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照明设计安装规范详解(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0
建筑施工规范中的电气与照明设备安装要求电气与照明设备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安装要求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施工规范中关于电气与照明设备安装的要求。
一、用电计划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用电计划。
用电计划应明确用电容量、用电负荷、供电方式、线路布置、主配电盘等内容。
同时,还应确保用电计划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并保证用电设备的合理选型和布置。
二、电气线路安装1. 线缆敷设:电气线缆应按照规范进行敷设,尽量避免与其他设备的干扰和损坏。
电缆沟槽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杜绝漏水。
同时,还应保证线缆的敷设路径合理,减少线路长度。
2. 线缆标识:每根电气线缆应在一侧注明其名称、规格、电压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检修和维护。
3. 线路接地:电气线路必须进行可靠的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接地线的敷设应规范并与线路绝缘。
三、配电设备安装1. 主配电盘:主配电盘应选择品质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
其布置应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主配电盘的开关、断路器等元件应正确安装并设备工作指示灯。
2. 分配电盘:分配电盘的安装位置应方便维修和扩容,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分配电盘内部的电气元件应密封可靠,避免尘土进入。
四、照明设备安装1.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照明亮度的要求。
同时,还应考虑能源节约和环保因素,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
2. 灯具安装:灯具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以保证光线均匀分布。
灯具的固定要坚固可靠,避免晃动。
安装时应注意电源和灯具之间的接线,确保接线可靠。
3. 照明控制:按照需求安装照明控制开关,以方便使用者对灯具进行控制。
照明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应合理方便,并具备防火防爆性能。
五、安全与检测要求1. 安全保护装置:为确保电气与照明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安装过电流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等安全保护装置。
2. 检测与验收:电气与照明设备的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测和验收。
检测内容包括线路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线缆敷设质量等。
电气照明安装规范欧阳歌谷(2021.02.01)《一》电气照明安装工艺一、电气配管技术要求1.施工前材料的准备:1)钢管电线管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裂痕、砂眼、棱眼、棱刺和凹扁现象,有产品合格证和材质化验报告。
2)管箍(束结)使用通丝的丝扣清晰不乱扣,镀锌完整,无剥落,无裂痕,两端光滑无毛刺,有产品合格证。
3)铁制的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等板材不小于1.2mm,镀锌层无脱落,无变形开焊,敲落孔洞完整无缺,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有产品合格证。
4)圆、扁、角槽钢等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有产品合格证。
5)螺丝、螺栓、膨胀螺栓、螺母、垫圈等采用镀锌件。
2.管路的敷设:1)所有管路选最近的路线敷设,应减少弯曲,埋入砼或墙体内表面层保护不小于15mm。
2)管路的连接采用丝扣连结,套丝不得乱丝,裸露丝不多于23mm,采用套管,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套管采用焊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固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3)管路水平敷设超过下列长度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45m,有一个弯时30m,有2个弯时20m,有3个弯时12m。
管路垂直敷设时,据导线截面设置接线盒距离,并用卡箍固定导线,50mm2及以下30m,70—95mm2时20m,120240mm2时为18m。
4)管与箱盒的连接。
箱盒开孔应整齐,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
铁制箱、盒严禁电、气焊开孔,并应刷防腐漆,定型的箱、盒敲落,大管径小,周边缝隙应用橡皮垫封堵。
管口入箱、盒、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箱棱边上,管口与落孔不得有焊接,进入箱、盒的管口应小于5mm,用梳扣锁紧管口,管口丝扣露出24扣,两根以上管入箱、盒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齐整。
5)箱、盒定位。
固定箱、盒要求平整牢固,坐标正确,现浇砼墙的箱、盒加支铁固定,将盒内、箱内管口及箱、盒封堵,以防砂浆进入。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之电气照明(图)节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0.1 一般规定10.1.1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通过对光源和灯具的选择和配置,使工作区或空间具备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
10.1.2 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照明的特殊要求,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采用高光效光源、灯具与追求照明效果的关系;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与采用高性能标准光源灯具等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
10.1.3 电气照明设计应考虑下列要素:1 有利于对人的活动安全、舒适和正确识别周围环境,避免人与光环境之间失去协调性。
2 重视空间的视场清晰度,消除不必要的阴影,控制光热和紫外线辐射对人和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3 创造适宜的亮度分布和照度水平,限制眩光对人的不舒适影响。
