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_上下五千年故事⼤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化。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登被围⾃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平静了⼗⼏年。
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步⼀步向南打过来。
汉⾼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万⼈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的封地马⾢(今⼭西朔县)。
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
汉⾼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汉⾼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
汉⾼祖亲⾃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雪,⽓候特别冷,中原的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冻坏了不少⼈,有的⼈竟冻得掉下了⼿指。
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接触,匈奴兵就败⾛。
⼀连打赢了⼏阵。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今⼭西代县西北)。
汉⾼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去侦察,回来的⼈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些⽼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
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祖还怕这些兵⼠的侦察不可靠,⼜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马的确都是些⽼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祖⼤怒,说:“你胆敢胡说⼋道,想阻拦我进军。
”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祖率领⼀队⼈马刚到平城(今⼭西⼤同市东北),突然四下⾥涌出⽆数匈奴兵来,个个⼈强马壮,原来的⽼弱残兵全不见了。
汉⾼祖拚命杀出⼀条⾎路,退到平城东⾯的⽩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万精兵,把汉⾼祖围困在⽩登⼭。
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祖的⼀部分⼈马在⽩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
⾼祖⾝边的谋⼠陈平打发了⼀个使者带着黄⾦、珠宝去见冒顿的阏⽒(⾳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前说些好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我国历史发展的源泉要追溯带皇帝时期,发展周期漫长,在这历史的洪流的冲刷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姜太公钓鱼盘庚死后⼜传了⼗⼀个王,最后⼀个王叫做纣(⾳zhòu)纣原来是⼀个相当聪敏,⼜有勇⼒的⼈。
他早年曾经亲⾃带兵和东夷进⾏⼀场长期的战争。
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化传播到淮⽔和长江流域⼀带。
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定作⽤的。
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加重了商朝⼈民的负担,⼈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样,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管⼈民的死活。
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个富丽堂皇的“⿅台”,把搜刮得来的⾦银珍宝都贮藏在⾥⾯;他⼜造了⼀个极⼤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堆积起来。
他把酒倒在池⾥,把⾁挂得像树林⼀样。
他和宠姬妲⼰(妲⾳dá)过着穷奢极欲的⽣活。
他还⽤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民。
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
这叫做“炮烙”(⾳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这时候,在西部的⼀个部落却正在⼀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个古⽼的部落。
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肃⼀带活动。
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领古公亶⽗(亶⾳dǎn)率领周⼈迁移到岐⼭(今陕西岐⼭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的孙⼦姬昌(后来称为周⽂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了。
周⽂王是⼀个能⼲的政治家。
他的⽣活跟纣王正相反。
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民滥施刑罚。
周⽂王禁⽌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
他⿎励⼈民多养⽜⽺,多种粮⾷。
他还虚⼼接待⼀些有才能的⼈,因此,⼀些有才能的⼈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起来,对商朝是个很⼤的威胁。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无数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
那么你知道每一个经典故事背后,都有哪些历史风云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供大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晁错削地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
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
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优选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精深。
是⼀个⽂化发展⼤国。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优选,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骊⼭上的烽⽕周宣王死了以后,⼉⼦姬宫涅(⾳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
周幽王什么国家⼤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到处找美⼥。
有个⼤⾂名褒珦(⾳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千⽅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
他们在乡下买了⼀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这个姑娘算是褒家⼈,叫褒姒(⾳sì)。
幽王得了褒姒,⾼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
他⼗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从进宫以后,⼼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次笑脸。
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下,就赏他⼀千两⾦⼦。
有个马屁⿁叫虢(⾳guó)⽯⽗,替周幽王想了⼀个⿁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戎的进攻,在骊⼭(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lì)⼀带造了⼆⼗多座烽⽕台,每隔⼏⾥地就是⼀座。
如果⽝戎打过来,把守第⼀道关的兵⼠就把烽⽕烧起来;第⼆道关上的兵⼠见到烟⽕,也把烽⽕烧起来。
这样⼀个接⼀个烧着烽⽕,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台长久没有使⽤了。
我想请⼤王跟娘娘上骊⼭去玩⼏天。
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当。
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他们上了骊⼭,真的在骊⼭上把烽⽕点了起来。
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
没想到赶到那⼉,连⼀个⽝戎兵的影⼉也没有,只听到⼭上⼀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伙⼉都楞了。
幽王派⼈告诉他们说,⾟苦了⼤家,这⼉没什么事,不过是⼤王和王妃放烟⽕玩⼉,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肚⼦⽓回去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中华是⼀个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国度,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信陵君救赵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
魏安釐王派⼤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跑到邯郸去督战。
他派⼈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
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
晋鄙就把⼗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
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
赵孝成王⼗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信陵君魏⽆忌写信求救。
因为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
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
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yíng)。
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
