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第六章-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36.19 MB
- 文档页数:92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一、牧草概述1. 牧草种类:牧草包括禾本科的熔草、早熟禾和牧草、豆科的苜蓿等。
2. 牧草生长特点:牧草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3. 牧草的价值:牧草是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牲畜的生长和产奶有重要作用。
二、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稳定的土壤结构、适宜的土壤肥力、适当的土壤酸碱度等是牧草生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种子选购:牧草种子应具有良好的萌发力和生存力,还应具有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外形。
3. 播种时间: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牧草播种时间会有差别,但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较为适宜。
4. 播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播、撒播、线路播种和机械播种等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5. 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复合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6.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
7. 节水育苗:选用适宜的品种,精细化管理以及灌溉控制是节水育苗的关键技术。
8. 病虫害防治:牧草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禾本科细菌性病害、煤污病和蔷薇病毒病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三、牧草品种选择1. 种植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2. 生产性能:包括产量、食用价值和草场利用能力等方面。
3. 抗逆性能:包括抗干旱、抗盐碱和抗病虫害等方面。
4. 适口性:适口性好的牧草品种能够增加牲畜的食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 社会环境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
四、牧草的管理1. 茬场制度:不同牧草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可有不同的茬场制度,一般为单茬一年或双茬一年。
2. 刈割技术:不同的牧草种类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刈割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
3. 肥料施用: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和品质,应根据不同地区、种类和生长季节进行调整。
草原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37028119881210****摘要:牧草种植要结合种植地的各种环境条件,选取合适的品种开展种植。
农民在种植中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播种、收割活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使用农药,同时政府要鼓励饲料厂对饲料加工技术进行创新,制作环保、绿色的有机饲料,通过不同的技术创造出适用于更多使用场景的饲料,提高畜牧业动物的肉质,从而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草原牧草种植;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引言饲料牧草的种类有许多,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喂养畜牧动物的种类和牧草生长的年限对牧草进行划分,同时要考虑牧草种植环境。
本文对草原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究。
1、在饲草饲料的营养价值分析1.1蛋白质较多的营养价值牧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许多动物成长需要的氨基酸,一些科学家指出,牧草中百分之八十的蛋白质能够被动物吸收,制作成饲料时至少可保存4、5成蛋白质。
1.2富含维生素的营养价值牧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满足养殖动物的生长和日常活动的需求,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更是十分高,在制作饲料中只需要添加维生素D和B6就能满足动物的全部维生素摄取量。
1.3富含矿物质的营养价值牧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等,能够满足动物的日常需求。
牧草中还含有多种酶和有机酸,动物使用后有机物的消化率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五十。
2、牧草种植技术分析1.1牧草种植要科学规划牧草的种植首先需要科学规划,要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当地农业局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土壤和水质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草种,在合适的时间开展播种和收割。
一些种类的草只能在当年种植,无法结出草籽或通过根部再生,工作人员应当选择适宜的季节开展播种,在气候变暖时快速进行种植,增加牧草的成长时间;多年生牧草的种植时间一般也在春季,在每年中旬或降水量多的时期也可以播种。
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播种工作。
2.2牧草选种和种植预处理工作2.2.1充分了解当地牧草种植环境,可以观察当地植物种类,按照植物所处的目、科、种分析当地的植物生长环境。
草原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摘要:在畜牧业发展中,牧草种植以及加工技术会对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我国可食用肉类总量下降,因此需要提高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
在实际畜牧业生产工作中,很多区域的牧草种植工作存在很多不可靠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对牧草种植工作进行探究,从种植、选草种等方面提高牧草种植产量,加强机械化程度,提高收割效率。
除牧草种植工作外,也要进一步加强饲草饲料加工工作质量,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因此本文将牧草种植工作以及饲草饲料加工工作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生产技术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快畜牧业发展。
