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最新黄梅戏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艺术欣赏》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黄梅戏的唱腔与表演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黄梅戏的音乐特点、表演风格以及经典剧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审美情趣,提高戏曲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唱腔的韵味和表演技巧的把握。
重点:黄梅戏的基本唱腔、表演特色及经典剧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戏曲表演道具。
学具:笔记本、教材、戏曲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引导学生关注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唱腔特点、表演特色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3. 实践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的唱段,讲解唱腔、表演技巧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黄梅戏唱腔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唱腔。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 黄梅戏的唱腔特点3. 黄梅戏的表演特色4. 经典剧目:《天仙配》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看黄梅戏表演,了解其他地方戏曲,提高戏曲文化素养。
组织戏曲社团,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黄梅戏的特点,突出唱腔与表演特色。
最新黄梅戏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艺术欣赏》教材第四章《经典黄梅戏剧目赏析》。
详细内容包括:《女驸马》第一场《绣楼》、第二场《庙会》;《天仙配》第三场《槐荫别》;以及《打猪草》中的部分精彩唱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认识黄梅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戏曲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经典剧目,使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韵味,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鼓励学生参与黄梅戏的演唱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韵律、唱腔、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艺术特点、唱段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黄梅戏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女驸马》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黄梅戏的唱腔、表演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剧目,让学生对黄梅戏有基本的了解。
3. 唱段欣赏(20分钟)播放《女驸马》《天仙配》和《打猪草》的经典唱段,引导学生关注黄梅戏的韵律、唱腔、表演技巧。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女驸马》中的一段唱词,分析其韵律、唱腔特点,并进行现场演示。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经典唱段,进行演唱和表演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女驸马》与《天仙配》中的唱段差异,谈谈你对黄梅戏唱腔特点的理解。
2. 答案要点:唱段差异主要体现在韵律、节奏、表演风格等方面,黄梅戏唱腔具有抒情、优美、活泼、自然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例题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黄梅戏的韵律、唱腔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了解黄梅戏的更多知识,提高戏曲审美能力。
最新黄梅戏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欣赏》教材第四章,内容包括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经典剧目欣赏以及黄梅戏的基本演唱方法。
详细内容涉及黄梅戏的起源、发展过程、角色行当、唱腔特点、表演风格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2. 学会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剧目,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掌握黄梅戏的基本演唱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经典剧目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黄梅戏欣赏》曲目清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戏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引导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
(2)欣赏黄梅戏经典剧目选段,如《天仙配》、《女驸马》等。
(3)讲解黄梅戏的角色行当、唱腔特点、表演风格。
3. 实践环节:(1)学唱黄梅戏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黄梅戏的表演风格。
4. 例题讲解: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讲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和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段黄梅戏唱段,进行演唱实践。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渊源2.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3. 黄梅戏经典剧目欣赏4. 黄梅戏的角色行当及唱腔特点5. 黄梅戏演唱方法及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色。
(2)学唱黄梅戏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并录音提交。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江西等地,是我国地方戏曲的一种。
其艺术特色包括唱腔优美、表演生活化、角色行当丰富等。
(2)见学生提交的录音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黄梅戏经典剧目,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班音乐黄梅戏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大班音乐黄梅戏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黄梅戏音乐,培养大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大班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大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黄梅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黄梅戏音乐中的乐器和演唱技巧。
3. 学习一首简单的黄梅戏曲目,并进行合唱表演。
教学准备:1. 黄梅戏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黄梅戏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3. 黄梅戏曲目的歌词和简谱。
4. 音乐教具,如打击乐器、小型乐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黄梅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
主体活动:2. 播放一段黄梅戏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演唱者的表演技巧。
3. 向学生展示黄梅戏的乐器图片或实物,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4. 分发黄梅戏曲目的歌词和简谱给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5. 分组让学生合唱练习黄梅戏曲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呼吸和发声技巧。
6. 引导学生在合唱表演中加入简单的动作和舞蹈,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总结活动:7. 学生进行黄梅戏曲目的合唱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鼓励欣赏。
8.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黄梅戏曲目的歌词和旋律。
2. 组织学生合作制作简单的舞台布景,增加表演的视觉效果。
