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 格式:xl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一、操作准备1.准备好所需中药:根据医师的建议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配药。
2.准备好各种器具:包括灌肠袋、管子、灌肠头、保险套、手套、棉签等。
3.准备好洁净的操作场所:操作场所要保持清洁整齐,没有杂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操作步骤1.手部卫生:佩戴手套,洗手并进行消毒。
2.准备灌肠袋:将灌肠袋洗净并进行消毒,然后安装好灌肠袋。
3.准备中药溶液: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熬30分钟,过滤掉渣滓,将药液倒入灌肠袋中。
4.身体准备:将身体置于左侧卧位,膝胸位,或取仰卧位,根据需要。
患者可以躺在床上或者铺垫干净的纸巾或毛巾,以免弄脏床单或被单。
应以患者自身感受舒适为宜。
5.灌肠前准备:涂抹保险套和灌肠头,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患者肛门周围。
6.灌肠:将灌肠头涂抹润滑剂,将一端插入患者肛门,将灌肠袋举高,打开阀门,尽量将药液流入患者的肠道中。
7.定时灌输:根据医师的要求,灌输中药溶液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8.完成灌肠:当灌肠袋的药液流尽时,关闭阀门,轻轻拔出灌肠头。
9.患者要保持平躺姿势,保持10分钟左右,使药液尽量保留在体内。
当患者感到大便或排气的冲动时,可以允许排泄。
三、操作后处理1.移除灌肠器具:将使用过的灌肠袋、管子等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清洁消毒保存或丢弃。
2.清洗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3.记录和观察:将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症状,以便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和肛滴法的操作规范流程,注意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保持操作过程的清洁,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姿势,注意维持较短时间的保留,适当休息和排泄。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1.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镇静、催眠等二、适应症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1.人工肝门患者。
2.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
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
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药保留灌肠
1、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适应症:肛窦炎、结肠炎以及高热降温。
3、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4、注意事项:①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②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③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④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大肠内注入中药水剂,让患者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中药和灌肠器具。
中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在具体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灌肠器具包括清洁灌肠器、废液桶、药液桶、自行车充气管、塑料膜等。
2.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清空大肠,可使用盐水灌肠或者是口服泻药来排便。
清空大肠后,患者需要取横卧的姿势,并将一个折叠起来的毛巾放在肚脐下面,用来保持一定的高度,便于注射中药。
3.进行灌肠:将清洁灌肠器连接到自行车充气管上,并放入热水中进行消毒,确认无菌后再进行注药。
首先将中药水剂倒入药液桶中,将药液桶与清洁灌肠器相连,在保证无泄漏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车充气管将药液注入患者的大肠内。
药液的温度应在37左右,注射药液的速度要缓慢,大约是1-2秒钟注射1毫升。
4.保留药液:将药液注入后,患者需要进行保留药液的操作,一般需要保留20-30分钟,这样可使中药成分更好地被吸收和渗透到大肠黏膜中。
当然,患者在保留药液的时候应该尽量放松全身,这样可使药液在肠道内更加顺畅,并且更容易被吸收。
5.排出废液:在保留药液时间结束后,患者需要将肛门里余留的药液排出体外。
此时,应使用废液桶接收排出的药液,排放的过程中要轻柔,并且尽量向上升起臀部,这样可让药液尽量排出而不会滞留在大肠中。
6.清理器具:在完成灌肠后,清理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进行专业的清理和消毒。
清洁灌肠器和药液桶应该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清洗,之后再用热水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确定病情和体质,以便合理的选择中药,对于操作灌肠的细节也要格外注意,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1、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嘱病人排二便,查对解释,遮挡病人,取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膝屈曲,臀下用一小枕抬高10厘米,垫上胶单或治疗巾,保暖。
3、取去渣中药灌肠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挂在输液架上,移至病人床边,液面离肛门约30厘米。
4、弯盘置于臀沿,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止血钳,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20-25厘米。
5、松开止血钳,滴入通畅后,观察病人反应。
6、药液滴完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于弯盘内,分离肛管,用草纸轻轻按压肛门。
7、记录灌肠液量、温度、滴注过程、时间、病人反应等,签名。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1. 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 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 镇静、催眠等二、适应症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1. 人工肝门患者。
2. 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 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 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 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 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 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 C ~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7. 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 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 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接到医嘱双人核对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肛周皮肤粘膜情况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手术,有无大便失禁 心理状况护士准备 护士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弯盘、纱布、凡士林、棉 签、治疗巾、大量杯、水温计、屏风、执行单、手 套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温度适宜核对 携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解释体位 关闭门窗、合理体位,暴露臀部、注意保暖,必要时屏 风遮挡消毒 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臀旁。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排毒、改善肠道功能和调节身体健康等目的。
下面是中药保留灌肠的一般操作方法:材料准备:1. 中药粉剂: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药粉剂,并确保它是经过中药师配方的。
2. 保留灌肠袋:从药店购买一只专用于保留灌肠的袋子,并确保其清洁无菌。
3. 温水:用温水来调配中药粉剂。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用温水清洗保留灌肠袋,确保其清洁无菌。
可以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洁净剂。
- 将中药粉剂按照中药师的建议量取出。
2. 加药:- 把中药粉剂倒入保留灌肠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
按照中药师的指示,店内中药粉剂和水的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 用手轻轻搅拌保留灌肠袋,使中药粉剂和温水充分混合。
3. 就位:- 躺在一个平坦而且容易清洁的表面上,比如浴缸或者铺有坚固防水的床单的地板。
4. 插入保留灌肠袋:- 把保留灌肠袋贴近肛门,缓慢地将其插入直肠。
可以使用一些润滑剂来减少不适感。
5. 中药阶段:- 温缓地同时注入中药粉剂和温水。
如果有任何不适感,应该停止灌肠过程,并通过与中药师沟通解决问题。
- 中药粉剂的量根据需要和个人体能来确定,并可在中药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6. 保持时间:- 中药灌肠结束后,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中药在肠道内起作用。
一般来说,至少保持20分钟,以便中药被充分吸收。
7. 排泄:- 等待一段时间,使保留灌肠袋的液体排出体外。
可以到卫生间或合适的排泄容器进行排泄。
排泄后,将袋子从肛门中移出。
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操作。
同时,注意保持消毒和卫生,以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