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文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其中一首。
本文内容是:羁旅的游子独自在外,望秋景,抒发浓烈的思乡情绪与人生感悟。
本文的特点是:用词巧妙精准,“枯、老、昏、古、瘦”等词凝结着炼字的精巧艺术。
意象组合精巧,看似简单的叠加实际蕴含着独特的画面美、意境美与丰富的教学价值。
写法精湛,情景交融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其成为该种作品的典型,展现景与情的经典融合。
此外,该文本在学生认识元曲、感受元曲、探索元朝文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其是学生在教科书中学习的第一首元曲,教学价值丰富。
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本曲中的意象,体会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古诗文写作手法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学生需要从中学习到的是:掌握元曲的相关知识,提高古诗词的阅读与审美水平,学习本文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提高感受与写作能力。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探索世界的年龄,并且已经具备了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一定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古诗词的学习,对文言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其次,在情感上,大部分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住校生活,对羁旅他乡的游子之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研习法、审美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1.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通过讨论,学会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一、基础知识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二、类文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回应
(2010•山东省潍坊市)古诗文阅读。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二、类文阅读
1.乐府四言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4.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三、中考回应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