4 处理好光源色温与显色性的关系;一般显色指数与特殊显色指数的色差关系,避免产生视觉心理上的不和谐。
5 有效利用自然光,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照明区域,降低电能消耗。
10.1.4 在进行电气照明设计时,除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XXXX以及其他各类相关规范的规定。
10.2 照明质量10.2.1 普通工作场所内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参考平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
10.2.2 局部照明与一般照明共用时,工作面上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工作面总照度值的1/3~1/5。
且不宜低于50lx。
交通区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照度1/5。
10.2.3 照明光源的颜色质量取决于光源本身的表观颜色及其显色性能。
一般照明光源根据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类,其适用场所可按表10.2.3选取:10.2.4 照明设计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中对不同工作场所光源显色性的规定,并协调显色性要求与设计照度的关系。
10.2.5 照明光源的颜色特征与室内表面的配色宜互相协调,以形成相应于房间功能的色彩环境。
电气工程中的照明系统规范要求照明系统在电气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光照,也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了确保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各种规范要求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照明系统的规范要求。
一、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1. 光照度要求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照明系统的光照度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办公区、公共区域和室内运动场所的光照度要求较高,而储物室、停车场和工业区域的光照度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场所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相应的光照度。
2. 照度均匀度要求为了避免照明系统出现照明不均匀的情况,规范要求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考虑照度均匀度。
照度均匀度的计算和评估主要用于室内照明系统。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规范指定的限值要求,合理选择灯具的布置和安装位置,以确保照明系统的照明均匀度满足要求。
3. 色彩温度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不同环境下照明色彩的需求,规范要求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考虑色彩温度。
色彩温度通常使用开尔文(K)来表示,一般分为冷光、暖光和中性光三种类型。
根据不同场所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色彩温度以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4. 能效要求节能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照明系统也不例外。
规范要求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具备较高的能效。
设计人员需要选择节能灯具、合理设置照明控制系统、优化灯具布置等手段,以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
二、照明系统的安装要求1. 灯具安装高度要求不同场所的照明系统安装高度有所不同,规范要求在设计和安装照明系统时需考虑场所的不同要求。
例如,在办公区和商业区域,灯具的安装高度较低,以保证充足的照明;而在工业区域,灯具的安装高度较高,以避免灯具受到碰撞。
2. 灯具防水要求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如浴室、停车场和室外区域,照明系统的灯具需要具备防水功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规范要求选择符合防水等级要求的灯具,并正确安装和维护,以防止因水分侵入导致灯具故障或安全隐患。
3. 照明电缆敷设要求照明系统的电缆敷设需要遵循规范要求,特别是在室外或潮湿环境中。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照明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照明规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涉及到了合适的照明设计和安装,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照明规范要求,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标准和指导,以便有效地进行工程设计和实施。
一、照明设计标准照明设计标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的,旨在确保建筑物内的照明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照明设计标准:1.照度要求:不同的工作区域和活动场所在照度要求上有所不同,例如办公区和生产车间的照度标准不同。
根据具体的需求,需要确定适当的照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照明设计。
2.光色要求:照明光源的色温、色彩还原指数等参数需要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照明光源的色彩还原性和视觉舒适度。
3.照明均匀度:照明设计应考虑到整个工作区域内的照明均匀度,避免出现明暗不一致的情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视觉疲劳。
4.防眩光要求:照明设备的设计应注意避免产生眩光,特别是在需要进行视觉任务的区域,以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
二、安装要求除了照明设计标准外,照明设备的安装也需要符合一些特定要求,以确保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1.固定安装:照明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得存在晃动或不稳定的情况,以防止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2.接地要求:照明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接地良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3.线路布置:照明线路的布置应合理,避免过长或交叉敷设,以减小电流损耗和避免干扰。
