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453.01 KB
- 文档页数:5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和主要领袖之一。
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人称“刘皇叔”。
刘备年轻时曾经卖草鞋为生,但是由于他的家族地位不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后来,他离开了家乡,四处流浪,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
他们一起投靠了袁绍,但是袁绍失败后,刘备又流浪到了荆州。
在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得了诸葛亮,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主要谋士。
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先后攻占了益州、汉中等地,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攻占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自称汉中王。
刘备是一个仁德之君,他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尊重人才,重视文化教育。
他曾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减轻赋税、设立学校、推广儒学等,使得蜀汉国家逐渐繁荣起来。
他也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组建了五虎将等一批优秀将领,使得蜀汉军队逐渐壮大。
关羽(约公元160年-220年),字云长,汉族,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也是刘备的义弟。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忠义之士,被后人尊称为“武圣”。
关羽年轻时身手不凡,后来和刘备桃园三结义,成为了他的义兄弟。
关羽先后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他的武艺高强,武器是青龙偃月刀,曾经在战场上单枪匹马杀敌,威震敌军。
关羽不仅是一个勇猛之将,还是一个忠诚之士。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一生都为了刘备的事业而奋斗。
可惜最后败走麦城,被吴国所害。
尽管如此,关羽的形象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他被尊称为“武圣关公”,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张飞(?-221年),字翼德,汉族,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也是刘备的义弟。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勇猛之将,被后人尊称为“万人敌”。
张飞原是一名屠夫,后来和刘备桃园三结义,成为了他的义兄弟。
张飞先后参加了许多战役,如长坂坡之战等,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刘备简介(优秀9篇)在我们的印象中,刘备过于憨厚,似乎不足以担当蜀国的君主,事实真的如此吗?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刘备简介,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刘备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国演义刘备的故事篇一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有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有名的《隆中对》。
关于刘备的简介资料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刘备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刘备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刘备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典略》则称刘备是临邑侯枝属)。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
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
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
”公孙瓒与刘备结交为好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
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
三国演义刘备的主要事迹1.刘备出生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东晋宗室。
刘备是一代名将,其出生处毫无意义,但他从出生后便一直分外耀眼。
他出生于杨坚一家,出身极为普通。
于是把刘备送到荆州,把他让给了刘璋作儿子。
2.刘备四处奔波刘备成年以后,由于好斗且性格中似乎有着志士之气,他越来越多地受到张绣眼中的垂青,因此他受到更多的厚爱。
出身朴素的刘备,未能接受高等的教育,留下的唯一的仙人琢磨的正是熏陶在他心头的百宝梵谛,因此,他积极调查,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优秀完美。
因此,他到许多地方游学,学习和钻研,积极参加政治、军事活动,居家无事,学习古今,努力读书求学。
