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混沌振动的滑模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859.57 KB
- 文档页数:6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一、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主动调节悬架刚度、高度和减振器参数的智能悬挂系统。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路面状况和车辆姿态,通过控制执行机构来调整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操控性。
一般来说,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三部分,传感器用于感知路面状态和车辆姿态,执行机构用于调节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而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实现对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
二、滑模控制技术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变量的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额外的控制变量使得系统状态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某一特定的滑模面上,并在该滑模面上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滑模控制在系统鲁棒性、抗干扰性和应变能力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滑模控制技术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扰动观测器扰动观测器是一种可以实时估计系统外部扰动的观测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扰动视为一种未知的外部扰动输入,并将其估计出来以抑制扰动的影响。
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由于路面不平和车辆运动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扰动,因此在控制系统中引入扰动观测器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引入扰动观测器后,可以通过将扰动视为一种未知的外部干扰,通过对其进行实时估计和抑制,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通过结合滑模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具体而言,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首先需要建立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执行机构的控制特性等。
这一步是整个设计的基础,需要准确地描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
2.设计滑模控制器:在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后,可以设计滑模控制器来实现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员的需求主动调节车辆的悬架系统,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而滑模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
本文将介绍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以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
1. 背景滑模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
滑模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由于其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如何将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并提高其控制性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 方法为了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我们引入了扰动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扰动,并将其整合到滑模控制器中。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建立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滑模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状态空间形式表示为:\[\dot{x}=Ax+Bu\]\[y=Cx\]\(x\)是系统的状态向量,\(u\)是控制输入,\(y\)是系统的输出,\(A\)、\(B\)和\(C\)分别是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系数矩阵。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如下:\[u=-k\hat{x}-d\]\(\hat{x}\)是系统状态的估计值,\(k\)和\(d\)分别是控制器的参数。
扰动观测器的设计如下:3. 结果与讨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我们发现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 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振荡和滑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2. 能够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扰动,提高系统对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3. 能够满足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对控制性能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我们设计的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为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主动悬架系统来提高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来监测车辆运动状态,实时调节悬架刚度和阻尼参数,以此实现对车辆运动的控制。
然而,由于汽车行驶中存在着各种扰动和不确定性,如地面的不平整、风阻、载荷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效果,导致车辆运动不稳定、安全性下降。
因此,研究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本文以车辆纵向运动为例,阐述了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并讨论了扰动观测器的设计和作用。
1. 主动悬架系统建模与控制主动悬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悬架刚度和阻尼参数,以调节车辆的悬架系统特性,从而影响车身的姿态、滞回特性和振动特性。
主动悬架系统由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其中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如车速、悬架位移、加速度等;执行器可以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参数。
以车辆纵向运动为例,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表示为:$$m\dot{v}+c_1(v-v_s)+k_1(h-h_s)=F_{total}-\frac{1}{\mu}(F_{g}+F_{r})$$其中,$m$为车辆质量,$v$为车速,$c_1$为阻尼系数,$v_s$为悬架速度,$k_1$为弹簧刚度,$h$为车身高度,$h_s$为悬架高度,$F_{total}$为总力,$F_g$为重力,$F_r$为阻力,$\mu$为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
为了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可以采用滑模控制方法来设计控制器。
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理论滑动面的控制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滑动面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主动悬架系统中,设计控制器的滑动面可以表示为:$$s=\dot{h}+\lambda(h-h_d)$$其中,$\lambda$为增益调节器,$h_d$为期望车身高度,$\dot{h}$为车身高度的变化率。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动力学控制和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悬架的硬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由于道路不平坦和外部干扰等因素的存在,传统的悬架控制往往存在着性能不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如何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结合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的优势,提出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旨在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通过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和优越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汽车行驶中,悬架系统的性能对于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追求更好的悬架系统已成为汽车制造商们的重要目标。