4.灯具保护:照明灯具应具备防尘、防水等功能,特别是在潮湿或灰尘较多的工作环境中。
三、能效要求随着能源的紧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照明设备的能效要求也越来越重要。
节能和环保不仅有利于降低能耗,还会减少电费支出。
1.高效照明装置:应选择高效的照明光源和照明装置,如节能灯和LED照明,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
2.光控系统:通过引入光控系统,根据环境光强度自动控制灯光的开关和调光,以降低无意义的能源浪费。
装修中的电气和照明设计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装修中,电气和照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针对装修中的电气和照明设计规范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1. 安全性规范在电气和照明设计中,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性规范:1.1 避免超负荷:根据各个房间的用电需求和功率计算,合理分配电气设备的电路,避免电路超负荷工作。
1.2 保护接地:确保所有电气设备和电线都正确接地,以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1.3 使用防水电器:在潮湿环境中,如卫生间和厨房,应选择防水电器,以防止触电事故。
1.4 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及时切断电流,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2. 照明设计规范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照明设计规范:2.1 主次光源:在每个房间中,应该设置主光源和辅助光源。
主光源一般是大功率的吊灯或者筒灯,辅助光源可以是台灯、壁灯等。
2.2 色温和色彩选择:根据不同房间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灯具色温和色彩。
例如,客厅和餐厅可以选择较暖色调的灯光,而办公室和厨房可以选择较冷色调的灯光。
2.3 照明亮度控制:根据不同时间和活动需求,应设计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系统。
例如,客厅可以设计为可以切换不同亮度的灯光,以适应不同的场景。
3. 电气设计规范电气设计规范是保证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和用电安全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气设计规范:3.1 合理布线:根据不同房间的用电需求和电气设备的位置,合理规划电线的布线,避免线路交叉和杂乱。
3.2 定位插座:根据家居设备的用电需求,合理确定插座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避免电线的过长和交叉。
3.3 电气设备与开关的分组: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将相同功能的电气设备和开关进行分组,方便控制和使用。
3.4 设计备用电路:在装修中,应为重要用电设备(如冰箱、空调等)设计备用电路。
建筑设计中的电气照明规范要求详解电气照明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建筑物提供足够的光线,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为了确保建筑设计中的电气照明满足安全、高效、舒适的要求,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气照明规范。
本文将详细解析电气照明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内容。
一、照明设计标准照明设计标准是电气照明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对照明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照明设计标准。
一般来说,照明设计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照明强度要求:照明强度是指照明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通常用勒克斯(Lux)来表示。
不同的场所和用途需要不同的照明强度,比如居住区、办公区、公共区域等。
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照明强度要求。
2. 色温要求:色温是指光的色泽,通常用开尔文(Kelvin)来表示。
人们对不同环境下的光的色温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暖色调、冷色调等。
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氛围要求确定色温要求,以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3. 显色性要求:显色性是指照明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通常用显色指数(CRI)来表示。
不同的用途对显色性要求也不同,比如美术馆、商场等。
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用途确定显色性要求,以准确还原物体的颜色。
4. 照度均匀度要求:照度均匀度是指照明强度在被照明平面上的分布均匀程度。
不同的空间对照度均匀度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办公区、会议室等。
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空间的功能和使用特点确定照度均匀度要求,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二、照明设备选型照明设备的选型是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要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照明效果:不同的照明设备具有不同的照明效果和特点,比如灯具的亮度、灯光的色温、光束的角度等。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照明标准和要求,选择能够满足设计需求的照明设备。