3.刘备出仕刘备离开了荆州,到处小军出征,参与了许多军事活动。
他参加华容之战,助孙权击退刘表军;回到蜀地,他在蜀地统一活动中屡立战功,助诸葛亮平定了南越的叛乱;参加夷陵、祁山之战,一矢北入中原,为一个统一的中国建立领土。
4.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于割据时期认识到,要彻底改变形势必须联盟才能达到,他便在汉中联合关羽、张飞募兵组建起了蜀汉军队,先后击败曹操、孙权,最终在诸葛亮伙同关羽、张飞的帮助下,联合三国统一中国大都江山,结束了腥风血雨的三国鼎立,统一了中国。
5.刘备创蜀汉刘备联合三国之后,一贯以感化而非武力的要求政策,重用忠良,宗教改革,开辟新的治理方式,奖罚分明,建立大型的政治经济内外部机构,从而打造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政权——蜀汉政权。
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刘备把蜀汉政权建设得牢不可破,是五个帝国之一,奠定了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一篇:《三国演义》曹操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淡淡我对曹操、刘备人物矛盾冲突的看法《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国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看,可谓是“老少皆宜”。
长者们常感叹于书中人物命运的复杂曲折,少者则对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唏嘘不已。
我想不论从哪一方面去品读这部作品,对书中人物矛盾冲突的关注都是不可或缺的,以下谈谈我对书中所描写的两位主要人物曹操、刘备的看法。
先说曹操。
曹操的形象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刻画的最成功的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狡诈等特质。
曹操一是个野心家,他从青州起兵一直到成为北方的霸主掌握朝廷大权,整个过程处处显现出他的无穷野心,书中写道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便是曹操一生的处世哲学。
对于曹操性格中凶残的描写书中有多处,特别是当董承接受汉献帝密诏被曹操发现后,董承等五家老小总共七百余人都被曹操下令杀害,其中竟然连孕妇也不放过,可谓是凶残之极。
再说刘备。
小说中对刘备的政治才能以及道德品质,都极力加以歌颂,将他塑造成为封建时代贤明仁爱的政治领袖形象。
不是说刘备没有野心,没有当帝王的愿望,只是他的表露更为含蓄,更容易使读者所接受。
刘备爱民如子,仁民爱物,对身边的将士和天下的百姓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多处描写。
新野之战撤退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执意带领全城的百姓撤退,日行十余里,宁可失去战机,也不抛弃百姓。
小说中,经常将曹操与刘备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描写,有意的制造二者的人物矛盾冲突。
刘备忠诚厚道,谦恭待人,曹操囚禁徐庶之母逼徐庶归附,而刘备竟为救徐庶之母而放走徐庶;曹操对张松傲慢无礼,而刘备却对张松以礼相待。
这正如刘备自己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正是作者采用这样的对比手法,将刘备刻画成为了一个圣明君主的形象。
正是基于作者这样一种带有“拥刘反曹”倾向的描写,使得现在的许多读者都更喜欢刘皇叔,对曹阿瞒则带有一定的偏见。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刘备简介导读:刘备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1] ,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人物评价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38] 曹操: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③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39]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宜早为之所。
[40]诸葛亮:①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41]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刘备人物评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刘备评价就是这段话刘备就是所谓的领袖,指导方向的。
首先他对诸葛亮说,我要光复汉室,他对天下人说,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样天下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刘皇叔。
然后他广招能人,文的方面,先有徐庶,未设几谋被曹操赚去,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经水镜先生指引,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有这一人就相当厉害了,他又得到了庞统,虽然开始误会,但后来得到重用,终因凤雏与卧龙抢功而死于落凤坡,也与他赐给的迪卢马有关,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命中注定。
武的方面,首先得到关张三将,并与其结为生死之交,以致于关羽降汉不降曹,过关斩将来寻。
再有就是赵云,本在公孙赞处,老给厚恩,终来投奔,在长板坡七进七出,几救阿斗,都是其功。
