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的种类繁多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春笋春笋种挖有讲究1、竹笋竹笋简称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竹子的初生、嫩肥、短壮的可食用部分,即竹子的芽或鞭。
竹原产我国,种类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唯为春笋味道最好。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极富有营养价值。
含有充足的水分和丰富的植物蛋白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
常食春笋有化痰止咳、消食健胃、补血益气、明目护肤等功效。
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淀粉、粗纤维的营养美食。
2、种植我国优良的笋的母体竹子的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含江西省)、早竹以及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
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惧冷。
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至2000毫升的地区。
出笋期主要在夏、秋两季,冬、春笋两季以嫩芽为主。
毛竹生长的最适合的温度为年平均16至17摄氏度,夏季平均在30摄氏度以下,冬季平均在摄氏4度左右。
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密,而北方竹林稀少。
竹子的种植也是有技巧的,主要表现在春笋出笋前的施肥。
春笋出笋前的施肥是为了补充笋用林地养分,是保证春笋高产、稳产、优质的有效措施。
一般掌握在出笋前一个月,也就是公历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
主要施用尿素、碳铵和氨水等化肥,也可施经过充分腐熟的菜籽饼,若能配合施用硅肥效果更好。
不过,生长地的竹叶、稻草和猪栏肥中含硅量高,这些是农家比较容易采集的肥料。
肥料用量则应根据竹子生长地土地肥瘦情况和竹笋产量目标而定。
一般来说,1亩林地以年产竹笋1500公斤为目标,则每年需施氮肥47公斤,磷肥21公斤,春笋破土钾肥20公斤,其中,笋前施肥量约占五分之二。
3、采挖春笋的采挖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结构、竹林密度和竹子生长质量的一种手段。
采挖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为春笋。
毛竹的出笋期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
【文章】探究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竹笋(bamboo shoot)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亚洲其他地区也被广泛食用。
它是竹类植物的嫩芽,富含营养,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让我们来探究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
1. 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是Bambusoideae。
Bambusoideae属于禾本科(Poaceae),是一类常见的植物科,包括了竹类植物。
通过了解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归属,以及其与其他植物的关联。
2. 竹笋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竹类植物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竹笋(bamboo shoot)作为竹类植物的嫩芽,生长迅速,外表光滑,质地鲜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材。
3. 竹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用方式竹笋(bamboo shoot)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食用方式。
在我国,竹笋可以用来制作凉拌菜、烧烤食品等;在日本,竹笋则常见于各种和风料理中;在越南,竹笋常用来制作春卷等传统美食。
不同地区的食用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竹笋(bamboo shoot)的不同烹饪理念和文化。
4. 我对竹笋(bamboo shoot)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竹笋(bamboo shoot)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食材,它不仅在饮食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承载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继承。
通过对竹笋的认识和理解,我更加珍惜自然赋予我们的食物,也更加希望能够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让竹笋这样的美味食材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总结: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究竹笋(bamboo shoot)的拉丁名、生长环境、食用方式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个主题。
竹笋的种类
竹笋的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冬笋、春笋、鞭笋三类。
其中以冬笋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
