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7分)1.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7分)扬州民歌来源于民间,传.唱于市井。
东去的扬子江和南下的大运河孕育了扬州民歌的独特个性:既有大江的澎湃,也有运河的隽永;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又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秀美。
民间小调、劳动号子,有许多是【甲】的曲调:《茉莉花》芳香四溢,《杨柳青》清新扑面,《拔根芦柴花》情趣盎然;宝应的《绣兜兜》蜿转,高邮的《数鸭蛋》轻快,仪征的《胥浦农歌》高亢……【乙】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传承并保护下去。
(1)给加点字注音:传.唱()(1分)(2)指出画波浪线词语中错别字并修改:“”应改为“”(2分)(3)填入【甲】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可歌可泣B.慷慨激昂C. 耳熟能详D. 如雷贯耳(4)【乙】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2分)2. 在①—⑧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8分)经典古诗文滋养了我们的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①”,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富贵不能淫,②,③”,孟子认为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的人,才有资格叫大丈夫;“沉舟侧畔千帆过,④”,刘禹锡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启迪;“⑤,⑥”(《岳阳楼记》),范仲淹让我们领略了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用他的人生智慧启发我们顺境不骄,逆境不惧;“?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让我们理解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 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2分)(1)任务一:学校邀请神舟团队成员来做报告,作为活动主持人,听完他的发言,你如何总结?(4分)团队成员:“……我们神舟团队坚持‘一次做对’‘100分才是合格’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每次任务准备、每项判读、每个实验中。
”总结:(2)任务二:如把下面这句话扩展成通讯,凸显战士自强不息的精神,你会扣住哪些要点展开扩写?简述理由。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0分)1.(7分)扬州是个好地方!且让我带你领略一二……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秀水环绕的城市。
湖区平原上,分布着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里下河平原上,河汉蜜如蛛网,大小湖荡__________;市域南侧江阔水深,潮水时涨时落。
市区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形态各异。
可不是个好地方?(1)给加点的字注音:浩渺(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短语内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应为“”(3)文段划线处的句号使用不当,请根据语境修改:句号应改为(4)填入文段空格处最恰当的短语是A.稀稀落落B.连绵起伏C.星罗棋布D.鳞次栉比2.(2分)“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大清早,一碟烫干丝,两只三丁包,再来一壶绿杨春,呱呱叫!“十里春风吹琼宴,______”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去饭馆小聚,品品美食,聊聊家常,真惬意!可不是个好地方?文段空格处填入下联最恰当的是()A.楼台处处迷芳草B.二分明月落金樽C.拂浪旗开日月浮D.万家杨柳挂新秋3.(2分)“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
可不是个好地方?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格中,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A.②①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4.(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杨志。
一路上,他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但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
由此可见,杨志丢了生辰纲的主要原因是老都管倚老卖老,众军汉不服管教。
B.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这类散文中的精品,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情怀,文质兼美。
江苏省扬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单选题:以下词语中,错误使用了“颜色名称”的一组是()A. 桔洋————橙黄色B. 小花裙————红色C. 秋叶黄————棕黄色D. 金黄色————可乐制造商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金黄色是一种颜色名称,不属于可乐制造商的名称。
2.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我早上起来发现妈妈走了B. 昨天天气好去游泳了C. 天阴了我就不出去了D. 我既要研究也要锻炼身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句子中,前后之间应该使用逗号隔开。
正确句子应为“我早上起来,发现妈妈走了。
”3. 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体裁是()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体裁是诗歌,它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4.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表达是否定意义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是很有趣。
B. 我明天一定去参加。
C. 他不但会唱歌,还会跳舞。
D. 我没时间看电视。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句子中的“没”字表示否定意义,“我没时间看电视”表示没有时间看电视。
5. 单选题:下列成语中,与“斤斤计较”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绿水青山B. 海阔天空C. 珠光宝气D. 追求卓越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成语“斤斤计较”指小心计量每一斤,形容过分计较小事。
而“珠光宝气”同样表示爱慕虚荣,也属于计较小事。
6.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字错别字的个数最多?()A. 医学家B. 危害C. 研发D. 玻璃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错别字个数最多的选项是B选项“危害”,其中包含一个错别字。
7. 单选题:下列短语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乘客(chéngkè)B. 下落(xiàluò)C. 踢足球(tí zúqiú)D. 将来(jiāng lái)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语“踢足球”中,注音错误的是“足球”,正确注音为“zúqiú”。
2023扬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诗歌中的意象,含情蓄意,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
朝晖夕阴,晨钟暮谷,对同一诗人,会因境遇不同而有别,浮云落日,野渡舟楫,对不同诗人,更有不一样的意趣。
鉴赏诗歌,应当玩味意象,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万种情思。
(2)诗歌中有“山”的雄壮。
《望岳》中“①,一览众山小”,展露出青年杜甫宏伟的抱负;《沁园春·雪》中“②,原驰蜡象”,体现了伟大领袖博大的胸怀。
(3)诗歌中有“水”的柔情。
“③,万里送行舟”,是李白对故乡的眷恋;“君问归期未有期,④”,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思念:“黄梅时节家家雨,⑤”,是赵师秀对友人的期盼。
(4)诗歌中有“花”的美丽和希望。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⑥,⑦”,尽显生命勃发的本色:陆游《游山西村》中的“⑧,⑨”,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面临困境,不改初心!(5)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源自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形象,由诗人们反复着色,;经时间慢慢发酵,酝酿成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杯甘醇美酒。
