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97~03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1
作者: 王荣[1]
作者机构: [1]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0-12页
主题词: 《牡丹亭》;柳梦梅;性格特征
摘要:<牡丹亭>里,杜丽娘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和赞美之辞都放在杜丽娘身上,对柳梦梅这一形象的关注,还不是很多,然而柳梦梅也不单单是一个从杜丽娘梦境中飘出来的只是为了证明杜丽娘的存在的干枯没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有平庸的一面,也有非凡的一面,他和杜丽娘共同完成了对至情的守护和对于封建礼法束缚人性的反抗.。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柳梦梅的人物分析,一起来看看吧!1.1 柳梦梅的姓名来源“柳梦梅”这个名字显得很特别,初看之下便觉得意味甚浓,尤其是与作品中出现的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相联系。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概述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名句赏析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
“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收稿日期]2003-04-27[作者简介]孙秋克(1955-),女(汉族),河南郏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柳梦梅形象与5牡丹亭6时代命题的完成孙秋克(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31)[关键词]柳梦梅形象;牡丹亭;时代命题[摘 要]5牡丹亭6以/情0抗/理0这一时代命题,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共同承担,才贯穿始终,最终完成的。
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会使我们失落半部5牡丹亭6。
[中图分类号]I2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58(2003)03-0011-04The Completion of Epic Title of /Peony Pavillion 0and Lin Mengmei PortraitSUN Qiu -ke(Chinese Language Dep artment ,K unming T eacher s College,Kunming Yunnan 650031,China)Key words:portroit of Liu Meng mei;peony pavillion;epic titleAbstract :/Peony Pavillion 0uses /Feelings 0against /Reasons 0)))the epic title,completing the whole works,which is made up of the former part played by Du Liniang as well as the latter pert played by Liu Meng Mei.These two parts form the book and go hand in hand.But the neglect of Lin Mengmei .s portrait makes us lose half of the /book 0.在5牡丹亭6中,杜丽娘无疑占尽了风光,而柳梦梅则似乎只是倚在她这株/玉树0旁的一棵蒹葭。
开题报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无数著作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而熠熠生辉。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想,是对中国文学带有规律性的概括,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主角的狭隘观念,王国维倡导要以更为开放的审美眼光去分析过往的中国文学史,并且揭示了中国文学史上峰峦迭起、丰富多彩的面貌;王国维认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具有阶段性的文体迭兴的过程,他在《宋元戏曲考》这部著作中对这一过程文体的新变与更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著作通常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涌现出诸多精品,有着重大的研究与挖掘价值,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作品缺乏深度与文学魅力,往往造成造成这样一种误解——明清及其以后的文学史少有文学佳品,这也让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关注的程度远远逊色于唐宋及其以前,这更让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佳作不为人们所熟知,或者是知之甚少。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便是这样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唐诗、宋词、明清散文与小说,对明清戏剧了解的很少。
因为体裁的原因,因为时代的原因,因为知识层级的原因,《牡丹亭》自身应有的价值与艺术特征未得到充分的显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较为深刻,容易让受众把握与理解,并且更加容易让读者接受,相反,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很少受到青睐。
若不是专门加以研究,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色、性格特征、性情、心理都难以让人深入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中,我第一次带着兴趣阅读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并且读后深为感慨。
作品中优雅的唱词、鲜明的人物个性、离奇的梦境、华丽而有韵味的语言在我合上书本之时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认为《牡丹亭》是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的文学著作,单单是杜丽娘的那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便胜过一本书的著作,让人品砸不尽,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感慨,这样的美与生命的苏醒,极富有艺术价值和韵味,又怎能让人轻易忘怀?杜丽娘如此,《牡丹亭》男主人公柳梦梅也是如此,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摘要:本文试着分析剧作文本从两个方面解读剖析柳梦梅的形象特点,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形象一、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一)容貌俊秀在《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游园有感:“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此佳人才子……”,可见杜丽娘心中的理想配对就是“才子佳人”,柳梦梅作为杜丽娘心目中理想的化身,自然得是“才子”。
