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8
《咏怀·其一》原文及译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译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阮籍〔魏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
”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咏怀诗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1、薄帷:指窗帘,也可指床帷。
2、鉴;照。
3、翔鸟:飞翔盘旋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4、“徘徊”句:这里指人也兼指鸟,孤鸿、翔鸟也和人一样,中夜不寐而徘徊,好像心中有些不安和感伤。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古代诗人的高度情感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本文对这82首诗的分析。
1. 题目:《咏怀诗》咏怀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它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感慨为主要内容。
在古代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咏怀诗人,他们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思考和感慨。
2. 诗人的生平及背景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自号东篱。
汉族,尊称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与李白并称"李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3. 咏怀诗82首的主题杜甫的《咏怀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感慨,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热爱。
这82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宦途艰难、家国沉浮、自然变幻等多个方面的情感表达。
4. 对自然的咏叹在《咏怀诗》中,杜甫对自然的咏叹尤为突出。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杜甫描绘了秋夜的宁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他在《江畔独往客舟愁》中,以壮丽的江景为背景,表现了大自然的浩瀚和壮丽,通过反衬诗人自身的渺小和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5. 对人生的感慨《咏怀诗》中的许多诗篇都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感慨。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杜甫对宦途艰难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不甘和对人生的无奈。
而在《戏为六绝句》中,他以嬉皮笑脸的文学形式,揭示了人生充满变数和无常,表达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6. 对社会的观察与热爱在《咏怀诗》中,杜甫对社会的观察也是一大特色。
他通过对故国沦陷、百姓遭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热爱。
在《述怀》中,他描绘了国家的沉浮与民不聊生的景象,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民生的关怀。
7. 总结《咏怀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华之作,集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通过对这82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人生观、情感世界和文学成就。
咏怀八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魏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
方式从狭路,僶俛趋荒淫。
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
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标签孤独、咏怀、古诗三百首、忧思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赏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这是指他的五言《咏怀》诗,可见他的五言《咏怀》诗无散失。
这八十二首诗是诗人随感随写,最后加以辑录的,皆有感而作,而非一时之作。
虽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诗的作用,所以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昭昧詹言》卷三)这是有道理的。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他有雄心壮志。
《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壮志难酬,所以陶醉酒中。
其实酒并不能浇愁,他的忧愁和苦闷,终于发而为《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
”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
咏怀八十二首知识点总结1. 作品的背景咏怀八十二首是白居易在他任职郡守期间写的,这段时间正是他生平最为光辉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白居易面对着官场上的挑战和政治的变局,同时也经历了家庭的磨难和人生的起伏。
因此,他在这段时间内创作了大量关于人生、情感、社会等方面的诗歌,其中包括了咏怀八十二首这部作品。
2. 作品的主题咏怀八十二首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人生、爱情、友情、官场、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其中,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该作品的主要主题。
在这些诗篇中,他对人生的无常以及官场的艰辛有着深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3. 作品的艺术特点咏怀八十二首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其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反思。
白居易善于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在语言上既具有朴实自然,又不乏精巧巧妙,形式上既有骈文的辞藻浓厚,又不失抒情的姿态。
4. 作品的价值咏怀八十二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而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民生状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怀和深邃思想。
5. 作品的对比研究咏怀八十二首与其他唐代诗歌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有着很多独特之处。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登高》等登高诗相比,咏怀八十二首更多地关注了生活中的琐碎和日常中的真情。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山居诗相比,白居易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官场的得失和人生的坎坷。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咏怀八十二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总之,咏怀八十二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民生状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怀和深邃思想。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忧思深邃与时代挣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是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作总计平生所作,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更是以其深刻的忧思和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成为后人广泛研究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一、作品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坐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2、注释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三、创作背景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1)文学赏析阮籍的《咏怀》第八十二首首是有名的抒情组诗,当中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它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反映了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思。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翻译赏析展开全文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二妃游江滨。
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
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
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
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
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
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
一旦更离伤。
三嘉树下成蹊。
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
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
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
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
岁暮亦云已。
四天马出西北。
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
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
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
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五平生少年时。
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
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
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
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
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
失路将如何。
六昔闻东陵瓜。
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
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
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
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
宠禄岂足赖。
七炎暑惟兹夏。
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
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
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
忉怛莫我知。
愿睹卒欢好。
不见悲别离。
八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九步出上东门。
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
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
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
玄云起重阴。
鸣雁飞南征。
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
凄怆伤我心。
十北里多奇舞。
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
俯仰乍浮沉。
方式从狭路。
僶俛趋荒淫。
焉见王子乔。
乘云翔邓林。
独有延年术。
可以慰我心。
十一湛湛长江水。
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
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
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
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
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
泪下谁能禁。
十二昔日繁华子。
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
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
磬折似秋霜。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共八十二首,分别描写了杜甫对祖国和人民的忧虑和感悟。
其中《其一》是这八十二首中的首首之作,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安禄山、史思明起义,唐朝内乱局面加剧。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杜甫的生活环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他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战争、饥饿、贫困等种种苦难,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忧虑。
于是,他创作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感慨。
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杜甫创作这首诗的初衷,下面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一句:“新垣别来几时见,惟春江花月皆相似。
”这句话描写的是此时的杜甫的内心状态,他思念遥远的友人。
但是,他用“惟春江花月皆相似”来平复内心的不安,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这种表达方式很有杜甫的特色。
第二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一句话则转变了语气,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理解。
他认为,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世代的人,生命依旧会延续下去。
而江月则是绵延不绝地在流淌,恒久不变。
人生和江月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句:“往往取酒还独倚,倚取相如赋咏时。
”这一句话则是展现了杜甫对过去的怀念。
他在这里提到了相如的赋文《离骚》,寄托了自己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但是,他用“取酒”和“倚独”来表现自己的情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第四句:“滴滴金波香不断,江女才应顾而思。
”这一句话则将情感转移到了江女身上。
这里的“江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沧浪之女,是水墨画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杜甫用“滴滴金波”来描绘这个形象,并赋予其“香不断”的属性,表达了他对江女的美好愿望。
但是,最后一句话“江女才应顾而思”却让人惋惜,杜甫似乎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望向往。
通过四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
这正是阮籍风格。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译:凤凰清爽的早晨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品性。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九州:中国的别称。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延颈:伸长头颈。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 cá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去:离开。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赏析:此两句以凤凰鸟的无奈传达诗人的无奈。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只。
恨:遗憾。
怆悢:悲伤。
直译: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
赏析:此两句借对凤凰鸟的惋惜以传达诗人对自我人生遭遇的感伤。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
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
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
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
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