1.根据第(1)段文字的语境,完成下列各小题。
(1)给加点字注音:含情蓄意( )(2)画波浪线的成语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应改为“______”(3)画横线的“逗号”应改为______2.根据语境,在第(2)—(4)段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3.最适合填入第(5)段画横线处的一句是()A.如同一幅风格明亮艳丽的中华田园画卷B.幻化为华夏儿女记忆中的一抹美丽底色C.好像一曲韵味悠远绵长的中华山水歌谣D.成为华夏儿女心中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二、选择题4.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类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身上又有不能被忽视的东西。
作者创作这一类形象,是为了引发读者的深思和社会的关注。
以下关于这一类形象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年轻时,因放荡挥霍,被迫离家:老年归来,依然穷困潦倒,最终被兄嫂厌弃。
2023 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9.0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屑.〔xuè〕栈.桥〔zhàn〕刹.那〔shà〕退避三舍.〔shè〕B.泥泞.〔nìng〕琴弦.〔xuán〕风行.〔mǐ〕磕磕绊.绊〔pàn〕C.残骸.〔hé〕雄踞.〔jù〕摩挲.〔suō〕寸积铢累.〔léi〕D.镌.刻〔juān〕混沌.〔dùn〕褶.皱〔zhě〕如火如荼.〔tú〕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水道的故事。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着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假设.鹜.。
3.以下讲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国家宝藏维权大事扫黑除恶黑洞照片。
讲解: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构造。
B.2023 年 1 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公布,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神经。
讲解: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人工智能技术迅猛进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讲解: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D.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才智的结晶。
讲解: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长城是结晶”。
4.以下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下层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学问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欲的小市民于勒。
B.阅读游记,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
余秋雨的《阳关雪》,记录阳关文化苦旅,抒发历史沧桑感;谢大光借《鼎湖山听泉》,表达于游山听泉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之思。
2023扬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扬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栖息(qī)沉淀(dìng)撷取(jié)卷帙浩繁(zhì)B.狭隘(ài)蒌蒿(hāo)分泌(mì)侃侃而谈(kǎn)C.栅栏(zhà)狡黠(jié)翌日(yì)受益匪浅(fēi)D.负荷(hé)跌宕(dàng)山岚(lán)毛骨悚然(sh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爱国情怀冰天雪地锻炼身体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分)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扬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踌躇.(chú)挑衅.(pàn)自诩.(xǔ)茅塞.顿开(sài)B.颓.唐(tuí)嫉.妒(jì)呜咽.(yàn)脍.炙人口(kuài)C.吮.吸(yǔn)惬.意(qiè)地壳.(ké)明眸善睐.(lài)D.恬.静(tián)豁.免(huò)愠.怒(yùn)争妍.斗艳(yán)1.(2分)D。
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è;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è;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31 分)1.初中即将毕业,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老师寄语】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煦nà喊(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B.刻骨铭心C.转瞬即逝D.根深蒂固(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4)以下直接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2.【学生感言】以下感言中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初中三年,我们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收获满满;A.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之美;B.读《鱼我所欲也》,我们感动于孟子不为名利左右,坚守本心,舍生取义的情怀和担当;C.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折服于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能于一席一饭之间,抓住瞬间,描绘出众多人物的反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D.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理解了普希金含蓄的劝告:其实没什么好忧愁的,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复存在。
3.【致敬师长】您是勤劳的耕耘者,经年累月,使我们荒寂的心原上撒满希望的种子;您是长明的灯塔, 久久伫立,把我们从无边的暗夜引向光明;您是平静的港湾,温情脉脉,目送我们驶向远方。
扬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副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交给监考人员。
第I卷(选择题共14分)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艺术殿堂里的瑰u (A)宝。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l ng(B)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di n(C)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r n (D)合、创新的过程。
(节选自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词)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要进一步减少因为年龄,性别和资历的差别造成的不平等,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的环境。
B.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应该支持呢?还是应该批判呢?C.少数国家出于加强本国军备等动机,在国际社会大肆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D.中关村企业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踏步迈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近几年来,扬州对古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古运河风光带。
B.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了。
