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噪声监测测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9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一、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3)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则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二、仪器设备:声级计(GM 1357)、GPS定位器三、测量点位:6 经纬度:N:33°38.236′ E:117°04.243′四、测量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使用仪器是声级计。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五、测定步骤(1)将学校划分4×5的网格,共20个测点。
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交点,若交点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每组3人配置一台声级计,每2组共用一台GPS定位器。
(3)读数方式用快档,每隔10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
六、数据处理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1)将各测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各测点等效声级Leq。
(2)结果计算如:1号点位,根据数据,算得等效连续A声级用Leq1表示。
20号点位,用Leq2表示七、注意事项(1)声级计使用的电池电压不足时应更换。
(2)每个点测量前均应仔细校准声级计(已校准)。
八、思考题:1、等效声级的作用是什么?答:等效声级反应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2、影响噪声测定的因素有那些?答:(1)测量仪器,仪器的精度和规格。
(2)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风雨,无雷电的天气下进行。
(3)周围环境,应该避免干扰。
(4)测量时段,昼间和夜间以及季节的不同。
(5)测点布置,有网格测量法和定点测量法。
校园噪声监测方案一、目标与范围我们之所以要制定这个校园噪声监测方案,主要是希望能让校园环境更安静,帮助同学们和教职工能在更好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
说实话,噪声不仅会让人分心,甚至还可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及时找出噪声源,进而推动校园环境的和谐。
这项方案将覆盖校园内所有可能产生噪声的地方,比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等。
我们会涉及到设备的购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报告的生成,以及后续的整改措施等多个方面。
二、现状分析经过对校园环境的初步调查,我们发现噪声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1. 教学楼周围:课间流动的学生、教室间的闲聊声,真的是很吵。
2. 宿舍区:晚上同学们聚会、娱乐活动,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
3. 校园施工:施工噪声不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挺大。
4. 交通噪声:在某些时段,校内外的交通噪声特别明显。
师生们反映最多的噪声问题主要发生在课间和晚上,尤其是在考试期间和自习时,噪声干扰真的是让人无奈。
因此,我们的方案将专注于监测这些高峰噪声时段,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实施步骤1. 设备选择与购买选择合适的噪声监测设备可不是小事儿。
我们建议购买那些带数据存储和远程监控功能的噪声监测仪,这样才能实时采集和存储数据。
设备的要求大致如下:- 测量范围:30dB - 130dB- 精度:±1.5 dB- 数据存储:至少能存储30天的数据- 远程监控:最好有Wi-Fi或蓝牙功能,方便随时查看数据计划购买10台这样的监测仪,预算大约是5万元。
2. 数据采集与分析我们会在校园的主要噪声源区域安装监测仪器,建立一个噪声监测网络。
具体的区域包括:- 教学楼前的广场- 宿舍楼外- 图书馆旁边- 校园的重要交通路口每个区域至少放一台监测仪,确保噪声源都能被覆盖。
监测的时间可以设定为每天的7:00-22:00,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噪声水平。
数据采集后,我们会用数据分析软件整理信息,分析噪声水平的变化趋势,识别高峰时段和噪声源。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备注:以下为本人编写的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在我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并对其进行监测。
为此,我们设计
了一个实验,采用室外混缩话筒进行了声音采集,并利用电脑来分析和储存数据,以了解
室外噪声强度和频率。
实验共历时四天,每天早上8点采集一次,每次实验时间为20分钟。
实验采用室外
混缩话筒进行声音采集,并结合电脑软件分析音频文件,将声音按不同的声音强度和频率
分类。
实验数据显示,在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强度范围为:40-85分贝,属于中度噪音;
频率分布在大致为80-750Hz,以250Hz处频率最高,其次为500Hz和800Hz附近。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不同地点的环境噪声,结果发现噪声都处于中度噪声水平,并在80~750Hz
的频率下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从实验结果看,环境噪声受我校植被布局、建筑结构以及学校建筑构成,即绿色环境、建筑密度等的影响。
因此,植被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安静的环境
效果。
此外,建筑构成也可以起到缓冲性作用,降低噪声强度。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植被分布布局规划要合理;建筑部署时要
考虑舒适抑制噪声产生;建设新建筑时要考虑对噪声的影响;维护校园环境时,要注意控
制噪声污染。
总之,本次实验研究了校园内的环境噪声,数据表明,噪声强度属于中度,受植被分
布和建筑结构等多方影响。
此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来促进校园环境的安静可持续发展。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1. 引言校园噪声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校园噪声环境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整理总结了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方法与过程,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方法我们在一所高中的校园内选择了多个监测点,并利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教室噪声环境在不同教室进行的监测中,我们发现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着某些特定时段的噪声峰值。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课堂讲解声以及移动椅子等引起的。
我们还发现空调等设备的噪声也对教室噪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3.2 图书馆噪声环境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噪声环境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声来源。