《牡丹亭》作为“才子佳人”的代表作,柳梦梅的外在形象不必过多提谈就可以从以往的才子佳人作品中总结出来。
(二)才华横溢在《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提及到柳梦梅才华的句子并不多,只侧面描写了柳梦梅“学问渊源,琴棋书画,下笔成文”,最后考取进士功名。
而在《牡丹亭》中,汤显祖也没有过多的去描述柳梦梅的才高八斗,只因柳梦梅作为杜丽娘的理想情人,不仅外貌要俊美,也得腹中有墨才行。
二、柳梦梅的性格特点对柳梦梅这一形象来说,作者再创造的重点放在了塑造他的性格特点上,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对功名的热衷、对爱情的“痴”以及对封建道德与势力的反抗。
(一)对功名的热衷1.客观原因《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一作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来的,原话本对柳梦梅的仕途只是简单提及:“径入试院,三场已毕,喜中第二甲进士,除授临安府推官”,并不像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那么花篇幅去描写。
当然,既有加工,就有创造,所以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中肯定不免加入他本身所在时代的特色,更不能避免的是在柳梦梅身上融入自己的影子。
2.主观原因柳梦梅作为书生,热衷功名是时代赋予他的男子使命。
在《牡丹亭》一书中,他受功名所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现实逼迫柳梦梅于《言怀》一出初登场,此出是他的自我介绍。
他出身河东旧族,柳氏名门,“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苦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未遭时世,不免饥寒”,这写出了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
窘迫的生活让这个名门后裔不得不面对现实,历史大背景下,他只能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才能改变这种境遇。
文献综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用真情,写出一部流传不朽的“临川四梦”,照亮后代人的生命体验,开启后人的无限眼界,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出色,“临川四梦”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才情与高尚的人生境界,他的“临川四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代表着汤显祖的最高成就,而汤显祖的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选取“临川四梦”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深入了解汤显祖的人生理想以及当时社会的官场现状,同时也可以对分析汤显祖的其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临川四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涉及文学、翻译艺术、哲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众多领域,但最主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专门对“临川四梦”的情与梦的价值的研究。
《牡丹亭》中“梦”无疑是突出的重要部分,因梦而有情,情至深处而一往情深,“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一个人生寄托,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许多现实的创作都会受到限制。
“梦”是《牡丹亭》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杜丽娘有“梦”,并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从此对梦中的爱人迟迟难忘,真是这段梦让她生命之花瞬间陨落。
柳梦梅也有“梦”,在“梦”中他与美丽女子相见,虽然不知道他就是杜丽娘,但丽娘的美丽、柔情、多情让柳梦梅终日念念不忘,正是对这样的“梦”的痴迷,终于在不断寻求后终于同梦中女子在现实相见。
《邯郸记》中梦境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男性形象的追求以梦境结尾,“人生如梦”的思考,让人深思。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高平的硕士论文——《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在这篇文章中,王高平将目光放在重要的梦境上,对“梦”的深刻内涵进行探讨,“梦”与“情”总是割舍不断,让我们看到因梦而情,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正是“梦”让《牡丹亭》的戏剧情节紧紧相连,不断推向高潮,杜丽娘的感人至深的“梦”,让我们看到一个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物形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丽娘的多情、多愁善感,终于让她为“情”而进入“梦”中,并且因“梦”而亡,而在杜丽娘死后,却因痴情不断,穿越时空而重获生命。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吴嘉俊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汤显祖在剧作《牡丹亭》中塑造了柳梦梅这样一个男主人公形象。
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子弟,年少颖慧,勤奋好学,志存远大。
但柳梦梅又“生事微渺”,捉襟见肘,只能够依靠老园公植树卖果子,聊以维生。
柳梦梅对于他人的成功羡慕不已,认为自己“连篇累牍无人见”,又觉得自己才情满怀,不甘寂寞。
幸好他得到了钦差识宝使臣苗舜宾的资助,才有了进京应试的机会。
由于考试误期,柳梦梅就“告遗才”、痛苦万分,想要头撞金阶死去。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吴嘉俊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2.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性格特征
