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_冠心病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_王丽
- 格式:pdf
- 大小:122.80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_冠心病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_王丽956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 第38卷第7期2019年7月·继续医学教育·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冠心病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王丽[关键词]冠心病;分级诊疗;康复doi :10. 3969/j.issn. 1000-0399. 2019. 07. 047无不适;第3天各项训练增加至3组,分早中晚3次完成,并增加床边坐5min ˑ 2组,患者心率不快,无疲劳等不适;第4天运动处方改为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抗阻10min ˑ 3组),踝泵运动(30次ˑ 3组),床边坐(10min ˑ 3组),并增加床边站(5min ˑ 1组),患者训练结束后心率增加10 20次/分,提示运动量稍第5天仍应维持训练量,患者心率正常水平,无不适;第6天大,腹式呼吸抗阻(15min ˑ 3组),踝泵运动(30次ˑ 3组),床边坐(10min ˑ 3组),床边站(10min ˑ 2组),步行5min ,患者仍无不适;第7天腹式呼吸抗阻(20min ˑ 3组),踝泵运动(40次ˑ 3组),床边坐(15min ˑ 3组),床边站(30min ˑ 3组),步行(5min ˑ 2组),训练第8天在此基础上增加上下楼梯1层。
患者于2周后出院,并建议回家后继续Ⅱ期冠心病康复。
患者回家后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康复科行Ⅱ期冠心病康复,其康复周期为术后3周至3个月,以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为目标,可胜任一般的娱乐活动、轻度的家务劳动等,使其运动能力提高到4 6个代谢当量为宜。
就诊后,由康复科医师进行下述项目的评定:心电图检查情况,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心脏功SF -36健康状况调查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能分级和治疗分级,Barthel 指数评定,问卷,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等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康复处方,具体内容见表1[1]1病史摘要56岁,5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患者,男性,为火5年就诊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但未予以治疗,烧样疼痛,间胸痛反复发作,近1周胸痛发作较前频繁,夜间患者再发心前位于胸骨后,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及呕吐,就诊县医区疼痛,院,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介入治疗,拜阿司匹林负荷量后转入省级三甲医院心内科(具备介入治疗资质)。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一、冠心病的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级诊疗的意义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状况的治疗,以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分级诊疗可以确保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康复期患者则可以回到基层进行康复和随访,形成一个有序的医疗服务链条。
三、分级诊疗的具体内容1、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职责:负责冠心病的初步筛查、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诊疗内容: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
开展冠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并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二级医院职责: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病情不稳定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将病情复杂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诊疗内容:对转诊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
对于病情较轻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对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
3、三级医院职责:承担疑难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诊治,开展复杂的手术和介入治疗,为基层和二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冠心病的康复评定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评定,以确定他们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康复评定方法和其重要性。
一、康复评定方法1. 病史记录: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冠心病病史、既往疾病史和手术史,以及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信息。
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重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
3. 心电图检查:通过测量患者的心电图,判断心脏功能和心电活动是否正常,评估患者的心脏病变情况。
4. 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等,评估患者的代谢和营养状况。
5.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大小、结构和功能,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6. 体力活动能力评估:使用标准化的体力活动能力评估表,测试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功能状况,确定其康复水平。
7.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有效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在心理、社交和生理方面的健康情况。
二、康复评定的重要性1. 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综合评定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2. 评估治疗效果: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及需要进行的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3. 预测疾病进展:通过评估患者的康复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的进展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4. 改善生活质量:康复评定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评定,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5. 提供参考依据:康复评定结果可以为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用于评估冠心病的疗效和患者康复情况的统计分析。
三、结论冠心病的康复评定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主要内容一、概述冠心病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回归社会。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套规范、实用的冠心病心脏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指南内容1、康复目标:通过本指南的实践,使冠心病患者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生活质量;(2)减少并发症;(3)改善心功能;(4)回归社会。
2、康复流程:(1)评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2)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3)实施康复计划:按照康复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康复措施;(4)定期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5)随访: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康复措施:(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2)运动康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康复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3)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4)营养指导: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5)戒烟限酒:对患者进行戒烟限酒指导,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4、随访管理:(1)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2)监测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3)及时处理:对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指南实施建议1、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在实施本指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的实施方案。
2、本指南的实施应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包括心血管科、康复科、心理科、营养师等。
团队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确保本指南的实施质量。
3、在实施本指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
同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稳定性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它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绞痛、胸闷等症状。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主要内容(全文)一、概述心脏康复应用与发展60多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支持心脏病患者从心脏康复治疗中获益。