除此之外,还有尖头青笋、细竹笋、麻竹笋、绿竹笋、箭竹笋、雷竹笋和红壳笋等品种的竹笋。
这些竹笋在生长季节、口感、形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口感的品种。
总体来说,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健康美味的食材,产地和品种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
在食用时,需要注意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竹笋,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竹笋。
同时,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群,也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和产地,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竹笋相关的知识点总结竹笋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毛竹笋、瓶竹笋、幼竹笋等多种品种,每种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在中国,竹笋的主要产区集中在南方地区,如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各个地区的竹笋在口感和品质上也有所不同。
竹笋的采摘季节通常是在春季,此时的竹笋嫩嫩的,口感最佳。
竹笋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如切片、切块、切丝、红烧、炒等,不同的烹饪手法会使得竹笋味道和口感有所差异。
除了在饮食上的应用,竹笋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例如,竹笋可以制作成罐头、酱料等,也可以用来制作竹笋笛、竹笋编制品等民间手工艺品。
在医学上,竹笋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和症状。
总而言之,竹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食材,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样的用途使得它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研究和了解竹笋的相关知识,对于掌握竹笋的加工、烹饪和药用价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竹笋的营养成分、种类和特点、采摘及加工方法、医药用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竹笋的营养成分竹笋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且营养丰富的食材。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好处。
1. 蛋白质: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2. 膳食纤维:竹笋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
3. 维生素:竹笋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等,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4. 矿物质:竹笋中含有锌、铁、钙等多种矿物质,对于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提高免疫力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竹笋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如竹笋酸和蛋白酶。
竹笋酸是一种脂肪酶,可以帮助人体消化脂肪,有助于调理血糖、降低胆固醇。
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和吸收。
因此,竹笋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食材,尤其适合于需要减肥和调理身体的人群食用。
二、竹笋的种类和特点竹笋的种类繁多,每种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笋的种类
⽵笋的种类繁多,按季节可分为:
冬笋、春笋、鞭笋三类。
冬笋=⽑⽵笋:指尚未出⼟的⽑⽵笋(此笋长于⽑⽵鞭上,尚未露出⼟⾯,游经验的⽵
农才能挖掘到),⼀般在农历⼗⽉即有上市。
其特点是:两头尖,笋体
弯曲,笋箨紧裹笋⾁,⾁⾊乳⽩,以红烧、清炖、制汤,也可单独制成
菜肴,是⾷⽤鲜笋时间较长的⼀种,也可制成罐头。
春笋:指⽴春前后破⼟⽽出的笋,常⾷⽤的有以下⼏种:
⽑笋:此笋的笋箨由黄褐⾊⾄褐紫⾊,密布棕⾊刺⽑和深褐⾊斑点、斑块,笋体较冬笋⼤,笋箨松裹笋⾁,笋⾁淡黄,⼀般作为菜肴的主、配料。
笋期3⽉中旬⾄4⽉下旬。
剑笋,
楠⽵笋
鞭笋:为⽑⽵夏季⽣长在泥⼟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质脆,味微苦⽽鲜。
哺鸡笋:哺鸡笋根据笋箨颜⾊的不同,主要有红、⽩、乌、花四种,笋期⼀般在4⽉中旬⾄5⽉下旬,花哺鸡笋出笋期可延⾄6⽉中旬。
刚⽵笋:笋箨乳黄⾊或淡黄⾊,有⿊褐⾊油渍状斑块和斑点,分布于长江流域,出笋期⼀般从5⽉中、下旬⾄6⽉中旬,零星出笋可延续⾄9⽉中
旬,笋体粗⽽壮,因笋⾁有苦味,常⽔煮透后红烧⾷⽤,也可做配料。
竹笋的品种分类我国原产的竹有26属共200多种,任何竹都能产笋,但可作为蔬菜食用的竹笋,必须组织柔嫩,无苦味或恶味,或虽稍带苦、涩味,经加工后除去,仍具有美好滋味。
在长江流域的笋用竹主要是刚竹属的毛竹、早竹、哺鸡竹、红哺鸡、白哺鸡、花哺鸡、尖头青竹、高节竹和石竹等。
在珠江流域和福建台湾等省栽培的是慈竹属的麻竹、绿竹、吊丝丹竹、大头典竹等。
(1)毛竹也叫江南竹。
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
竹秆高10-13米,横径10-14厘米,竹壁厚,质坚韧,用途广。
江南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以笋尖刚露出土面时挖取的春笋品质最好,笋壳底色淡黄,单个重1-1.5公斤。