3.细微变化,突显主题--谈谈《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几点差异
4.简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5.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亭》主题再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马别内容摘要:《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了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本文谈谈其中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春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018.07文学敎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它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了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其中几个人物形象成功塑造,为《牡丹亭》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坚贞不屈的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作者既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温柔善良,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为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从早到晚只知道熟读圣贤书。
深闺三年,连后花园也没到过。
为了把独生女引向程朱理学的轨道,她的母亲对她严加管教,看见女儿裙子上成双成对的花鸟,便大惊小怪,兴师问罪;听说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便把丫鬟春香训斥一番。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杜丽娘,仿佛与世隔绝,成了身体、精神的囚徒。
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曾一度安顺于父母为自己安排的生活道路,因而性格稳重而矜持。
然而,这种单调的生活对于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无疑难排情愁〇因此,当陈最良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教条时,她不仅没有被感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青春萌动反而被唤醒。
她从要求自由的愿望出发,对《关雎》作了与传统礼教所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来在春香的诱导下,杜丽娘涉足后花园,那满园繁花、成对鸾燕,开启她的心扉,勾起她对现状的怀疑与不满,于是,那长期形成的沉郁终于宣泄出来: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羞花闲月花愁颤(《醉扶归》)在丽娘看来,追求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代表作,曾被誉为“古代艳情小说之巅峰”,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牡丹亭》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都极具吸引力,让读者们沉醉其中。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为题,来探讨其中的几位主要人物。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美丽、善良、聪明睿智。
在整个故事中,杜丽娘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她坚韧不拔,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和信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坚强而追求真爱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丽娘的丈夫柳梦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人。
他为人正直,守信用,对待感情也是真诚而专一的。
在面对诸多压力和选择的时候,柳梦梅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幸福。
柳梦梅的形象展示了诚实、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激励着读者追求真实和美好。
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相对应的是西华山庄的主人唐伯虎。
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机智聪明的青年人。
他善于用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唐伯虎的形象展示了智慧、创造力和机智,给读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也给《牡丹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比如说,守墓人老先生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他无私地帮助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但最终却自己无法得到幸福。
而西华山庄的女佣春燕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性形象,她始终陪伴着杜丽娘,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丰满,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他们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努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在古代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读者们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喜爱和欣赏也表明了他们对于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篇名一生為客恨情多──淺論湯顯祖《牡丹亭》中柳夢梅之重要性作者王郁。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二年一班明代湯顯祖轟動四百餘年之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以宋代《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為藍本加以改編而成。