关键词:草原;牧草种植;饲草饲料;加工技术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肉类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畜牧业喂养中有机生态饲料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牧草重质量以及饲草饲料产量也得到巨大的提高,如何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畜牧业养殖户经济收入已经成农业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视牧草种植以及饲料加工工作,实现牧草、饲料可持续发展,保证畜牧业可以持续、稳定发展。
1.饲料牧草种类分析目前,牧草种植种类较多,很多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畜牧业饲养动物的类型以及牧草的生长年限进行划分,充分考虑牧草的种植环境,一年生长的牧草有墨西哥1号以及多花黑麦等,多年生的牧草有菊苣以及多性状狼尾草等,这些草料制成的饲料,适用于大部分动物的饲养,而且适种范围较广。
1.牧草中蕴含的营养成分1.牧草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牧草中含有的蛋白质适用于多种动物的成长,在动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氨基酸,在牧草中的蛋白质能够被动物吸收,在制成饲料后,也可以保存大量蛋白质,为动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1.维生素含量多在牧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满足动物生长需求,在牧草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极高,在牧草加工时只需要添加维生素D6以及B6就可以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
1.牧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牧草中也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钙元素、磷元素丰富,能够满足动物的生长需要,而且动物牧草中含有酶以及有机酸,动物在使用后能更容易消化,防止消化不良的情况。
《草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一方面论述草地植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介绍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各个转化节。
在教学中,与草地学课程相关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产学、草地生态学、气象学、牧草栽培学、动物营养学等。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授课37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3次)。
学时安排详见表1。
另外,有实验10学时,1周实习20学时,共70学时。
表1 《草地学》学时安排章节名称学时教学方式第一章绪论 2 讲授,讨论第二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 6 讲授第三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4 讲授第四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4 讲授,讨论第五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 4 讲授第六章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6 讲授第七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 6 讲授第八章草地的合理利用 4 讲授,讨论第九章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2 讲授第十章草地季节畜牧业 2 讲授第十一章实践教学:实验(5个实验)实践教学:实习1周10 20合计学时706.考试考核办法基于课程的性质,草地学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牧草饲料加工第一章饲草饲料的收获第一节收获对象第二节收获方式第三节收获技术第一节收获对象一、籽实收获二、地上部收获三、地下部收获一、籽实收获籽实饲料是重要的精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和豆类籽实。
禾谷类籽实,如玉米、高粱、燕麦、大麦等,适口性好,是单胃家畜、家禽的基本饲料成分。
此类饲料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占70%左右,粗蛋白质占6%~10%,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各占3%左右,所含矿物质中磷较多,钙较少。
一、籽实收获豆类籽实,如大豆(包括黄豆、黑豆、秣食豆)、豌豆、蚕豆、山黧豆及野豌豆等。
此类饲料一般含粗蛋白在22%以上,如大豆为33%~45%,是畜、禽优良的蛋白质补充饲料。
?以收获籽实为目的的收获,采收种子的饲料作物和牧草属于这一类型,如黑麦、玉米、大豆等。
这种收获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成熟期,一般在籽粒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时收获。
二、地上部收获以收获地上部茎叶为主要目的收获,牧草与青饲料属于此类。
这种收获类型无固定收获期,人们可根据栽培的目的及饲喂家畜的种类等确定收获期。
?如苜蓿作为牛、羊青干草时应在单位面积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最高的初花期收获,而作为猪、鸡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时则应在现蕾期收获。
以获取地下部块茎、块根、直根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的收获,如甘薯、萝卜、马铃薯等饲料作物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收获也无固定收获期,但收获期的确定受外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通常在早霜前收获。
第二节收获方式一、人工收获二、机械收获一、人工收获人工收获是指从收割到脱粒、晒粒、包装、归仓完全用人工或畜力进行,不用任何机械。
饲料作物或牧草作为青饲料或青干草使用时,其刈割、晒草的过程多用人工劳力进行作业。
二、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又分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
分段收获是将成熟期的饲料作物或牧草的收割、晾晒、捡拾、脱粒、包装、归仓分段用不同的机器进行,机具简单、轻便、灵活、适宜小面积作业.联合收获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获和脱粒等作业,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损失少,适宜大面积地块应用。
牧草加工技术
1、自然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为我国采用的主要干燥方法。
