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比较结构翻译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21.17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英语翻译技巧之中译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而中译英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提高中译英翻译技巧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理解中文句子的结构和特点。
中文句子的结构通常是主谓宾的顺序,而英文句子的结构则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中文句子为英文时,需要注意调整句子结构,使其符合英文的语法规则。
例如,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可以翻译为“I like eating fruits”。
其次,要注意中文的修饰成分。
中文中的修饰成分通常在被修饰词之前出现,而英文中的修饰成分则通常在被修饰词之后。
因此,在翻译中文句子为英文时,需要将修饰成分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例如,中文句子“美丽的花朵”可以翻译为“beautiful flowers”。
另外,要注意中文的习惯用语和成语的翻译。
中文中有很多习惯用语和成语,它们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文句子为英文时,需要找到相应的英文习惯用语或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例如,中文习惯用语“一举两得”可以翻译为“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此外,要注意中文的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的翻译。
中文中的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通常比较长,而英文中的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则相对简洁。
在翻译中文句子为英文时,需要将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进行拆分,并找到相应的英文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句子“对不起,我迟到了”可以翻译为“Sorry, I am late”。
最后,要注意中文和英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文通常比较含蓄和委婉,而英文则比较直接和简洁。
在翻译中文句子为英文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句子“你可以帮我一下吗?”可以翻译为“Can you help me, please?”总之,中译英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通过理解中文句子的结构和特点,注意修饰成分、习惯用语和动词短语的翻译,以及掌握中英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我们可以提高中译英的翻译技巧。
毙考题APP2018考研英语翻译:“比较结构”四种翻译方法比较结构翻译的重难点在于找出比较对象、理解比较关系。
根据比较结构所表达的比较关系不同,可将比较结构的翻译方法归为四大类。
一、前肯后否结构:more ... than ...【翻译技巧分析】more ... than... 表示两个事物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时,最基本意思是比……多,比……更加。
但在具体语境中,在译成汉语时,我们需要认真措辞,进行转译。
例如:I was more annoyed than worried when they did not come home.他们没有回家,与其说我担心倒不如说我很恼火。
二、前否后肯结构:less...than ...;not so much ...as ...【翻译技巧分析】less...than ...;not so much ...as... 表示两个事物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时,基本意思是比……少;比……小。
但在具体语境中,在译成汉语时,我们需要认真措辞,进行转译。
例如:John is less daring than quick-witted. 与其说约翰胆大,不如说他脑子灵活。
三、前后都肯定结构:no less ...than (=not any less...than...) ...;as...as...【翻译技巧分析】no less ...than (=not any less...than...)...;as...as... 表示两个事物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时,译为:(前者)和(后者)一样都……例如:She is no less beautiful than her sister. 她和她姐姐一样漂亮。
no less ...than (=not any less...than...)...;as...as... 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时,译为:既(前者)……又(后者)……四、前后都否定结构:no more ... than ...(=not any more...than)【翻译技巧分析】no more ... than ...(=not anymore...than) 表示两个事物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时,译为:(前者)和(后者)一样都不……例如:He is no better at swimming than I.他和我都不擅长游泳。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摘要:本文浅析口译的基本特点,介绍提高口译的技巧,希望对口译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口译;基本特点;技巧一、口译的基本特点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它是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
同时,它又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活动。
译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和"杂学"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短时间内处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速记或强记能力。
当然,掌握一定口译技法也至关重要。
口译主要涉及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
然而,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涉及的是两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单项技能一听和说。
口译过程中,"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才能谈得上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的形式传递信息。
因此,口译有其自身的技巧和方法,涉及到如何记忆、记笔记、数字转换、成语翻译、释义、概括、猜测、信息分流、延时、思考,等等。
二、口译常用技巧1.词类转换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多呈静态(stative),介词相当活跃;而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多呈动态(dynamic)。
因此,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动词去译英文句中的名词、介词或形容词,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文的句式;而在汉英口译中,也应尽量采用名词、介词或其他非谓语形式去译汉语句中的连动式。
例如: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china's economy,overproduction,the migr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to the c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ing use of new technologies,all this may be thecauses of growing unemployment and lay-offs.重新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生产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迁移,建立非农企业,以及不断使用新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或下岗。
口译中英汉句子结构处理技巧1. 那英语句子啊,就像一堆七零八落的乐高积木,英汉句子结构处理就好比是把这些积木重新组合成炫酷的中国风建筑。
2.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大得很呢,英语句子像个严谨刻板的老学究,一板一眼的,汉语句子就像个潇洒自在的大侠,随性得很。
3. 处理英汉句子结构就像在给两个性格迥异的小动物搭窝,英语句子像只爱整洁的小松鼠,汉语句子像只自由散漫的小兔子。
4. 英语句子结构像是一列规规矩矩排着队的小火车,而汉语句子结构像一群撒欢乱跑的小羊羔,口译的时候得把小火车变成小羊羔的样子。
5. 英汉句子结构转换啊,就像把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变成穿着大褂摇着扇子的老夫子。
