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
- 格式:pptx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7
滚动轴承用于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那么滚动轴承公差配合的要求有哪些规定?接下来小编简单的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组成1外圈,2 内圈,3 滚动体,4保持架如图6-1、6-26-16-2滚动轴承的精度包括:1 尺寸公差:指内圈的内径、外圈的外径和宽度尺寸的公差。
2 旋转精度:指内、外圈的径向跳动及端面跳动。
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尽可能低的精度等级选择依据:1)机器功能对轴承部件的旋转精度要求;2)机器工作转速的要求。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0级: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称为普通级,用于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
如减速器、水泵、压缩机等旋转机构。
6(6X)、5、4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如普通机床、磨床的主轴轴承;普通车床主轴的前轴承采用5级轴承,后轴承采用6级轴承。
2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特别高的旋转机构。
如精密坐标镗床、高精度仪器主轴等轴承。
基准制内圈与轴径: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基轴制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轴的尺寸公差带1.当轴承的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选用较高精度等级的轴承以及较高等级的轴颈、壳体孔公差;2.对负荷较大而且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的影响,旋转套圈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但也不宜太紧;3.对负荷较小,用于精密机床的高精度轴承,为避免相配孔、轴形状误差对旋转精度的影响,无论旋转套圈或非旋转套圈,与轴或孔的配合都希望有较小间隙4.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旋转精度愈高,转速愈高,选用配合也应愈紧。
扩展资料:轴承配合公差:从公差带看,采用了过盈配合,轴承外圈必须压装或加热工件等方法才能装配。
一般过盈配合选用N7、P7即可。
但:查阅表格,居然用到了N5以上查不到数据了(φ80N5是-0.015、0.028)v极大地提高了加工难度,完全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浪费。
视工作场合与精度需要、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我们输送机械通常采用间隙配合也耐用、加工经济、客户更换方便等优势。
轴承公差与配合一、轴承的公差滚动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别符合《向心轴承公差》GB/T307.1-1994(等效采用ISO 492-1981)和《推力球轴承公差》GB/T307.4-1994(等效采用ISO 199-1979)标准。
见表16-1至表16-11。
1、向心轴承(1)符号及定义内径:d公称内径ds 单一内径d1 圆锥孔理论大端直径dmp单一平面内平均内径△dmp单一平面平均内径的偏差=dmp-d(对于圆锥孔△dmp仅指内孔的理论小端)△ds单一内孔直径的偏差△dlmp圆锥孔在理论大端的平均内径偏差=dlmp-d1Vdmp平均内径变动量,即最大和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之差dmpamax-dmpminVdp 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即单一径向平面内最大和最小单一内径之差=dsmax-dsmin(圆锥滚子轴承用任一径向平面内的内径变动量的最大值表示)外径:D 公称半径D1外圈凸缘公称外径Ds 单一外径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Ds单一外径偏差=Ds-D△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的偏差=Dmp-D VDp单一径向平面内外径变动量;即单一径向平面内最大和最小单一外径之差△Dmp平均外径变动量,即最大和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外径之差=Dmpmax-Dmpmin宽度:B,(C)内(外)圈公称宽度Bs,(Cs)内(外)圈单一宽度△Bs,(△Cs)内(外)圈单一宽度偏差=Bs-B,(Cs-C)T 圆锥滚子轴承公称宽度VBs,(VCs)内(外)圈宽度变动量,即单个内(外)圈最大和最小单一宽度之差=Bsmax-Bsmin,(Csmax-Csmin)△Ts实测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的偏差=Ts-T △T1s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与标准外圈组成的轴承宽度的实测偏差△T2s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标准内组件组成的轴承宽度的实测偏差旋转精度:Kia成套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Kea成套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Sd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SD1外径表面母线对凸缘背面的倾斜度的变动量Sia成套轴承内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成套轴承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1成套轴承凸缘北面对滚道的跳动(2)公差值(1)向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除外)0级公差内圈外圈6级公差内圈6级公差外圈2、圆锥滚子轴承本条规定的内孔直径公差适用于圆柱孔 0级公差外圈—直径公差和径向跳动宽度—内、外圈、单列轴承及其组件6X级公差本公差级内圈和外圈的直径和径向跳动公差与0级公差规定的数值相同。
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应采用什么公差原则一、引言在工程制造领域,滚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零部件,用于支撑和旋转机械设备中的轴。
为了确保滚动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轴径与外壳孔之间的配合公差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滚动轴承与轴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轴径的配合公差原则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轴上并具有良好的旋转性能。
根据ISO286-2和GB1800.1-1996标准,通常采用制轴径基准尺寸和制孔基准尺寸的形式进行配合。
制轴系列分为加置制轴系列、基准轴系列和负偏差制轴系列,制孔系列也分为加置制孔系列、基准孔系列和负偏差制孔系列。
在配合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基准尺寸和公差等级。
2. 公差等级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轴径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轴承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轴承的刚性和传动精度。
松配合适用于对中心位置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三、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同样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外壳孔中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H7制孔和h7轴的配合,其中H7代表基准孔系列,h7代表基准轴系列。
还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等级和配合类型。
2. 公差等级与轴径配合类似,外壳孔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也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三种类型。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孔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外壳孔的刚性和稳定性。
松配合适用于对几何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四、总结及个人观点通过以上对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配合公差原则的选择对于轴承的安装和使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