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块肥⾁扔到饿虎嘴边,不是⽩⽩去送死吗?”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侯嬴⽀开了旁⼈,对信陵君说:“咱们⼤王宫⾥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信陵君点头说:“对!”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王的卧室⾥,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
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要求⼤王给她寻找那个仇⼈,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
后来还是公⼦叫门客找到那仇⼈,替如姬报了仇。
如姬为了这件事⾮常感激公⼦。
如果公⼦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定会答应。
公⼦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
这⽐空⼿去送死不是强多吗?”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
他马上派⼈去跟如姬商量,如姬⼀⼝答应。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故事吧。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供大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巨鹿大战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
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
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
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
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大伤元气,就暂时撇开黄河以南这一头,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这个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派秦将王离把巨鹿包围起来,自己带领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
他还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给王离军运送粮草。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往西进攻咸阳。
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怀王身边有几个老臣暗地对怀王说:“项羽性子太暴躁,杀人太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
”正好赵国来讨救兵。
楚怀王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
宋义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
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项羽气得要命。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天冷,又碰着大雨。
楚营里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受冻挨饿,都抱怨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篇一:义无反顾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
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
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杀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引起了当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发生了骚乱。
汉武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以安抚当地的百姓。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谕巴蜀檄》。
在这篇文告里,他说明调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当地父老乡亲并不是陛下的本意。
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是不对的。
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剑而上,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
你们也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
经过深入的沟通,双方最终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来,修路工程又顺利地进行了。
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司马相如做了中郎将。
后来人们就用“义无反顾”这一成语来形容干事情时,从道义出发,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犹豫。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篇二:死灰复燃西汉时期,朝中有个大臣名叫韩安国,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经常侮辱他,韩安国对他说:“你以为熄灭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他想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坐牢,以后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田甲听后,冷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韩安国便被释放出狱,并被任命做了高官。
侮辱过他的田甲得知这个消息后,怕受到报复,就赶紧逃跑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篇一:“公安三袁”妙论官明朝时,湖北公安袁姓人家有兄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人。
三兄弟自小就跟教书先生。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
一天,先生把三兄弟叫到面前说:“凭你们现在的学识,考中进士然后谋得一官半职是件不大难的事,老师就是想听听你们是如何看待做官的。
”袁宏道说:“忍!”老先生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做官就要守住自己的人格,要时刻保有不为权贵所动的忍性。
”袁中道说:“能!”老先生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做官就要体现自己的职能。
要有所作为,要做百姓的父母官,替民做主,为民请命。
”袁宗道说:“人!”老先生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做官就是要把百姓放在首位。
把上司放在第二,把同僚放在第三,把自已放在最后,干干净净地。
”老师听后高兴地说:“世人都说做官坏。
不知做官好,你们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很快喜讯就传回乡里,袁家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并当了官。
然而,几年后,三兄弟都辞官不做,回到了故里。
有一次,三兄弟去拜会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先生。
老先生问袁宏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宏道答:“我是为官不忍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当官的要狠心搜刮老百姓的血汗,我确实于心不忍,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中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中道答:“我是为民不能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当官的若要为民请命,必然要得罪皇上。
我不能为民请命,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宗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宗道答:“我是为官不人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当官的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老百姓要装神,我左右不能做人,只好辞官不做。
”老师听后长叹道:“世人都道做官好,不知做官坏,你们回来我就放心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经典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助于⼉童养成爱国意识和民族⾃豪感。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经典,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想兼并列国,⾃⼰来当天⼦。
这⼀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kuài)⼿⾥,听信了坏⼈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之。
燕国将军和太⼦平进攻⼦之,燕国发⽣⼤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平⽴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志使燕国强⼤起来,下决⼼物⾊治国的⼈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
有⼈提醒他,⽼⾂郭隗(⾳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下。
燕昭王亲⾃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弱⼩,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才呢?”郭隗摸了摸⾃⼰的胡⼦,沉思了⼀下说:“要推荐现成的⼈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马。
他派⼈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有⼀匹名贵的千⾥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千两⾦⼦,准能把千⾥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兴,就派侍⾂带了⼀千两⾦⼦去买。
没料到侍⾂到了那⾥,千⾥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想,空着双⼿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拿出⼀半,把马⾻买了回来。
侍⾂把马⾻献给国君,国君⼤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的马⾻买回来?”侍⾂不慌不忙地说:“⼈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把活马送上来?”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
