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简单使用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设备名称: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二、使用原理1、荧光分光光度计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荧光是光致发光,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波长。
荧光激发光谱是通过测定荧光体的发光通量随波长变化而获得的光谱,反映不同波长激发光引起荧光的相对效率。
荧光发射光谱是当荧光物质在固定的激发光源照射后所产生的分子荧光,是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关系曲线,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相对强度。
由于各种不同的荧光物质有它们各自特定的荧光发射波长,可用它来鉴定荧光物质。
有些发荧光的物质其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故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利用某些物质受激发出的荧光,其光强度与该物质的含量成一定函数关系的性质而制成的。
三、组成结构光源、光件、样品池、检测器、数据处理器1、荧光分光光度计图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主要是由激发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几部分组成1. 光源:为高压汞蒸气灯或氙弧灯,后者能发射出强度较大的连续光谱,且在300nm~400nm 范围内强度几乎相等,故较常用。
2.激发单色器:置于光源和样品室之间的为激发单色器或第一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激发光谱。
3.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室和检测器之间的为发射单色器或第二单色器,常采用光栅为单色器。
筛选出特定的发射光谱。
4.样品室:通常由石英池(液体样品用)或固体样品架(粉末或片状样品)组成。
测量液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直角安排;测量固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锐角安排。
LS-45/55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王国强黄建权编译2002年4月一、理论基础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均属于分子发光。
现将其原理简介如下: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后被激发为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
若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的能级,称为电子能级,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了一系列的振动能层和转动能层。
图中基态用S0表示,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和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分别用S1、S2表示,0、1、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层(见图1),第一、二电子的激发三重态分别用T1和T2表示(见图2)。
图1荧光的能级图1、荧光的产生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去活化过程的一种形式是以10-9~10-6秒左右的短时间内发射一个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见图1)。
2、磷光的产生从单重态回到三重态的分子系间跨越越迁发生后,接着发生快速的振动驰豫而到达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上,当没有其他过程同它竞争时,在10-4~102秒左右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而发生磷光(见图2)。
由此可见,荧光与磷光的的根本区别是: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的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
图2磷光的能级图3、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产生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了一定波长的光,这种吸收化学能使分子发光的过程称为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也发生于生命体系,这种发光被称为生物发光。
二、仪器简介1、仪器原理图3LS45/55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用于测量荧光/磷光/发光的LS45/55是由图3所示的五个主要部件组成的:光源、激发光单色器、样品池、发光单色器及检测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流程荧光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荧光发射和吸收的仪器。
它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分子发生电子跃迁,然后测量这些分子返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以下是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流程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源,并确保仪器正常启动。
2.检查仪器是否连接到电脑或其他数据采集设备,以便记录和保存实验数据。
3.清洁测量室并检查样品池是否干净,如果有杂质应先清洗。
步骤二:校准仪器1.进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准,以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当的参考物质(例如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3.将参考物质放入样品池中,并在仪器上设置相应参数(例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积分时间)。
4.进行校准测量,并记录校准曲线。
步骤三:设置实验参数1.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并在仪器上进行设置。
2.设置积分时间,以确保荧光信号能够充分积累并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步骤四:样品处理1.准备样品溶液,并将其转移到荧光透明的样品池中。
2.确保样品池中无气泡或杂质,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3.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对样品进行稀释或前处理,以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性。
