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

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

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

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

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 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

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所需粒度。

10. 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入,经

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应先用

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

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

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

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15. HLB:即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16. 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17. 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

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现象,称为助溶,该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潜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其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现象称为潜溶,具有这种性质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18. 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

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甚至产生分层,冷后又能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

的现象称为起昙,转变点的温度称为昙点。

19.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20. 氯化钠等渗当液: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此时的溶液即是氯化钠等渗当液。

21. 巴布剂: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贴膏剂又称巴布剂。

22. 分散片:3分钟即能崩解分散并可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的片剂。

23.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24.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

浓度范围的制剂。

25. 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TDS),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

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可分为:被动靶

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26.被动靶向制剂:指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摄取后转运到肝、脾等器官而发挥疗效。

主动靶向制剂:是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药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使药物在某部位发挥药效。

27. 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

28. 固体分散体:是将药物以一定大小的质点分散于固体载体中所制成的药物-载体的固体分散物料。

29. 有效期:药物在室温下降解10%所需的时间(t0.9)。

半衰期:药物降解50%所需时间(t1/2)。

第一章:绪论

1. 中药制剂使用辅料有两个特点:一是“药辅合一”;二是将辅料作为处方的一味药使用。

2.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1)按物态分类;2)按制备方法分类;3)按分散系统分类;4)按给药途径分类。(真溶液类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醑剂、甘油剂及部分注射剂)

3.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2)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3)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4)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4.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用、产、带、运、贮)

5.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并由政府颁布施

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6. 中药药剂学的主要性质

(1)实践性(2)统一性(3)综合性

7.《黄帝内经》记载了汤、丸、散、膏、药酒等不同剂型及其制法、用法用量和适应症。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专著;

《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煎剂、丸剂、散剂、浸膏剂、软膏剂、酒剂、栓剂、脏器制剂等10余种剂型

葛洪《肘后备急方》八卷,首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

《本草经集注》提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煎膏者”

8.《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局颁药品卫生标准》(即《部颁药品卫生标准》)、《药品管理法》

第三章:制药卫生

1. 洁净室工作时室内必须保持正压;洁净室的洁净度可达100级。

2. 滴眼剂配液、滤过、灌封——1万级

3. D值:在一定灭菌温度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特定的微生物灭菌时,降低一个lgD所需的温度数,Z值的单位为ºC。 F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