由其名稱便可發現《牡丹亭》最初故事雛形《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是以杜麗娘為主線,描述懷春少女對真情之追求,側重女性在封建社會下對時局的反抗與嚮往自由世界的美好,其中柳夢梅一角,僅是用來表現杜麗娘追尋天然的配角,並無著墨太多。
在一次的機緣之下,筆者觀賞了《牡丹亭》的崑劇表演,進而燃起了對此劇的好奇,於是開始搜尋相關資料與表演資訊,發現後世不論是在表演版本(此指張繼青及王奉梅版)或論文研究上,大體呈現一種「陰盛陽衰」的現象(杜麗娘為主,柳夢梅為輔),以致讓人產生「柳夢梅只是杜麗娘夢中情人」、「柳夢梅只是用來牽引杜麗娘表現自我的人物」等印象,大大違背了湯顯祖「杜柳並重」的原意。
(註一)難道柳夢梅的意義僅止於《驚夢》中那曇花一現的白馬王子形象?筆者認為柳夢梅由原本熱衷功名的書生而轉變成願意為愛執著、冒險的男子漢,稱為「天下第一真情傲骨書生」也不為過。
愛情是雙方面,單單一個杜麗娘的一往情深,是造就不出觸人心弦的故事,必須要有另一個真心癡情足以匹配的柳夢梅,故事的完整性才足以體現。
此外筆者也認為,柳夢梅在《牡丹亭》中,扮演的不只是一個真情才子的角色,湯顯祖在創作的同時也使柳肩負了重大的時代色彩與意義,反映出明代文人對功名的價值觀。
基於對柳夢梅一角的喜愛,以及希望大眾在感動於杜麗娘對真愛執著的同時,能注意到在杜麗娘耀眼光輝的背後,佇立著一個雖不完美但也癡情、真心的柳夢梅,遂決定針對湯顯祖《牡丹亭》中柳夢梅進行研究。
論文內容分成三個部份,分別討論話本與劇本中柳夢梅形象差異、柳夢梅的性格以及湯顯祖投射在柳夢梅身上的自身遭遇,試圖從其角色比重的變化以及湯顯祖對其性格再塑的背後涵義,說明其重要性。
一、《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及湯顯祖《牡丹亭》中柳夢梅的形象差異及其意義一直以來,學界對於《牡丹亭》故事藍本有多方猜測與研究,對於其故事探源更提出了多種說法。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摘要:《牡丹亭》中柳梦梅的爱情理想受到了现实的拘束,却日益丰盈。
柳梦梅对爱情忠贞至诚,他的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圆满。
从情感的角度剖析柳梦梅,需领会其特殊的可道之处。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与杜丽娘共谱生死恋曲的柳梦梅,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柳梦梅追求功名和干谒权贵,往往受到讥评。
徐朔方先生认为柳梦梅这一形象缺乏光彩,“他毕竟是士大夫之类的平庸之辈,这位来自现实世界的热衷功名的书生和富有理想的杜丽娘是不相同的。
”[1]在《牡丹亭》“以情抗理”的双线交绕中,“情”为上。
即使柳梦梅身上仍然具有封建凡夫俗子的印记,但也因为有他的爱和情,才能成全“世间只有情难诉”的缠绵悱恻和“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的浓情蜜意。
本文不拟赘述柳梦梅在追求功名上所呈现的性格瑕疵和现实特征,仅从“情”的角度,解读柳梦梅这一艺术形象。
一、一梦便成情“梦”是《牡丹亭》中最关键的情谊表达,各自为梦,却醉于梦,梦境中延伸出的情愫贯穿着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命运。
柳梦梅因为梦到梅花树下的美人杜丽娘,遂改名为柳梦梅,可见其钟爱的心境,“偶尔一梦,改名换字,生出无数痴情,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矣~”[2]而梦之后的情态,却是“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言怀》)。
梦境未必成真,柳梦梅却迫不及待地要将梦灌入现实,梦中杜丽娘有言“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言怀》),这一约定已然是他的期待和向往。
再者,杜丽娘死前留下画卷,自柳梦梅拾到画卷的那时起,画卷中的女子便令他魂牵梦绕,“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玩真》),爱之痴态跃然纸上。
当杜丽娘的鬼魂主动与之接近,被动情境下的柳梦梅惊喜雀跃,饱尝相思未然和念想不得的苦痛之后,他终究得到解脱。
对于自己素昧平生的女子,柳梦梅“贤卿有心恋于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幽媾》)的钟情蠢蠢欲动,他竟直接表露出心中的神往和爱意,“白日寻思夜梦频”(《欢挠》)更是一种对杜丽娘的迷恋。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摘要:汤显祖倾尽一生,寻求“有情之天下”,情与理不同,“情”是生命力的张扬与显现,而“理”是对人性的深深约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权力的高度集中,人性备受压抑,科举制度越发显得腐朽,成为统治阶级奴隶仕途阶层的工具,汤显祖正是对这样的社会感到极度的愤慨,对这样的科举选拔极度排斥,而让他的为官仕途之路格外艰难,步履蹒跚。
社会的极端黑暗,并没有让汤显祖暗自神伤,在腐朽的社会,在污浊的环境中,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而傲视四围。
汤显祖在人生理想中,自我塑造了一个美的意象世界,在人生理想中去审美,去体验生命。
汤显祖的一生是审美的一生,是爱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他的《牡丹亭》便是杰出的代表之作。
后人的目光过多的停留在女主人杜丽娘的形象上,男角柳梦梅的形象极少被人关注,其实在柳梦梅的身上有着巨大的价值,他的形象是汤显祖对社会现实反抗的依托,他的身上有着汤显祖蔑视礼教的深深印痕,柳梦梅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是汤显祖的人生理想的生动显现,同时对于诠释那段特定时期的仕途阶层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柳梦梅的形象对于把握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对于研究汤显祖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仕途阶层的心理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字:牡丹亭汤显祖柳梦梅人生理想人生理想支撑起人类的信念,理想不同,人生境界也是迥然相异,当社会现实极度黑暗,抹杀了人们对的世界的探索和欲望,作家往往用手中的“利剑”创造一个美丽人生理想,而作品中的人物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依托,寄予着作者一番希望。
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有深刻的反映,汤显祖对“情”的追求,对给个性压抑的反抗,对理学的深切痛斥,对美的境界的寻觅,在戏剧《牡丹亭》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同样受到当时社会的环境的强烈影响,社会变迁,人生流转,都会不同程度的在作者的作品中得以显现,这也让作家阶层的人生理想成为当时特定社会的缩影,这也正是对汤显祖人生理想分析的重要性之所在。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作者:吴天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6期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塑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结合时代背景,柳梦梅这个人物在《牡丹亭》中所起到的结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他身上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进步文人价值观,反映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因此柳梦梅在《牡丹亭》剧中,并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关键词: 《牡丹亭》柳梦梅形象特点结构作用从明万历二十六年问世至今,《牡丹亭》一直广为流传。