与人工干燥法相比,自然干燥法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制作的干草质量差、成本低,自然干燥的方式又可分为地面干燥、草架干燥和发酵干燥三种。
2、地面干燥法:也叫田间干燥,牧草刈割后在原地或另选地势较高处晾晒,大约4~6小时后使其干燥到水分含量大致为40%~50%,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干燥,根据气候条件和牧草的含水量可进行草条的翻晒,使牧草水分降至35%~40%,此时牧草的叶尚未脱落,用集草器集成0.5~1m高的草堆,保持草堆松散通风,经1.5~2天达到完全干燥。
牧草的叶开始脱落时叶片含水量豆科牧草为26%~28%,禾本科牧草为22%~23%.此时牧草全株的含水量在35%~40%以下。
为了保存价值较高的叶,搂草和集草作业应,该在牧草水分不低于35%~40%时进行。
3、草架干燥法:在多雨地区牧草收割时,用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不易成功,可以在专门制作的干草架上进行干草调制。
干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等。
将刈割后的牧草自上而下地置于干草架上,厚度不超过70cm,保持蓬松,有一定斜度,以利采光和排水。
草架干燥虽花费一定物力,但制得干草品质较好,养分损失比地面干燥减少5%~10%。
- 1 -。
牧草料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第一节饲草的主要特性及生产管理牧草拥有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种植、营养价值丰富、更新快等多种特性。
牧草品种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豆科类牧草,主要有苜蓿、沙打旺、红豆草、小冠花、白花草木樨、紫云英、苕子、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等品种的牧草,另一类为禾本科牧草,主要有黑麦草(或宿根黑麦草、牧场黑麦草)、多花黑麦草、鸭草、苏丹草、象草(也称紫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类玉米、高梁、披碱草、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羊草、无芒雀麦等品种的牧草。
我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区,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土壤类型繁多,对于牧草种植来说,必须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草食畜禽现状做出适当的选择。
牧草不同于野草,牧草种植要有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
牧草的抗逆性较强,管理相对省时、省工、省事,但多数牧草种子较小(如籽粒苋、菊苣、苦买菜、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对播种的要求较高,如果种植不精细,很难保证苗齐苗壮。
因此,牧草的播种要比种粮更为精细,在平田整地、土壤墒情、播种深度上要求更严。
种植牧草追求的是提高鲜草量,要获取高产,就必须有相对较好的水肥条件,因此,还应讲究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均衡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结合。
在种植季节上,黄淮海地区以秋播为主,北方地区以春播为主,南方地区则适宜搞轮作、间作、套种。
在田间管理上,要特别注意苗期杂草的清除,同时搞好中耕、灌溉、排涝、降渍。
牧草收割后,要及时灌水追肥。
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由于多数牧草直接用于饲喂畜禽,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
一、牧草种植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1)日照长度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有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并提高结实率。
牧草中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有矮柱花草、圭亚那柱花草和大黍等。
长日照植物适于在高纬度的温带地区繁殖牧草的种子。
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中部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西部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较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与生产。
2009年9月下旬,长三角地区的奶协组团对美国中西部地区牧草产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对其从田间生长到市场销售、出口的整个产业链作了初步了解,基本上可划分为:田间种植、存储;工厂加工;运输、销售三个阶段。
其最大的特色是,所有这些过程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现将访问获得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一简介。
牧草的田间种植、存储美国西部高原比较干燥,年温差高达25℃,山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纬度差异对平均气温的影响也很大。
从哥伦比亚高原到科罗拉多高原,冬季平均气温高出10℃,夏季更明显。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带不到250毫米。
这样的气候条件反而为牧草生长、收割、翻晒等提供了优越条件。
与我国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基本相同,牧草耕种后,农户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检查作物生长情况。
到牧草可收割时,机器进地收割、田间翻晒、打捆、堆垛、捡垛、装车,然后统一集中存放。
种植访问中EI Toro公司负责人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这里的土壤我们都经过分析,适宜种植,而我们这里水资源很有限,但是我们要用这有限的水资源灌溉好土壤,培养出优质的农作物。
”当地农户利用土壤、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科学种植,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方面很有经验。
比如苜蓿和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进行合理轮作。
根据土壤、气候的不同,一般三年一轮换。
主要牧草品种有:苜蓿草、梯牧草、百慕大、克莱因、燕麦、苏丹草等。
施用农药都是美国农业部批准的,以保证牧草的质量。
相关农药的施药记录要求保存整整7年,以备相关部门随时检查。
Rick Hilafiker是加州一位农场主。
他的8000英亩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牧草,供应Wilbur Ellis 公司。
Rick祖籍瑞士,祖父辈来到这里时先养牛,但1960年的一场龙卷风将家里的牛卷走后,他们就再也不养牛了,转而因地制宜种植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