH受体和LH受体mRNA在绍鸭各级卵泡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 [J], 周玉传;傅启高;赵茹茜;倪迎冬;陈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河猴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王平利;程树军;李玉谷;黄韧;张媛;李楚宣【期刊名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31)003【摘要】为研究恒河猴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利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法。
结果发现尾壳核内分布着大量形态多样的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其胞体呈锥体形、多角形、纺锤形、梭形和卵圆形,直径9.6~27.2μm。
在内囊中有少量的阳性细胞,形态多样。
外髓板中有淡染的NADPH-d、nNOS弱阳性大细胞,直径27.2~54.4μm。
恒河猴纹状体内有大量的形态大小不一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总页数】4页(P6-9)【作者】王平利;程树军;李玉谷;黄韧;张媛;李楚宣【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东广州510260;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东广州510260;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相关文献】1.恒河猴卡耶哈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J], 王平利;李玉谷;张媛;李楚宣;程树学;黄韧2.苍白球腹侧核毁损对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J], 杨鹏;李涛;曾水林;张郢华;朱建宝;陆澄;刘俊华3.扬子鳄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J], 李怀斌;马同军;熊克仁4.恒河猴脊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J], 于博;孔小明;程树军;黄韧5.听源性惊厥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J], 于恩华;陈运才;许鹿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河猴淋巴结的组织学研究张媛;李玉谷;黄韧;程树军【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2(023)003【摘要】应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TB)、阿尔辛蓝-藏红(AB-S)、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改良的Gordon-Sweets镀银法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恒河猴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淋巴结外包被膜,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又分为淋巴小结、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髓质又分为髓索和髓质淋巴窦.其特点是:(1)被膜较厚,但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和同一淋巴结的不同部位,其厚度有所差异;(2)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其皮髓质比、髓质部的致密程度不同;(3)淋巴小结除分布于皮质外,也偶见于髓质,且其大小、形状、数目等有差异;(4)个别淋巴结的髓索内见到一类特殊的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多为圆形,个体大,最大者直径可达23 μm,有的可见突起;核圆形,较小,多偏于一侧,核仁清晰;细胞质内可见异染性颗粒,H-E染色为黄色,AB-S为红色,TB为紫红色,镀银为黑色,笔者认为这种细胞可能是处于应激状态的肥大细胞.【总页数】4页(P74-77)【作者】张媛;李玉谷;黄韧;程树军【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东,广州,510260;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4.6【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与粗针组织学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J], 戴维德;吴明晓;陈秀华;王川予;陈岚;马卫华;韩秀婕;郭发金2.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软骨组织学及白介素-1α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J], 尹康;徐芸;李松;李煌3.颌间Ⅲ类矫形力对恒河猴髁突软骨改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J], 尹康;徐芸;李松;李煌;董宝财4.不同年龄恒河猴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比较 [J], 于博;孔小明;程树军;黄韧5.海洛因与吗啡依赖恒河猴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J], 王芳;郭晓红;杨耘;张晓冬;高倩;张肇玖;张正仙;徐贵丽;蒋家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河猴大脑注射Aβ1-42和Thiorphan诱发脑内广泛炎症反应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黄家园;黄韧【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09(017)006【摘要】目的:观察颅内给Aβ1-42和thiorphan后是否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类似AD患者的炎症反应,探讨该法建立猕猴A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大脑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侧脑室室管膜的单层上皮结构消失,大量小胶质细胞浸润,形成多细胞层,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恒河猴海马、基底核及皮质等部位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后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广泛的炎症反应.【总页数】4页(P461-464)【作者】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黄家园;黄韧【作者单位】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510260;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510260;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07级,湛江,524023;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颅内注射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脑内淀粉样β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黄家园;黄韧2.淀粉样β蛋白_(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海马结构的影响 [J], 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李卓;黄家园;黄韧3.恒河猴大脑注射Aβ1-42 和Thiorphan对胆碱能神经元影响的研究 [J], 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黄家园;黄韧4.七叶皂苷钠通过上调SOCS-1表达抑制脑内出血诱发的炎症反应 [J], 范永会;王星利;张永丽;柴艺文5.杏仁核注射Aβ_(1-42)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 [J], 姚柏春;黄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河猴TRIM5α的组织分布及不同刺激促进PBMC中TRIM5α转录水平的上调汤霞;戴正喜;夏厚军;刘丰亮;况轶群;张高红;郑永唐【期刊名称】《动物学研究》【年(卷),期】2009(030)004【摘要】TRIM5α(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5-alpha)蛋白是恒河猴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限制因子,能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马感染性贫血病毒(EIAV,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IV, feline immunodeficiencyvirus)等逆转录病毒的复制.恒河猴TRIM5α的组织分布以及在受到外界刺激时TRIM5α mRNA表达量的变化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中国恒河猴的各组织中提取总RNA,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照,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织中TRIMSα mRNA的表达.选择HIV-GFP-VSVG假病毒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非特异性刺激剂--佛波脂(Phorbol myfismte acetate,PMA)+离子霉素(ionomycin,Ion)及CD28抗体+CD49d抗体分别共刺激恒河猴PBMC,研究不同刺激对恒河猴TRIM5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TRIM5α mRNA表达于所研究的恒河猴21种组织中,免疫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神经系统组织,如大脑、脊髓中表达较少,其他组织中未见明显的表达差异;HIV-GFP-VSVG感染和用PMA+Ion、CD28抗体+CD49d抗体分别共刺激PBMC能促进PBMC中TRIM5α m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总页数】7页(P354-360)【作者】汤霞;戴正喜;夏厚军;刘丰亮;况轶群;张高红;郑永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48;Q959.848.06;Q522【相关文献】1.人TRIM5α嵌合体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 [J], 陈川;李璐;李秀英;孙晗笑;张光;莫雪梅2.