3.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黄梅戏演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黄梅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合唱表演中的音准、节奏和表演技巧。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合唱表演中是否能够准确表达黄梅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班《黄梅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主要围绕黄梅戏这一地方戏曲艺术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
2. 学习黄梅戏经典选段《对花》。
3. 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
涉及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地方戏曲——黄梅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2. 学会黄梅戏的基本唱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黄梅戏《对花》选段的学习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黄梅戏表演道具。
学具:歌词卡片、彩色笔、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戏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对黄梅戏有基本的了解。
3. 学唱:学习黄梅戏《对花》选段,分步骤教授唱腔和动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
4. 实践:分组进行黄梅戏表演,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进行黄梅戏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对花》选段歌词。
2. 黄梅戏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要点。
3. 黄梅戏起源和发展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黄梅戏《对花》选段,录制视频。
答案:视频文件。
2. 作业题目:简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黄梅戏起源于我国湖北省黄梅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吸收了当地民间小调、山歌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地方戏曲的一朵奇葩,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2024年最新黄梅戏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艺术欣赏》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唱腔特点以及经典剧目欣赏。
重点围绕《天仙配》和《女驸马》两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
2. 学会分析黄梅戏的唱腔、表演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艺术特色以及经典剧目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戏经典选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让学生对黄梅戏有全面了解。
3. 例题讲解:以《天仙配》和《女驸马》为例,分析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技巧。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黄梅戏唱腔模仿,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渊源2.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唱腔特点表演特点3. 经典剧目欣赏《天仙配》《女驸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其在表演中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提高戏曲文化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黄梅戏社团,亲身感受黄梅戏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 例题讲解:以《天仙配》和《女驸马》为例,分析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技巧。
3. 作业设计:分析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其在表演中的运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及其表现手法1. 旋律优美:黄梅戏的唱腔旋律流畅、悠扬,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戏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走进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及经典唱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唱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特点。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
(2)讲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如唱腔、身段、表情等。
3. 欣赏经典唱段:(1)播放《天仙配》选段,引导学生从旋律、唱腔、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2)分析唱段中的角色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
4. 实践活动:(1)分组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唱段进行模仿、排练。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
2. 经典唱段《天仙配》选段。
3. 实践活动:黄梅戏基本动作和唱腔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
(2)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表演特点包括唱腔优美、身段灵活、表情丰富等。
(2)见学生提交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演出,深入了解黄梅戏。
最新黄梅戏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艺术欣赏》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经典剧目欣赏以及唱腔、表演技巧的初步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
2. 通过欣赏经典剧目,使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3. 让学生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经典剧目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黄梅戏光盘。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1)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2)讲解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如唱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
3. 欣赏经典剧目(1)播放《天仙配》选段,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有哪些?4. 学习黄梅戏的表演技巧(1)邀请专业演员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功。
(2)学生跟随演员学习简单的身段和唱腔。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经典剧目进行模仿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背景2.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3. 经典剧目欣赏4. 唱腔特点5. 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天仙配》为例,分析黄梅戏的唱腔特点。
(1)黄梅戏的唱腔以抒情、优美、清新、自然为特点。
(2)唱腔旋律丰富,节奏多变。
(3)唱腔与说白相结合,富有生活气息。
2. 作业题目:简述黄梅戏的表演技巧。
(1)身段:含胸、拔背、松腰、提气。
(2)台步:轻盈、稳健、自然。
(3)手势:丰富多样,具有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唱腔和表演技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体验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黄梅戏音乐、视频、图片、戏曲道具等。
2. 材料:纸、笔、贴纸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黄梅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风格。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帮助幼儿了解黄梅戏。
3. 唱腔学习:教师教唱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引导幼儿跟唱。
4. 动作学习: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如身段、手势等,幼儿跟随模仿。