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内讨论或使用手机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籍移动和翻阅时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声对于需要安静学习和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3.3 食堂噪声环境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堂是校园噪声环境中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繁忙的用餐时间,人声喧哗和餐具碰撞声不断。
对食堂进行噪声控制是改善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一环。
3.4 体育场噪声环境在体育场进行的监测中,我们观察到了噪声水平的显著增加。
观众们的欢呼声、音乐声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起哄声都是体育场噪声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噪声超出了安全范围,这对听力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总结和回顾校园噪声环境在我们的实验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
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的噪声来源有所不同,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深入了解了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了以下观点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特别是教室和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
校园环境调查——噪声监测与影响评价调查地点: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组长:周大众(20121708234)成员:李禹(20121708231)高丙阳(20121708232)1.调查背景: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而在校园更是如此,校园里日常主要的生活就是上课,而噪声很容易干扰上课,并影响学习效率,甚至会使学生变得焦躁。
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处于新城区,周边有交通主干道,较为明显的交通噪声,周边有小区以及校内教职工宿舍的建设产生的建筑施工噪声,而且由于校区处于城市郊区,很多教职工都购买了私家车,以便上班,这也是校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因此本实验以校园为监测对象进行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调查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2.调查目的:1)分析噪声监测数据,对校园环境噪声做出评价,初步评估校园内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2)通过这次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初步接触环境者的工作方法,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基础。
3.调查布点: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的功能区布点法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具体布点如下:因校园内噪声分布不是很均匀,采用定点测量法,优化选取五个代表整个校园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并进行8小时连续监测,具体测点分别为:1号监测点:一期学生餐厅门口;2号监测点:一期敬业楼前面的十字路口处;3号监测点:一期校园北门;4号监测点:二期澎湖与5宿舍楼交叉路口处;5号监测点:教四与澎湖交叉路口处;6号监测点:天桥。
测出每小时的L eq及L d和L n。
4.调查条件:1)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5m/s以上时停止测量;2)风力在三级以上应加风罩,五级以上应停止测量,同时要保持声级计的清洁;3)使用声级计以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实验项目:校园环境噪声监测组号:第二组人员:组长: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区域环境昼间噪声现状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熟悉监测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监测报告书的编写,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或与之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基本要求在掌握噪声概念及噪声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等效连续A声级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噪声评价中的应用;熟悉噪声监测方案设计全过程,熟悉噪声背景资料的收集;根据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确定采样方案,即确定采样点、采样时间与频率;掌握噪声计的使用方法,实施噪声监测;绘制校园噪声污染分布情况图,编写监测报告书,根据国家标准对校园噪声进行评价,提出防噪降噪的建议与措施。
实验中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行设计监测方案并实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独立从事环境监测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学生进行噪声背景资料收集、包括资料查阅与监测方案的设计。
查阅文献了解国内校园噪声监测现状与噪声污染危害;调查我校校园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包括建筑设施等情况,由小组长组织同学根据调查情况讨论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结合噪声变化规律和实验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与频率,设计噪声测量数据原始表格;小组长组织修改并组织同组成员踏勘后确定最终噪声监测方案。
2、监测方案的实施:同学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前后均用标准噪声源对噪声计进行调校。
读数方式慢档,每5sec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 个数据,同时判断和记录附近的主要噪声来源。
全部区域测量完毕,再按刚才次序循环进行第二论测量。
3、数据处理、绘制噪声污染图、编写报告书:可用excel或origin等任一处理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将测量到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5dB一档分级,绘图表示该区域噪声污染情况。
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习噪声评价的方法、报告书的格式,深入研究校园防噪降噪的方法措施,同学完成报告书的编写。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一、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的一般过程和监测方案设计;2、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3、熟悉声级计的使用;4、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律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仪器精密脉冲声级计(HS5660-A声级计)。
