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重要性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王保庆摘要:在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之下,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体制建设也日益完善,而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阶段的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众所周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起着主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就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予以重点分析,同时对水文地质在岩土勘察中的应对对策加以研究,并提升实施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重要性及对策分析引言: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如何做好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个人从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实践研究经验,对水文地质岩土勘察要求加以阐述,提出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具体操作。
一、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虽然水文地质勘察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略,但是它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地下水是岩土体的一部分,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时会对岩土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尤其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方,工程建设中常常忽略了对水文地质的勘察。
某些施工单位只是简单的在工程附近或者较浅地方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底下的水文地质状况没有足够重视。
整个工程最初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做得不到位、不彻底,会对后续的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一定要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视起来。
二、对水文地质岩土勘察的分析水文地质对于岩土勘察工作而言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详细分析与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不仅能够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还能够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排除各项未知因素对岩土勘察工作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然而如今在开展岩土勘察工作的过程中,仍有部分工作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实际岩土勘察过程中一旦发生了一些意外状况,难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急对策,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岩土勘察工作的难度,也会导致勘察结果缺乏真实性。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一直备受重视,各种背景下的地质勘察工作都离不开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背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情况,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和质量。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质勘察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也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和相关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研究背景非常丰富多样,必须全面了解其背景,才能更好地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是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的前提。
1.2 问题意义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来源,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了解地下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水文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的渗透会加速土壤侵蚀,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必须对水文地质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以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水文地质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摘要:本文就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因素的作用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对于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工程勘探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的现象。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危害;参数;测定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
我们如果利用得当,发现及时,可以减少财产损失和地质环境的恶化,否则,将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
究竟水文地质条件会对工程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水文地质问题?如何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才能真正认识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作用。
1 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因素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其二是根据地下水的若干特征综合考虑进行分类。
如按照地下水的来源、水温、化学成分等特征分类属于前一种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各特征间的内在联系。
后一种分类方法即综合分类,它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主要特征,同时也考虑到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它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规律和特征。
综合分类主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空隙)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将上述两种分类条件综合起来,可划分为9 种复合型的地下水,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特征,见表1 。
2 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危害2.1 对地表建成建筑的危害在这个方面突出表现为地下水对地面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会因为人为因素或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地面已建成建筑物基础的变化。
比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容易造成地表塌陷,进而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
浅谈水文地质在公路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摘要:工程勘察是所有施工项目开工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工程勘察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而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勘察中的关键环节,其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要直接写入施工组织方案里,并且作为工程项目施工依据,以保障工程项目的合理性、可开发性,从而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由于每个地方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导致其地基稳定性不同,所以、工程勘察在整个施工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公路工程勘察重要性水文地质评价是施工项目开展的重要信息。
在工程勘察中,其勘察人员必须按照标准的勘察程序对施工项目所在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且把勘察结果撰写为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同时调动几个部门的同事才能完成,加强对工程水文地质的勘察与评估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所以、在公路工程勘查中,要把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当做其勘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且其勘察结果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的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对其重要性展开阐述。
目前、人们对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评价有河流的速度、水位和淹没情况,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水位变化幅度,当地降水量等。
如果不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水文地质勘察,就贸然开始施工,那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一、地下水对公路路基的影响通常来说、地下水的水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春夏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比秋冬的地下水位要高出1米,如果遇到连续的暴雨和强降雨,其地下水位就会高出很多,并且会导致低下水水位上升、地基软化,进而引发路面变形和大面积沉降。
所以、地下水位对公路路基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则公路路基就会经常弯曲变形或者沉降,并且会进一步造成公路路面塌陷。
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大部分是湿陷性黄土、膨胀性的红黏土等,少部分是盐渍土等,其土质本来就疏松,如果遇到连续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则会导致整个公路路面瘫痪。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唐培贤摘要: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
为此,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重要性水文地质指的是地下水的变化和运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可以认为是水文地质学。
我们通常把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其形成规律分布情况作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我们还延伸至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针对工程勘察的中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对于在勘察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下水对工程产生危害,出现事故。
1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分析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岩土工程周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重要步骤,一旦存在水文地质问题,后果也相对比较严重。
水文地质决定了工程地质的实际状况,在岩土中存在地下水,可能对岩土的稳定性、强度等重要指标产生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岩土的稳固程度。
当前的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表面进行勘察,没有深入到地下水水文地质的勘察,这样就无法保障工程勘察的质量,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下水的危害,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在进行工程勘察前进行系统全面的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2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估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稳固的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尤为重要。
勘察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度,为工程后期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本文对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标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重要性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工程建筑的设计、施工和建筑物的后期运营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勘察中,要根据工程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勘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采取应对措施,增强勘察数据的预见性,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完善的报告,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必要时提交详细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有助于后期设计的可靠性和基础施工的安全性。
在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对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下降及其化学成份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详实的水文地质勘察和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另外,不同的地基基础、地质条件、建筑类型等,在水文地质勘察时,都应考虑全面。
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地下水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2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2.1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地下水的上升或下降有可能引发膨胀土发生变形胀缩,有的甚至会产生地面开裂的情况,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轻型或低层的建筑物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
当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大而且水位的升降比较频繁的时候,就可能会使岩土的收缩与膨胀的幅度增强。
因此,对于膨胀土地区进行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就应关注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尤其应加强对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规律和水位的关注,进而合理的选择地基的基础深度。
水文地质问题在煤矿地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探讨水文地质是煤矿地质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煤矿地质水文等各个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文地质问题在煤矿地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矿区域的地下水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煤矿区域的地下水位、水流速度以及水质等参数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果煤矿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就可能导致煤矿井下积水严重,影响矿工的作业。
而如果地下水流速度较大,就可能导致煤矿井底的固结靠近地表,增加了矿体变形和崩塌的风险,从而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通过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煤矿区域的地下水问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煤矿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尾矿等污染物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周边水环境的安全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资源利用方案。
通过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煤矿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幅度,并提出相应的降水方案,减少井下积水的发生;也可以确定煤矿尾矿的水化物总量和含铁量,为煤矿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煤矿地质预测和勘探含煤层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问题与煤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煤矿区域的地下水位、水流速度等参数可以反映煤层的地质特征和赋存状态。
通过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煤层的含水量、含水层性质等信息,为后续的煤层勘探和预测提供依据。
在煤矿区域的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说明煤层含水层丰厚,煤层煤质较好,可以作为煤矿的开采对象;而在地下水严重亏缺的情况下,说明煤层的含水层性质较差,可能会对煤层的开采和井下液体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通过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煤矿勘探的效果,减少勘探的投入成本。
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摘要]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此项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49-01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一、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本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二、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
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①-1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附力高达10mpa,在强压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①-2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
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
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
②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
它
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
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2)岩土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
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
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
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
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本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h~24h,
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
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
2.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性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以下方式: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
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三、结论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
文章着重对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