这个消息⼀传开,⼤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马。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精选我们伟⼤的祖国有⾮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精选,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三家⽠分晋国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的诸侯国被⼤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了变⾰,⼤权渐渐落在⼏个⼤夫⼿⾥。
这些⼤夫原来也是奴⾪主贵族,后来他们采⽤了封建的剥削⽅式,转变为地主阶级。
有的为了扩⼤⾃⼰的势⼒,还⽤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这样,他们的势⼒就越来越⼤了。
⼀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夫把持。
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最⼤。
智家的⼤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地,对三家⼤夫赵襄⼦、魏桓⼦、韩康⼦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百⾥⼟地和户⼝来归给公家。
”三家⼤夫都知道智伯瑶存⼼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地。
可是三家⼼不齐,韩康⼦⾸先把⼟地和⼀万家户⼝割让给智家;魏桓⼦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地、户⼝让了。
智伯瑶⼜向赵襄⼦要⼟地,赵襄⼦可不答应,说:“⼟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
”智伯瑶⽓得⽕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马直奔赵家。
赵襄⼦⾃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智伯瑶率领的三家⼈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吩咐将⼠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
逢到三家兵⼠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马没法前进⼀步。
晋阳城凭着⼸箭死守了两年多。
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忽然想出了⼀个主意:晋⽔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在晋⽔旁边另外挖⼀条河,⼀直通到晋阳,⼜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荟萃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历史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荟萃,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周瑜⽕攻⾚壁曹操平定北⽅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吓破了胆,先派⼈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军南下,决定把⼈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好,都宁愿跟着他⼀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军⼗⼏⾥。
曹操的骑兵⼀天⼀夜就赶了三百多⾥,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阵。
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起抵抗;要不然,⼲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地和⼗万⼈马⽩⽩地送⼈。
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吧,刘将军虽然败了⼀阵,但是还有⽔军⼆万。
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也已经精疲⼒尽。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5篇《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史书。
里面的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则令人回味无穷……它用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千回百转的历史传奇让我们积累了许多文史知识,培养了我们的鉴赏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
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
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
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
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
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
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
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
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
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
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
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
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
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
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
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
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历史_历史故事⼤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化。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历史,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第⼀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统⼀了中国。
他觉得⾃⼰的功绩⽐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不能再⽤“王”的称号,应该⽤⼀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个皇帝,就⾃称是始皇帝。
他还规定:⼦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代叫⼆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代⼀代传下去,⼀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的国家呢?在⼀次朝会上,丞相王绾(⾳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封⼏个王不⾏,请皇上把⼏位皇⼦封到那⾥去。
”秦始皇要⼤⾂议论⼀下,许多⼤⾂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
他说:“周武王建⽴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
到后来,像冤家⼀样互相残杀,周天⼦也没法禁⽌。
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意。
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六个郡,郡下⾯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都由皇帝决定。
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送来的奏章,要看⼀百⼆⼗⼀⽄(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见他的权⼒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就不⼀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
国家统⼀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多不⽅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的距离⼀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便了。
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的⽂字也很不统⼀。
就是⼀样的⽂字,也有好⼏种写法。
从那时候起,采⽤了⽐较⽅便的书法,规定了统⼀的⽂字。
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一: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
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
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
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
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
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
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
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
汉王十分着急。
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
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
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
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
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经典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_5000年灿烂⽂明我们伟⼤的祖国有⾮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范滂进监狱汉灵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亲窦武为⼤将军,陈蕃为太尉。