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变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称为“毛笋”,单个重2-5公斤。
冬季可挖取冬笋,笋体略呈纺锤形,单个重0.25-0.75公斤,肉质细嫩,夏秋间可采掘鞭笋,笋体细长,单个重0.1-0.2公斤,亩产春笋750-1000公斤,冬笋和鞭笋50-100公斤。
(2)早竹产于浙江和江苏南部,竹秆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头红与芦头青两个变种。
紫头红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笋,笋壳淡紫,有褐色斑点和小斑块,笋长15-20厘米,基都粗约3厘米,单个重约0.1公斤。
芦头青笋壳淡青带紫,有深紫褐色斑点和斑块,笋长约33厘米,基部粗3厘米,单个重0.15-0.2公斤,出笋日期比紫头红迟约半个月,持续期也较短。
亩产春笋500-750公斤,夏秋间可采收鞭笋。
(3)红哺鸡笋也叫红笋,浙江栽培。
竹秆高5-5.3米,横径约6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笋壳褐红,有黑色斑点和小斑块,中央约1/3青色带紫,笋长33厘米左右,基部粗3-5厘米,单个重0.25-0.3公斤,亩产春笋200-250公斤。
(4)尖头青笋产于浙江杭州,竹杠高3.5-5.5米,横径3-4厘米。
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青紫,有褐色小斑点及云纹状斑块,青紫色,两侧青色,笋长33-40厘米,粗4-4.6厘米,单个重0.2-0.35公斤,肉厚味美。
龙源期刊网
雨后春笋健康上餐桌
作者:杨海鸥
来源:《烹调知识》2018年第04期
江南多竹,清明前后,在绵绵春雨的浇灌下,竹笋便纷纷破土而出。
春笋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美味佳肴,它脆嫩爽口、鲜美无比,被人们誉为蔬中珍品,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
不管男女老少,僧道儒墨,或是江南水乡、塞北平原、汉满蒙回、藏苗瑶黎,各族人民均爱吃此物。
我国食笋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周朝时,竹笋就已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南朝戴凯之在《竹谱》中介绍了60多个品种的竹子,同时也介绍了各种竹笋的不同风味。
宋代赞宁还专门编了一部《笋谱》,书中介绍了各种不同品种的竹笋,记述了历代流传的竹笋采挖和烹食方法。
清代戏曲家李渔,是一位美食家,他认为竹笋为“蔬食第一品”,并在《闲情偶记·饮馔部》中写道:“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笋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
历代文人骚士也写出了不少咏笋篇章,宋代诗人杨万里在《煮笋》诗中称:“岭南市裹笋如酥。
笋味清绝酥不如。
带雨属来和箨煮,中含柘浆新甘露。
可煨可脍最可羹,绕齿簌簌冰雪声,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这首诗从笋的质地、营养价值、烹调方法以及与其他食物对比等方面作了评价,最后得出了“顿顿食笋莫食肉”的结论,可谓对竹笋赞美到了顶点。
苏轼嗜笋也是人所共知的,他在杭州做官时就曾赞叹“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在他的评竹论笋的诗文中,最为精辟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
竹笋:竹笋-基本概述,竹笋-生长习性_竹笋的营养价值本文话题:竹笋的营养价值,养生保健品,妊娠反应,治疗高血压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
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
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竹笋的营养价值_竹笋 -基本概述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在营养上,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竹笋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
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其实,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
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竹笋不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
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
竹笋功效作用与禁忌有什么竹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平时适当的吃一些,具有很好的调养身体的作用,里面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富含膳食纤维,有很好的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的作用,另外里面的营养元素比较多,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士来说,平时多吃一些,具有瘦身减肥的作用。
★1、开胃健脾冬笋含有一种氮类物质,是冬笋含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这种味道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促进消化,可用以治疗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
★2、排肠通便冬笋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消除积食、防止便秘,故而也具有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功效。