6. 英语句子像是精心雕琢的西洋雕塑,汉语句子像是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口译时得把那雕塑整成水墨画的感觉。
7. 处理英汉句子结构,就如同把裹着层层糖纸的西方糖果变成了一口就能咬下一大块的中式大饼。
8. 英语句子结构好似密密麻麻的蜂巢,汉语句子结构像疏散的竹林,口译就是把蜂巢变成竹林的神奇魔法。
9. 英汉句子结构的处理像是把一本装订严实的英文精装书变成松散自在的中式线装书。
10. 英语句子像个装满零件的精密盒子,汉语句子像个大布袋,口译就是把盒子里的东西巧妙装进布袋里。
11. 那英语句子结构仿佛是一个复杂的机械钟表,汉语句子结构像个简易的日晷,口译就是把钟表变成日晷。
12. 英汉句子结构处理就像把一身华丽宫廷装的公主变成穿着朴素布裙的邻家小妹。
13. 英语句子结构像一座严丝合缝的城堡,汉语句子像个古旧的四合院,口译就是把城堡改造成四合院。
14. 处理英汉句子结构就像把用模具做出来的西式糕点变成手工捏制的中式馒头。
15. 英语句子结构像是按尺码排列的人偶,汉语句子像形态各异的泥人,口译就是让人偶变成泥人。
16. 英汉句子结构转换好似把精致的西方蕾丝花边变成粗糙但实在的中国麻绳。
17. 英语句子结构像被条条框框限制的小格子,汉语句子像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口译就是从小格子奔向大草原。
【英汉句子结构分析及其翻译技巧】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段落布局、语篇模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为不能正确把握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很多人无法准确进行翻译。
因此,了解并正确认识英汉句子结构,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异同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可以互译,是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求同存异处理的结果。
要实现对不同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求同存异,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我们同样需要了解其异同点。
1.相同点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但其句子结构有不少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首先体现于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即词类相同。
其次,英汉句子的基本成分相似。
2.不同点英汉句子结构的相同点构成了两者互译的前提,但要准确地进行翻译,我们还得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其不同点具体表现在:(1)英语句子多长句,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每个分句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汉语句子则可以有多个谓语。
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2)英语句子通常先总结后分说,汉语句子通常先分后总英语句子往往是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先总结个人感受、事情的结论、推断等,然后才叙述所发生的事情;汉语句子则是句首开放、句尾封闭,先说事、后总结。
二、理解句子结构差异,把握英汉翻译的技巧在理解和掌握了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翻译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技巧来进行准确的翻译。
具体说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1.找准主干因为英语句子是一个以主谓结构为主干的分层构架结构,在翻译时,只要把握了其主干,也就把握了其主要意思,翻译时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如,I agree that I shall not during, or at any time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my employment with the company,use for myself or others,or disclose or divulge to others including future employees,any trade secrets,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r any other proprietary data of the company in violation of this agreement.我们只要能找出该句的主句为I agree,其后为宾语从句,就可以大致理解该句涉及的内容为同意某协议,然后再分层理解。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 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nations wilcoexist friendlily.2)时态原则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China was and remains to be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口译中的比较结构翻译技巧
英语中的比较句式建构庞大,复杂多变,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它包括比较级,强化式比较,否定式比较,选择式比较,递增或递减式比较。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口译中的比较结构翻译技巧,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口译中的比较结构翻译技巧
一、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
在比较级中,有超越、相等、差逊三个级别。
1. 超越(superiority)
(1)better than: 胜过,优于
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百说不如一做。
)
(2)more than + 从句。
多余,超过
She has talked more than what is necessary.(她说了一些多余的话)
(3)than +关系代词的从句。
再不过。
He is a scholar than whom no man ever will be more honest.
(他是个再诚实不过的学者了。
)
(4)superior to :占优势,比胜一筹。
He is superior to his elder brother.(他比他哥哥强)
2. 相等(equality)
(1) as as. 如一样。
As busy as a bee. ( 忙得不可开交)
(2) as well as 。
既又,和一样。
Pompey, as well as Caesar, was a great man.
(像恺撒一样,庞培也是一位伟人。
)
(3) the same as. 像一样。
The same as the past. (一如从前。
)
(4) such/ soas. 像一样。
Such a great poet as Homer was proficient not just in literature but also in history .
(像荷马那样的诗人,不仅要精通文学,还要精通历史。
)
(5) no sooner than.. 一就(几乎同时,夸张用法)。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说到做到。
)
(6) No more than. 就像,不优于。
Youre no more capable of speaking French than I am.
扩展:英文中的别离怎么说
The seagulls fly off, the waves roll away and we depart.
海鸥飞去,波澜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别离了。
And ever has it been that love knows not its own depth until the hour of separation.
除非临到了别离的时候,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深浅。
I couldnt even take proper leave of Amundsen.
我离不开阿姆森了。
Migrants feel uprooted1 from friends and relatives.
移民有一种亲友别离,情谊割断之感。
This is real life, we must go through the parting, reunion will be valuable to know.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我们必须要经历了别离,才会知道重逢的可贵。
Since fate has foreseen our meeting and leaving, why not compromise to it?
既然命运安排了我们的相聚和别离,又何必强求呢?
He had something he must say to her before he bade her a long farewell.
有一桩心事必须在和她长远别离之前对她说出来。
I got away as quick as I could.
我尽快离开了。
That afternoon I was on my way home after three years of absence.
那天下午,我在离别三年之后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