2. 能源消耗:照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能源效率成为选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中的电气线路与照明布置要求在环境设计规范中,电气线路与照明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电气线路安排和科学的照明布置不仅能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提高室内视觉效果,还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本文将从电气线路要求和照明布置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气线路要求1.总体要求电气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电力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2.电气线路设计原则(1)合理布置: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用电需求和工艺要求,科学合理布置电气线路,避免交叉干扰和短路风险。
(2)分区独立:不同功能区域的电气线路应分区独立设计,避免设备过载和电源供应不足。
(3)保护措施:根据电气负载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配备过电流保护、漏电保护等对人身安全具有保护作用的装置。
3.线路敷设要求(1)电缆敷设:电缆应敷设在电缆沟槽或电线槽中,要求敷设平整、整齐、牢固,避免弯曲过度和受力。
(2)导线敷设:导线应采用合适的敷设方式,杜绝交叉和搭挂,减少电气能量的互相干扰。
(3)接地要求: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应进行可靠的接地,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二、照明布置要求1.灯具选择(1)功能需求: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用途要求,选择适合的灯具类型和数量,确保照明效果能满足室内视觉需求。
(2)能效要求:选择节能的灯具,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照明亮度要求(1)通用区域:根据工作或活动的需要,在通道、走廊、大厅等通用区域保持适当的照明亮度,以确保人员的正常活动和安全。
(2)办公区域:办公区域的照明亮度应保持适宜的水平,避免灯光过弱或过强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展示区域:针对展示区域的特点和展品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方案,突出展品的特色和细节。
3.照明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负荷需求,确保每个灯具能正常运行,并配备过载、短路等保护措施。
4.灯具安装和维护灯具的安装应符合安全规范,注意固定和接线的可靠性,避免安装不稳和电气线路短路风险。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照明与电力规范要求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和电力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适当的照明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而合理的电力规范要求可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与电力规范的要求。
一、照明规范要求1. 照明设计原则照明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使用需求来确定照明方案。
一般而言,室内照明应保证足够的照度,避免眩光和阴影过大;室外照明则需要兼顾美观和安全性。
2. 照明照度要求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的总量,常用的单位是勒克斯(lux)。
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建筑物的各个功能区域对照度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办公室通常需要400-500勒克斯,而公共走道可以适当调低至100-200勒克斯。
3. 照明配光要求配光是指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的亮度分布。
不同的活动区域对配光有不同的要求,如工作区域需要均匀且适当的亮度,而展示区域则需要强调特定的照明效果。
4. 照明节能要求在照明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原则。
可采用节能灯具、调光设备等技术手段来减少能耗,并结合自然采光进行整体设计。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采用感应开关、定时开关等控制措施来实现节能。
二、电力规范要求1. 电源供应与负荷计算电力规范要求设计师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负荷来确定合适的电源供应方案。
负荷计算应包括建筑物中各种设备、用电设备的功率以及同时工作的设备数量等综合因素。
2. 电源线路设计电源线路的设计需包括各种用电设备的配电方案、线路走向规划以及线缆规格的选择等。
在设计中应合理安排线路的布置,避免线缆过长或太过密集,同时要满足电气安装标准的要求。
3.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提供安全的漏电保护和防雷功能。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应确保合适的接地电阻,避免电流过大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 保护装置要求电力规范要求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考虑保护装置的设置。
例如,对于过载保护,可以采用熔断器或空气开关等设备;对于短路保护,可使用漏电保护器等装置。
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规范要求照明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能提供人们适宜的光环境,还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照明效果,电气工程中有一系列的照明规范要求。
本文将针对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照明设计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 光环境要满足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照明设计要能提供适宜的光环境,保证人们可以正常使用和活动。
例如,在办公室中,需要光线柔和、明亮,而在公共走廊中,需要保证充足的照明亮度。
2. 光照均匀:为了避免产生明暗不均的情况,照明设计要求光照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阴影区。
3. 色温要适宜:不同场合对于照明的色温要求有所不同,如办公室一般采用较为柔和的暖白色光源,而商业空间可能需要更鲜艳的色彩。
照明设计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色温。
4. 节能环保:照明设计要尽量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也要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物质的光源,如汞灯等。