剧中宣扬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思想引起了女性读者群体的共鸣,女主人公杜丽娘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痴情的女子之一。
而对男主人公柳梦梅的研究却甚少,后世关于柳梦梅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非议。
他并没有像《西厢记》里的张生那样成为“才子书生”的典型,较之于杜丽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是相差甚远。
后世评论中对柳梦梅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贬多于褒,而事实上,《牡丹亭》生旦二角在戏剧矛盾冲突的表现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体现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一、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虽然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且《惊梦》、《寻梦》、《写真》、《闹殇》、《拾画》、《玩真》、《幽请》、《冥誓》、《回生》这几出中的某些词句宾白都因袭而成,但将不到四千字的话本改编成中国古典戏剧经典之作,汤显祖的创作发挥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对比《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可知,柳梦梅这个人物有几点改动,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1.名字《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说柳梦梅取名是“因母梦食梅而有孕”,而汤显祖对此进行改动,在第二出《言怀》中写道:“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说道:‘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内容摘要: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
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塑造的重要意象。
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牡丹亭》的意旨,并解决一些疑问。
关键词:《牡丹亭》梅柳意象象征汤显祖《牡丹亭》①一剧共五十五出,梅、柳作为植物意象,或同时、或分别在其中三十二出中被提及②,不但几乎涵盖男女主角出场的所有关目,并且在重要关目反复出现。
梅、柳如此高的出现频率,说明了二者的重要地位。
通过考察《牡丹亭》全书,同时比照确定为牡丹亭蓝本的《牡丹亭记》和蓝本存疑的《牡丹亭慕色还魂》话本③可以看出,汤显祖使用梅、柳意象,并不是简单地沿袭,而是精心加以深化,力求为刻画人物和铺展剧情服务。
最能体现作者深意的,是柳梦梅在第二出《言怀》中描述的梦境。
从前后剧情来看,此梦做的颇为蹊跷,让人疑惑重重:第一,既然第一出《标目》中强调杜丽娘“感梦”,为何不先写杜梦而先写柳梦?第二,柳梦的时间是在杜梦之前还是之后,亦或是同时?第三,撇开二梦在时间上吻合与否不论,二者之梦的内容为何差异颇大?第四,如果作者有意安排杜柳二人各做各梦,为何《冥判》中杜丽娘叙述自己的梦境时提到了柳梦的情节?这些疑点及其衍生的问题,早就有人指出,如俞平伯《<牡丹亭>赞》云:“……(杜丽娘)其时梦一书生耳,不知其名梦梅也,何缘而缱绻于梅哉?更无是理也;柳生以梦一女立梅树下而名梦梅,是柳本以女改名也,今书中暗叙杜复以柳故而守梅根,此一梅也,孰先连欤?孰后系欤?孰因而孰果欤?无始无名,一环流转,断断乎无是理也。
”④一些研究者也特别注意到了柳梦,如有人认为:汤显祖加插柳生对于梦的表述,“目的在于表明,以后牡丹亭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早就由剧中人感应,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宿命”⑤;还有人认为:“柳梦是为杜梦作引子,埋伏笔,突出男女主角‘心有灵犀一点通’”⑥。
2021 年国家开放大学《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1-4) 试题答案解析形成性考核一认真阅读教材关于《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拟话本》的论述,选读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经典作品,并完成以下任务。
题目1完成获得20.00分中的20.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一、婚姻爱情和断案折狱是话本、拟话本最重要的题材类型,请简要介绍爱情题材和公案题材的拟话本代表作品各一部,每部介绍字数不少于二百字。
(20分)(1)爱情题材的拟话本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善吟诗作画,为临安首妓,与她交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官宦阔商。
她本想在衣冠子弟中找一个可靠的归宿,但转眼五年过去,并无一人“知心着意”毫无结果。
那时,在她的眼中,出身卑微的卖油郎----“倒了你卖油的灶,还不够半夜宿钱”的秦重贱如尘土。
她心里装得全是有名称的子弟。
后来在酒醉之余,竟然还念念不忘: “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
”谁知夜来喝的烂醉,得到秦重的悉心照料。
她当时也曾动过心:“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人。
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
”但是仍在犹豫。
后来她遭到官宦子弟的百般蹂躏,衣冠子弟们撕下温柔敦厚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
她才明白这几年的浮艳奢华生活只是南柯--梦,绚丽的生活画图只是肥皂水吹起的五彩泡,艳冠群芳的花魁只是王孙公子的潜兴之物,她终于认清了衣冠禽兽的本质。
于是,面对忠诚善良的小本经济人秦重,她吐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情实感、忠诚体贴才是爱情的基础(2)公案题材的拟话本答:宋元时代的公案小说,是说话中的"说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