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文化与经济,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29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论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一、经济层面1.1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城市企业、金融系统等方面的改革。
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农产品销售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1.2 外贸和外资引进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还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外资引进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平台。
1.3 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农村地区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城市也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政治层面2.1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包括选举制度、党内民主等方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使得政府更加民主透明,增强了人民对政府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2.2 法治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加强了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
这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3 参与全球事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发表自己的声音。
这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感和影响力,并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文化层面3.1 文化多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
这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样化,并为中国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3.2 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电影、音乐、艺术等方面。
这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还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途径。
浅议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文化;综合国力;发展;支撑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要靠文化支持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初民文化》一书提出“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
”经济活动的机制在各种文化之中,各国的经济是各国文化的反映,经济自身也是一种广义的文化。
文化作为“观念的表征”和“时代的活的灵魂”,是蕴涵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内在动因,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经济与文化越来越相互交融1.1.1经济中的文化与经济“文化化”经济行为中的文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本质特征,记载着人的种种思想、意识、观念、情感等,而且可以促进经济行为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因素日益渗透到经济活动及其产品中。
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仅取决于其实用性、功能性等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其文化品位、审美个性等多种文化因素,经济文化化的趋势伴随着人们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
经济文化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精神道德、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正由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并逐渐转变为经济发展核心要素,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
1.1.2文化中的经济与文化“经济化”文化中无不渗透经济因素,并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成分不断增加,市场手段不断引入,文化生产、消费、管理等越来越渗透各种经济要素,文化活动开始自觉融入经济活动中。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高二政治《文化与社会》知识点1.1.1、理解文化的内涵(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了解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1.2、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1.3、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政治测试题及答案1.1.2《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10年7月,广东正式推出文化强省战略: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
这表明()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
从材料中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等信息表明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D项正确;A、C两项表述错误;B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2.2010年11月2日,中共甘肃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制定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这是因为()A.文化决定经济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解析】选C。
从材料中看出,甘肃省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因为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并未表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B、D 两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3.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758043万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383690万元。
这说明()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
材料中电影票房收入等字眼,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选出C项;经济决定文化,A项表述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表述错误。
4.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接近1%,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