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各有哪些

依据相生理论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依据相克理论确定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4.五行相乘相侮的次序如何

五行相乘的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与相克相同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用阴阳学说怎样指导疾病的治疗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针对阴或阳偏盛所致的病症,要运用损其有余(实则泄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针对阴偏衰或阳偏衰所致的病症,要运用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阳虚补阳,阴虚滋阴

阴阳互损,可导致阴阳两虚,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证,宜在补阳的基础上补阴;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在补阴德基础上补阳

从证型来看,病位在表属阳,实证属阳,热证属阳;而病位在里属阴,虚证属阴,寒证属阴等。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如气血双补。六味地黄丸之山茱萸之“阳中求阴”就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制定的。阴阳亡失者,当阴阳分固。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益气救阴以脱固。

另-----阴阳学说还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味,并用以指导临床使用。一般来说,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7..阴阳学说概括病理变化的最基本类型有哪两个方面?其含义如何

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8.阴阳失调包括哪几个方面

阴阳偏胜(“邪气盛则实”“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气的病理性亢盛,则以热、动、燥为其特点;阴气的病理性亢盛,则以寒、静、湿为其特点)

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虚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虚热)的病理变化。

阴阳互损、阴阳格据、阴阳亡失

9..脏与腑的区别如何

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二、五脏多实体性脏器;六腑多中空有腔性脏器;三、由于”五脏藏精以藏神”、”脏主腑从”,一般来说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泄”。

10.五脏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六腑的功能和生理特点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1六腑之间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六腑多为空腔器官,是以传化水谷为其主要特点,所以再其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饮食物消化和依次传递,最后形成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1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贮藏胆汁、排泄胆汁、主决断

13.小肠的功能失常为何出现二便异常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化物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主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所谓“中央土以灌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其中较清稀者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布散于全身,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以成尿液生成之源。由于小肠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就会导致水谷混杂而出现便溏泄泻等症。临床上治疗泄泻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是“小肠主液”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4胃主通降的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胃的通降包括:1.不断受纳饮食物;2.协助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3.帮助大肠传导糟粕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

1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16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藏血、肝主疏泄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17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18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宣发肃降、主气、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19.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心藏神

20.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血液充盈,寒温适度;二是脉管系统通畅完好;三是心肺肝脾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心脏功能尤为重要。

2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如何

一.五脏的精、气、血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产生七情。

二.七情太过也会伤及相应的内脏,引起七情致病

22.发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理解?

发病的基本原理:正邪相搏。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三)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是否发病(四)某些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23.何谓虚与实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并表现一系列以亢奋、有余、不通为特征的实性病理变化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而内伤病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瘀血等各种病变。

虚,指正气不足,邪不太盛,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表现一系列以衰退、虚弱、不固等为主要特征的虚性病理变化。虚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表现。

24.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