D.为了面子,不少孩子在外一掷千金;而为了孩子,一些家长在家“一切从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5年来,植树造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B.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C.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D.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采用对比的手法,深刻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七颗钻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他们都是19世纪俄国作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政治抱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有《社戏》《故乡》《孔乙己》等。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3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
应坚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3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4从实际情况出发A.2;B.2;C.○4;D.○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6分)一、积累运用(22分)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3分)室外飞沙走石,黄土漫天,而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内却是一片春意( ng)______然,昆曲《牡丹亭》正在这里开锣鸣音,这细(n )_____、含蓄而又执著的古代爱情故事,让年轻学子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无穷(m i)_____力。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8分)⑴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⑵,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⑶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⑷,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⑸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⑹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无数革命英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过零丁洋》中能够表现这种精神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9.在阅读课外名著时,你会遇到一些为之高兴,为之落泪,为之倾心,为之惋惜的人物和情节。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一个曾激起你情感波澜的人物和情节,并写出你的体验或感悟。
(4分)名著:《汤姆·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西游记》让你动情的人物和情节:。
你的体验或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文专题与实践活动。
(7分)⑴仿造例句,以“语文”为陈述对象续写句子,写出你三年语文学习的收获或感受。
(3分)例句:自然是一个神奇的课堂,壮美的山川令人心胸开阔,灵秀的花鸟使我性情愉悦。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多彩的三年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准备开展一次“我心中的语文”演讲比赛,请为你的演讲词拟写一段文情并茂的开场白。
(不少于50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54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2)然后完成11-(3)12题。
(4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12.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2分)(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取桐油、清油(菜籽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
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
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本朝)推重徽郡人。
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ji )居(客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
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
(选自《天工开物·丹青》)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⑵持就火炀之()⑶用讫再火令药熔()⑷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14.甲乙两文中都有不少含“以”的句子,例如“不以木为之者”,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含“以”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
16.从活字印刷和制墨的方法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令现代人赞叹不已,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当中还有哪些也是在表现古人杰出的技艺和才能的?请联系其中的一篇课文,再结合现实的例子,谈谈你的感想。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9分)简单邹立寅①又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了身,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封信。
学校里又要收费了,而且数目不少。
校服、校鞋、秋游,再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总额达到了600元。
笔握在手里,却颤得厉害。
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是一次告急,无奈啊!当初把儿子送到这所重点学校已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干,为的就是凑齐学费,但现在又……②枫不忍心再往下想,也没有了勇气,只觉得鼻子酸溜溜的,两眼湿湿的。
他丢开信纸,跑出了宿舍。
③天刚刚蒙蒙亮,秋风也异常刺骨,校园里依旧是静悄悄的。
(A)走在秋风瑟瑟的林阴道上,枫想到了暑假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
父亲猛抽了三天的烟,紧锁的眉未曾舒展;母亲抽抽噎噎了三天,通红的眼未曾褪色。
枫呢?踌躇、矛盾、胆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一种“我要读下去”的信念与家中的经济状况背道而行……他困惑,他迷惘,他不知何去何从。
④三天后父亲的那个决定将他送进了这所学校。
他背负着沉甸甸的亲情,手捧着两颗滚烫的望子成龙的心走进了校园。
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眸子望着他,简简单单的道了句:“儿子,好好干!”⑤枫攥了攥拳头,狠很地击了一下跟前的那棵杨树。
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是举起的竿子、过河的卒子,不能下跪!不可后退!⑥就这样,一封“告急书”去了老家,上头只有简单的一行字:父亲:本月需交费300,加生活费300,共600。
我会好好干!儿子⑦一周后的一大早,枫终于盼来了回音一个鼓鼓的邮包。
有点儿诧异,有点儿不安,也有点儿踏实。
他风一般奔回宿舍,撕开封口,倾出“内涵”。
他怔住了!眼前的是一堆零钱,但他觉得那不是感性的,简单的钞票,那时一滴滴汗、一股股血凝成的一群“精灵”啊!有10元的,有5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但没有一张是100元整的。
在那堆神圣的、沉甸甸“精灵”中,枫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更简单地写着:“儿子,好好干吧!父亲。
”⑧在这个朦胧的清早,大地还是沉睡的,太阳还是沉睡的,校园也还是沉睡的,(B)但枫醒着。
他看到了父亲的眉、母亲的眼,也听到了那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儿子,好好干!”⑨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17、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第⑦段中“精灵”一词的含义。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好好干”三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文章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