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静电防护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0.25 MB
- 文档页数:64
(培训体系)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课件壹生活中的静电常识静电是壹种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静电常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有时,它使人遭到电击;有时,它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更有甚者,它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于干燥和多风的秋天,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壹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均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于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和衣服之间以及衣服和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
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且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本就有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
过高的静电仍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壹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
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能够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壹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壹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
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对静电知识的初步了解于本世纪70前代以前,很多静电问题均是由于人们没有ESD意识而造成的,即使到当下也有很多人怀疑ESD会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坏。
这是因为大多数ESD损害发生于人的感觉以下,因为人体对静电放电的感知电压约为3KV,请参见下表:人体电位(伏)电击程度1000完全无感觉(发出微弱的放电声)2000手指外侧有感觉但不疼3000有被针刺的感觉微疼4000有被针深刺的感觉手指微疼(见到放电的微光)5000从手掌到前腕感到疼(指尖延伸出微光)6000手指感到剧疼后腕感到沉重7000手指和手掌感到剧疼稍有麻木感觉8000从手掌到前腕有麻木的感觉9000手腕子感到剧疼手感到麻木沉重10000整个手感到疼有电流过的感觉11000手指剧麻整个手感到被强烈电击12000整个手感到被强烈地打击8—10mA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ESD防静电培训教材每个从地毯走过再接触门把的人都会感触到静电效应。
这种从门把手传到人体的冲击电压,有时会高达5000伏。
它是以熔化许多集成电路芯片中的导电通路。
静电放电可以以多种方式轻易的破坏敏感的电子器件。
静电影响到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效益,从部件到成品生产过程中由静电污染物或产品处理过程所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
这些问题所引起的成本提高,随着产品在通过其制造流程中的推移而增加。
在生产线上,没有测试出来的部件故障,可能会导致对可靠性要求甚高的应用系统全面瘫痪。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消除静电荷,但我们可以控制它。
教材的目的就是要解释如何实现这种控制。
第一节静电的产生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荷,自然规律总是试图将正电荷和负电荷保持平衡。
理想的物体是应保持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所带的正电子和负电子数目相等,当物体表面的分子带有电荷或被极化时,带电现象就产生了,电荷可同其带电表面带有多余电子或缺乏电子而呈负极性或正极性。
根据材料允许电荷在其中运动的能力,通常可分为导体或静电耗散材料。
相反非导体或绝缘体不允许电荷运动。
天然水和大部分金属都是很好的导体,而塑料、石英和玻璃都是非导体。
任何一种材料都可能带静电,而产生静电最普通的方式就是感应和摩擦起电。
一、感应起电在实装车间里,有很多带电操作过程,这难免在其周围产生强电场,当一块印制板置于电场时,板子上的某中性导体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定向移动。
若是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靠近正电荷方向感应出负电荷,而另一端则是感应出正电荷,这时若将该导体移出外电场并将它们分成两部分。
则一部分会因缺少电子而感应出正电荷,相反另一部分则为感应出负电荷,过程表示如图1 所示:图1 正负荷示意图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述已置于外电场的导体一端接地。
接地端电荷会被大地中和,然后接地线断开,再去掉外电场,这时孤立导体带上了电荷(这电荷极性与外电场极性相反)。
如图2 所示:图2 电荷极性与原外电场极性二、摩擦生电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