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一、实验内容(1)数字化操作(2)投影与坐标系设置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践,掌握采集数据的主要过程。
(2)通过操作,掌握ArcView的Shape文件格式如何通过其自身的实用工具创建,以及投影、坐标等设置。
三、实验指导(一)构建数据库实验内容:利用ArcView构建GIS数据库。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GIS与一般数据库和图形软件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数据:①使用现有的数据(包括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②创建新的数据(可以由卫星影像、GPS数据或纸质地图创建新的GIS数据)实验过程:构建数据库的步骤如下。
(1)ArcView GIS建库①打开ArcView GIS软件,选择“View(视图)│New Theme(新专题)”命令,弹出“New Themw(新专题)”对话框,对专题特征“点、线和面”进行选择。
如在图2.1中,选择“point (点)”为特征创建专题,单击OK(确认)按钮。
保存“Shape格式”的文件名(File Name)后,就可利用工具栏中的“Draw Point(画点)”作图(如图2.2所示),在图2.2中的点与属性表信息通过ID关联。
若需要记录更多有关“点”的属性信息,可通过添加表格字段完成。
②选择菜单中“Edit(编辑)│Add Filed (加字段)”命令,进入“Field Definition(字段定义)”对话框(如图2.3所示),字段定义通常包括数据宽度、类型、小数位数。
宽度指为每一字段预留的位数,应满足数据中最大的或最长的字符串,符号与小数点所占位数也应包括在内。
数据类型必须是GIS软件包所允许的类型,可以是数值型或字符型。
小数的位数是实数数据类型定义的一部分。
图2.1 选择特征创建专题图2.2 点与属性表关联示意图2.3 Field Definition(字段定义)对话框提示1:属性数据输入主要有键盘输入或从其他数据库系统导入属性数据(多数GIS软件包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如Oracle/Access/Sybase/Informix导入dBASE和ASCⅡ文件)。
实验二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一、实验内容(1)数字化操作(2)投影与坐标系设置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践,掌握采集数据的主要过程。
(2)通过操作,掌握ArcView的Shape文件格式如何通过其自身的实用工具创建,以及投影、坐标等设置。
三、实验指导(一)构建数据库实验内容:利用ArcView构建GIS数据库。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GIS与一般数据库和图形软件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数据:①使用现有的数据(包括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②创建新的数据(可以由卫星影像、GPS数据或纸质地图创建新的GIS数据)实验过程:构建数据库的步骤如下。
(1)ArcView GIS建库①打开ArcView GIS软件,选择“View(视图)│New Theme(新专题)”命令,弹出“New Themw(新专题)”对话框,对专题特征“点、线和面”进行选择。
如在图2.1中,选择“point (点)”为特征创建专题,单击OK(确认)按钮。
保存“Shape格式”的文件名(File Name)后,就可利用工具栏中的“Draw Point(画点)”作图(如图2.2所示),在图2.2中的点与属性表信息通过ID关联。
若需要记录更多有关“点”的属性信息,可通过添加表格字段完成。
②选择菜单中“Edit(编辑)│Add Filed (加字段)”命令,进入“Field Definition(字段定义)”对话框(如图2.3所示),字段定义通常包括数据宽度、类型、小数位数。
宽度指为每一字段预留的位数,应满足数据中最大的或最长的字符串,符号与小数点所占位数也应包括在内。
数据类型必须是GIS软件包所允许的类型,可以是数值型或字符型。
小数的位数是实数数据类型定义的一部分。
图2.1 选择特征创建专题图2.2 点与属性表关联示意图2.3 Field Definition(字段定义)对话框提示1:属性数据输入主要有键盘输入或从其他数据库系统导入属性数据(多数GIS软件包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如Oracle/Access/Sybase/Informix导入dBASE和ASCⅡ文件)。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ADC量化与显示原理实验
实验时间:2014年11月24日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据采集中ADC外围电路基本原理,重点:采样时钟、数据输出与数据同步时钟、参考电压等;
2.学习ADC量化数值和显示对应关系;
3.了解ADC输入电压与量化数字结果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学习AD9481的基本原理,了解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
2.了解8bit波形数据在320*240分辨率LCD上显示方法。
3.验证ADC输入电压与量化数字结果的对应关系。
三、实验步骤
1.ADC模拟输入与量化结果实验
调节位移旋钮,用DMM模块测量ADC的信号输入点VIN+,见图7中红圈1或者2,并观察液晶屏波形(无信号输入时为一条基线)显示位置,完成表1和表2。
1
2
图7 ADC采集模块实物照片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说明:一大格(div)有25个点(像素),分为5个小格,每小格5个像素。
五、实验思考题
ADC将输入的模拟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量化得到数字与模拟输入信号的幅度成比例关系,试分析,如果参考电压发生变化(变大或者变小),那么量化得到的数字结果是如何变化的?