冬笋是竹的幼芽,其中植物纤维的含量丰富,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粘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可用于治疗便秘等症。
★3、开膈消痰冬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具有消痰化瘀滞的作用。
冬笋具有低糖、低脂、低淀粉的特点,还富含纤维素,可减低体内的脂肪含量,可用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
★4、增强免疫力冬笋的氨基酸含量不高,但是含有的氨基酸多事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促进机体的蛋白质合成,甚至还含有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谷氨酸以及维持蛋白质性质结构的胱氨酸,以保证机体内各种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抵抗疾病。
★5、减肥冬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肥胖的人经常吃冬笋,可降低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所以常食冬笋对单纯性肥胖者大有裨益,并能预防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疾病。
★6、养肝明目冬笋除了含有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维持视力健康很有好处。
所以适量食用冬笋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
★7、止血凉血冬笋的成分比较复杂,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含量还比较丰富的胶质,能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能。
竹笋的说明文竹笋的说明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说明文,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那么问题来了,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笋的说明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笋的说明文篇1我家住在山区,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常常跟爸爸一起去掘春笋,这可是件最有趣的事。
走进竹山,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竹山就全被这绿色笼罩着,站在竹子底下,简直望不见天,一杆杆长满绿叶的竹子活像一个个顾不得梳头的姑娘,她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一对对亲密的朋友。
就在这些竹林里,到处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笋。
清明前后,笋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笋几乎都钻出了土,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来,还是一声春雷帮助它们破土而出呢?出土的笋一律黑褐色,不过有的笋须是嫩黄色,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还没有照到阳光的缘故吧。
出土的笋密密麻麻,远远望去活像春天田野里的无数青蛙歇在泥地上。
爸爸掘笋可真快。
他先轻快地刨开一边的土,然后用力一掘,笋就掘出来了,而且都是齐根的,真是干净利落。
我正奇怪,爸爸开口了:“掘笋要找根,先要看看笋须朝什么方向,如果笋须朝左,笋的根就在左边。
不过有的笋须是直的,你一时看不准,这就要看旁边的竹梢朝什么方向啦!”怪不得爸爸掘笋时只要刨开一边的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天,爸爸掘来不少笋,我就争着去剥笋壳。
这不光因为嫩笋鲜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还因为我想研究研究它哩。
我一边剥,一边把笋壳一张一张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接着又剥第二个,第三个??数一数每个笋剥下的壳,都在四十张左右。
这使我记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细数了竹枝从底到顶的节数,几乎每支竹都是四十节左右,只是竹节长短不同罢了。
我向爸爸请教,才知道原来一张一张笋壳裹着的笋节就是竹节,笋长成竹了,笋节就成了竹节了。
有几天我没跟爸爸去掘笋,后来我上山一看,笋都长高了,有的要抬起头来才望得见尖端。
真难想象这是竹鞭时长出不久的春笋变成的。
竹笋有哪些品种竹笋主要品种的形态及其习性竹笋有哪些品种呢? 根据采集的季节,竹笋可以分为春笋、冬笋、鞭笋春笋的种类非常多。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竹笋有哪些品种,以及我国竹笋主要品种的形态及其习性,供朋友们参考。
一、竹笋有哪些品种竹笋的种类较多,有毛竹笋、淡竹笋、麻竹笋、慈竹笋、黄竹笋、苦竹笋、绿竹笋等,按季节分类可分为春笋和冬笋,而常见的竹笋有毛竹笋、早竹笋、红哺鸡笋等。
毛竹笋在我国的栽培面积较大,在江南地区一般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早竹笋主产于浙江和江苏南部,有紫头红与芦头青2个变种;红哺鸡笋别称红笋,主产于浙江。
二、竹笋主要品种的形态特征1、毛笋毛笋为毛竹的笋,又称楠竹笋、孟宗竹笋,笋是圆锥形,很肥大,适时采收的笋长为25厘米左右,粗约20厘米,每株大约重1.5 -2.5千克。
毛笋笋内为白色,可食部分占54. 6%,蒲头11. 0%,笋箨34.4%,食味中等,质脆。
鲜笋在室内可储藏10 -15天。
3月下旬为收获初期,4月上、中旬进入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收获末期,历时45天左右。
毛笋采收完毕,不久地下鞭粗壮,笋味比毛笋更佳,是夏季很好的汤料。
