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玉溪开放农业发展的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71.21 KB
- 文档页数:1
推动农业发展的建议推动农业发展的建议: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2. 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民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
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4. 鼓励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
5.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民收入增加。
6.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水平。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7.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8.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9. 强化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0.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11. 加强农田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12. 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协调。
五、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13.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14.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六、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15.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16. 建立完善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等支持。
七、加强农业现代化管理17. 推动农业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18.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风险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9.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可以借鉴“互联网+农业”的模式,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1.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生物技术、节水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1 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要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比如,可以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或者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这样既能带动农民增收,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以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手段,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电力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可以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2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玉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玉溪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年里,玉溪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企业的不懈努力。
下面,我将就玉溪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业产业是玉溪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玉溪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和水果的种植。
近年来,玉溪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在政策的支持下,玉溪市的农业产值不断增长,茶叶、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玉溪市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玉溪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玉溪市还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玉溪市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除此之外,玉溪市还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玉溪市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玉溪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旅游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未来,玉溪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我对玉溪市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玉溪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4•【字号】玉政办发〔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玉政办发〔2022〕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0月24日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53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结合玉溪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围绕粮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乡村旅游、烟草等重点产业,聚焦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全省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加工、出口中心。
(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21年的27︰52︰21调整为22︰55︰23;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6︰1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额35亿美元,巩固玉溪农产品出口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承载中华民族乡愁的精神家园,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等。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系统,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加强农村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鼓励农业企业、科研院校和农民合作社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附加值。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云南农业现代化课题组云南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只有6%是坝区。
针对云南农业发展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重点在山,其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发展山区现代农业,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规划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
云南山区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低热现代农业山区、中暖现代农业山区、高寒现代农业山区。
这些不同的地区各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不同的农业经营习俗,特别是各具不同的交通条件与市场环境。
因此,在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低热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边缘地区及金沙江、元江、怒江河川沿岸附近。
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的山区及红河、文山、玉溪、临沧、怒江、丽江、楚雄、昭通等州市的部分县的部分山区,面积700多万公顷。
其中又可划分为西部低热山区、西南部低热山区、南部低热山区、东南部低热山区、中部低热山区、北部低热山区。
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橡胶、甘蔗、茶叶、咖啡、麻、热带花卉和水果、砂仁为主的经济特色作物,以牛、骡、马为主的大牲畜和滇南小耳猪、菜花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基础上,可分别发展以优质粮油、水果、饮品、糖果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工业和香料、林纸工业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发展以胡椒、紫胶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以南药为原料的医药工业;发展以珍稀鸟类孔雀、蝶类为主的现代特种养殖业、文化工艺品加工工业;发展以麻、竹子、八角、草果、三七等现代种植业和现代调料、医药工业;发展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鱼为主的现代养殖业。
中暖山区,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东南、滇西南。
主要集中地包括玉溪、昆明、红河、曲靖、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文山大部山区及其他州市的部分山区。
应以发展以水稻、蚕豆、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现代粮食作物生产及其农产品加工业;以烟、油、菜、花、果为主的现代经济作物生产及其圈烟工业、花卉、蔬菜加工业;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为主的畜禽及其加工业。
玉溪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玉溪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加强农村建设和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特色优势。
但是,玉溪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提出对策,不断发扬乡村振兴的良好形势。
一、问题分析(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玉溪市大部分农村仍然依赖于传统种植业、畜牧业,农业基础相对单一,往往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缺少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因此无法刺激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年轻人流失到城市,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甚至出现农村空心化的情况。
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玉溪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少配套的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导致部分村庄无法顺畅地开展生产、生活,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降低。
(四)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是玉溪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但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只有少数村庄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大部分荒地、闲置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无法打造出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带。
二、对策分析通过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乡村企业、开展统一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构建具有品牌效应的农业新兴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二)加强人才培训和吸纳针对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加强培养农村人才的力度,建立吸纳农村人才的机制,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承与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民自愿参与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推行农村土地整合引导村民将散互散地合并为整体经营,实现土地集约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多种经营,推行“农业+旅游”、“农业+养殖”、“农业+生态”等新模式,创造乡村新发展之路。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2•【字号】玉政办发〔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实施意见玉政办发〔2022〕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高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效能,完善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政策供给,结合玉溪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及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决策部署。
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严保严管、坚持统筹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建立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激励和约束并行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新格局,有效增加补充耕地指标,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全市耕地占补有余,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一)深挖耕地后备资源潜力。
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盘活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充分论证,将宜耕未利用地及国土二调和三调均为非耕地(不含可调整地类)且坡度在25度以下的林地、园地等农用地,废弃采矿用地、村庄等建设用地,统筹纳入土地整治范围。
(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加大市级对项目实施的统筹力度,多渠道投入项目资金,加快土地整治项目推进,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入库率。
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市、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合理划分项目实施批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土地整治。
可采取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市内国有企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方式,被授权主体依法引进金融资本、社会投资人参与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