三、实验内容1、选择校园内5处测点,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2、计算和评价噪声值。
四、测量步骤1、声级计的使用(1)检查电池:功能开关置“BATT”处,电表指针在绿线处。
(2)电气校正:功能开关置“F”(线性)处,“校准”,量程置“中”档,分贝开关置“80”,调整校准旋钮,使电表指针对准“CAL”处。
(3)声学校正:功能开关置“F”(线性)处,“校准”,量程置“中”档,“快”档,分贝开关置“80”,调整校准旋钮,使液晶显示器显示“93.8dB”处。
(4)测量:功能开关置“A”处,“内接”,量程置“中”档,“快”档,分贝开关置“80”,从液晶显示器读数。
2. 确定测点: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测定时不能说话,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每次测量读数:读dB(A)。
(1)此次监测选择“快”档。
(2)每隔5s读一个数据,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3)记录附近的主要噪声源和天气条件、测量时间。
(4)若测量交通噪声,则应记录车辆流量。
五、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评价1. 环境噪声测量记录年月日时分至时分星期测量人:天气:仪器:普通声级计地点:计权网络:A档噪声源:车辆分/辆快慢档:快档取样间隔:5秒取样总次数:2. 数据处理:求L10,L50,L90,并以此粗略计算白天的等效声级L d(Leq=L50+d2/60,d= L10- L90)3. 噪声评价:计算白天的等效声级Ld,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判断白天噪声的超标情况。
声环境功能区0类1类2类3类4a类4b类昼间(dB) 50 55 60 65 70 70夜间(dB) 40 45 50 55 55 60六、注意事项1、若出现读数值超过或低于量程时,应改变量程后,重新测量。
校园噪声监测方案一、背景简介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噪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噪声的影响更加显著。
噪声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校园噪声监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二、噪声对校园环境的影响1. 影响学生学习:过高的噪声水平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
2. 妨碍学生休息:在校园宿舍和寝室区,噪声会干扰学生的睡眠,导致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3. 影响教学质量:老师在课堂上也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教学效果下降,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4. 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学生的听力损伤和心理压力增加。
三、校园噪声监测的重要性校园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校园环境的舒适性,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
通过实时监测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噪声,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校园噪声监测方案的实施1. 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在校园的各个关键区域,如教室、宿舍楼、食堂等,安装噪声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应能够实时监测噪声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2. 建立噪声数据库:根据实时监测信息,建立校园噪声数据库。
该数据库应包括监测地点、监测时间、噪声水平等信息,能够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设定噪声阈值: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校园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噪声阈值。
一旦噪声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将自动触发警报通知相关人员。
4. 噪声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噪声。
比如,在教室和图书馆安装吸音材料,控制学生在宿舍楼的噪声,加强对校园周围工地等噪声源的管理等。
5. 定期评估和改进:校园噪声监测方案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
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噪声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五、校园噪声监测方案的收益1.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校园噪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
校园环境监测实习报告实习类别:噪声环境监测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前言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生产,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一种。
噪声污染被看成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不良后果采受到关注,所以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投诉最多的环境污染。
为了了解我校的校园环境现状,本实验对我校内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测量,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现状进行贫家,并且就改善校园噪声环境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意见。
目录一、实习目的 ------------------------------------------------ 1二、监测点的布设 ---------------------------------------------- 1三、监测原理 ------------------------------------------------- 11、声级计原理 ----------------------------------------------- 12环境再生标准及 -------------------------------------------- 2四、测定仪器和设备 ----------------------------------------- 2五、测定步骤 --------------------------------------------- 2六、数据记录 ------------------------------------------------- 31、记录实验参数 ------------------------------------------ 32、数据处理----------------------------------------------- 43、计算区域评价值 ---------------------------------------- 4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结论 ----------------------------------------------- 52、建议 -------------------------------------------------- 5八、心得体会 ------------------------------------------------ 5九、参考文献 ------------------------------------------------ 6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际参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加深对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理解;2、 掌握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二、监测点的布设1.监测点的布设要求(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时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使用仪器是声级计。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米。