5. 实践展示:分组进行唱腔和动作的实践,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或影视作品,增进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学习黄梅戏的成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梅戏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黄梅戏的学习情况。
3. 作品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对黄梅戏唱腔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步骤1. 主题导入:通过讲解和播放黄梅戏的经典片段,引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角色、服饰和妆容等基本知识。
3. 唱腔与动作练习:教授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和练习。
4. 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黄梅戏的经典台词扮演。
5. 表演展示:组织幼儿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动作和唱腔,幼儿跟随模仿。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学习黄梅戏的唱腔和动作。
4.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加深对黄梅戏的理解和体验。
八、安全注意1. 在活动前,确保教室内外环境的安全。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一、主题活动背景黄梅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感受黄梅戏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此次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激发他们欣赏和表演黄梅戏的欲望。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主题活动内容1. 黄梅戏起源及发展简介2. 黄梅戏唱腔、表演特点3. 黄梅戏代表剧目欣赏4. 学唱黄梅戏片段5. 亲子黄梅戏表演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唱腔和表演特点。
3. 欣赏:组织幼儿观看黄梅戏代表剧目,让幼儿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4. 学唱:教师带领幼儿学唱黄梅戏片段,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5. 亲子表演: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编排黄梅戏表演,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了解黄梅戏在当地的传播和传承。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黄梅戏相关图片、道具等,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氛围。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黄梅戏剧组,让幼儿自主扮演角色,体验黄梅戏表演的乐趣。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家园共育,发挥家庭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 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易碎的道具。
六、主题活动六:黄梅戏剧服认知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梅戏剧服的样式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戏剧文化的兴趣。
活动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黄梅戏剧服的图片,讲解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
2. 邀请幼儿试穿戏服,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七、主题活动七:黄梅戏脸谱绘画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动手能力。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表演特点等。
2. 欣赏黄梅戏经典曲目,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动作,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
4.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主题活动内容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及代表剧目3. 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动作4. 经典黄梅戏曲目欣赏5. 幼儿黄梅戏表演实践三、主题活动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黄梅戏音乐器材(如二胡、琵琶等)3. 表演服装和道具4. 教学场地及音响设备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幼儿兴趣。
2. 欣赏黄梅戏经典曲目,让幼儿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动作,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4. 组织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实践,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或影视作品,增进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黄梅戏相关展板、海报等,营造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立黄梅戏表演区,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黄梅戏表演。
4. 艺术创作: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与黄梅戏相关的作品。
六、主题活动六:黄梅戏剧情理解与角色扮演1. 目标:让幼儿通过观看黄梅戏剧情,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 内容:选择一部适合幼儿年龄的黄梅戏剧情,通过观看视频或教师讲述,让幼儿了解剧情。
3. 准备:黄梅戏剧情视频或图片,角色头饰,表演服装。
4. 过程:a. 教师讲述或播放黄梅戏剧情视频,让幼儿了解剧情。
b.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试穿角色服装。
c.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语气、动作的模仿。
d. 让幼儿在班级内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鼓励。
七、主题活动七:黄梅戏唱腔学习与练习1. 目标:让幼儿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一、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体验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黄梅戏音乐素材:选段《夫妻观灯》、《天仙配》等。
3. 道具:水袖、戏帽、戏服等。
4. 活动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表演舞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黄梅戏音乐,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韵味。
2. 教学内容一: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1. 教师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
2. 介绍黄梅戏的特点,如唱腔、表演、服饰等。
3. 观看黄梅戏代表剧目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3. 教学内容二: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1. 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如慢板、快板等。
2. 引导幼儿学唱黄梅戏选段,感受唱腔的韵律美。
3.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如水袖、台步等。
4.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教学内容三:实践表演1. 教师布置表演场景,如夫妻观灯、天上配等。
2. 幼儿穿上戏服,戴上戏帽,进行角色分配。
3.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表演,强调表演过程中的唱腔、动作、表情等。
4. 全体幼儿进行表演,教师点评总结。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陪伴幼儿观看黄梅戏full movie,让幼儿深入了解黄梅戏。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布置主题墙,展示黄梅戏的相关图片、道具等。
3. 区域活动:设置“黄梅戏表演区”,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黄梅戏表演。
五、活动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避免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
2. 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唱腔和动作,确保幼儿学到的是正宗的黄梅戏。
3. 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道具。