步骤五:测量荧光信号1.将样品池放入仪器的样品室中,并关闭仪器的盖子以避免外界干扰。
2.启动荧光分光光度计并开始测量。
3.仪器会自动激发样品并记录返回的荧光信号。
4.测量完成后,仪器会显示荧光强度值或荧光曲线图。
步骤六:数据分析和处理1.将测量得到的荧光强度值或荧光曲线导出到电脑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中。
2.进行数据分析,例如计算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或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荧光强度差异。
3.根据实验需要,绘制荧光谱图、浓度曲线等图表以可视化展示结果。
步骤七:清洁仪器1.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洁样品池和仪器表面,避免样品残留对下次实验产生干扰。
2.关闭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源,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以上就是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流程步骤。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同步荧光光谱2.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实验原理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征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测量。
从激发光谱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
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类似,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
只有当测量时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特征性不是很强,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减小谱峰宽度,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
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导数同步荧光法等,其中以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最为常用。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
扫描未知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将发射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
对比不同位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
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
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注意区分。
仪器操作流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指南操作指南荧光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的仪器。
准确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本操作指南将介绍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帮助您正确地操作该仪器。
一、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确保仪器运行正常,灯泡、滤光片和样品池等部件是否齐全、完好,无破损或损坏。
2. 清理仪器:使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以去除灰尘和污垢。
二、打开仪器1. 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运行稳定。
2. 检查仪器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
三、选择测试模式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测试模式: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测量。
2. 使用仪器面板上的选择钮或相关命令设置仪器工作模式。
四、设置仪器参数1. 设置激发波长:根据需要,在仪器面板上或相关命令中设置激发波长。
2. 设置发射波长:根据需要,在仪器面板上或相关命令中设置发射波长。
3. 设置积分时间:根据样品的荧光强度,确定适当的积分时间。
4. 设置滤光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滤光片。
5. 设置温度:如需要稳定的温度环境,设置合适的温度参数。
五、样品处理1.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需要测量的样品。
2. 使用无尘纸轻轻擦拭样品池,确保样品池表面干净无污垢。
3. 将样品注入样品池中,保持样品池盖密封。
六、开始测量1. 点击仪器面板上的开始测量按钮,或输入相关命令以开始测量。
2. 仪器将自动进行激发和发射光源的控制,同时记录测量数据。
七、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
2. 对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进行波长校正、基线校正等处理操作。
3. 对荧光强度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计算等操作。
八、保存数据1. 将测得的数据保存至计算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中。
2. 如需要,可以在仪器面板上导出数据以备将来使用。
九、关闭仪器1. 停止测量操作。
2. 关闭仪器电源开关。
操作荧光分光光度计需要仔细的步骤和耐心,确保操作准确无误,以获取可靠的测量结果。
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一、开机
1、确保分光光度计与个人电脑是通过随机配带的USB数据线连接
2、将电脑打开,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
3、检查表示氙灯是否被点着及仪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批示灯是亮的。
4、双击桌面上荧光分析软件快捷图标。
5、等待程序初始化,系统将自检,如果出现错误提示,立即关闭荧光分光光度计,过15
分钟再重新启动。
二、关机
1、选择文件菜单里的“关闭”命令,点击“是”终止联机。
2、出现是否关机的图示,点击“是”关灯并退出荧光分析软件。
3、等氙灯充分冷却后再关荧光分光光度计。
三、操作
1、创建一个分析方法
从工具菜单中,选择配置命令来设置分析条件。
扫描类型选择波长扫描,根据标准再设定扫描模式、数据模式、发射波长、激发波长等参数。
2、测量样品
选择好测量方法后,进入波长测量界面,将样品入入指定的样品槽,点击菜单工具-扫描进行测量或点击扫描按钮进行测量,如果中途暂停测量,点击工具条上的停止按钮。
扫描完毕后,图谱处理窗口或打印窗口将会自动弹出。