窦武和陈蕃是⽀持名⼠⼀派的。
他们把原来受到终⾝禁锢的李膺、杜密⼜召回来做官。
陈蕃对窦武说:“不消灭宦官,没法使天下太平。
我已经是快⼋⼗的⽼⼈了,还贪图什么?我留在这⾥,只是想为朝廷除害,帮助将军⽴功。
”窦武本来就有这个意思。
两⼈⼀商量,就由窦武向窦太后提出,要求消灭宦官。
可是窦太后跟汉桓帝⼀样相信宦官,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
陈蕃⼜向窦太后上奏章,举出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个⼈的种种罪恶。
窦太后仍旧把奏章搁在⼀边不理。
这⼀来,倒是打草惊了蛇。
曹节、王甫来个先下⼿为强。
他们先从窦太后那⾥抢了⽟玺和印绶,把窦太后软禁起来;⼜⽤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这样⼀来,宦官⼜掌了权,凡是窦武、陈蕃提拔的⼈统统被撤职。
李膺、杜密被撤职回到家乡,⼀些名⼠、太学⽣,更加推崇他们,也更痛恨宦官。
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陷害他们。
有个名⼠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想报复。
正好张俭家赶⾛了⼀个仆⼈。
侯览利⽤那个仆⼈,诬告张俭跟同乡⼆⼗四个⼈结成⼀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
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再⼀次下令逮捕党⼈。
汉灵帝才⼗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
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曹节指⼿划脚把党⼈怎样可怕,怎样想推翻朝廷,图谋造反,乱编了⼀通。
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
逮捕令⼀下,各州各郡⼜骚动起来。
有⼈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
李膺坦然说:“我⼀逃,反⽽害了别⼈。
再说,我年纪已经六⼗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他就⾃⼰进了监狱,被拷打死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一:马邑诱敌战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
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
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
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
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
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
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
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
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字_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明史上,有⽆数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
那么你知道每⼀个经典故事背后,都有哪些历史风云吗?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字,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官渡⼤战刘备逃到了邺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袁绍才感到曹操是个强⼤的敌⼈,决⼼进攻许都。
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丰,这时候却不赞成马上进攻。
他说:“现在许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然少,但是他善于⽤兵,变化多端,可不能⼩看他。
我看还是作长期的打算。
”袁绍不听⽥丰的话,⽥丰⼀再劝谏,袁绍反认为他扰乱军⼼,把他下了监狱,他向各州郡发出⽂书,声讨曹操。
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万精兵,派沮授(沮⾳jū)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
他先派⼤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马(今河南滑县)。
这时候,曹操早已率领兵马回到官渡,听到⽩马被围,准备亲⾃去救。
他的谋⼠荀攸劝他说:“敌⼈兵多,我们⼈少,不能跟他硬拼。
不如分⼀部分⼈马往西在延津(在今河南延津西北)⼀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引到西边。
我们就派⼀⽀轻骑兵到⽩马,打他个措⼿不及。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来个声东击西。
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军来堵截。
哪⼉知道曹操已经亲⾃带领⼀⽀轻骑兵袭击⽩马。
包围⽩马的袁军⼤将颜良没防备,被曹军杀得⼤败。
颜良被杀,⽩马之围也解除了。
袁绍听到曹操救了⽩马,⽓得直跳脚。
监军沮授劝袁绍把主⼒留在延津南⾯,分⼀部分兵⼒出击。
但是袁绍⼼急⽕燎,不听沮授劝告,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并且派⼤将⽂丑率领五六千骑兵打先锋。
这时候,曹操从⽩马向官渡撤退。
听说袁军来追,就把六百名骑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叫兵⼠解下马鞍,让马在⼭坡下蹓跶,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
⽂丑的骑兵赶到南坡,看见这样⼦,认为曹军已经逃远了,叫兵⼠收拾那丢在地上的武器。
曹操⼀声令下,六百名伏兵⼀齐冲杀出来。
袁军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落。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中华上下五千年》展现了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
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夏完淳怒斥洪承畴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
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
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
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音yí)和陈子龙。
夏允彝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音chún),又是陈子龙的学生。
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靠几个读书人要组织义军是不行的。
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
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
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
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
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
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
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
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
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
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
他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
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
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
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
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
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
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
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
服。
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
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
我钦佩他的忠烈。
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
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
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
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
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
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
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
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石敬瑭甘当“儿皇帝”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
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防备契丹的入侵.唐明宗死后,养子李从珂夺去了明宗亲生儿子李从厚的帝位,做了后唐皇帝,他就是唐末帝.石敬瑭非常眼红,很想找个机会,把帝位抢过来,过一过皇帝瘾.唐末帝和石敬瑭本来一直不和,互相猜忌.唐末帝对他很不放心,就下令把他调到另一个地方当节度使.石敬瑭推说有病,不肯前去.他决定乘机反叛,争夺帝位.
为了这事,石敬瑭召集亲信,商量办法.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主意说:“你是明宗的爱婿.你如果屈尊侍奉契丹,请他们出兵相帮,还怕办不成大事吗?”
桑维翰的建议正合石敬瑭的心意.当时,契丹国君耶律阿保机已经病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做国君.石敬瑭决心勾结耶律德光,实现自己做皇帝的野心.因为唐末帝的帝位是抢来的,石敬瑭就先利用这件事做文章.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说唐末帝只是明宗的养子,不该当皇帝,应该把帝位让给明宗的亲生儿子.
唐末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