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
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
(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预设三:3+3+3+3+3=15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写一写:6+6+6+6=24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一、观察中发现问题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二、分类中提出问题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1、尝试创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等理论活动,使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生观察、操作、比拟、合作、交流等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才能。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
〔出示图片〕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老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略4、师小结:用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太费事了。
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5、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络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络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三册第1页例1、例2、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18个三角形和画有三个椭圆形的纸条,12根小棒,12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2+3+5= 5+5+5+5+5= 3+3+2+4= 6+6+6= 4+6+3= 3+3+3+3= 2.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相同点都是连加不同点第一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加数都相同。
3.找出5+5+5+5+5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的加数?6+6+6 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的加数?3+3+3+3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的加数?4.举例说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让学生自己想数连加。
4个4再加1个4是几个4,再加1个4是几个4,如果我有100个4连加,200个4连加,写起来,读起来都很麻烦,所以,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连加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二、新授。
1. 介绍乘号。
乘号,它像汉语拼音里边学过的什么?齐读“乘号”两遍。
板书:“×”。
2. 例1:⑴出示樱桃图,学生观察,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樱桃,怎样列式?学生板演:2+2+2+2+2=10⑴观察连加算式的特点,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⑴改写成乘法算式:先写2,再数一数有5个2,写乘号接着写5.板书:2×5=10⑴介绍读法和表示的含义:2乘以5,表示5个2相加。
(齐读两遍)3. 例2:⑴一组一组地出现小鸡,让学生说出题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怎样计算?(分组讨论)⑴讨论结果,问:3是什么数?4是什么数?3×4怎么读,表示几个几相加?4.例3:⑴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每个椭圆形里摆6个三角形,摆满3个椭圆形,让学生先列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该页是漂亮的给大伙儿分享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3+3+3+3+3=15 5个3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
)对啊,你们很会观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预设:(1)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2)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培育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制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展数学思索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熟悉”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详细情境为背景,生成一样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局部名称。
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熟悉”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力量而言,是一个比拟抽象的学问。
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熟悉,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依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阅历,沿着“借助直观、展现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绽开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再制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分,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受观看、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育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熟悉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育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一、观看中发觉问题1、生成算式: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看算式:观看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觉?二、分类中提出问题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根据加数是否一样进展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根底动身,通过分类得出加数一样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1、尝试制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
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
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 同意吗?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二、探索新知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设计理念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五、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
(出示图片)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老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略4、师小结:用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太麻烦了。
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5、有什么好办法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 2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10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
(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3+3=122+2+2+2+2+2=124+4+4+4+4=203+3+3=9(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3......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优秀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1)1+1+……+1+1=20×1或 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乘20,5乘4,4 乘5, 2乘10, 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
2、书上的主题图。
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四、随堂练习:练习九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6个3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3×6=18 读作:3乘6等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