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7.89 MB
- 文档页数:55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是指设计、建设和维护环境设施,以满足人类需求和维护环境的国家或社会规定,从而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它是一种技术,旨在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工程原理是指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和改善环境的质量方面,一般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有: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灾害防治、环境资源利用、环境卫生管理、绿色建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有关环境工程的技术。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是指用于防止任何物质或能量经由污染物或其他环境改变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污染控制方法通常包括轻度污染防治、强度污染控制和有毒气体控制等技术。
轻度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入海排放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固体废物控制等。
强度污染控制技术包括超级污染物控制技术,如放射性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他特殊物质等控制技术。
有毒气体控制技术通常包括废气洗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
环境灾害防治是指采取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保护环境的技术。
一般的环境灾害防治措施包括:清除污染源、防止污染传播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等。
此外,环境灾害防治还包括环境修复、应急预案和灾后重建等。
环境资源利用是指提高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包括环境改造技术、微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和环境政策等等。
其中,环境改造技术是指用来改造环境的一系列技术,包括植被恢复技术、修复技术、土壤治理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
环境卫生管理是指采用一系列管理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
环境卫生管理内容涉及: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物质安全管理、污染物源控制、噪声控制、危险废物处理、能源计量技术、空气质量管理等。
绿色建筑原理是指以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采用低耗能、低污染、低消费的设计、施工、使用和处置措施,以防止建筑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原理一环境:与某个中心事务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和生物的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由有害物质引起的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环境工程学:是在吸收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经典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污染类型按污染源种类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
污染物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分为:可生物降解性和难生物降解性。
无机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非金属、金属与重金属以及因无机物的存在而形成的酸碱度。
、水的处理方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主要内容:环境工程原理、分离过程与隔离原理、化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基本手段:物理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定量表达与计算。
二量纲:用来描述物体与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基本量纲:质量、长度、时间、温度(M、L、t、T)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某组分的物质的量。
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
稳态与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还随时间变化时,则为非稳态系统。
四热量传递的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导热:是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的传递方式。
固体以两种方式传递热量: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迁移。
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远动,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发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发生的传热过程。
导温系数a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λ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导热性的强弱。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工程、环境污染等。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环境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而环境污染则是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动量平衡原理等。
物质平衡原理是指在环境工程中,各种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需要保持平衡,以保证环境系统的稳定。
能量平衡原理是指能量在环境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也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
动量平衡原理则是指在环境工程中,流体的流动需要满足动量守恒的原理,以保证环境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等方面。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情况。
环境治理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规划则是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环境工程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以及其他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掌握物料与能量衡算、传热、传质、沉降、离心、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掌握化学与生物反应动力学、各类化学及生化反应器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③掌握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2。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等。
4.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重点、难点: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质量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计量单位2.物理量的单位换算3.量纲和无量纲准数4.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习题要点: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各种浓度的相互换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质量衡算的基本概念2.总质量衡算习题要点: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1.能量衡算方程2.热量衡算方程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习题要点:各类能量衡算本章重点、难点:计量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和能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影响,揭示了环境污染的机理和规律,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和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监测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
环境治理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恢复。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治理和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环境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管理和政策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和政策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通过对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是一门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原理和技术。
在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它涉及到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控制和治理,以及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什么是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指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它包括了环境介质的传质、传热、反应等基本过程,以及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等内容。
3. 请解释一下环境介质的传质过程。
环境介质的传质过程是指污染物在水、空气、土壤等介质中的扩散和迁移过程。
传质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浓度差、温度、湍流等。
传质过程可以通过扩散方程和传质系数来描述。
4. 什么是水体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控制是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常见的水体污染控制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5. 请解释一下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过程。
生物处理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生物处理过程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6. 什么是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包括排放控制、燃烧改进和气象条件调节等。
7. 请解释一下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修复技术是指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以恢复土壤的功能和质量。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8. 什么是固体废弃物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是指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和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环境质量评价和控制技术等内容。
下面将对环境工程原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环境污染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输入,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坏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传输和转化。
污染物的排放是指污染物从源头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传输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扩散,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变化过程。