答:当参考电压变大时,量化得到的数字结果变大;当参考电压变小时,量化得到的数
字结果变小。
1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1数据的采集施工监控中需对影响施工及控制精度的数据进行收集,主要包括环境参数和结构参数,前者又主要是指风速风向数据;后者主要指结构容重、弹模等数据。
施工监控需进行收集的数据如表1-1所示。
1.1.2数据采集方法基于港珠澳大桥特殊的地理位置,采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与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具有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时间的影响等优势。
而借助无线传输手段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更具有工程造价和人力资源成本低,传输数据不受地域的影响,可靠性高,免维护等优点。
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2所示。
1-2 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结构图1.2数据的处理与评估在数据分析之前, 数据处理要能有效地从监测数据中寻找出异常值, 必须对监测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 剔除粗差的影响,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我们拟采用的是最常用的μ检验法来判别系统误差; 用“3σ准则”剔除粗差; 采用了“五点二次中心平滑”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修正。
同时, 在数据处理之后, 采用关联分析技术寻找某一测点的最佳关联点, (为保证系统评判的可靠性, 某一测点的关联点宜选用2 个以上)。
我们选用3 个关联测点, 如果异常测值的关联测点有2 个以上发生异常, 且异常方向一致, 则认为测值异常是由结构变化引起, 否则, 认为异常是由监测系统异常引起。
出现异常时, 经过判定, 自动提醒用户检查监测系统或者相应的结构(根据测点所在位置), 及时查明情况, 并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 同时对测值做标注, 形成报表, 进行评估。
1.2.1系统误差的判别判别原则: 异常值检验方法是建立在随机样本观测值遵从正态分布和小概率原理的基础之上的。
根据观测值的正态分布特征性, 出现大偏差观测值的概率是很小的。
当测值较少时, 在正常情况下, 根据小概率原理, 它们是不会出现的, 一旦出现则表明有异常值。
依统计学原理: 偏差处于2 倍标准差或3 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为正常值, 之外的则判定为异常。
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二二年十一月实验一数据采集系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熟悉不同传感器的使用,增加感性认识,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仪器自动控制温室中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计算机、/板卡、板卡、电气控制柜。
三、实验步骤. 在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处,介绍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模拟信号的传送和计算机数据采集过程和方法,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
. 在传感器的安装处,介绍传感器的类型、红外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在风向风速传感器的安装处,介绍风向数字信号并行传送的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处理,介绍风速(转速)脉冲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 在电气控制柜处,介绍温室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 在计算机处,运行温室环境测控程序,介绍数据采集程序的工作过程,介绍编程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方法。
四、作业.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是什么?. 数据采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模拟信号是如何采集到计算机?. 并行数字信号如何采集到计算机?. 转速脉冲信号如何采集到计算机?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让同学在计算机上输入自编的程序,并调试程序,使同学掌握模拟信号的采集方法,掌握相应数据采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万用表、信号接口箱、温度传感器。
计算机、/板卡、312三、实验步骤. 用万用表检查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电压值。
. 将温度信号接入接口箱。
. 用并行信号线分别与接口箱和计算机上的/卡相连接。
. 接通计算机、温度传感器电源。
. 进入语言环境。
. 由每组同学将自编的程序(题目见作业)输入计算机,并调试运行程序、输出运行结果。
四、作业题目:用板卡采集温室的温度数据。
对象:温度传感器要求:⑴每隔钟采集一次温度数据。
⑵/板卡采用双极性方式工作。
⑶用通道采集模拟信号。
⑷/转换结果要做标度变换。
⑸每个采样点上连续采集个数据,然后作数字滤波处理。