2.采样点布设方法此次在学校监测,地点在F 区,采用的方法是网格法。
将F 区划分为25×25m 的网络,测量点选择在每个网格的中心。
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动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3.采样时间本次实习根据情形选择在昼间进行,上午时段为8:00-12:00;下午时段为2:00-6:004、采样每组在每个采样点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通常为5秒)测量A 声级瞬时值,连续读取100个数据,计算每个点的105090eq L L L L 、、、值,以及各个点的105090eq L L L L 、、、的平均值。
三、监测原理1.声级计原理声级计一般由电容式传声器、前置放大器、衰减器、放大器、频率计权网络以及有效值指示表头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由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前置放大器变换阻抗,使传声器与衰减器匹配。
放大器将输出信号加到计权网络,对信号进行频率计权(或外接滤波器),然后再经衰减器及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值,送到有效值检波器(或外按电平记录仪),在指示表头上给出噪声声级的数值。
2环境再生标准及使用区域评价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
等效连续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得到的L eq值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该区域的噪声水平,该平均值可以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评价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类标准(dB)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四、测定仪器和设备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环境噪声自动检测仪器,其性能符合GB3785-83的要求。
测量前后使用声级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大于2dB,否则测量无效。
五、测定步骤1)将校园划分为25×25m的网络,测量点选择在每个网格的中心。
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动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每三组配置一台声级计,顺序到各网点测量,时间从8:00—112:00,14:00—16:00,每一网格至少测量四次,时间间隔尽可能相同。
3)读数方式用慢档,每隔5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
六、数据记录1、记录实验参数实验日期:2012.5.1418—2012.5.21测量时段:8:00—112:00,14:00—16:00气象状态:晴测量设备型号:实验数据记录监测地点:宿舍公寓F区2、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各个测点的昼间、夜间的等效A 声级L eq ,统计声级L 10、L 50、L 90和标准偏差σ,昼夜等效声级L dn 。
L eq 、L 10、L 50、L 9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如下:将测得的100个A 声级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读出第10%位数(第10个).第50%位数据(第50个)以及第90%位数据(第90个)的声级值,依次即得统计声级L 10. L 50. L 90的值;L eq 的计算公式:或)—(—————21]101lg[10)11(]101lg[1011.011.0-=-----------=∑∑==N i L eq Ni i L eq AiAiNL t T L式中: T ——总的测量时段,S ; L Ai ——第i 个A 计权声级,dB ; t i ——采样间隔时间,S ; N ——测试数据个数。
等效声级的标准偏差可用下式计算:∑=--=ni Ai A L L n 1)(11σ (1-3)式中:σ——等效声级的标准偏差,dB ;∑==ni Ai A L n L 11——测得的A 声级的算术平均值,dB ;L Ai ——测得的第i 个A 声级,dB ;n ——测量总数3、计算区域评价值:将全部网络中心测点测得的10分钟等效声级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代表测量功能区域的环境噪声水平。
计算式如下:LdB=1/n ∑Leqi=1/8(51.0+52.3+55.4+53.1+50.7+52.2+50.5+52.9)=52.3dB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结论根据对学校宿舍相关情况的调查,福建工程学院宿舍楼F区的声环境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城市区域噪声限值标准要求,能满足学生的正常休息要求。
但是噪声主要来自学生自己的活动和谈话,休息实时间还是很安静的。
2、建议综合分析,福建工程学院宿舍楼F区噪声污染主要来校内外交通以、校内的生活及文化广场噪声等。
结合学校校园噪声污染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学校通过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化面积,使来自外界的噪声被绿化带充分吸收,以此在半途减弱噪声。
(2)交通噪声是校园主要噪声来源之一,是校园噪声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加强校园车辆通行管理,严格控制校园内行车速度,减少车流量及在校园内禁止不必要的鸣笛。
(3)建议学校对后勤工人进行素质教育,建议他们不要在工作时听广播或把声音降低,特别是休息时间不要进行割草和修剪树木。
积极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声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保护校园环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生活噪声的产生。
八、心得体会在这次的实验让我们用更科学的方法更深入的了解了我们学校。
入校已经是第三年,可是要说对学校的了解,真是不够深入。
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要评价一个环境的好坏,外观是不足以体现的。
而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平时所处的是怎样一个环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否有利。
总之,大学环境监测实验课让我们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们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们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九、参考文献奚旦立刘秀英孙裕生环境监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