3. 如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如何进行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治理等措施。
源头治理是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过程控制是指在污染物排放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终端治理是指对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是什么?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环境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工程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通常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背景和目的:介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背景、重要性和目标。
2. 课程范围:概述课程涵盖的内容和重点领域。
二、课程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概念
- 环境工程概述
- 环境系统与环境参数
- 环境工程原理与方法论
2. 水污染控制原理
- 水污染及分类
- 水质参数与标准
-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
3.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
- 大气污染物特性与影响
- 大气净化技术与控制方法
4. 土壤污染控制原理
- 土壤污染来源及类型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策略
5. 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 固体废物生成与分类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授课内容的介绍和讲解,理论基础的讲解与阐述。
2. 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实验与实践:开展实验或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估
1. 考核方式:期中考、期末考、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评价标准:各种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权重。
五、参考教材
列举适合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参考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团队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及其专业背景简介。
这个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原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未来在环境保护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环境工程原理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基础知识和理论的重要课程。
通过对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控制、废物处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为解决环境挑战提供基础和支持。
1. 课程简介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领域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概念。
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控制污染源,设计和维护环境设施,并进行系统的环境风险管理。
该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水污染控制在这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水污染的来源、类型和特征。
重点介绍了水质标准和监测方法,以及水污染治理和处理技术。
学生将了解到如何评估水污染的程度,设计适当的处理工艺,并掌握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1.2 空气污染控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空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传输规律和排放特征。
学生将学习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方法,了解不同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和控制策略。
同时,还会介绍空气净化设备和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3 土壤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部分将介绍土壤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和治理方法。
学生将学习土壤监测和评估技术,了解土壤修复和再生利用的原理。
此外,还会介绍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设计及应用。
1.4 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该部分将介绍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
学生将学习废物处理的法规标准、处理设备和处理工艺。
同时,还将探讨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5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重点介绍大气、水体和土壤的常规监测技术和仪器。
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掌握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管理。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 理论授课在课程中,老师将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实践应用。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环境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原理等内容。
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主要涉及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主要涉及环境污染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方法,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内容。
环境修复原理主要涉及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生态修复等内容。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内容。
环境污染是指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内容。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包括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等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等内容。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或定期观测和测量,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项目、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内容。
1、环境问题的产生: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3、土壤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原油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1)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2)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3) 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4、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solid waste)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使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1)通过雨水的淋溶和地表径流的渗滤,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通过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空气;(3) 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最终填埋处理占据大面积的土地等。
5、物理性污染的种类:噪声、电磁辐射、振动、热污染等。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隔离、屏蔽、吸收、消减技术等。
6、流体携带能量进出系统——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热,功)——封闭系统7、焓值是温度与物态的函数,因此进行衡算时除选取时间基准外,还需要选取物态与温度基准,通常以273K物质的液态为基准。
8、对于圆管内的流动:Re<2000时,流动总是层流型态,称为层流区;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型态,称为湍流区;2000<Re<4000 时,有时层流,有时湍流,处于不稳定状态,称为过渡区;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9、内摩擦力是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剪切力10、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剪力称为剪切应力。
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1. 引言环境工程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通过研究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一书的内容和特点。
2. 书籍概述《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是环境工程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XXX等人合著。
本书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问题的处理和控制。
与前两版相比,第3版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更加符合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3. 内容概述《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工程概述本章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读者对环境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2. 大气污染控制本章介绍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传输机理,以及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涵盖了大气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方法等内容。
3.3. 水环境工程本章介绍了水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包括水质分析、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方法等内容。
3.4. 土壤污染与修复本章介绍了土壤污染的成因和评价方法,以及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3.5. 噪声与振动控制本章介绍了噪声和振动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以及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
3.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本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分类,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
4. 特点和亮点《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亮点:4.1. 综合性与系统性本书涵盖了环境工程的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对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除了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具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的知识。
4.3. 更新的内容和案例第3版相比前两版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根据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进行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