2、早竹笋早竹笋又名早笋,因竹笋出土早得名,适度采收的早笋呈锥形,先端出土部分往往呈紫黑色,中部以黄绿为主,晚期笋出土后笋箨色较早期为淡。
早竹笋为单轴散生,多数人工栽植于宅旁及农田护堤上。
产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等省(直辖市)。
以浙江省的余杭、德清为最繁盛。
3、雷竹笋雷竹笋是早竹笋的变种,早春打雷时即出笋而得名雷笋,一般出笋期比早竹笋早5 -7天,终期迟7天以上。
竹笋生长和早笋相类似,笋箨也很相似,适度采收的竹笋长20 -30厘米,基部直径3.0厘米,单株笋重250 - 500克。
雷竹笋单轴散生,产浙江临安,余杭、德清、奉化等地的山坡斜地与村前屋后,已在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等省(直辖市)引种。
4、乌哺鸡笋又名乌椿头,笋甚肥壮,呈钝锥形,长为27 -33厘米,基部直径4 -5厘米,单株笋重400 - 500克。
雨后春笋“傍林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又逢春笋破土上市时。
绿玉修修冷罩烟,一溪春雨洗婵娟。
初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
一场溟蒙的春雨下过之后,山间竹林里“飒飒”冒出好多好多的竹笋芽儿,嫩青如玉,秀削玲珑,虽未曾尝鲜,却先饱了眼福,赏了美景。
岁寒三友“松竹梅”,竹君子以其高风亮节正直虚心之品质深受世人赞誉,而其第二代——春笋,更是百姓饭桌上一道脍炙人口难得的美味佳肴。
山珍“傍林鲜”秀色亦可餐竹笋,山珍中的翘楚。
古代称之为“苞”。
以笋入馔,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始食笋尝鲜,以笋入贡,且代代相传,食笋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周代,竹笋已和香蒲一起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诗经》中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的食笋记载。
《诗经·大雅·韩奕》云:“其肴维何,炮鳖鲜鱼。
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古人将笋与“鳖”与“鲜鱼”相提并论,评价颇高。
笋,堪称“素食第一”山珍美味佳肴,民间有“无笋不成席”之习俗。
在《周礼》中,将“笋菹”列为居家美食。
用笋烹制的各种菜肴,香气清逸,滋味鲜美。
周成王临终前,召集满朝的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设“敷重笋席”,宴请款待诸侯文武大臣,可见笋宴在当时之隆重规格。
唐王李世民开创唐朝,建都长安,是一位颇喜食笋的皇帝。
但长安少竹,鲜笋难得,故身价百倍。
诗人李商隐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
在唐太宗当朝执政期间,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文武百官吃笋,谓之“笋宴”,他爱用笋来象征国运昌盛,也喜欢用笋来寓意大唐盛世,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传说清康熙皇帝特别喜食江南春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兄李煦,曾用“笋宴”招待南巡的康熙皇帝,并获得赞赏。
后来,曹寅在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任内,每年都向京城进贡“燕来笋”(即燕子来时出土的鲜嫩春笋)。
竹笋的种类繁多,如春笋、夏笋、冬笋、毛笋、鞭笋、淡笋、石笋、野笋等等,或鲜或干,或腌或焙或泡,一年四季皆有上市。
竹笋种类繁多,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在我国,食笋的习俗已有3000多年历史。
晋代戴凯着《竹谱》介绍了竹的不同种类,笋的独特风味。
唐代食笋之风盛行,白居易赞笋道:“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宋代更是普及,陆游曾赞美曰:“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
”苏东坡有诗句:“长江绕廓知鱼美,佳笋连山味更香。
”自古被当做“菜中珍品”的竹笋,其营养价值极高。
竹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
竹笋也是公认的最佳绿色天然食品和森林蔬菜,被列为“素食第一品”,在日本、韩国更是被认作“餐餐必备,天天必食”的蔬菜。
竹笋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素,在现代营养保健上有着重要作用。
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
春笋产量高、价格便宜,它不仅肉质脆嫩,清香纯甜,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其所含的蛋白质中,至少有16~18种不同成分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竹笋就是体内垃圾的“清道夫”。
竹笋甘寒通利,其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黏度,使粪便变软有利排出,有利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竹
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
它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竹笋低糖、低脂,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治疗有益,且对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竹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儿童不宜多食;有尿路结石者也不宜食用;对春笋过敏者则应忌吃。
新鲜竹笋在食用之前若处理不当,会使人接触到有毒物质氰化氢。
因此,处理竹笋时可先将竹笋纵向切成两半,剥掉所有的叶子,去掉有粗糙纤维的根部,然后把竹笋切成薄片,在淡盐水中煮8到10分钟。
这样,不仅可去掉大部分草酸盐和涩味,还可避免氰化氢中毒。