实验一采样定理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应用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了解MATLAB软件,学习应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技术,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掌握,理解,分析等。
初步掌握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仿真编程能力。
2、加深理解时域采样定理的概念,掌握利用MATLAB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的方法和掌握利用MATLAB实现连续信号采样、频谱分析和采样信号恢复的方法。
计算在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三种不同条件下恢复信号的误差,并由此总结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产生误差的影响,从而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二、实验仪器
1. 计算机一台
2. Matlab软件一套
三、实验原理
MATLAB是一套功能十分强大的工程计算及数据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之意。
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利用Matlab软件的仿真功能,对采样定理进行验证和分析。
≥2 f c时,采样信号可以唯一的恢复采样定理定义如下:设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c,当采样频率为f
s
出原连续信号,否则会造成采样信号中的频谱混叠现象,不可能无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四、实验内容
1、画出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及其幅频特性曲线,信号为:
f(x)= sin(2*pi*60*t)+cos(2*pi*25*t)+cos(2*pi*30*t);
2、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序列,画出采样频率分别为80Hz,120Hz,150Hz时的采样序列波形;
3、对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序列进行频谱分析,绘制其幅频曲线,对比各频率下采样序列和的幅频曲线有无差别。
4、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观察与3中结果有无差别。
5、由采样序列恢复出连续时间信号,画出其时域波形,对比与原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原信号的波形及幅度频谱;
2. 画出各种采样频率恢复后信号波形及幅度频谱。
1
实验二 D/A电路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应用EWB软件验证D/A电路。
了解EWB软件,学习EWB软件的电路仿真技术,培养分析、仿真电路的能力。
2、加深理解D/A数模转换器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仪器
1. 计算机一台
2. EWB软件一套
三、实验原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WB电子工作台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EDA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与其他电路仿真软件相比较,具有功能全面、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等优点。
DAC作为沟通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桥梁,在各种检测、控制和信号处理等技术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EWB构造了DAC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1 仿真原理
DAC主要由模拟电子开关、电阻解码网络、求和运算放大器和基准电压源(或恒流源)组成,如图1所示。
位权网络目前用得较多的是T形电阻网络,一个D/A转换器要使输出的模拟电压与输入的数字量成正比。
图1中,D是n位二进制数,2个相邻数所对应的输出电压之差称为最小可分辨电压,是二进制数D 的最低有效位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也是D的最低位代码为1,其他位代码为0时所对应的输出电压。
2 仿真分析
(1)用理想开关元件建立的单个模拟开关仿真,如图2所示。
数字位模拟开关每一位数码对应一个电子开关,若ai=1,则对应的开关Si接基准电压源VREF;若ai=0,则Si接地。
2
(2)采用74LS162作为加法计数产生器,用来产生D/A转换所需的信号。
(3)求和电路由具有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的。
LF411具有高精度低功耗的特点。
利用二进制计数器74LS162构成累加计数器,由真值表可知产生0000~1111循环计数,分别接入4个模拟电子开关,并按图3所示连接组成DAC的仿真模型。
四、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原理绘制D/A转换器仿真电路;
2、利用仿真示波器绘制电路输出波形。
3、在原电路基础上增加低通滤波器,观察滤波后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D/A电路输出信号波形;
2. 画出D/A电路输出信号滤波后波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