黄忠,本不想投降,都是他与诸葛亮几番求见,总得给面吧,老将不让少年,几立奇功,还常玩命,让小辈去搭救。
马超就更不用说了,刘备的手下,文有卧龙姜维,外加凤雏徐庶等,武有数上名的上将十余名,这么大的人才库,他再不赢,只能说天意了。
同时,广结民心,宁愿被追兵追杀也不愿丢了百姓,假装不图刘璋的地最终还是图了,摔孩子以示对大将好,与东吴联合最后把土地全占了。
包括后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为了收取民心,多次战斗,费尽钱财,民不聊生,他还要称帝,假装让诸葛亮弄一出,还说陷自己于不义,纯是装吧,你不想称就别称呀,终于当上皇帝了,谁的话都不听了,给二弟报仇,当然确实有感情的成份,最终不还是做给天下看吗,当初你若又那心,怎么听诸葛的话让东吴与关羽结仇呢,你说是你二弟重要还是一个荆州重要,你都有那么多城了。
阴险是我对他的评价,因为致吕布死一节能看得出,当初吕布对他够意思吧,他却怕曹操得吕布而害他。
包括占得益州,还让刘璋感激,这绝对不是君子之为人。
手下的一帮人,也都是被洗脑的,关羽是一个死脑瓜骨,张飞是个酒鬼加二虎,赵云是个木偶,黄忠是个傻子,马超更是不知为谁拼命的主,只有一个魏延识务,还被结交的一个替死诸葛卖命的马贷给杀了。
第一篇:《刘备传》读后感《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
书中的蜀汉皇帝刘备更是妇孺皆知的人物。
刘备出身贫寒,地位低微,竟然能成就一番大业,建立了蜀国,做了皇帝,这绝不是偶然。
我认为有两点是他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他胸怀宽广,博采众长;二是他善于知人用人。
起初,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结义兄弟。
拉起了一支队伍。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有了点小名气。
但是,他既没有地盘,又受不到到诸侯的重视,像流浪者一样忽东忽西,跑着“打游击”,没有个安身的“根据地”。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高人告诉他,光靠将士用命拼杀,没有一个好军师指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并当场给他推荐了“卧龙”﹑“凤雏”两位先生,还特意指出,“卧龙”﹑“凤雏”二人只要得一个人便可成大事。
刘备当时喜出望外,虚心接受了这位高人指点。
于是就了后来的“三顾茅庐”的典故。
开始,关羽﹑张飞对刘备的做法还不十分理解,对诸葛亮有所不满。
刘备除了对关张二兄弟耐心解释说服外,对诸葛亮敬佩有加,言听计从,才有了火烧新野﹑联吴抗曹﹑巧取荆州及夺西川等一系列流传千古的精彩故事。
直至把刘备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就是他虚心接受高人指点的最佳结局。
这个结局正好体现了刘备高超的智慧。
刘备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知人用人。
他尊崇诸葛亮、信任诸葛亮、重用诸葛亮。
在白帝城托孤是特意指出:“丞相觉得阿斗可保则保之,若不可保,丞相可自取。
”说的诸葛亮涕泣宣誓,竭尽一生保幼主地位。
刘备知人用人的智慧﹑在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使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备在白帝城曾问诸葛亮︰“丞相以为此人(马谡)何如?”亮答:“马谡饱读兵书,熟知军事,是我的得力助手。
”刘备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后来果然出了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孔明自叹︰“先帝知人之明,我不如也。
“看完《三国演义》我觉得刘备不失为一位英明之主。
他临终告诫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一个证明。
第二篇:幻想刘备传幻想刘备传官方攻略游戏开始剧情:和完美对话选择1得10000钱,选择2得武力果、智力果、统帅果第一关:黄巾讨伐战本关很简单,没什么要说的,全灭敌军过关第二关:汜水关之战关羽VS华雄(死) 重点:保住孙坚得印绶第三关:虎牢关之战刘备VS吕布关羽VS吕布张飞VS吕布(触发剧情战后得天仙鼓) 重点:消灭城外敌军后,吕布会降攻降防加混乱(不这样的话基本杀不死吕布)第四关:界桥之战关羽VS颜良(撤退) 、赵云VS文丑(防御下降)、第6回合赵云出现8回合友军出击刘备对话袁绍、(触发剧情战后得没羽箭)第五关:北平之战赵云VS高览(防御下降)第7回合友军出击击败袁绍得风玉铃击败淳于琼得铜盔、刘备对话袁绍第六关:徐州救援战第3回合策士团出击、第5回合曹操出击,需要注意的是:郭嘉的策士团守住10回合曹操军撤退刘备对话曹操、徐庶对话郭嘉、张飞VS典韦战后得白银铠、(触发剧情战后得绝影)第七关:袁术讨伐战本关很简单全灭敌军过关,战后得风车轮第八关:小沛之战开始最好先解决吕布,要不然自己会死伤惨重。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刘备简介刘备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1] ,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人物评价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38]曹操: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③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39]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宜早为之所。
[40]诸葛亮:①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41]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