5. 耐久可靠:照明设计要选择具有较长寿命的光源,并确保安装牢固可靠,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二、照明灯具的安装要求1. 灯具的安装高度:根据不同用途和环境,灯具的安装高度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室内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不低于2.2米,避免过低造成眩光。
2. 灯具的固定方式:灯具要牢固安装,以防摇晃或脱落。
特别是在震动较大的场所,如厂房内,灯具的固定要更加严格。
3. 灯具的防水防尘:根据实际需要,照明灯具要选择具有一定防水和防尘能力的产品,尤其在潮湿或者尘土较多的环境下,要保证灯具的正常运行。
4. 灯具的遮光性能:为了避免产生眩光,灯具的遮光性能要达到一定要求。
可以选择带有遮光罩或者反光板的灯具,以减少对人眼的刺激。
三、光照度要求在照明设计中,光照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照明区域接收到的光的强度。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需求,光照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在办公室中,一般要求工作区域的水平照度为300-500勒克斯,而会议室的照度要求则较低。
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设计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中,照明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提供开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并确保人们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设计必须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的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1. 照度要求照度是照明设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来描述照明光线的强度。
不同的场所和活动有不同的照度要求。
例如,办公室通常需要较高的照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餐厅则需要较低的照度以营造舒适的用餐氛围。
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照度要求通过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规范进行规定。
2. 光色要求光色是指照明光线的颜色。
不同的活动或环境对光色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办公室通常需要较为中性的白光,而博物馆则可能需要使用具有较高显色性的光源,以准确还原展品的真实颜色。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照明设计师需选择合适的光色来源,确保满足相关要求。
3. 显色性要求显色性是指光源照明物体后所准确还原颜色的程度,即色彩还原性。
显色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识别和认知。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手术室和艺术展览厅等,对于颜色的准确还原要求较高。
因此,照明设计中的显色性要求需要根据具体场合和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4. 均匀度要求均匀度是指光照强度在同一平面上的分布均匀程度。
在某些场合,如会议厅、图书馆等,为了避免阅读或演讲时产生阴影,需要保证照明的均匀度。
同时,均匀的照明分布还能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舒适感。
因此,在照明设计中,均匀度要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5. 节能要求在照明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通过选择能效高的光源、合理布置灯具、采用光控系统等手段,降低用电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相关的能源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照明设计进行节能优化。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设计规范要求涉及照度、光色、显色性、均匀度和节能等多个方面。
电气照明安装规范《一》电气照明安装工艺一、电气配管技术要求1.施工前材料的准备:1)钢管电线管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裂痕、砂眼、棱眼、棱刺和凹扁现象,有产品合格证和材质化验报告。
2)管箍(束结)使用通丝的丝扣清晰不乱扣,镀锌完整,无剥落,无裂痕,两端光滑无毛刺,有产品合格证。
3)铁制的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等板材不小于1.2mm,镀锌层无脱落,无变形开焊,敲落孔洞完整无缺,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有产品合格证。
4)圆、扁、角槽钢等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有产品合格证。
5)螺丝、螺栓、膨胀螺栓、螺母、垫圈等采用镀锌件。
2.管路的敷设:1)所有管路选最近的路线敷设,应减少弯曲,埋入砼或墙体内表面层保护不小于15mm。
2)管路的连接采用丝扣连结,套丝不得乱丝,裸露丝不多于2-3mm,采用套管,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套管采用焊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固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3)管路水平敷设超过下列长度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45m,有一个弯时30m,有2个弯时20m,有3个弯时12m。
管路垂直敷设时,据导线截面设置接线盒距离,并用卡箍固定导线,50mm2及以下30m,70—95mm2时20m,120-240mm2时为18m。
4)管与箱盒的连接。
箱盒开孔应整齐,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
铁制箱、盒严禁电、气焊开孔,并应刷防腐漆,定型的箱、盒敲落,大管径小,周边缝隙应用橡皮垫封堵。
管口入箱、盒、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箱棱边上,管口与落孔不得有焊接,进入箱、盒的管口应小于5mm,用梳扣锁紧管口,管口丝扣露出2-4扣,两根以上管入箱、盒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齐整。
5)箱、盒定位。
固定箱、盒要求平整牢固,坐标正确,现浇砼墙的箱、盒加支铁固定,将盒内、箱内管口及箱、盒封堵,以防砂浆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