峰值表将显示峰数、峰的起始位置、峰的终止位置、峰高值、谷位置、谷值、半峰宽等信息。
3、谱图处理
对样品和标准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打印。
一、开机先开启计算机,在开启F-7000主机电源,Xelamp和Run灯均显绿色。
二、主机自动初始化双击桌面荧光图标,主机自动初始化。
初始化结束后仪器预热15-20分钟。
三、测试步骤点击扫描界面右侧“method”选择模式:1)在“general”选项中的“measurement”选择二维(一般不用改)还是三维(3-D scan)2)在“instrument”选项中设置仪器参数和扫描参数仪器参数:“Scan Mode”:Emission(发射),Excitation(激发),Synchronous(同步)。
扫描参数:EM WL设置发射波长,EX Start WL,EX End WL设置起始和终止波长,注意“Report”中的“Data Start/End”与“instrument”一致。
灯电压一般是400。
3)在“monitor”选项中设置纵坐标数值,便于读图。
四、扫描测试放入样品,盖上盖子,点击界面右侧“measure”,进行扫描例1、测A的室温荧光和同步荧光(215nm,260nm)(1)将吸收池洗净,加入BSA2.5ml,测空白BSA的发射荧光和同步荧光。
(2)不将吸收池拿出,再加入A储备液5μl,搅拌30s(均匀搅拌30次),之后静置2min30s再测量。
以此类推。
例2、测A的30℃的发射荧光(1)将恒温水浴锅加水升温,用胶皮管连接恒温水浴锅和荧光主机,并循环,整个测量过程在荧光主机中进行,维持温度不变,测量过程同上。
五、数据保存测试完之后,会在桌面左下角弹出一个框,将其最大化,点击工具栏的Data—report弹出一个新文件,点击文件—副本另存为,标好文件名并存到目标文件夹中即可。
最后u 盘拷数据时,注意u盘先格式化,避免病毒侵入电脑。
六、关机先关闭F-7000主机,之后关闭计算机。
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一、简介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检测荧光材料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向用户介绍如何正确操作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二、仪器组成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主机:包括光源、样品室、检测器等核心部件,负责发射、接收和检测光信号;2. 光学系统:包括入射光路和出射光路,通过合适的光学元件对光进行分光和聚焦;3. 电子系统:负责信号放大、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功能,提供测量结果和操作界面;4. 控制系统:包括按键和旋钮等操作设备,用于控制仪器的开关、参数设置和测量模式选择。
三、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1)确保仪器处于稳定平整的工作台面上,避免外力震动干扰测量结果;(2)接通仪器的电源并检查电源指示灯,确保电源正常工作;(3)检查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状态,确保没有损坏或杂质的影响。
2. 连接样品室(1)打开仪器顶部的样品室,确保样品室内部干净,并安装所需的样品架;(2)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架上,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3. 参数设置(1)按下控制系统上的开机键,等待仪器启动并进入就绪状态;(2)根据实验要求,使用控制系统上的旋钮或按键,设置波长、积分时间、增益等相关参数;(3)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荧光测量模式(如发射光谱或激发光谱等)和数据处理方式。
4. 测量操作(1)关闭样品室并调整样品架的位置,使其与光路对准;(2)点击控制系统上的开始键,仪器将开始测量并自动记录数据;(3)根据实验要求,可重复测量多个样品或进行连续测量;(4)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或分析。
四、注意事项1. 仪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按照操作步骤正确操作;2.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到外力或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使用仪器前应确保光源和检测器正常工作,如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或更换;4. 样品室内部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影响,定期清洗和维护样品架;5. 仪器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荧光分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国别厂家:日本岛津公司
仪器型号:RF-5301PC
基本原理:
主要技术指标:
灯源:150 W Xe灯
单色器:闪耀式全息光栅,F2.5刻线1300条/mm
波长范围:220 900 nm.
波长精度:±1.5 nm, 分辨率:1.0 nm
狭缝宽:1.5, 3, 5, 10, 15, 20 nm
灵敏度: S/N比150以上(带宽5 nm、水拉曼峰时)
测定方式:荧光光谱测定、定量测定、时间过程测定
软件功能:10通道显示,数据RSC转换, 谱图自动找峰,不同谱图加减乘除, 谱图倒数、导数、常用对数转换等。
主要功能:
固体和液体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
使用方法:
1.将荧光光度计的右侧Xe灯开关置于“ON”的位置, 再打开电源开关和电脑电源。
2.双击电脑上的RF-5301PC图标, 静等仪器自检完成,出现喀嚓声后, 显示RF-5301P窗
口。
3.预热:开机预热20分钟后才能进行测定工作。
4.新建文件夹:在Data文件夹里新建本次所做实验的子文件夹
5.启动RF-5301PC后在Acquire Mode中选择欲分析的项目。
6.设定参数:根据测量方式在Configure的Parameter里设定合适的参数。
7.置入样品:将已经装入样品的四面擦净后的石英荧光比色皿放入样品室内试样槽后, 将
盖子盖好。
8.扫描:参数设定完毕后, 点击窗口右下角的“Start”图标,开始扫描, 扫图结束后输入文
件名将文件储存。
9.保存:在“File”中的“Save Channel”对曲线进行保存。
10.转换文件:在“File”的“Data Translation”里单击要转换的“ASCⅡ”格式或者“DIF”
格式。
11.关机:测试完毕后,关闭电脑。
之后要先关闭氙灯(Xe灯开关置于“Off”位置), 散热
20分钟后, 再关闭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开机时,请确保先开氙灯电源,再开主机电源。
每次开机后请先确认一下排热风扇工
作正常,以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发现风扇有故障,应停机检查。
2.使用石英样品池时,应手持其棱角处,不能接触光面,用毕后,将其清洗干净。
3.当操作者错误操作或其它干扰引起微机错误时,可重新启动计算机,但无须关断氙灯电
源。
4.光学器件和仪器运行环境需保护清洁。
切勿将比色皿放在仪器上。
清洁仪器外表时,请
勿使用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请勿在工作中清洁,不使用时请加防尘罩。
5.为延长氙灯的使用寿命, 实验完毕后要先关闭Xe灯, 不关电源主机电源(光度计的右
侧),等其散热完毕后再关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