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近法律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公开课教案走进法律教案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教案设计课题:《走近法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授课教师:一、教案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个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规则的分类,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及其作用。
二、教案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作用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三、教案策略:1、教法选择:材料与案例分析^p 法、指导自学法、讲授法2、学法引导: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和点拨学生回答问题;3、课程资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材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p 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回答问题5、教具媒体的组合运用: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指导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案程序课题《走近法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教案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案例:去年,尤溪县坂面中学一个小女孩叶明(化名),在当地一家商店刚买了一块手表,没多久就发现手表坏了,便去找老板更换。
可是,老板不但不予更换,还说手表是叶明自己弄坏的,并说了不少辱骂我是清白的,忍受的话。
“……不了别人对我质疑的目光,我觉得自己快崩溃了,每天都无法安叶明通过《少年司心学习……”法网》上的联系方式,给尤溪县法院副院长刘友水写了这样一封求助信。
刘友水十分重视这样的求助信,专门联系坂面中学、坂面工商所,出面协调,对老板进行消费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并帮助叶明更换了新手表,还对她案阅读考例,思举问题后问手回答题。
从未成年人依法维权的案例入手,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 / 4进行了心理救助。
请学生思考:叶明是怎样拿回自己的手表的呢?(学生答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叶明依靠法律救助拿回了手表,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7.1 走近法律一、设计理念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强,容易受环境影响,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种种不良诱惑和非法侵害,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偏差。
新课程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的理念,本课力争突出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依据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本课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3.通过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三、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的能力。
3.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2、难点:培养尊规、守纪,提高懂法、爱法、守法的意识。
3.确立依据:根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确立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实际情况,确立了教学难点。
7.1 走近法律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教学目标:"我们身边的规则"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4.7.1 走近法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刑法的含义;犯罪的特征(3)我国刑罚的种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4)教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2)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三大特征;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2)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3)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4)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青春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走进法律【导入新课】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新课新学: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走进法律学习目的与要求:温故知新,查漏补缺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标准;二、慢慢形成自觉依照社会要求标准自己活动的能力。
3、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学法尊法遵法用法的人。
学习内容摘 记回顾我们上节课所学,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重要知识点: 请你概括意志坚强的人的具体表现:学习内容摘 记 一、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没有行为规则,人们各行其是,社会就会 ,陷入 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 、 、 十分重要。
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的 。
社会生活离不开 。
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依靠 、 和 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 ,按本单位团体的需要,定出在 适用的准则。
4.法律是 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 。
② 。
③ 。
5.我国法律作为人民 和 的体现,它通过规定 和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 。
6.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 做什么, 做什么,练:请同窗们完成讲义P86方框中的练习。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现、精讲质疑)学习目的与要求:一、区分道德、纪律、规章及法律的概念;二、增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模块四:教师精讲(认真听讲并记录要点) 模块五:随堂检测与反馈 (一)、选择题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以下对“规矩”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 )A.规矩即规那么,一样指由群众一起制定和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路遵守的条例和章程B.规矩确实是指圆规和尺子,别无他意C.规矩单指圆规D.人们的社会生活与规矩无关2.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电话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
每一个公民都必需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B.良好的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展示任务二:分析(2)的问题一(建议:写出法律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产生作用的) 展示任务三:分析(2)的问题二 (建议: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训练内容摘 记 讲解提纲: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我们身边的规则 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走近法律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具有保护作用C. 社会生活离不开一起的准那么D. 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3.在“适用范围或对象”这一问题上,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等规那么的特点是()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B.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 法律对全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表现人民的意志4. 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与法律相较较,二者的区别是()A. 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那么适用于全部社会成员D. 违背前者不承担责任,违背后者那么要受到法律制裁5.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