4. 鼓励家长参与活动,增强家园共育效果。
5. 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评价:1. 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程度,包括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唱腔和动作等。
音乐黄梅戏教案2024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音乐黄梅戏》的相关内容。
教材选用《黄梅戏音乐入门》第五章《经典唱段欣赏与学唱》,具体内容包括黄梅戏的基本介绍、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分析、唱段的学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及其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学会黄梅戏经典唱段,并能进行简单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韵味、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黄梅戏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学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黄梅戏视频片段。
学具:笔记本、谱夹、黄梅戏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音乐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音乐特点及经典唱段。
3. 欣赏与分析(15分钟)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唱腔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学唱环节(20分钟)分组进行黄梅戏经典唱段的学唱,教师进行示范与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唱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简介起源与发展音乐特点2. 经典唱段欣赏《天仙配》《女驸马》3. 学唱环节唱段一:《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二:《谁料皇榜中状元》七、作业设计1. 课后观看黄梅戏《天仙配》完整版,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2. 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下节课进行展示。
作业答案:1. 黄梅戏《天仙配》观后感。
2. 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的演唱视频或音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深入讲解黄梅戏的音乐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唱效果。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戏曲,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黄梅戏产生浓厚兴趣,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黄梅戏的唱腔韵味黄梅戏的唱腔韵味是其灵魂所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容易忽视这一点。
大班教案《黄梅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第五单元《民间音乐》的第二节《黄梅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音乐风格等,并学会欣赏黄梅戏经典选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流派、代表人物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黄梅戏选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基本知识,经典选段的学唱与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引导学生说出剧种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知识讲解: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音乐风格等,让学生对黄梅戏有全面的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结构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4. 随堂练习:分组学唱黄梅戏选段,教师逐一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 情景实践: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所学的黄梅戏选段,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起源、流派、代表人物等)2.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结构及演唱技巧3. 学唱黄梅戏选段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并录制视频。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等,对比分析其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2. 例题讲解: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结构和演唱技巧。
3. 作业设计:学唱黄梅戏选段的录制视频及拓展延伸。
一、黄梅戏音乐风格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1. 声腔特点:黄梅戏的声腔主要包括高腔、平腔、哭腔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声腔的演唱技巧。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模仿黄梅戏《女驸马》,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
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
感受地方戏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一、感受黄梅戏:
导入新课:
1、老师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猜一猜戏名及曲种。
(多媒体音乐伴奏)
2、夫妻双双把家还地方戏——黄梅调
二、了解黄梅戏
1、起源:
谈话:师:“泱泱中华,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
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①、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
(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②、教师介绍黄梅戏: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课件显示关键词):黄梅戏采茶调黄梅县(湖北)安庆
③了解戏曲的名家名角――严凤英
a、黄梅戏的广泛流传,离不开那些为了黄梅事业贡献自己生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
(看断片介绍)
b、简介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出身贫苦,15岁学戏,演旦角,后来又向老艺人丁老六学习,并不断吸取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大大丰富了起源于茶歌的黄梅戏的音乐和表演。
严鸿六在演出《菜刀记》中的柳风英时一举获得成功,于是由师兄作主,改名为严凤英。
解放后严凤英又师从北昆演员白云生,学习北昆的表演和唱法,用以丰富黄梅戏,被成为“黄梅戏中的梅兰芳”。
C、欣赏《女驸马》片断(课件)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艺术家出场,先猜猜她要表演的是哪个唱段里的扮相?仔细的聆听这位黄梅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
小组讨论:听了她的唱段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戏迷都是怎么样听戏的啊,你们也来当回小戏迷,摇头晃脑、指手画脚的来听一听,
细细品味一下它的曲调、唱词和唱腔。
(课件介绍花腔调)咱们也来评评戏。
她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等唱腔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我们知道,梅兰芳是京剧一代宗师,严凤音就被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
旋律线条上下起伏,使曲调听起来特别婉转,特别动听。
曲调活泼、华彩却又纯朴,花腔调。
三、唱段模仿:
师:刚才在欣赏《女驸马》选段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你们想不想也来上一段?想学好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学戏首先要做到什么吗?
生:咬字要清楚生:要声情并茂……
(一)、学唱黄梅戏选段《女驸马》片段(课件显示歌词)跟唱感受、自我评价。
师:你们觉得唱的像不像黄梅戏?学习一休哥动脑筋想一想,和你们刚才说的要求还有那些差距?
生:声音应该更甜美一点生:应该把安庆话唱出来… …
跟琴重点练习: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四、延伸拓展:
⏹欣赏慕容晓晓《黄梅戏》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黄梅戏曲吗?
梁祝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