而主动悬架系统的出现,使得汽车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方式主动调整悬架硬度,以提高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随着滑模控制在控制领域的成功应用,结合扰动观测器设计,对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提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外界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研究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优秀的悬架系统设计方案,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的潜力,为未来的悬架系统设计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减小路面不平导致的悬架系统振动和车身姿态变化,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通过引入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技术,结合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特点,设计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算法,实现对悬架系统的快速准确控制。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行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趋近律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设计方案。
为了应对滑模控制所导致的抖振与收敛速度慢等情况,将新型趋近律引入其中,然后综合模糊滑模控制,仿真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关键词:趋近律;半主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既要控制车速,保证行车的平稳性,还要应对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感,增加了行车的安全风险,这就要实现纯电动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智能控制目标。
基于此,文章基于新型趋近律,设计出模糊滑模控制装置,旨在促进状态轨迹快速、稳定地朝着滑模切换面收敛,以此来控制纯电动汽车的稳定,防止抖振情况的发生。
1半主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纯电动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整个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综合考量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非线性与非理想执行装置的存在,还要确保悬架动态位移与轮胎承载力在安全区间,结合半主动悬架数学模型、参考天棚模型、跟踪误差模[1]。
上述因素存在的关系为:,其中,与为悬架弹簧上、下质量质心的位移,与代表悬架弹簧上、下质量,代表悬架最大动态位移,代表汽车轮胎动载荷。
由此设计的新型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如图一所示:图一新型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纯电动汽车半主动悬架得到的路面激励信息,然后把悬架弹簧下质量()的运行状态当成参考天棚系统的输入,两个系统各自把所属的簧上质量位移信息和,以及加速信息,作为信号输入,建立跟踪误差模型,把非线性参数、不确定参数以及非理想执行器等因素导致的不确定量集合成统一的整体;接着将跟踪误差模型的输出量当成输入构建滑模面函数,把和当成2D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输入,以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然后把计算获得的(控制力)反馈到半主动悬架中,用来调整和控制汽车车身的高度,以确保纯电动汽车长途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由电液式悬架、电器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组成。
系统的目标是通过悬架的主动控制,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悬架工作状态,并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面的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一个滑模面来控制系统的输出,使其追踪给定的参考输出。
滑模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存在时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
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由于模型参数难以精确得到并且存在外部环境扰动,滑模控制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控制性能下降。
引入扰动观测器来估计和抵消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扰动观测器是通过观测系统输出和参考输出之间的误差来估计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的。
然后,将估计值与滑模控制器输出相加,得到最终的控制输入,使系统输出能够快速收敛到预期值。
为了验证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的性能,可以使用
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构建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模型,设置合适的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和参考输出,并计算出控制误差。
然后,分别比较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和传统滑模控制的性能差异。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抵消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
通过设计合适的扰动观测器,能够准确估计和抵消系统的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使系统输出能够快速收敛到预期值。
该方法可以在实际汽车悬架系统中得到应用,并为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摘要】本文介绍了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
首先概述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和滑模控制理论,然后详细解释了扰动观测器的原理。
接着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了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在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汽车主动悬架系统, 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算法, 仿真实验, 结论, 研究成果, 未来展望, 汽车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主动调节车辆悬挂刚度和高度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操控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主动悬架系统已经成为高档车型的标配,并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和外部扰动的存在,传统的悬架控制算法难以满足高性能汽车对悬架系统的要求。
如何在稳定性和舒适性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研究重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的方法,通过引入滑模控制器可以实现系统对外部扰动的鲁棒性,而引入扰动观测器则可以估计和抑制外部扰动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本文致力于研究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算法,旨在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为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能。
传统的汽车悬架系统在遇到不平路面或急转弯等情况时,无法对车辆的悬挂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导致驾驶人员的舒适性受到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车辆失控的危险。
而通过引入主动悬架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悬挂硬度和高度等参数进行实时调节,使车辆在不同路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悬挂状态,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扰动观测器,有效地降低了外部扰动对悬架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解释了扰动观测器的设计原理。
接着探讨了滑模控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在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汽车主动悬架、扰动观测器、滑模控制、设计原理、工作原理、应用、仿真实验结果、效果评估、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汽车动态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汽车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
主动悬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实现对车辆悬架系统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扰动的影响,这些扰动会对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利用扰动观测器来辅助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的方法。
扰动观测器可以实时地监测并估计汽车受到的外部扰动,从而校正控制器输出,保证主动悬架系统在各种扰动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滑模控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和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将评估该方法的效果,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引入扰动观测器和滑模控制方法来提高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实现对车辆悬架系统动态特性的精准调节和控制。
具体包括通过扰动观测器实时估计系统中的扰动信号,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和参数的准确跟踪和补偿;并结合滑模控制策略,在系统面临不确定性和扰动时快速、稳定地实现控制目标。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
适度。
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是通过提供恰当的阻尼和弹性,减小车身的振动,使驾乘人员
获得更加舒适的行驶感受。
近年来,主动悬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与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相比,主动
