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9
【以诗说史】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它们要把货物运送到哪里呢?应该是运到安西(安西都护府是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新疆南部的机构)吧。
这是一首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诗歌。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成为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的商路。
【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商朝时期,①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③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高峰(1)④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⑦、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清单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至唐代(1)城市商业情况a.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bcd2abcd城市功能:城市的⑥大大增强。
(2)唐宋时期,海上⑦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3.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⑧为盛。
清单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①和商人②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汉代,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高一(1)级部历史必修ⅡBCA案编号:10.03.04 使用时间:2010年03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BCA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难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历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如何?2、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阶段特征1.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④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A. 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A.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B.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C.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D.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3.古诗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出现于()A. 西周B. 唐代C. 宋代D. 元代4.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C。
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
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5.《尚书〃洪范》说,“一曰食,二曰货”。
这说明当时统治者()A. 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 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税收D. 实行海禁政策6.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指的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工商皆本政策D. 无为而治政策【疑惑问题】课堂探究要求:(分组进行讨论—形成结果—展示—互相指正—老师点评—展示答案)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徝我宋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辅席宅舍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