恒河猴胃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CCL25、CCR9、CCL20及CCR6转录水平的定量分析 [J], 王越;杨贵波3.灵长目动物TRIM5基因的进化及其抗逆转录病毒的种属差异性 [J], 赵广;任睿;王红星;岳碧松;李静;易勇4.利用 TALEN 技术建立恒河猴TRIM5α基因突变细胞株 [J], 王小莉;余庆;袁雅红;腾智平;李东升;曾毅5.PCV2 Cap蛋白刺激PBMCs中IL-21和IL-17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J], 朱艳平;刘佳;何勇;岳锋;李文明;郭东光;孟广超;王选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匡德宣;孙晓梅;江勤芳;陈瑜;叶尤松;代解杰【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04(12)3【摘要】目的观察实验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7只恒河猴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STZ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模型,观察其心脏、肾脏、胰脏、脾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动物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残存胰岛萎缩,胰岛大小不等,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肾小管内膜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球球囊内皮细胞增生.心肌变性、坏死、淤血,心肌细胞肥大,中、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纤维组织增加,冠状动脉内膜局部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脾脏小动脉硬化.结论通过对STZ诱发的Ⅰ型糖尿病模型胰岛、肾脏和心脏等结构病理观察说明,该动物模型可用于糖尿病组织病理研究和药物疗效的评价.【总页数】3页(P174-176)【作者】匡德宣;孙晓梅;江勤芳;陈瑜;叶尤松;代解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实验性前导斜度改变的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J], 李雨轩;翟桐;谭文宏;白乐康;肖敏2.钻孔抽吸治疗兔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J], 沈振华;王羿;胡建山3.实验性2型糖尿病恒河猴模型的构建及其部分临床特征分析 [J], 鲁帅尧;和占龙;杨凤梅;禹文海;赵远;李艳艳;王俊斌;陈丽雄;乞素冬4.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观察 [J], 刘颖;朱华;代小伟;丛喆;蒋虹;秦川5.犬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病理学观察 [J], 何丹;米俊宪;王新峰;郑兰;施振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皮生长因子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卢永超;齐建国;王廷华;周雪;冯忠堂【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36)5【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分布。
方法取成年雄性恒河猴CNS制作冰冻切片,用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染色,观察EGF免疫物质在成年恒河猴CNS的分布。
结果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这些具有较强免疫阳性信号的神经元见于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小脑内的核团、海马各区、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间脑核群、黑质、脑神经核群、脑干网状结构、脑桥核、红核、上下橄榄核、薄束核、楔束核,脊髓的腹角、背角、侧角以及中央灰质。
此外,在CNS各部位的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结论EGF免疫阳性物质在恒河猴CNS有广泛的分布,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
【总页数】4页(P618-621)【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神经系统;恒河猴【作者】卢永超;齐建国;王廷华;周雪;冯忠堂【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1【相关文献】1.Fas在正常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摘要) [J], 关宇光;冯忠堂2.表皮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成年猴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J], 卢永超;齐建国;冯忠堂;王廷华3.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布 [J], 杨静;阎洪涛;卢永超;齐建国;周雪;王廷华4.BDNF前体蛋白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J], 徐丹;李力燕;张洪钿;王廷华5.Fas、FasL在正常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J], 关宇光;王廷华;倪炜;李朗;卢永超;高志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恒河猴糖尿病模型中的应用朱华;徐艳峰;黄澜;刘颖;秦川【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02【摘要】目的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双染方法显示胰腺等组织中的特征性病变.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STZ,濒死状态时将动物安乐死.取胰腺、心脏、肾脏、脾脏、肝脏、眼球、脑等器官制成石蜡切片,用HE、PAS、Masson、天狼星红和甲苯胺蓝等方法进行特殊染色,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同时显示胰岛A、B细胞.结果模型动物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Masson染色见外分泌部间质内纤维增生.局灶性慢性肾炎,病变区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管萎缩.天狼星红染色见脾脏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免疫组化双染见胰岛A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多,胞浆呈棕褐色.B胰岛素表达减少,胞浆粉红色.结论 HE染色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可较好地对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组织学评价.%Objective To use special and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assess the typic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macaque diabetes models. Methods Streptozotocin was applied (30 mg/kg body weight, i. v. , for 3 days) to five macaques.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when impending death.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ancreas, heart, kidney and spleen were observed with HE, PAS, Masson, Sirius red, toluidine blue and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pancreatic islets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reminders showed atrophy. Interstitialfibrotic hyperplasia was observed in the exocrine pancreas with Masson staining. There were focal chronic nephritis ,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tic hyperplasia, and partial glomerular and renal tubular atrophy. Thickened small arteries in the spleen were dipicted with PAS staining. By double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the quantity of brown-colored pancreatic islet A cells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amount of pink-colored B cells was decreased. Conclusions The use of HE staining combined with special and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s a better method to evaluat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macaque models of diabetes mellitus.【总页数】5页(P5-7,后插1-后插2)【作者】朱华;徐艳峰;黄澜;刘颖;秦川【作者单位】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肌肉组织活组织检查中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魏荣;吴丽然;张晓琴;王晨;卫建平2.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检测阳性率评价 [J], 张淦梅;3.免疫组化双重标记联合特殊染色技术应用于胶质瘤血管新生的分析 [J], 匡晓燕;张艺;申腾飞;蒋雪峰4.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联合14C呼气试验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应用研究 [J], 钟纬经;陈广峰;吴少麟5.黏液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J], 林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