首先,心脏康复能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降低心血管病死率7%~38%;其次,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均可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程序中获益,并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还有研究证据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改善生命质量,减少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
因此,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非常必要。
随着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应用,研究发现家庭心脏康复与在医院进行心脏康复具有同等的心血管获益,可作为医院心脏康复治疗模式的重要补充或替代。
(一)定义心脏康复是指应用药物、运动、营养、精神心理及行为干预戒烟限酒五大处方综合性医疗措施,使心血管病患者获得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生活状态,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风险,尽早恢复体力和回归社会。
心脏康复融合了心血管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为心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疗干预和风险控制,涵盖心血管事件发生前预防和发生后治疗与康复,是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的具体内容包括:1. 心血管综合评估:2. 二级预防循证用药:3.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干预:4. 管理社会心理因素:(二)分期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在3d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在平均7d左右,期康复时间有限,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和健康教育;期康复为冠心病康复的核心阶段,既是期康复的延续,也是期康复的基础;期康复是维持患者、期的康复效果,在社区和家庭持续康复。
冠心病康复护理措施ⅠⅡⅢ期康复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别讨论冠心病康复护理的Ⅰ、Ⅱ、Ⅲ期康复措施。
Ⅰ期康复在冠心病患者刚刚出现心脏事件后的Ⅰ期康复中,主要目标是通过休息和药物治疗来缓解心肌损伤,保护冠状动脉免受进一步损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康复护理措施:1. 心电监护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危重病情的患者,心电监护和动态血压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特殊体位: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发作过程中会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
此时,将患者半坐位或仰卧位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
3. 细心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提供细心的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定期检查生命体征、听诊心肺杂音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Ⅱ期康复Ⅱ期康复是在患者状况稳定后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能。
以下是Ⅱ期康复的重点措施:1.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会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初期的运动强度应该适中,例如散步、健身操等,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提高心肺功能。
2. 药物治疗:在Ⅱ期康复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降脂药物等的使用都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3. 定期复诊:护理人员会约定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心肌酶等的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Ⅲ期康复Ⅲ期康复是在冠心病患者稳定后的长期康复阶段,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危险因素,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Ⅲ期康复的关键措施:1. 合理饮食: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同时,限制高脂食物、盐分过多以及过量摄入的糖分。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王丽【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2(17)9【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心脏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LVEF(56.66±5.79)%高于对照组的(47.04±5.26)%,LVEDD(47.18±4.28)mm、LVESD(40.11±3.66)mm小于对照组的(51.00±4.76)、(44.00±4.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较干预前变长,且观察组6MWD(480.87±45.68)m长于对照组的(402.55±39.8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185-187)【作者】王丽【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3.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研究4.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观察5.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CHD)是一种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心脏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本指南将就冠心病的心脏康复工作提供一些基层实施的建议。
一、康复目标冠心病心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心功能,提高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心理康复: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2. 运动康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3. 饮食康复: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
4. 消除危险因素:通过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和控制血糖等措施,减少心脏事件的风险。
二、康复管理1. 首次康复评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肺功能、心理情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康复团队:建立冠心病心脏康复的专业团队,包括心内科医生、康复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并确保团队成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
3. 康复训练:提供全面的心脏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运动康复、饮食康复和病情教育等内容。
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通过定期复查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 康复教育:开展冠心病患者教育活动,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生活建议,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掌握相关的自我管理和应急处理技能。
三、康复措施1.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他们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
2. 正规运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
运动可以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
3.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采用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方式,减少膳食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冠心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临床综合征。
根据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稳定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1.胸痛特点分级:根据胸痛的频率、持续时间、活动诱发程度和对硝酸甘油等药物的反应来评估。
-I级:胸痛症状轻微,只有极重度、极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极度精神刺激才会诱发,药物有效。
-II级:胸痛症状中度,有轻度体力活动或中等程度的精神刺激就会诱发,药物有效。
-III级:胸痛症状明显,有正常的体力活动或较轻的精神刺激就会诱发,药物有效。
-IV级:胸痛症状严重,轻微的体力活动或轻微的精神刺激就会诱发,药物效果不佳。
2.稳定程度分级:根据冠心病发作的紧急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频率,来评估病情稳定性。
-I级:症状仅有一两次发作,发作间歇较长,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II级:症状持续存在,发作间歇较短,但发作频率很低,稍微影响工作和生活。
-III级:症状连续存在或频繁发作,发作间歇较短,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IV级:症状严重持续,常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基于以上分级,可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1.I级或胸痛症状轻微的患者,建议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
2.II级或III级的患者,除了基础药物治疗外,还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减轻胸痛症状。
同时,要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控制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戒烟等。
3.IV级或胸痛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积极应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以缓解胸痛症状。
同时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此外,对于冠心病患者,还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定期检测血脂、血压等。
并建议患者定期参加心脏康复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肌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