悬架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路面状况和驾驶行为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性能和控
制精度。
滑模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在系统存在参数变化和扰动的情况下实
现稳定的跟踪控制效果。
实际的悬架系统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和扰动,例如摩擦力、气阻力、扭矩随机变化等,这些因素会对系统的控制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引入扰动观
测器来估计和补偿系统中的扰动信号。
扰动观测器是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辅助控制器,它的作用是将系统的扰动信号进行测
量和估计,并与滑模控制器协同工作,从而确保控制系统对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扰动
观测器通常由扰动估计器和扰动补偿器组成,其中扰动估计器用来估计实际扰动信号,扰
动补偿器用来根据估计值对系统进行补偿控制。
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扰动观测器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通过对扰动信号的测量和估计,可以将扰动信号的影响最小化,从而使系统跟踪指令信号
更加准确和稳定。
扰动观测器还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自适应性,能够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
对扰动信号进行动态调节和补偿,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配备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自动调节悬架硬度,提高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滑模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而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更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扰动和系统误差,提高悬架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一、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它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悬架系统的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针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它能够在存在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对于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来说,由于道路状况和行驶速度的变化,系统参数和外部干扰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滑模控制成为一种非常适合的控制策略。
在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中,滑模面是一个被设计成能够将系统状态引导至稳定状态的曲面,通过调节系统输入来实现系统状态的稳定控制。
具体来说,对于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来说,滑模面可以被设计成能够将悬架系统状态引导至期望的工作状态,使得悬架系统能够在不稳定的路面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扰动观测器是一种能够实时估计系统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的控制器,它通过观测系统输出和输入的变化来对系统的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将其作为反馈信号引入到控制器中,从而提高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
在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中,扰动观测器可以用来实时估计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滑模控制系统对悬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和性能。
与传统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相比,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具有以下性能优势:1. 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扰动观测器能够实时估计系统的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系统受到的扰动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架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汽车悬架系统中,通过根据路况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由于路况的复杂多变以及车辆质量、车速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悬架系统往往难以满足不同路况下的行驶需求。
为了提高汽车的悬架控制性能,在近几十年里,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悬架控制方法。
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
滑模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克服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外部干扰以及模型误差等问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控制问题中。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滑模控制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汽车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存在着多个状态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引入滑模面的设计相对复杂。
路面的扰动和车辆动力的变化会对悬架系统产生影响,而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扰动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
1. 建立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汽车悬架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运动方程,建立汽车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包括车辆质量、悬架刚度、阻尼等参数,以及路面扰动和车辆动力的影响。
2. 设计状态反馈滑模控制律。
根据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合适的状态反馈滑模控制律。
该控制律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3. 引入扰动观测器。
为了解决路面扰动和车辆动力的影响,引入扰动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扰动。
扰动观测器通过观测系统输出的误差信号来估计系统的扰动,并将它们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以实现对系统的补偿。
4. 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利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方法,对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汽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汽车悬架系统混沌运动的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高远;范健文;谭光兴;罗文广【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3(024)011【摘要】从存在干扰作用的不确定性汽车悬架系统出发,结合反演设计理论,提出悬架系统混沌运动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律对系统所受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采用Lyapunov函数理论证明该控制器的渐进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存在悬架系统参数时变、模型不确定以及不同等级路面激励干扰情况,该控制方法也能对悬架系统混沌运动进行有效控制,使无序的振动位移和速度向稳定状态转变,且其数值大幅降低,同时悬架系统的垂直振动加速度也明显减小,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提高.由于控制器不依赖汽车悬架系统模型中的非线性项,且控制器中的自适应干扰估计能有效抵消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因此研究结果可望为设计汽车可控悬架系统、提高乘坐舒适性,提供有用的控制方法参考.【总页数】7页(P1531-1537)【作者】高远;范健文;谭光兴;罗文广【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6;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6;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6;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相关文献】1.柔性自激异步发电系统反演自适应滑模控制 [J], 谷志锋; 孙晓云; 朱长青; 刘文康; 葛孟超; 单锁兰2.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PMSM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 [J], 娄佩宾; 黄茹楠3.无人驾驶机器人机械腿非线性模糊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 [J], 陈刚; 张介; 李旭; 张为公4.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Boost变换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 [J], 张衡;谷志锋;尹志勇;刘正春;冯高辉;杨海涛;张燕芬5.粒子群优化的磁轴承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 [J], 石瑶;陈美玲;张云;朱铝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